2015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63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目录第1课跳起来《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土风舞》教学设计第2课少年的歌《小小少年》教学设计《牧羊姑娘》教学设计《小小少年》教学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第3课水乡《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采菱》教学设计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学设计《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红蜻蜓》教学设计第5课风景如画《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第6课摇篮曲《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教学设计第7课回声《羊肠小道》教学设计《回声》教学设计《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第8课向往《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种太阳》教学设计《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第1课跳起来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题的内容。
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
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旋律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间,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对比,只是音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
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歌曲服务。
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
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评价任务】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
四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第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 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过程与方法:聆听模唱表演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教学重点: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难点: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表演《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二、学习歌曲《拍手拍手》1、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2、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3、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4、学唱第二部分:(1)听一听、唱一唱:(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
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 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5、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6、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7、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8、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小纸船的梦》(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纸船的梦》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
歌曲以轻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小纸船在海上漂泊的梦想。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稍慢,旋律优美。
整首歌曲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小纸船的梦》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童趣。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歌曲情感的把握和表现。
3.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童趣。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伴奏音乐。
2.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小纸船的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小纸船的梦》,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小纸船梦想的舞蹈或故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体会歌曲的童趣。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合集5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合集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粉刷匠》,能表现歌曲轻松、幽默的心情。
2、学习依据歌词内容自由编动作。
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难点:能自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预备: 1、《小伴侣的书勤劳的人们》、磁带及录音机。
2、彩色小贴纸若干、幼儿自制纸帽子、小水桶若干。
一、活动过程:1、观赏《小伴侣的书勤劳的人们》"粉刷墙"的"画面提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2、请幼儿来学一学刷墙的动作。
3、观赏歌曲老师带来了一首《粉刷匠》的歌曲,请你们一起来听听。
(一)提问:歌曲里讲的是谁的故事?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觉轻松、幽默的心情)二、学唱歌曲,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1、学唱歌曲。
2、老师结合伴奏示唱,幼儿轻声跟唱。
3、提问:他的小鼻子变成什么样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幼儿跟音乐伴奏演唱若干遍。
三、嬉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做墙,一人做粉子,表演歌曲一遍;表演其次遍时互换角色。
四、自由表演歌曲老师请幼儿戴上纸帽子,拿起纸刷子,提起小水桶,老师两手各拉两个幼儿成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
幼儿表演一遍后,老师拉着另外四位幼儿换一地方成另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
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2观赏:“落水天”“雨中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第六(田间)”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制造:创编旋律第一课“水花花、泥巴巴”教学目的1、用活泼、跳动地心情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英勇的小娃娃。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包括音符、节奏、音高、音色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课:《火车开了》2.第二课:《春晓》3.第三课:《茉莉花》4.第四课:《小毛驴》5.第五课:《两只小象》6.第六课:《猜调》7.第七课:《阿细跳月》8.第八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9.第九课:《春天在哪里》10.第十课:《保卫黄河》三、教学过程第一课:《火车开了》1.导入:以歌曲《火车开了》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内容:a.学习歌曲《火车开了》,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b.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3.活动设计:a.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
b.创作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生活中的物品模拟火车行驶的声音。
4.作业:a.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唱《火车开了》,感受歌曲的魅力。
第二课:《春晓》1.导入:以诗歌《春晓》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2.教学内容:a.学习歌曲《春晓》,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b.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3.活动设计:a.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中的角色。
b.创作环节,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
4.作业:a.回家后,跟家长一起背诵《春晓》。
第三课:《茉莉花》1.导入:以歌曲《茉莉花》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
2.教学内容:a.学习歌曲《茉莉花》,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b.分析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
3.活动设计:a.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歌曲的演唱。
b.创作环节,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花的歌曲。
4.作业:a.回家后,跟家长一起唱《茉莉花》。
第四课:《小毛驴》1.导入:以歌曲《小毛驴》为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幽默。
2.教学内容:a.学习歌曲《小毛驴》,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第一课《手挽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
《彩桥架到台湾岛》。
重音记号“>”教学目标1.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3.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喜爱音乐,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
2、掌握重音记号教学难点:能用歌声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 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2.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4.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学唱第二部分:(1)听一听、唱一唱(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
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这句有困难时,可以改为以降低难度。
(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
(1)找出歌曲中的重音记号。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版本)目录第1课跳起来《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巴赫《小步舞曲》教案设计《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土风舞》教学设计第2课少年的歌《小小少年》教学设计《牧羊姑娘》教学设计《小小少年》教学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设计第3课水乡《洪湖水浪打浪》教学设计《采菱》教学设计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学设计《白桦林好地方》教学设计《红蜻蜓》教学设计第5课风景如画《森林的歌声》教学设计《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教学设计《西风的话》教学设计《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第6课摇篮曲《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教学设计《摇篮曲》教学设计第7课回声《羊肠小道》教学设计《回声》教学设计《友谊的回声》教学设计《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第8课向往《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种太阳》教学设计《小纸船的梦》教学设计第1课跳起来《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目标】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四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第一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 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过程与方法:聆听模唱表演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教学重点: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难点: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表演《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二、学习歌曲《拍手拍手》1、范唱。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2、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3、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
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4、学唱第二部分:(1)听一听、唱一唱:(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
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握时逐步恢复速度。
)(4) 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5、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6、填入歌调,有感情地演唱。
7、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8、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2015年新编)《摇篮曲(舒伯特)》(教案)一. 教材分析《摇篮曲》(舒伯特)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曲目。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感染力,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歌曲的节奏较为简单,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西方音乐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情感的把握,培养音乐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摇篮曲》(舒伯特);2.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增强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一些音准、节奏问题;2.对西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3.情感的把握和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亲自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2.讲解法:老师讲解歌曲的背景、西方音乐知识等;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互相借鉴、提高;5.情感引导法:老师引导学生把握歌曲情感,增强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西方音乐知识等;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等;3.乐谱:分发给学生,方便学习与练习;4.教室布置:营造舒适、温馨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讲述《摇篮曲》的由来,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播放《摇篮曲》(舒伯特)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感。
同时,老师简要介绍西方音乐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
3.操练(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注意纠正学生演唱中的音准问题。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借鉴、提高。
4.巩固(10分钟)老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歌曲、器乐、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包括唱歌、器乐演奏、音乐欣赏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同时,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高、节奏、演唱、演奏等。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音高、节奏、演唱、演奏等。
2.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4.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鼓等乐器,方便教学演示。
3.音乐素材:收集各类音乐作品,用于教学欣赏。
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音乐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快乐。
2.呈现(10分钟)教授新课内容,包括歌曲、器乐、音乐欣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