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5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前言一、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5篇自然地理学可分为综合性的和部门性的两组分支学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综合特征的学科。
下面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600字一一、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4.实习目的:①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状况,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②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
5.实习安排:10月26日中午十二点从学校出发至信阳火车站,乘坐k457次火车前往桂林该车次是从郑州开往湛江,我们会跨越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经孝感、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永州等地方到达我们的实习地点--桂林。
在这漫长的十几个小时的乘车时间,我们不时的把我们的眼光放在外面,观看沿途的风景,有的同学还在打牌,睡觉等。
10月27日游览漓江,南溪山公园,义江缘风景区凌晨五点多我们到达桂林,在饭店用完早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旅游观光大巴车来到码头。
之后我们乘坐轮船游玩漓江,观看到桂林的城徽山--象鼻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在游船上,我们观看着漓江两边桂林这座城市,一座富含文化底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城市。
下船后,我们徒步参观南溪山公园,在那里我们品尝多种茶叶,点心。
听那里面的服务人员讲解有关这座城市的小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普及茶文化,让我们再次对中国茶艺加深了解。
之后我们去乘车去饭店吃饭,到达旅店安顿休息。
下午两点半我们出发前往被誉为“桂林风情第一村”的义江缘景区。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一、前言地理野外实践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学生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2年8月1日至8月10日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及周边地区三、实习目的1. 了解山东省济南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 学习和掌握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四、实习内容1. 实地考察(1)济南市城市地理考察:考察济南市的城市布局、交通网络、城市景观、历史文化等。
(2)济南市郊地貌考察:考察济南市郊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土壤类型等。
(3)济南市植被考察:考察济南市郊区的植被类型、分布规律、生态功能等。
(4)济南市水文考察:考察济南市的水系分布、水质状况、水文特征等。
2. 野外考察技能培训(1)地形图使用:学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2)野外定位:学习使用GPS等设备进行野外定位。
(3)地形测量:学习使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地形测量。
(4)植被调查:学习植被调查的方法和技巧。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1)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学习使用手持GPS设备采集地理信息数据。
(2)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学习使用GIS软件对采集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成果等。
2. 制作实习成果展示PPT,展示实习过程中的主要成果。
3. 完成实习心得体会,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实习体会1. 野外实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理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3.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
自然地理庐山实习报告篇一:地理科学专业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庐山实习报告实习时间:XX年9月1日—XX年9月5日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实习目的与要求: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剖面特征及其成因,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样品采集袋、野外记录本、铅笔指导老师:实习内容: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2、观察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3、观察山地河谷地貌:了解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河流袭夺;4、观察庐山代表性的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沼泽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剖面,及土壤垂直分布规律;5、观察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
实习路线:9月19日:汉口峡—大月山—植物园—含鄱口9月20日:月照松林—大校场谷地—芦林大桥—回龙路—黄龙寺—电站大坝9月21日:五老峰9月22日:西谷—花径公园—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
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
9月23日:牯岭街心公园—望江亭—王家坡谷地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实习报告题目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姓名学号09413011院、系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实习时间2011.10.28——11.22011-11-10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地质地貌学、气候水文学和土壤生物地理学课堂学习之后,学校组织的一次自然地理学各要素的综合实习。
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不仅具备野外识别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自然地理学野外采集数据与3S技术结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实行自然地理要素在3S中的识别,以便于将来实时的通过3S技术对自然环境监控,采集准确的数据。
二实习地点,路线和时间安排1 实习地点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2 实习路线昆明→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昆明3 小组成员。
4 时间安排10月13日-27日开动员大会,准备相关资料,仪器、设备;10月28日-11月2日野外实习;11月2日-11月13日撰写实习报告,并交指导教师审阅;11月14日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摘要:小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简介云南属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和严重的省份之一,而贯穿滇中及滇东北的小江断裂带是影响云南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带。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10 mm/s。
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
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
一、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自然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我对自然地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我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能力,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实习地点:XX省XX市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实习目的1. 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培养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实习内容1. 地貌考察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了考察。
通过观察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山地地貌:考察了该地区的山地地貌类型,如断块山、丘陵、高原等,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2)平原地貌:观察了平原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了解了平原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3)岩溶地貌:考察了岩溶地貌的特点,如溶洞、溶丘、溶谷等,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2. 水文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水文进行了考察。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该地区的水文特征,包括:(1)地表水:考察了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的分布、类型和水质状况。
(2)地下水:了解了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规律和补给条件。
3. 气候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气候进行了考察。
通过观测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规律。
4. 土壤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土壤进行了考察。
通过采样、分析和对比,了解了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结构、土壤肥力状况等。
5. 植被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植被进行了考察。
通过观察、采样和分类,了解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分布规律和植被与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峨眉山地质地貌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样,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进行了深入了解和探究。
峨眉山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2.5亿年前的三叠纪,当时该地区为海底沉积层。
后来在侏罗纪晚期,由于地壳的活动和运动,该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隆起和下陷,形成了目前令人叹为观止的峨眉山山脉。
在晚白垩纪末期,受到板块构造的影响,该地区又发生了广泛的地震运动,造成了长江成熟沉积盆地的快速下沉。
这些地震活动导致了高山峡谷的形成,形成了峨眉山的壮观地质地貌。
峨眉山是一个典型的侵入式火山群,整个山脉由大约50座火山喷发所形成,分为中、南、北三个区域。
每座火山喷发期间都会喷出一些火山喷发物质,例如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等,这些物质在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形状不同的岩石,例如安山岩、粗面岩、英安岩等,这些岩石组成了峨眉山特有的地质景观。
在峨眉山的山区,还有不少地质景观非常值得关注。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峨眉山北坡的“千佛崖”。
千佛崖是一个悬崖峭壁,其崖上大约有五百多座石佛像。
这些佛像是历史上几代佛教寺院修建的,由于峨眉山地质地貌特殊,山脉剖面多为陡峭峰峦和极深沟壑,加之层层树枝遮挡,千佛崖的形成更是出奇制胜。
此外,峨眉山还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地质景观叫做“九曲栈道”。
九曲栈道是峨眉山最具代表性的游览景点之一,全长约8公里,是一条蜿蜒盘旋在山腰之上的表演走廊。
该栈道因其弯曲多样,被称为九曲栈道,也是峨眉山蜿蜒多变的地质地貌的代表。
总之,峨眉山的地质地貌十分丰富多彩,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历史造就了这片山区的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内涵。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对峨眉山的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好地认识到地质地貌的重要性,只有对地质地貌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烟台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任务和实习地点1·1、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的体验,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2、实习任务:火山地貌、海蚀地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以及构造原理,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土壤种类判别和土壤PH测量、植物种类的判别,海岸地貌的识别,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以及干湿温度表、风向风速表、气压的基本使用,实地考察地点:浃河口,门楼水库,马山,牙山,迎口山,芝罘岛二、实习时间:2011年7月14日至2011年7月19日三、烟台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位于E119°34′~121°57′,N36°16′~38°23′。
烟台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并与大连隔海相望。
全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2个县、市、区,包括蓬莱、莱阳、栖霞、招远、龙口、莱州、海阳、长岛等8个县(市),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四个区。
图1(二)地形境内地形复杂,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
山地占总面积的%,丘陵占%,平原占%,洼地占%。
低山区位于市域中部,主要由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蛤山卢山、山昔山、昆嵛山、玉皇山、招虎山等构成,山体多由花岗岩组成,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
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
(三)水文全市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岛屿众多,以庙岛海峡分割渤海与黄海,以西渤海沿岸多为沙岸,低线平直;以东南海岸多属于岩岸,海岸曲折。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实习准备 (2)2.1 实习前期培训 (3)2.2 实习地点选择依据 (4)2.3 实习装备清单 (5)三、实习区域概况 (5)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7)3.2 地形地貌特征 (8)3.3 气候特点与水文状况 (9)四、野外实习内容 (10)4.1 实地考察 (11)4.1.1 观测点布设与数据采集 (12)4.1.2 地形测绘 (14)4.1.3 植被与土壤调查 (15)4.2 实验与分析 (17)4.2.1 水文实验 (17)4.2.2 地质勘探实验 (19)4.2.3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20)4.3 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 (23)五、实习成果与体会 (24)5.1 实习数据整理与分析 (25)5.2 实习成果展示 (26)5.2.1 图件制作与报告撰写 (27)5.2.2 学术交流与讨论 (28)5.3 实习体会与反思 (30)六、结语 (30)6.1 实习总结 (32)6.2 对未来地理科学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报告以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为主线,概述了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实习地点包括(具体地点名称),实习时间为XX月至XX月。
实习目的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
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与解释等实际操作。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加深了对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分析与讨论等内容,并总结实习收获及心得体会。
二、实习准备在实习前一周,我们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复习,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与实习地点相关的地理特征和地质地貌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我们对实习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前言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地理科学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本次野外实习在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共同参与。
实习地点选在广西北海,包括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
实习内容涵盖了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等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们学习了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掌握了各类地理现象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在人文地理方面,我们考察了城市地理、工业地理、旅游地理等领域,了解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
野外实习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和调查,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不仅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回顾野外实习的经历,我们深感地理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野外实习使我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大自然,亲身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魅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激发了我们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同时,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信念。
总之,本次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和实践之旅。
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野外实习在地理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和验证。
实习时间为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地点位于广西北海,实习队伍由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带领,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共同参与。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考察和调查。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旨在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能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三、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地点为广西北海。
四、实习线路和内容本次实习共分为五个线路,分别是: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1. 海底世界:我们对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生态环境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了解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2. 北海银滩:我们对银滩的沙滩地貌、植被、气候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了解了沙滩地貌的形成过程和银滩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3. 北海老街:我们参观了北海老街的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了解了北海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我们对红树林的植被类型、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了解了红树林的保护和利用状况。
5. 涠洲岛火山地貌:我们考察了涠洲岛的火山地貌特征,了解了火山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岛屿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实习区域概况北海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
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
长白山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实践经验的价值。
为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长白山野外实习。
此次实习共计7天,期间我们学习了长白山的植物、土壤、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知识,观赏了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增强了团队意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二、长白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1. 地理位置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56'—128°06'、北纬41°58'—42°06'。
长白山涉及范围较广,跨越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
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延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
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00',东经128°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2. 地质地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
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地质地貌。
三、实习内容1. 植物考察在长白山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长白山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
长白山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1400多种,其中不乏稀有植物。
如长白松(亦称美人松)、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我们还观察到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如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等。
2. 土壤考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规律。
长白山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黑土、白浆土、暗棕攘、灰漠土等。
土壤剖面观察和采样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土壤的层次结构、肥力状况和生态环境功能。
3. 地质地貌考察通过对长白山地质地貌的考察,我们了解了长白山的地质演变历史、火山活动过程以及地貌特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8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陈邦杰
班级:09级一班 学号:09009110110 专业:地理科学 导师:李瑞 辛晓十 边柳 齐曙光 王书转 学校:南阳师范学院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日期: 2011年月10日
目 录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月3日至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化相互交融。桐柏资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宝库县”。已探明矿藏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属于秦岭——大别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异石众多,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脚因为脚有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
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选取样方面积。一般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的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