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1课 想北平第11课 第1课时同步 苏教版必修1
- 格式:ppt
- 大小:253.50 KB
- 文档页数:29
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设想: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探究活动,能在课后了解更多描写天涯游子孤独乡愁的诗文。
3.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了解这种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3.文本的主观性和读者的个人体验结合点的把握。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他笔下的北平又是如何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老舍的《想北平》。
第一节:①写小说“以北平作背景不怕”——你知道他有哪些作品是以北平为背景的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月牙儿》《老张的哲学》;话剧《龙须沟》《茶馆》②“捡”——信手拈来,唾手可得③“我的北平”——把北平据为己有,这样的主观论述更能体现出我对北平特有的情感第二节——第三节①“可是,我真爱北平”——从上文知道不多转折而来,直抒胸臆,可见爱的直白。
这也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文眼”所在,统摄全文②“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对北平的爱又很含蓄③“我爱我的母亲……”——人间最深沉的爱莫过于母子深情,以此作比较,可见我跟北平的爱是孩子对妈妈的爱,朴素而真诚④“我的爱不是……而是……都……”——我与北京已经融为一体,深沉而热烈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想北平同步训练苏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5分) A.芍.药(sháo)平仄.(zè)懵.懂(měnɡ) 情不自禁.(jīn)B.橘.子(jué) 悲怆.(chuànɡ)佝.偻(ɡōu) 椎.心痛恨(zhuì)C.淡泊.(bó) 高筵.(yán)僻.静(bì) 诲.人不倦(huǐ)D.襟.怀(jīn) 奸佞.(nìnɡ)轻佻.(tiāo) 泫.然泪下(xuán)解析B项“橘”应读“jú”,“椎”应读“chuí”;C项“僻”应读“pì”,“诲”应读“huì”;D项“泫”应读“xuàn”。
答案 A2.下列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5分)A.吟诵明净耽搁推崇备至B.宏伟拜谒宛转兼收并蓄C.辞藻迟暮隐讳群星辉映D.遁世静谧张罗和言悦色解析D项“和言悦色”当为“和颜悦色”。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A.汉武帝既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又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
B.足坛反腐案已经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引起了太多的关注,而最终的宣判,是否意味着中国足球将告别不堪的过去,迎接一个崭新的未来呢?C.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越来越多元的时候,鲁迅的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
D.长篇小说《蛙》曾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是当今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创作过《红高粱》等佳作的著名作家莫言之手。
解析A项,偷换主语,“形成了国富民丰的局面”的主语应该是“国家”。
C项,“让人无疑产生许多感慨”语序不当,应为“无疑让人产生许多感慨”。
《想北平》教案11教案教学设计(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想北平》教案11 教案教学设计《想北平》教案11教案教学设计想北平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汪林思【教学目标】1.研读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展开积极对话,体会作者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的深情眷恋,感受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
2.品味老舍散文天然成趣直白如话的语言特点,对文章尤其是文章的语言进行评点交流。
3.了解衬托手法,体会衬托的作用。
4.学习老舍借助细节描写和选取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手法。
【教学设想】1.主要采用互动交流、评点对话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协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2.注重情感的体验与品味,注意对语言的咀嚼体味,达到真正读懂文本培养阅读习惯与能力的目的。
3.课前布置预习,与文本初步对话,课堂互动讨论,加强体验与交流;课前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在对话栏里写上评点文字以便课堂交流。
4.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5.1课时完成课内教学。
【教学过程】一、再识老舍(含老舍的生平、作品及风格、你所读过的老舍作品及评价)师:同学们,故乡是一个人的根,它是一个人的人生出发地,也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每一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
学习了“古典的乡愁”和“漂泊的旅人”这两个板块,我们对家园之思的人文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充分的体验,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板块“恒久的烙印”中的《想北平》。
谁来先说说“恒久的烙印”这五个字的内涵?可以和前面两个板块的标题进行比较来帮助理解。
生l:就是永久的不易磨灭消失的痕迹。
这里应该是指家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生2:这里应该是指故乡的生活故乡的风物留给自己的永恒记忆。
生3:前两个板块侧重于写故园之思和为什么思念家乡,而这个板块应该是侧重对故乡的描写,通过描写故乡留给自己的记忆来表达思念。
师:再请同学们谈谈你所认识的老舍。
《想北平》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布置课前预习:1.你所了解的老舍;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
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采薇,到现代作家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外国的荷马奥得赛到中国柯灵的乡土情结,无不都体现了家园之思确实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一个主题。
看来“月是故乡明”是我们人类恒久的烙印。
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
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
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同学这次也又去查找了他不少资料,相信同学一定知之不少。
明确: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北平》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3、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教学重点:细细品味老舍简练俗白、纯净亲切的“京味儿”语言;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
教学难点:学习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想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8min)切入文题,直接导入。
文题中,老舍在“北平”前用了“想”字,想想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或者换种理解,可不可以把“想”字换成“写”,或干脆就以“北平”为文章的题目呢,二者有什么差别?(提问,阐述)【明确】“想”说明作者当时不在北平,引出写作背景,穿插作者介绍。
“想”这是一个表现心理情态的词,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而“写”或以“北平”为题目,更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所以这“想”字更凸显出文章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怎么样的,而且还传达出作者对北平深挚的眷恋之情。
【补充】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有《龙须沟》、《茶馆》,其中老舍凭借《龙须沟》而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毕生800多万字的创作,鲜明得体现了其“京味儿”的艺术特色,即是用提炼过的北京话来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和希望写作背景:写于1936年,作者身在青岛,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加剧,北平已岌岌可危,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作者的民族危亡之感与思乡之情较之平日则更为强烈【知识点】北平:北平是北京的历史名称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子规,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叫杜宇,由于被放逐到山中,一个人很孤独,很想念他的故国,就化做杜鹃鸟,日夜悲啼,叫声凄惨,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想北平》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生活平凡小事中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对话式阅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个案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北京城,北京人和北京的文化,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永远的话题。
对于上年纪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一个年代久远的梦;对于五十岁以下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难猜难解的谜,对于漂泊海外的北京人来说,老北京是魂牵梦绕的家;对于我们来说,老北京也许只是一片空白。
”对老舍来说,老北京又是什么呢?二、检查预习:1、了解老舍。
2、积累字音字形知识。
3、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4、交流课文点评。
课中探究:1、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写、刻画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样”,结合课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3、老舍选取平凡细小事物,用主观性的语言向我们敞开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而热烈的情怀,因为普通,所以众口皆宜;因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
请结合课文内容,从素材选取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对此作出分析。
4、质疑问难:有疑问才能真正有所得,请在文中所有有疑问处标上问号,或写出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同位、同组、全班讨论:四、拓展练习:你能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或细小事物,以“想家就是……”开头,写三个以上的句子,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吗?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后札记汉唐书香。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1课《想北平》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 . 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 . 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 . 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2. 下列各句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 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
B . 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一切井然有序。
C . 这间屋子布置得很精致,到处都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D .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降低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 .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 . 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 . 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的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4.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 . 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B . “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C . 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D .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想北平(金)苏教必修1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11课想北平(金)苏教必修11.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A.侥(jiǎo)/角(jué),辙(zhé)/折(zhé),瞠(chēnɡ)/称(chēnɡ); B.踞(jù)/据(jū), 癖(pǐ)/否(pǐ),摒(bìnɡ)/屏(bǐnɡ); C.怆(chuànɡ)/创(chuānɡ),蛊(ɡǔ)/贾(ɡǔ),诘(jié)/结(jiē); D.蹩(bié)/别(biè),涸(hé)/和(hè),徜(chánɡ)/场(chǎn ɡ)。
D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象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
“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
《想北平》一、引入有一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床前明月光……是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在召唤着一个地方,无论你是浪迹天涯的孤独的游子,还是功成名就的天之骄子,这个地方的名字就叫做故乡,她是我们生命的根,是我们情感的归宿,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有一位作家,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话剧«茶馆»震动欧洲,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师板书课题)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考探究可分为三个层次:与作品对话、与作家对话和与自己对话。
欣赏,就是读者的心灵与作家的心灵进行交流。
要能与作家的心灵交流,首先要与作品对话,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品。
二、探究•欣赏•交流(一)与作品对话,把握文章的内容首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
在欣赏完文章之后,请大家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结构内容。
播放《小夜曲》,师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师读1、2、3段,学生读4—8段。
(读完)师评:这位同学朗读的很好,她特别注意到北京的儿化音,如:“空儿”、“差点事儿”、“白霜儿”等,还有“哼”这一字读的也很到位,她把老舍的“京味儿”给读出来了。
好了,下面该由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初读感受和文章的大致结构了。
(总结)经过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文章的思路1---3段:我爱北平但说不出来。
4—7段:爱北平的理由(北平的特点、北平的美)从北平的建设、布置、生活环境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8段:表达感受——想念北平(想得落泪)。
板书:爱到说不出(第1—3段) 爱的理由(第4—7段)想得落泪(第8段)爱到说不出——爱得深沉北平的美——爱的表达想得落泪——爱的极致教师小结:欣赏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看看文章写了什么。
我们可结合文章的标题、段落的总起句与总结句、过渡句、主旨句等标志性语句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