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脑的高级功能-11-20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39
2.5 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50.0分)1.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 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2.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中S为白洛嘉区,H为韦尼克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小脑内存在呼吸中枢等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 S区受损,患者不能说话,但能书写表达D. H区受损,患者会得表达性失语症3.传统观点认为人脑的海马区仅与短时记忆有关,后来研究发现海马区还与空间记忆有关。
一项有关出租汽车司机的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甲。
出租汽车司机与其他人群整个海马、海马前部和海马后部的大小差异(*表示显著性差异);乙。
海马后部体积的变化(灰质)与出租汽车司机从业时间的相关关系。
A. 出租汽车司机的海马整体大小与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异B. 空间定向的能力有可能位于人脑海马区域的后部C. 部分人先天遗传,倾向成为优秀的出租汽车司机D. 该研究并不支持人脑的海马区仅与短时记忆有关4.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下丘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学习、语言、记忆、思维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 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 V区受损会使人看不见文字5.下列关于人脑的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 维持身体运动平衡的中枢在小脑B.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C.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 大脑皮层S区受损患者不会讲话6.人的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7.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第2章神经调节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判断题号内容修改× 1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 2 中枢神经系统中含有许多神经中枢,周围神经系统中不含神经中枢。
√ 3 神经中枢是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形成的区域,负责调控特定的生理功能。
× 4 大脑包含左右两个半球,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5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呼吸中枢等。
× 6 脑干含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心脏、血管的基本活动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有关。
×7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躯体运动和感觉的低级中枢。
×8 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分工负责管理除内脏外的感觉和运动。
×9 人的脑神经共12条,脊神经共31对。
×10 与脑相连的神经全是感觉神经,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全是运动神经。
×11 所有的器官都是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起控制。
√12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属于脑神经或者脊神经。
×13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14 交感神经会使内脏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使内脏活动增强。
×15 交感神经兴奋时,人的心跳加快,支气管、血管收缩,瞳孔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
×16 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控制的。
√17 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8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19 血管收缩受交感神经支配,血管舒张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大脑的分区及功能人类的大脑是神经系统最高级别的器官,负责控制和协调所有身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大脑可以被分为许多不同的区域和功能,每个区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主要分区及其功能。
1.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大脑的外层灰质组织,分为左右两半球。
大脑皮质是人类智力和认知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感觉信息和运动控制的主要处理区域。
大脑皮质被分为四个主要叶状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每个叶状区都与不同的功能相关。
- 额叶(Frontal Lobe):负责意识、决策、推理和创造能力。
它还是人格、社会行为、规划和执行功能的中心。
- 顶叶(Parietal Lobe):负责处理触觉信息和空间感知。
它还参与身体位置感知和注意力的调节。
- 颞叶(Temporal Lobe):主要负责听觉处理和记忆存储。
它还与情感和语言相关。
- 枕叶(Occipital Lobe):主要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
2.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位于大脑的内部,与记忆、情绪和动机相关。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杏仁核(Amygdala):与情绪的形成和记忆相关,尤其是恐惧的记忆。
- 丘脑(Thalamus):负责将感觉信息传递给大脑皮质,还参与情绪、注意力和意识的调节。
- 皮层海马体(Hippocampus):负责记忆的形成和存储。
3. 大脑基底节(Basal Ganglia):位于大脑的深部,参与运动控制和习惯行为的调节。
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纹状体(Caudate Nucleus):负责运动的控制和协调。
- 尾状核(Putamen):与纹状体一起参与运动控制。
- 阿托品酸胆碱能神经元(Nigrostriatal Dopaminergic System):负责调节动作的发起和抑制。
4. 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的后部,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运动。
小脑还参与平衡、姿势控制、注意力和学习。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供医学院校非医疗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医学全貌,把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必修教材。
全书以生理学、生物化学为核心,以解剖学为基础,吸收了组织学、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遗传学等有关内容,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增补了新知识。
全书共15章,包括绪论、人体的大体组成、人体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大体功能、运动系统、血液与免疫、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剂、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与遗传、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本教材适合医学院校非医疗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对医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基础医学的研究内容二、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第二节生命的基本表现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第三节人体功能活动的调剂一、人体功能活动的调剂方式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操纵原理第二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生物大分子一、蛋白质二、核酸化学三、酶第二节维生素一、维生素的概念二、维生素缺乏病三、维生素的命名、分类和生理功能四、各类维生素简介第三节细胞一、细胞的结构二、细胞的增殖第四节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四、神经组织第五节器官、系统与整体一、人体器官、系统和整体二、形态与方位三、体表标志第三章人体的物质代谢第一节物质代谢一、糖代谢二、脂类代谢三、生物氧化四、蛋白质营养作用与氨基酸代谢五、核苷酸代谢第二节肝脏代谢和肝功能衰竭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二、肝脏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三、胆汁酸代谢四、胆色素代谢五、肝功能障碍第三节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式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四、基础代谢第四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互换三、体温调节第五节发热一、发热的机制二、发热的时相经过三、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第四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二、易化扩散三、主动转运四、胞吐与胞饮作用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一、由特异性膜通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二、由受体-G蛋白-膜的效应器酶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细胞的兴奋性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动作电位的引发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细胞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三、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五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概述二、中轴骨骼三、附肢骨骼第二节骨连结一、概述二、中轴骨连结三、附肢骨连结第三节肌学一、骨骼肌的形态与作用二、骨骼肌的分布第六章血液与免疫第一节概述一、体液和内环境二、血液的组成和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及其生理意义第二节血细胞一、红细胞二、白细胞三、血小板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二、纤维蛋白溶解第四节血型一、ABO血型系统二、Rh血型系统三、输血原则第五节免疫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免疫应答第七章循环系统第一节心脏的组织和解剖一、心脏的位置和心包二、心脏的腔室与大血管三、心肌组织第二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二、体表心电图三、心脏的机械活动第三节血管生理一、血管的结构与机能分类二、血流动力学的基本规律三、动脉血压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五、微循环六、组织液的生成七、水肿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剂三、自身调剂第五节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二、肺循环三、脑循环第六节心血管的病理生理一、心力衰竭二、休克三、高血压第八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器官一、呼吸道二、肺第二节肺通气一、肺通气原理二、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第三节气体交换和运输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剂一、呼吸中枢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五节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一、缺氧二、呼吸功能衰竭第九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系统的构成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二、消化腺第二节口腔和胃内的消化一、口腔内消化二、胃内消化第三节小肠和大肠内的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五、大肠内消化第四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二、小肠内要紧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十章肾的排泄功能和体液调节第一节肾脏的结构和血液供应特征一、肾脏的结构特点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第二节尿的生成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三、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剂二、神经和体液调剂第四节血浆清除率一、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测定血浆清除率的理论意义第五节尿的排放一、输尿管与膀胱的作用二、排尿反射第六节肾脏在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中的作用一、肾脏在维持水平稳中的作用二、肾脏在维持电解质平稳中的作用三、肾脏在维持酸碱平稳中的作用第七节肾功能衰竭与血液净化疗法一、肾功能衰竭二、血液净化疗法第十一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觉器官的一样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二、感受器、感觉器官与感觉的形成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二、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三、几种视觉现象第三节耳的听觉功能一、听阈和听力二、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三、内耳的功能四、听神经动作电位五、听觉末梢系统中的信息处置及模型第四节平衡感觉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二、前庭反应第五节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一、嗅觉二、味觉三、皮肤感觉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系统的构成一、神经元和突触二、脊髓和脊神经三、脑和脑神经第二节神经系统活动的一般规律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内兴奋传布的特点三、中枢抑制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脊髓与低位脑干的感觉传导功能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剂三、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一、条件反射二、大脑皮质细胞的电活动三、大脑皮质的语言功能第十三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一、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二、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三、激素分泌的调节第二节下丘脑与垂体一、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二、下丘脑-腺垂体系统三、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第三节甲状腺一、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三、甲状腺功能的调剂第四节肾上腺一、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二、肾上腺皮质三、肾上腺髓质第五节胰岛一、胰岛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二、胰岛素三、胰高血糖素第十四章生殖与遗传第一节女性生殖一、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二、卵巢的功能三、卵巢功能的调节四、月经周期及其激素基础五、胎盘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男性生殖一、男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二、睾丸的功能三、睾丸功能的调节第三节遗传一、人类染色体与基因二、基因遗传病三、染色体异常与疾病第十五章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DNA生物合成一、DNA复制二、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三、反转录第二节 RNA生物合成一、参与转录的酶及条件二、转录的进程三、转录出RNA的加工成熟四、核酶第三节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三、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四、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五、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第四节 DNA重组与基因工程一、DNA重组的有关概念二、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和限制性内切酶三、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四、基因工程技术在医学上的成就与展望。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生物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
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
下面是整理的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点一、人体的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1)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3)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三)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