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养生下焦篇
- 格式:docx
- 大小:22.52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养生-三焦通养,排毒清浊藏精气我们来聊一聊五脏六腑六腑里面的后三个上一次我们聊过了胃、小肠、大肠他们是一个团队那接下来剩下的这三位呢他们个个都是能手我们来分别认识他们我们说过了六腑是哪六腑呢分别是胃、大肠、小肠接下来是膀胱、胆、三焦那这三个府里面呢我们来看我们先来认识胆我们都知道胆呢肝胆相照胆是分泌胆汁的嘛胆汁能助消化好那这个胆经在中医里面的认识呢它非常重要因为胆主升阳它能升发阳气所以又说凡湿一脏取决于胆所以我们这些五脏六腑这些重要的脏腑都取决于胆的这些功能所以胆能升发阳气如果胆生发阳气不足的人会怎么样呢人就没精神哎呀犯困乏力没精神手脚冰凉怕冷所以大家留意有没有这种状况我们在很多情况下感觉到很乏累的时候人有一种本能的动作就是伸展胆经的胆经的循行于我们的体侧面肋部、颈部大腿外侧所以当我们在疲乏的时候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哎呀一个本能的动作伸一个懒腰好那我们体侧这里胆经就会得到生发让阳气生发起来这是一种身体的本能所以下次记住了当我们在感觉到乏累的时候你不妨去有意识的伸一下懒腰给他伸展到充分我们这样伸一直伸上去左右呢给它充分的再伸展一下把两侧充分的都伸展一下让两侧的胆经得到很好的激活这样呢阳气能更顺畅的生发起来好这是胆经胆主升阳所以但凡咱们初老人群里面那些没劲儿没精神这一天从早晨起来就昏沉一天都没状态的不在状态的朋友们还有手脚冰凉怕冷的朋友们我们就可以早晨起来干一件事什么事呢敲胆经那胆经怎么走呢在我们整体的侧面上我们先来认识胆经的路线他从我们头的侧面我们看头的侧面密密麻麻的这个路线就是胆经所以很多情况下出现的偏头痛一般跟胆经有关系然后两个肋部的侧面然后大腿的外侧面好所以我们敲胆经重点所敲打的位置就是大腿的外侧面那咱们经常在建议大家早晨的瑜伽练习之前一定要敲一敲胆经为什么呢胆经生发阳气增加代谢力然后提升人的活力所以它是特别好的而且呢我们称敲胆经呢又叫瘦人剂它有很好的减肥的效果如果您不享瘦千万别老去敲胆经所以敲胆经一能使人瘦二能提升阳气尤其是它瘦的效果呢更体现在瘦大腿上好多女士反应哎呀敲了一个月胆经后来不敢再敲了为什么呀那个大腿实在不能再瘦了所以敲胆经呢她有瘦腿瘦身的功效但它瘦的呢是梨子型的身材也就是偏向于大腿外侧脂肪堆积的因为这里就是胆经嘛所以我们教给大家正确的敲胆经的方法首先第一时间很重要一定是在上午为什么呢因为它生发阳气到了下午呢人的阳气内收就不适合再去激发它所以记住不要挑错时间是上午最合适的时间是早晨每次敲打的时间呢五到十分钟也不要敲太久五到十分钟就足够了一般冬天呢可以适当的多敲一会儿敲十分钟春夏的时间敲五分钟左右敲到身体发热微微的出一些汗就可以了好那敲打的手法呢需要有正确的姿势我们一起来学习敲胆经的正确姿势好我们一起来敲胆经首先放松直立让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两腿呢微微的弯曲弯曲的膝关节不超过脚尖把脊椎竖直两肩后展下沉双手握空拳来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从臀外侧一直敲打到膝关节拍打的时候呢力度由轻到重反复来回敲打那每一次在屈下身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背保持伸直不要拱背只是弯曲双腿就可以这样的话五到十分钟敲打到身体发热微汗这是六腑里面的胆那我们再来看跟我们初老关系很密切的还有三焦一说三焦这个概念好多朋友其实都没听说过这个三交的交这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历代的这个医家也都有争论有的人认为三焦是什么呢分成上中下三焦我们经常会在易经里面听到或者很多老中医讲你上焦火盛那上焦指的是什么呢上焦就指的横膈以上我们心和肺一般上焦活盛指的是心肺的火气或者说你中焦虚中焦脾胃嘛中焦脾胃横膈以下我们的消化系统或者下焦诗圣下焦就是指一般指的肚脐以下的这些脏腑肾啊大肠啊女人的子宫这生殖系统这一类的问题所以呢很多医家会认为首先三焦指的是包裹五脏六腑的这层筋膜那也有人认为呢它是运行元气的通道那还有人认为它对应着我们的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所以呢三焦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一定要经常去调节三焦三焦经和胆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通过生发来得到激发所以三焦经的名字叫少阳什么叫少阳呢很少的一点阳气阳对应的男人少阳就相当于男人的小男孩那个阶段蹦蹦跳跳最有活力所以我们建议三焦经在手臂的外侧上我们建议大家多去做手臂上举的动作跟刚才胆经是一个效果那多去做手臂上举的动作激发到我们手臂外侧的三焦经也有提升活力的效果那这个三焦的经络上有一个重要的穴位我们可以掌握它叫做叶门穴水业的业水业之门所以他专门改善咱们最近这些各种的出老人群因为经常熬夜经常饮食没有规律经常爱发脾气导致的内火偏盛尤其这些火上来会影响到面部的各种问题我们会发现火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往上火的东西火苗都是往上烧的嘛所以大家一上火那些问题症状都表现在上面口臭啊口干牙疼啊口腔溃疡眼睛红赤这些都是上火的症状所以但凡我们各种内热上火引发的头面的症状这个夜门穴都是非常的有效所以它又很好找随身携带的灭火药我们来找到它它在哪呢就在我们的无名指和小指两个指根的交接处无名指和小指两个手指根的交接处好就在这个我们这个两个指跟交接处这个肉谱的地方你看我们看这个地方呢它有红肉和白肉交接处这叫赤白肉际就在这个地方我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你看从这两个手指根部这里伸过来伸过来以后呢一定要记住一个细节指根向着无名指我们的食指指尖向着无名指指根的方向用力向着无名指指根的方向用力去按揉让它产生一些酸痛微痛的感觉酸麻胀微微的痛这是点中穴位的一个标准感受好先左后右各揉上三到五分钟这个三焦经里面非常实用的灭火要穴给我们清热改善各种火气引发的口干牙疼啊口腔溃疡眼睛红赤这一类上面的问题好这是三焦经那三焦经呢我们也建议大家经常去做一些动作去伸展它它的手臂的外侧嘛所以我们做这么一个小动作大家跟我去试一试它能伸展到三交经它还能锻炼我们的腕我们的肩肘腕这三大关节好我们先这样做我们左手伸出来好把手心翻转到反面去所以是左手心向左侧拇指指向下面那右手呢从左手的下面过来好看两手手心相对食指交叉抓握然后慢慢的双手绕圈从下向上伸出去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特别的紧张紧张没有关系你能做到哪里就停留在哪里慢慢来我们关节打开以后你会逐渐的能伸展开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要勉强慢慢的去练习每次我们工作累了就可以这样来锻炼一下来伸展三焦经来改善我们腕肘、肩关节的酸累这样呢一开一合是一次我们这样做上五六次慢慢的伸展不要过度然后我们再交换手的位置还是左手不动这次呢右手啊从左手的下面过来到上面来十指交叉抓握再来做同样的练习逐渐的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这些关节被打开了柔软了气血通顺了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减压有利于改善这些平时关节的酸类还有伸展到我们的三焦经这就是三焦胆三焦还剩谁呢还剩膀胱这个膀胱可能跟我们我们的体验都会有的因为大家平时工作做久了大家喜欢一坐坐一天那坐久了又得喝水怎么办就要跑厕所所以有的同学就不喜欢去跑厕所他喜欢憋尿他喜欢哎呀干脆他懒得动一直就憋到下班再去跑所以其实我们要留意经常憋尿的话会导致膀胱发炎膀胱的功能下降所以不建议去憋尿那膀胱是储尿排尿的一个器官但是膀胱经就不一样了在中医的层面膀胱经是非常著名的鼎鼎大名的一个明星的经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称它是排毒最重要的经络因为我们看膀胱经的位置膀胱经的循行呢是从我们的内眼角发出来一直沿着头的后侧背部的后侧大腿的后侧我们看那个经络的图案它是整个在人体的后侧所以我们说它是人体健康的万里长城它保护着我们身体的后面那我们也发现有很多排毒的方法比方说刮痧拔罐大家留意是在哪里操作都是在背部对不对其实都是作用在膀胱经上所以它是排毒很重要的一条经那在这个膀胱经上有这么几个特别实用的穴位咱们平时一定要认识到他们了解他们那像这个最重要的一个有一句经典口诀叫做腰背委中求腰背围中求腰背部的问题就来找这个委中穴所以大家平时一坐坐一天腰背酸累腰背沉重腰背紧张那怎么办呢我们拍打委中穴委中穴就在咱们后膝窝的位置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建议大家互相观察一下委中穴因为女生经常会穿裙子嘛男生经常会穿短裤嘛这个委中穴往往会露在外面在站直的状态下如果委中穴过于向外涨起来鼓起来因为它本身后膝窝嘛国窝嘛它是一个窝或者相对平那如果它明显的向外凸起甚至上面呢有很多杂乱的静脉血管也就是这种静脉曲张或者是这种我们平时管它叫青筋这种东西比较凸显就代表那一般腰背部都不会太舒服或者是体内的湿气较重我们就建议经常拍打委中穴那拍打呢可以两侧一起来拍打也可以先左后右给他轻拍用空掌使他这个局部产生震动三到五分钟好多人在拍打这个穴位的时候会感觉到腰背逐渐的发热因为这条经脉呢就是相连通的坚持这样拍打下来腰背的很多酸类的问题就会有缓解的一种可能所以这个腰背委中球那拍打委中穴调节委中穴还有锻炼委中穴最好的时辰很重要大家记住了叫做伸时所以在很早以前呢我提过一个概念叫做申时茶大家不知道对它有没有概念什么叫申食茶呢就是申食是膀胱经在当令在值班的石子膀胱经又是一个重要的排毒经那膀胱以什么排毒呢以小便来排毒所以到了这个时段下午的三点到五点之间大家想一想这个时间我们在干嘛一般都在工作对不对这也就是我们讲的健康下午茶的时段那在这个时段呢我们要干一件事那就是你要喝下午茶你要喝茶一般在这个时段喝的茶建议是以清润排毒为主的茶像绿茶什么菊花茶老白茶这一类的那有清润排毒效果的茶好或者你就喝水但是这会儿的水也要像茶一样喝因为茶咱们叫品茶嘛大家留意品字怎么写品字三个口对吧所以就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喝慢慢的喝来润物细无声一直喝到什么程度呢一直喝到你要去小便所以我们会发现哎呀这个时段的第一次小便可能你要留意颜色颜色发深或者味道偏重这都是体内有火气有毒素一般发黄味道偏重一般是有火气颜色浑浊味道偏重那一般可能有湿气大家要自我观察所以我们如果有颜色有味道或者有浑浊好那代表这身体有湿和热的毒素那就回来以后继续喝茶一直喝到第二次跑厕所如果你发现小便清凉了没有问题了我们的毒素排干净了但是如果还有问题继续喝这就是排毒深食茶的概念所以大家记住这一点深食茶膀胱经当令上班所以我们在这个阶段喝一喝茶再来练一练膀胱经的排毒瑜伽那效果就完美了所以我们所有的初老人群我们都建议一定要去激发膀胱经的排毒功能把这些动作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我们每天在这个时段有空就来练一练实在在这个时段没有时间那我们在任何时段只要你有功夫都可以来练一练它是身体的一个很好的经络排毒的一个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有请元和堂体示培训老师文昌老师来为大家示范这一套膀胱经的排毒瑜伽序练首先呢让我们双腿伸直平坐在地板上我们先来弯曲左腿左脚踩地双手十指交叉抓握托住左脚的前脚掌好吸气把腿伸直向上抬起呼气伸直脊椎让左腿逐渐的靠近身体这个过程中呢尽量保持腿的伸展但是如果腿的后侧十分紧张就把腿微微的弯曲要保证背的伸直让腿的后侧有轻微的拉伸感来伸展到我们腿部后侧的膀胱经每个动作呢保持半分钟所以呢在这里放慢自己的呼吸五到十个呼吸好然后左腿弯曲放下把腿伸直换另一只腿同样的练习屈右腿双手十指交叉抓握拖住前脚掌好吸气抬头背伸展把腿抬起来呼气拉伸腿部慢慢的靠近身体整个过程注意腰背伸展身体呢不要过度的向后仰十分紧张的话就把右腿微微地弯曲一点自己掌握配合好呼吸每一次呼气的时候让腿部更加靠近身体一点点适度的拉伸都要过度保持五到十个呼吸好弯曲右腿把右脚放下腿伸直双腿伸直先颤动双腿让腿部放松一下好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回勾两肩后展手指去推地板让脊椎伸直吸气手臂伸展向天空呼气前屈双手向前抓握住前脚掌好吸气时让背伸展伸直脊椎呼气时慢慢的向下我们的眼睛呢看着前下方脚趾的方向整个过程一定要量力而行整个过程一定要量力而行在这个过程中呢要配合呼吸吸气抬头伸直腰背脊椎呼气慢慢的下压反复练习五到十个呼吸来充分的伸展整体腿部后侧和背部后侧的膀胱经最后来吸气起身手臂向上背部带起来呼气双手经两侧放下手指尖向前在身体的后面支撑住地板我们的手指呢距离臀部有一个手掌的长度五指分开指尖向前两个肩胛骨后展下沉下巴轻微的内收脚趾尖向前伸足跟撑地好吸气收紧臀部抬起身体让我们的脚趾逐渐的向下前脚掌去踩地板臀部内收腰腹内收下巴内收手掌去充分的推动地面让肩胛骨内收保持三到五个呼吸慢慢的把臀部放下来收回手臂这就是对于膀胱经的瑜伽体式练习坚持练习起来。
《黄帝内经》学习理解:下焦如渎(原创首发)展开全文【原文】下焦如渎。
【学习理解】渎,流水沟。
有流水沟,下雨时地面才不会被淹没,没有流水沟地面都要被淹没。
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当人体决渎失职时洪水淹没造成的结果是全身水肿。
《黄帝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意思是说,上中下三焦都是人体的流水沟,它们失职都会导致人体普遍水肿。
不过,排泄水分最主要的是在下焦。
医学家最初把大肠定义为下焦,后世医家把膀胱和肾也归类于下焦,甚至把肝也归于下焦。
人体排泄水分的路径主要有四条:大便、小便、呼吸和皮肤排水。
整个消化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每时每刻分泌大量的水分到管道之中,而大肠则把这些水分几乎都吸收回血液。
原则上说是,消化道上段分泌水分,下段则吸收水分;胃分泌水分,小肠吸收水分;小肠分泌水分,大肠吸收水分。
最后从肛门排出来的水分很少,仅仅让大便不至于干燥难排就行。
小便排水是最主要的路径,不过它仍然会尽可能节约排水。
如果人体摄取水分不充足的情况下,小便排水会尽可能节约,尿量仅仅可以把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来就行,不会多排水的。
肺呼吸也会时时刻刻排出一些水分,一般情况下每天七百毫升水分左右,当呼吸加快时呼吸排水会相应增加。
从皮肤也会时时刻刻排水,直接蒸发排水和出汗。
出汗排水变化很大。
尿产生于肾脏(不是肾藏),储存于膀胱,排出于尿道。
中医认为,肺藏是人体排泄水分的重要器官。
水分从中焦脾胃吸收入人体,由肺藏布撒到全身,肺通调水道,然后渗透到膀胱府,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
另外,肺合皮毛,出汗也与肺藏的功能直接相关。
肺主气属卫,卫气主皮毛开,营气主皮毛合。
如果脾气虚弱则营气不足,不能制衡卫气则皮毛打开,出汗而排出水分。
这叫做卫强营弱,营卫不和,病人自汗出。
另外,脾气虚弱会腹泻,腹泻使大便排出水分增加。
所以,脾气虚弱会增加排水。
撇开藏府不考虑而只考虑阴阳平衡问题。
无论是排尿还是排汗,排水都要直接依靠阳气。
就是说,流水沟疏通需要阳气。
倪海厦人纪针灸手少阳三焦经十三、手少阳三焦经(6-00:54:34)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6-00:54:40)我们下面要讲的是三焦,身体是这样子看的。
中医有个观念,只有观念正确,病就永远跑不出你的如来佛掌。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
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
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所谓上焦如雾,就是因为小肠在这边,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的后方。
当水经过小肠的加热,水气就因蒸发而到上面来了,所以上焦如雾。
你哪天有机会坐直升机飞到天上,捉片云下来检验,会完全没有病毒,这是干干净净的。
我讲的是正常人。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
打嗝古人称“哕”。
这症状不单单是讲“哦”(打嗝的声音)。
虽然此时东西还是可以吃,但表示中焦气快没了,三焦是阳嘛,是阳气。
这是很危险的时候。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
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古字上面这个“焦”,就是“膲”。
在《黄帝内经》里面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水道是三焦在管。
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就是在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比如,这是水道,如果有一天,你在高空下,看到美洲、大陆、台湾,这些地方水道到处密布,这个水道就是三焦,所以观念一定要有,且要正确。
平常人呢,在打坐的时候,当你心情很平稳、很安定的时候,气会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
当你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
所以在行房的时候,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再从命门这边,发射力量出来,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这些通通属于三焦。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
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
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下焦下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人体腹部下部的脏器系统,主要包括肠胃、肝胆、脾胃和肾脏。
下焦的功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和生殖等方面密切相关,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下焦的荣脉与病理下焦的荣脉是指沿着大腿内侧的经脉,主要与肾脏相关。
中医认为下焦的荣脉与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密切相关。
如果下焦的荣脉出现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病变,如尿频、尿急、尿痛、遗精、早泄等。
因此,中医强调保护下焦的荣脉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2. 下焦的功能与肠胃下焦的肠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负责将人体摄入的食物进行分解、吸收和排泄。
中医认为下焦的肠胃与脾胃相关,脾胃的功能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
当下焦的肠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
3. 下焦的功能与肝胆下焦的肝胆是人体内分泌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胆的功能与人体的情绪、免疫调节、酶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肝胆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黄疸、消化不良等病症。
4. 下焦的功能与脾胃下焦的脾胃是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的关键器官。
脾胃的功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免疫功能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脾胃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乏力等症状。
5. 下焦的功能与肾脏下焦的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盐平衡。
肾脏的功能与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生殖等方面密切相关。
当下焦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发尿量增多、排尿困难、腰酸背痛等症状。
综上所述,下焦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包括肠胃、肝胆、脾胃和肾脏等腹部下部的脏器系统。
下焦的荣脉与病理、下焦的功能与肠胃、下焦的功能与肝胆、下焦的功能与脾胃以及下焦的功能与肾脏等方面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下焦的荣脉和维持下焦的功能是关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方式来保护和调养下焦,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篇第十八*导读:【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题解】本文主要论述营气和卫气的生成和会合的情况,并介绍了三焦的功能与特点,故篇名"营卫生会"。
【原文】帝问于岐伯日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岐伯答日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故日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
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
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提要】这一段讲述了营气和卫气的化生、性质和各自的运行部位。
【白话解】黄帝问岐伯说人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精气?阴阳是在那里交会?什么气为营气?什么气为卫气?营卫二气是从哪里生成的?卫气又是如何与营气交会的?老人和壮年人气的盛衰不相同,营卫二气的运行部位也不同,我想知道他们是如何会合的。
岐伯回答说人身的营卫之气是由水谷产生的,水谷进入胃中,化生为水谷精气,水谷精气传至肺,再借肺气的输布功能传送周身,从而五脏六腑皆可接受水谷精气。
其水谷精气中清轻而富于营养作用者为营气,其中重浊而剽悍者为卫气,营气循行在经脉之中,卫气行于经脉之外,营卫二气没有休止地循行运转,一昼夜运行人体五十周次,然后会合一次。
由此,沿着阴经阳经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终止。
卫气的循行是夜间行于内脏二十五周,白天循行于阳经也是二十五周,以此而分出了昼夜。
卫气行于阳经时,人便醒来开始活动;夜间气行于内脏时,人体就进入睡眠状态了。
人体下焦蒸腾气化,靠的是肾与命门。
肾阴要...人体下焦蒸腾气化,靠的是肾与命门。
肾阴要有水,命门要有火,不然有水没火,就像冷灶烧水,锅里水平静不动,就谈不上往上蒸腾了。
有火没水,就像锅被熬干一样,空锅烧水,根本没法正常气化。
人体上焦云行雨施,靠的是心肺,甘露洒须弥,滋润五脏六腑。
肺主气、心主血的功能受损,用生脉饮,同补心肺,从上往下,如同给五脏六腑灌溉。
有个患者,平时劳倦,腰酸,大便稀,头颈不舒,口干,没力气,脸上也长斑。
我一摸完脉便说,上下不足,中焦郁滞,当补下润上,疏通中焦。
便给他用桂附地黄汤合生脉饮再加香附、木香。
病人问,我这大便稀、没力气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命门火不足,不能气化水,水湿瘀在下焦,大便则稀,水湿能够被蒸腾上头脑而为云雨,则津充神足。
病人又问,我长斑、口干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熬夜劳累后,浊阴不降,水不能够向下滋润,心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像整个空中都呈现阴霾状态却不能下雨一样,如能下一场雨,立即为之清朗。
病人回去吃完药后三天来复诊,反映大便稀的症状吃完药后就改善了,头颈也舒服了,腰也没那么酸。
这桂附地黄汤直接走下焦,把浊水利出去,再把肾阳命门之火制造出来,蒸发津液上承,所以大便稀、腰酸、头颈不舒都为之解除。
而生脉饮直接走心肺,养阴润燥,如天空布雨,滋润大地,可以解除烦渴口干的病症。
人体心肺缺乏能量,也容易表现为疲倦,生脉饮就直接给五脏吃饱饭,养其真。
这样看来,两个汤方合并,就是利用方阵升清降浊,升清者,阳化气也,降浊者,阴成形也。
而为何还要加入香附、木香?因为久病者,大都胸中有郁结,双关脉郁者,大都肝脾气机不舒展,用香附、木香,理肝脾,畅气机,解郁结,这样上下升降的通路就更顺畅了。
现在很多病人从大方面来看,身体都不交泰、不舒服。
上下水火升降失司,中焦气机又壅滞,所以百病丛生。
我们治病要有上中下通达的思路,上面降火以下行暖肾水,下面肾水上承润七窍,这样升降循环,才是天地交泰的气象。
中医讲: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丨“三焦”不通,老病缠身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
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
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
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公众号:思考部落。
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
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
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
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
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上焦,中焦,下焦用药指南如何理解“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多实、多热、多壅滞;中焦多堵;下焦多空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指治疗上焦病证要用轻清升浮的药物为主,因为非轻浮上升之品就不能达到在上的病位,用药剂量也要轻,煎煮时间也要少,不要过用苦寒沉降之品。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指治疗中焦温热性质病证,要注意去邪气之盛而复正气之衰,使归于平;二指治疗中焦湿热性病证,要注意分消湿热,升脾降胃,不可偏治一边。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是指治疗下焦病证要注意使用重镇平抑、厚味滋潜之品,使之直达于下。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
下焦水盛,故如川渎之注泻。
而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沤。
气之化水,由于肺胃,水之化气,由于肝脾。
肺胃右降则阴生,故清凉而化水,气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则阳生,故温暖而化气,水不化气者,肝脾之不升也。
气不化水,则左陷于下而为气鼓,水不化气,则右逆于上而为水胀。
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湿土不运,则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上焦多实、多热、多壅滞;中焦多堵;下焦多空虚临床面对最多的还是慢病和杂病,寒热虚实纠结,主诉繁多,错综复杂,医生常常被搞得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但是时间久了也慢慢捋出一些头绪,我总结为三句话:(1)上焦多实、多热、多壅滞;(2)中焦多堵;(3)下焦多空虚。
这正好是一个倒三角形,头重脚轻的状态,提示由于中路不通,上下无法进行很好的交通,所以身体频频出问题,从卦象看,这是一个“否卦”的结构。
针对中路不通,我常常用小柴胡汤的构架变化,“疏肝、清胆、和胃、导滞、畅腑、健脾”,以拨通中焦。
针对上焦多实、多热,常常重用川牛膝,引“气、血、火”下行。
针对下焦空虚,常用藏精7药,“杜仲、川断、桑寄生、红参、制附片、生龙骨、生牡蛎”,本药组脱胎于参附龙牡汤,其中生龙牡是点睛之笔,“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以达到封藏肾精的作用。
魏鹏飞名老中医三焦同治法临床应用心得体会发布时间:2023-01-05T00:56:32.02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卢爱霞魏鹏飞通讯作者陈晓江[导读] 魏鹏飞系春城名医,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潜心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卢爱霞魏鹏飞通讯作者陈晓江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200魏鹏飞系春城名医,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潜心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承岐黄,研百家,博古今,采众长,主张“健脾益气、三焦同治”,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在跟师临证中受益匪浅。
1、理论认识“三焦”之名首见于《内经》,为中医藏象学说的一个特有名词,属“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头面部;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
《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故而又称为“孤府”。
三焦与气、津、液、血、脉密切相关,“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允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
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原气根于肾,但需通过三焦才能发挥其“气之终始”的过程。
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确立了三焦辨证法,即以上、中、下三焦为纲,对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
“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
始上焦,终下焦”,提出了温邪具有沿三焦而通道而传变的纵向传变特点。
2、临床应用三焦的生理功能对指导中医理论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倪师治下焦小肠火:倪海厦之下焦(腰腹部以及四肢)寒凉导致心火入小肠受阻的而返回血液,进而入上焦的理论假说,在实际身体场景之中,是完全可以发生的。
心火不达小肠和四肢,又因小肠吸收营养不足,脾散精不足,心火也会不足,久而久之,心阳虚的情况必然发生,因为心火随着脾散精不足却还要正常地去供应全身的营养消耗,而供应减少,消耗不减,所以导致心阳虚,而心阳虚又会加剧上热下寒之上下焦隔阳情况的不断加剧,因此正常代谢损耗心阳的同时,还伴随心阳不断向上焦的七窍中飘散,从而导致心阳也的加剧损耗,所以导致上焦火(君相火)时不时的从七窍冒出。
进而导致刚开始地处末梢的手脚之火力不够而感寒凉,但同时手脚却时常导致干裂,进一步发展到四肢寒凉之厥逆证出现。
而手脚干裂这种现象,有些医者误以为手是鹅掌风,脚是肾水不足,其实不然,这些现象只不过是小肠火逆流血中致血热和津液亏虚以及小肠缺火而失运化之综合因素所导致的。
如此下去,脾因小肠缺火而运化水谷精微不足和粗精过多,而致痰湿渐生,恶性循环开始。
由于小肠失常,致脾弱,因此血中津液渐少,血液温度趋升,血管壁的空隙变大,不统血情况时有发生,所以牙咬即可出血,而血中津液也可因抓挠挤压而流出毛细血管变成了水泡,即使是不抓挠,随着正常皮肤内的津液外散,但得不到皮肤下面毛细血管内的津液滋润(血热而干,津液亏欠),而出现皮干燥痒而暴皮的情况不断发生(有些人误以为是鹅掌风),这证明血热至毛细血管孔隙变大,牙咬后,就可以看到皮肤下面的毛细血管会随着压力的施压而程现出均匀分布的点状出血现象。
这就是下焦寒凉致心阳本应导入小肠的心火,却逆流返回血液之中,所导致的血热而致手干头面眼鼻口干耳鸣等等热证的缘故,同时小肠吸收营养的能力也不足导致血中津液不足。
那么如何治疗组方呢?依据倪师的上述分析和所见之标证来看,四肢寒凉,手脚干痒,首先要以通阳和温阳为先(温通脾肾之阳),让四肢热起来,同时先从血液中去热清毒,这样血中热消除之后,散布弥漫在身体上焦七窍和头面部的热就会渐渐地自然消除。
岐黄基础入门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岐黄之术主要指的是()A. 武术B. 医术C. 烹饪术D. 占卜术答案:B解析:岐黄之术通常指的是中国传统的医术。
2. 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不包括()A. 心B. 胃C. 肝D. 脾答案:B解析: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胃属于六腑。
3. 以下哪种脉象主虚证()A. 浮脉B. 沉脉C. 细脉D. 实脉答案:C解析:细脉通常表示气血两虚、诸虚劳损。
4. 被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解析: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5. 中医诊断中,观察面色主要是观察()A. 颜色B. 光泽C. 颜色和光泽D. 形态答案:C解析:中医通过观察面色的颜色和光泽来判断病情。
6.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治疗方法()A. 手术B. 针灸C. 推拿D. 中药答案:A解析:手术不是传统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针灸、推拿、中药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
7. 人体经络系统中,主行气血的是()A. 经脉B. 络脉C. 奇经八脉D. 经别答案:A解析:经脉是经络系统中主行气血的主干道。
8. 以下哪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A. 人参B. 黄连C. 当归D. 熟地答案:B解析: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9. 中医认为,情志过激会影响脏腑功能,其中“怒伤”()A. 肝B. 心C. 脾D. 肺答案:A解析:怒则气上,易伤肝。
10. 中医“望诊”中,观察舌苔主要了解()A. 胃气的盛衰B. 病邪的深浅C. 气血的盛衰D. 津液的盈亏答案:A解析:舌苔可以反映胃气的盛衰。
11. 以下穴位中,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A. 足三里B. 涌泉C. 太冲D. 内关答案:A解析: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
12. 中药的“四气”是指()A. 寒热温凉B. 升降浮沉C. 酸苦甘辛咸D. 心肝脾肺肾答案:A解析:中药的四气包括寒、热、温、凉。
13. 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中药是()A. 麻黄B. 大黄C. 黄芩D. 黄连答案:A解析:麻黄能发汗解表,散寒平喘。
由“三焦气化”浅议“治下焦如权”之法三焦气化的根本在于下焦的肾,特别是肾中阳气的作用尤为重要。
而肾阳又以潜藏为顺,故在三焦气化失常导致的病证中真阳腾越是很常见的病因。
此时,应使用味厚、质重、沉降之品,让真阳回归于下焦。
故温病中“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在治疗此类病证中仍是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此方法也具有了潜阳归肾之义。
标签:三焦;下焦;肾阳;气化;如权;潜阳清代医家吴鞠通在其温病学专著《温病条辨》中创立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
主张“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并提出了三焦的补益方法,如下焦不足,则“补下焦之阴,以收藏纳缩为要;补下焦之阳,以流动充满为要”。
本文结合“三焦气化”从另一角度来探讨“治下焦如权”的含义。
1 “权”之义在我国古代,“度量衡”是用来计量长度、容量、重量。
“度量衡”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虞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在汉代刘歆条奏中的“审度”“嘉量”“衡权”首次将其分开为各个单一量。
“审”就是定,审度就是指用度来确定物体的长短;“嘉”原意是善,嘉量则是用量器量物时须以水平为准;“权”就是秤锤,衡的作用在于用权来平衡物体的轻重,所以衡权指权和物应成平衡[1]。
在“度量衡”日臻完备的历史进程中,度量衡器具也随之不断发展。
测定重量的器具称为权衡器或衡器,“权”作为一种重量的计量器具出现。
在我国古代对权衡器的称谓缺乏严格的界说,权或锤可以指多种不同的形制,如秤锤或砝码[2]。
在《汉书·律历志》中有“权者,铢、两、斤、钧、石也。
”可见,“权”有“重量”的意思。
吴鞠通认为治疗下焦病证时,应“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意为选用味厚,质重,下沉的药物才能到达下焦。
亦有学者认为,“重”还包括了“药量重”的含义[3]。
2 “三焦气化”之义2 .1. “三焦”之义“三焦”一词出自《内经》,然而《难经》中说其“有名而无形”,致使“三焦”到底是“有名无形”还是“有名有形”历代医家莫衷一是。
《温病条辨》第三卷下焦篇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病症,邪热逗留在阳明时间过久,不论已经用过攻下方法,或未用过攻下法,如果仍然身热不退,面色红赤,口干咽燥,甚则口唇干裂,牙齿干黑,脉象沉实有力,依然可以使用攻下法。
若脉象虚大无力,手足心热比手足背明显的,宜采用加减复脉汤治疗。
阳明属阳土,温热之邪久留中焦,没有不克伐少阴肾水的。
或者已用攻下导致阴液受伤,或者尚未用下法阴液却已衰竭。
此种情况如果以邪实为主,正气又没有溃败,脉象沉实有力,还可以借助攻下法治疗,即《伤寒论》中急下存阴的方法。
如果肠中无燥屎,以虚热为主,患者脉象必现虚数无力。
手足心主里,手足心热势必定高于主表的手足背是阴虚,如果再用攻下法泻其热邪,这是耗竭患者的津液,将加速他的死亡。
因此要用复脉汤回复耗损的津液,阴液恢复了阳气才能得以潜留,这样才不至于阳脱而死亡。
复脉汤若去除人参、桂枝、生姜、大枣等补阳药,加上白芍来收敛三阴的阴液,就称加减复脉汤。
张仲景当时是用复脉汤治疗因伤于风寒之邪所致的脉结代证,因此要用人参、桂枝、生姜、大枣来回复脉中的阳气;现在用它治疗伤于温热之邪所导致的阴虚阳亢,所以不能再补阳。
能运用古人的治疗原则但不被古方所束缚,这全靠医生的灵活化裁。
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温病误用辛温发表,津液耗伤严重,患者心中悸动不安,舌体强硬,神志昏迷的,适合用复脉的方法来恢复津液。
服药后,舌面上津液若逐渐恢复,属病情好转;如果自汗不止,心中悸动不安,就应该用救逆汤治疗。
误用辛温发表扰动阳气,心气受损则悸动不安,心阴受伤,经脉失养则舌体蹇涩,转动不灵,因此应该用复脉的方法来救阴。
如果津液耗伤严重,这是阴阳之气将要离脱的征兆,这时用复脉汤也不起作用,必须用救逆汤治疗。
三、温病出现耳聋,这是足少阴肾的病变,如果用小柴胡汤治疗,必定会导致死亡。
温病条辨(下焦篇)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1.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
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
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
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
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
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
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
在仲景当日,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
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
用古法而不拘用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2.温病误表,津液被劫,心中震震,舌强神昏,宜复脉法,复其津液,舌上津回则生,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救逆汤主之。
误表动阳,心气伤则心震,心液伤则舌蹇,故宜复脉复其津液也。
若伤之太甚,阴阳有脱离之象,复脉亦不胜任,则非救逆不可。
3.温病耳聋,病系少阴,与柴胡汤者必死;六七日以后,宜复脉辈复其精。
温病无三阳经证,却有阳明腑证,三阴脏证。
盖脏者,藏也,藏精者也。
温病最善伤精,三阴实当其冲,如阳明结则脾阴阳而不行,脾胃脏腑,切近相连,夫累及妻,理固然也,有急下以存津液一法。
土实则水虚,浸假而累及少阴矣,耳聋不卧等证是也。
水虚则木强,浸假而累及厥阴矣,目闭痉厥等证是也。
此由上及下由阳入阴之道路,学者不可不知。
按温病耳聋,灵素称其必死,岂少阳耳聋,竟至于死耶?《经》谓肾开窍于耳,脱精者耳聋,盖初则阳火上闭,阴精不得上承,清窍不通,继则阳亢阴竭,若再以小柴胡汤直升少阳,其势必至下竭上厥,不死何待?何时医悉以陶氏六书统治四时一切病证,而不究心于灵素难经也哉。
瑭于温病六七日以外,壮火少减,阴火内炽,耳聋者悉以复阴得效,曰宜复脉辈者,不过立法如此,临时对证,加减尽善,是所望于当其任者。
打通下焦的最好方法
打通下焦的最好方法是通过调节和平衡身体的阴阳气血,改善脏器功能。
具体方法包括:
1. 调整饮食: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选择适宜的饮食结构,注意营养均衡。
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粗粮、豆类等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油脂、肉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2. 运动调理: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促进下焦脏器的功能。
3. 中医调理:可以尝试中药调理,如灸法、艾灸、穴位按摩等,有助于激活经络、调节气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下焦功能的平衡。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压力,这对于调节下焦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如有需要,请咨询中医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下焦是指哪些部位
概述
•下焦为中医藏相理论中三焦之一,可传导糟粕,能够生成并排泄大小便。
•下焦指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肝、肾、膀胱等脏腑。
部位
一般脐以下的部位称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直肠、肝、肾、膀胱等脏腑。
肝就其部位而言属中焦,但就其功能而言,肝主疏泄,属下焦,因此临床辨证中多遵从温病学的归属方法,将肝归为下焦。
三焦划分示意图
小肠、大肠、直肠位置图
肾位置图
肝位置图
膀胱位置图
功能
下焦的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灵枢·营卫生会》将其概括为“下焦如渎”,意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生成和排泄尿液、粪便的作用,犹如沟渠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
因此,治疗下焦病证,一般用药也需质地沉重下行,才能达到下焦病所,起到治疗作用。
[1]王键.内科学.第8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3.
[2]陈金水.中医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6.。
三焦一通,前列腺就通,前列腺点金石
一个方子,三焦一通,前列腺就通,前列腺点金石。
横膈膜以上,心肺为上焦。
肚脐以下,肾肠膀胱为下焦。
两者之间,脾胃肝胆为中焦。
三焦不通,津液不畅、排泄异常。
马先生已经小便尿频、尿不尽五年了,晚上的时候下体坠胀感就跟女性来姨妈一样,疼还影响睡眠。
长期以往,精神状态很差,面色异常。
同时还伴有小便不畅,大便干结。
看舌苔、把脉搏: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尺脉无力。
四诊合参,用了这样一个方子:
太子参,黄芪,桑椹,制首乌,茯苓,瓜蒌,薤白,厚朴,枳壳。
【方解】
益肾滋阴,靠的桑葚、制首乌;补益脾肺,靠的太子参、黄芪、茯苓;厚朴、枳壳行气通络,保证气机升降畅通;降肺气、润肠道靠的瓜蒌和薤白。
最后提醒,身体有不适,不要对号入座,请在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我要上微头条# #超能健康团# #清风计划#。
xx养生之颐道鼎元下焦护理课程
(教案版)
xx----神也
道----方法
鼎----器具
元----初元
女性养生的重点在下焦。
很多传统的美容院在女性下焦养生的项目护理中,单纯的关注了女性的一些部位,比如说行业曾经流行的卵巢保养、温肾暖宫、熏脐保养、结肠排毒等等,这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女性的亚健康问题。
但是,项目的设立忽略了器官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养生没有放在一个环境里去养,只是单纯的为了养而养;
其实,一个真正科学的妇科养生项目,在遵循以气血为总纲,以阴阳平衡为基准,通过清、通、调、补四个阶段的调养,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同时,一个真正科学的养生项目还要关注部位或者器官之间的关联性,尊重生命科学规律调养。
颐道鼎元这个项目就是在遵循以上中医养生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神元、道元、法元、初元四个阶段进行调理,以达到静心、养气、排浊、强体的目的。
第一部分:
颐之神元
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养心。
如果在顾客接受服务或者是保健师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心神不安,将不能达到很好的调养效果。
这个项目设立的第一步,就是让保健师和顾客一起通过心灵瑜伽的方式,安神净化,吸新吐垢。
第一步:
xx坐
第二步:
莲花坐
第三步:
形意呼吸(4*8个节拍)
1、金龟出洞(双手置于腹前,缓缓吸气,头部带动上体向上抬动最大幅度,自然呼气,保持最长时间,呼气、放松、还原);
2、蚂蚱起跳(双手向后伸,握拳,缓缓吸气,以肩颈为支点,用力向后抬起双手,自然吐气,尽量保持长一点的时间,吸气、缓缓放下双手);
3、猛虎调头:
(右手置于左脚脚面,左手置于左侧髋处,颈部带动头部向左缓缓转动,配合均匀呼吸,保持时间尽量长,慢慢放松还原;转向另一侧);
4、银蛇起舞:
(左手四指并拢置放于后腰,右手四肢并拢顺头部向上,缓缓吸气,时间尽可能保持在15秒以上,放松呼气。
转向另一侧);
5、祥龙伏案:
(仰躺于床上,双臂与体侧分别打开30度,手心向上,双腿自然分开)第二部分:
初元
【初元之一:
脐部养生】
中医治病分为南派和北派。
南派认为人之所以得病,就是先天不足造成的,故南派调病先从心、肾入手;而北派则认为人得病是后天所得,故北派治病从脾胃着手。
但无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共同统一一个理论,那就是脐道养生。
因为脐带在胚胎阶段是唯一从母体获取营养的渠道,当胚胎发育成个体后,后天脐带又直接关系着肠胃,所以无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十分注重脐部保养;
众所周知,肚脐又称之为神阙穴,与人体的12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科学的脐疗能够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治疗和预防外部疾病的功效。
脐疗的功效:
1、强壮祛病,养生延年:
脐之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
脐疗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补脾肾,益精气之功。
用于虚劳诸疾病、神经衰弱和不寐少眠、多梦烦躁等;
2、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脐疗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畅通。
可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等病;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气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四脉与生殖及妇人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药物温脐可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临床应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症状;
4、痛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艾灸脐疗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活血,临床使用于痹症,手脚麻木以及酸痛症;
5、敛汗固表,涩精止带:
脐疗能够帮助收敛人的精、气、神、津,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使得气血调畅,营卫通利。
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惊悸、失眠等;
6、健脾活胃,升清降浊:
脐疗可增强脾胃功能,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
临床使用于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初元之二:
固本培元】
人体胚胎发育的第一个器官是脊柱,也就是大家通俗所讲的骨头,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肾主骨。
无论是先天学派,还是后天养护,都应该做肾部护理,固本培元。
第三部分:
鼎元
第一部分:
岐黄养生下焦养生=结肠SPA(脐)+温宫瑜伽+脐疗养生+固肾培元(骨)岐黄养生胎养的
脐疗(胎息)—固肾(先天肾源)—肠道(后天吸收功能)—暖宫(孕育)
脐疗:
下脘气海通脉(左右)
顺补逆泻,先补后泻
过去我一直有雀斑,自从我用了这美白膜,嘿,雀斑还没了,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