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2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墨西哥湾漏油事件1污染情况概述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
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
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
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事发当天,奥巴马在白宫表示,命令内政部长肯萨拉查对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一事展开详尽调查,在30天内提交报告。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宣布,漏油事件的影响已经不是英国石油公司还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能解决得了的,美国政府或将大规模介入,现在救灾还在进行当中。
有专家预计,救灾的花费会在10亿美元左右。
这个油井刚要完工,尚未投产,由英国石油公司所有。
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
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
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全球语言检测机构于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
反应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对全球的影响。
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
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
工业事故案例分析和教训工业事故是在工业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它们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
通过分析工业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了解事故的原因和教训,从而采取措施预防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工业事故,并总结出相关的教训。
案例一: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2010年,墨西哥湾发生了严重的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故。
这是由于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导致数百万加仑的石油泄漏到海洋中。
此次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灾难,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教训: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安全意识不足。
此事故发生后,石油公司被指责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并没有采取足够的预防措施。
教训是任何行业都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案例二:印度化学厂爆炸2019年,印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化学厂爆炸事故,造成至少1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这个案例揭示了化学品储存和处理的危险性。
教训:事故的原因之一是不当的储存和处理化学品。
许多化学品具有剧毒性和易燃性,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储存和处理。
员工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化学品的危险性,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案例三:中国火灾事故近年来,中国发生了多起严重的火灾事故,导致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些火灾事故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
教训:火灾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火灾安全措施不完善。
建筑物应当安装消防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员工必须接受火灾逃生和灭火的培训,以提高应对火灾紧急情况的能力。
此外,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火灾防控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火灾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案例四:日本核电站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事故,由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反应堆融化导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此次事故引发了核能安全问题的全球关注。
教训:核事故的教训之一是核电站必须承担更严格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核电站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美国墨西哥湾“4·20”钻井平台爆炸漏油事故调查报告2010年4月20日21点49分,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美国墨西哥湾中部密西西比峡谷超深水域252区块马贡多探井作业时,发生井喷爆炸着火事故,燃烧36小时后沉没,共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
4月24日,事故油井开始漏油,持续87天,约有490万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污染波及到沿岸5个州,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美元。
事故调查组在详细了解事故的情况后,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具体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情况1、英国石油公司(BP),于1909年创立,最初的名字为Anglo Persian石油公司,1935年改为英(国)伊(朗)石油公司,1954年改为现名。
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
在这次事故中,BP是开发商和作业者。
2、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成立于192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近海钻探商,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领先的钻探管理服务。
公司拥有136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并已宣布了新近建造的10座特深水位钻探平台,公司对近海钻市场技术层面高度重视,是世界上舰队配备最先进和最全面的近海钻探商之一。
在这次事故中,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是钻井承包商。
3、美国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
公司总部位于阿联酋第二大城市迪拜,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超过五万五千名员工。
为一百多个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提供钻井、完井设备,井下和地面各种生产设备,油田建设、地层评价和增产服务。
井喷事故案例井喷事故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失控或者井筒完整性破坏等原因,导致油气从井口喷涌而出的突发事件。
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井喷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喷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喷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一座石油钻井平台上的油井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同时油井开始不断喷涌原油。
这次事故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二,中国大庆油田井喷事故。
1979年,中国大庆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由于注水不当和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了一口油井的井喷。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控制事故,当地油田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才成功控制了井喷事故。
案例三,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事故。
事故导致了大量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的火球,造成了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置,并最终成功控制了事故的蔓延。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井喷事故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井筒完整性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减少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讲义第一张题目第二张主要内容提纲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介绍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三、美国环保局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具体做法四、大连漏油事件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综合比较五、对我们的启示第三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接要介绍:2010年4月20日晚10时,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海域处的“深水地平线”采油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人死亡、3人重伤。
爆炸发生36小时后,采油平台沉入墨西哥海湾,并出现大量原油泄漏现象,截至堵漏完全成功累计泄漏原油490万桶。
浮油面积扩散至美国东海岸,影响到路易斯安娜、阿拉巴马、佛罗里达等州,该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
第四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一:当地珍稀物种处境堪忧,数百种海洋物种受到影响;油污沉入海底,深海资源受到影响。
研究显示,约有656类物种,其中包括西印度海牛和褐色鹈鹕等珍稀物种处境堪忧,左图为在海面原油中垂死挣扎的褐色鹈鹕,右图为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正对被原油包裹的褐色鹈鹕进行清洗及施救。
另外在漏油点的周边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沉入海底的油污,这可能会使深海资源受到不利影响。
第五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二:沿岸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自5月19日开始,就有大面积油污开始入侵路易斯安那州的沿海湿地,栖息在湿地的鸟类及其他生物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漏油对海岸湿地环境的影响,5月27日,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批准在受灾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修建“障壁岛”,以阻挡墨西哥湾漏油对该州沿海湿地的进一步侵袭。
左图为高空俯瞰油污对海岸湿地的侵袭,右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湿地中入侵的原油进行查看。
第六张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三:漏油对当地的大气环境、海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左图为采用燃烧法对墨西哥湾海面上的原油进行处理,原油燃烧产生了大量的黑烟及有害物质,会污染当地的大气环境;另外海面原油中有害成分挥发本身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进而危害当地居民及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国外原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在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原油火灾事故。
在这起事故中,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Deepwater Horizon)发生了爆炸,导致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海洋,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
2. 事故原因分析据调查显示,导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故障:油井的安全阀出现故障,导致原油泄漏。
(2)非标准作业:在进行水泥封井作业时,未按正常程序进行操作,导致水泥未能有效封闭井口。
(3)管理不善:对于潜在风险的认识不足,对于相关规定的执行不够严格。
综上所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设备故障、作业不规范以及管理不善所致。
3. 事故影响分析(1)环境影响:原油泄漏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受损,造成了海洋生物的大规模死亡。
海鸟、海龟等野生动物受到了严重影响。
(2)经济影响:原油泄漏导致了渔业受损,海域的旅游业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墨西哥湾地区的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
(3)社会影响: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家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受灾地区的社会秩序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 应对措施分析(1)技术措施:需要对油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应该加强对复杂作业程序的管理和规范。
(2)管理措施:对于潜在风险的认识要加强,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规范。
(3)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涉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行为,强化监管力度,确保相关单位落实好环保工作。
综上所述,国外原油火灾事故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背景资料】“深水地平线”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大约82公里处,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租赁了这个平台。
该平台20日晚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
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表示将为此次原油泄漏事故承担全部责任。
英国石油公司先前尝试用水下机器人启动止漏装置,但未成功。
据美国媒体报道,英国石油公司和越洋钻探公司于1日开始打减压井,但完工需要2至3个月。
专家警告说,此次石油泄漏可能导致“最坏的情况”。
一旦出现大面积的漏油污染,将给受灾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渔业部门担心,海洋生物会因污染大面积死亡,而消费者不可能购买产自受污染水域的海产品;旅游部门官员担心旅游者不会光顾受到石油污染的海滩;环境保护组织则担心石油泄漏可能影响墨西哥湾地区数目众多的鸟类、珊瑚和哺乳动物等。
【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条件: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殖民贸易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海外市场的扩大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积累的资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时间18世纪60年代以后1870年以后主要成就纺织技术的革新:“珍妮机”动力机器: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轮船、火车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等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化工技术的发展:提炼多种化工合成材料传统工业部门进步:钢铁工业巨大影响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本主义革命和变革。
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对欧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在全球石油业领域,风险事故不幸屡有发生,给环境、人民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介绍三起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1.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Deepwater Horizon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地点:美国墨西哥湾责任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事故经过:Deepwater Horizon是一座BP租用的石油钻井平台。
2010年4月20日,平台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造成11人死亡。
该事故引发了石油钻井管道的断裂,导致漏油。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漏油事故之一,估计共有约4.9百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海域。
这不仅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还给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2. 尼日尔三角洲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地点:尼日利亚三角洲责任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事故经过:尼日尔三角洲是尼日利亚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
2008年,Shell的石油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当地的河流、农田和湿地中。
这对附近居民的饮水、农业和捕鱼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此事故也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油企的抗议活动和法律诉讼。
3. 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发生时间:1994年地点: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责任公司: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Rosneft)事故经过: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地石油泄漏事故之一。
1994年2月,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的一个石油钻井塔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和油井损坏。
这个事故持续了数周,共泄漏了约24亿升原油,污染了当地的河流和湖泊。
这给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数千人失去了生活来源。
以上这些案例突显了全球石油业所面临的风险和环境问题。
这些事故使得石油公司和相关政府机构更加重视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全球石油业的风险事故不仅给环境和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对石油公司自身的声誉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爆炸溢油事故案一、事故背景2010年4月20日22:00左右(美国中部时间),正在美国新奥尔良东南130英里处作业的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所属,英国石油公司(BP)租用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并着火。
4月22日,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随后大量石油泄漏入海。
事故发生时,该石油钻井平台上有126名工作人员。
事故导致11人失踪,17人受伤。
二、溢油量自4月20日事故发生至今,泄漏的原油估计达350万加仑(约合1324.75万升,1万多吨)。
由于污染源尚未得到控制,现在事故油井每天的溢油量达到5000桶(约80万升,700多吨),卫星图像显示,浮油面积日增两倍。
但英国石油公司(BP)担心,如果事态继续恶化,这一数字有可能大幅增至每天6万桶。
三、污染影响据近日美国媒体报道,墨西哥湾靠近路易斯安娜州海岸的海域出现大片新增白色水面,同时,在白色水面西端,有黑色条带伸展向路易斯安纳州海岸,并已接近海岸。
经估算,目前海上的溢油污染影响海域约5200平方公里。
自5月1日起,已陆续发现有油污上岸。
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此外,美国政府5月2日宣布,在墨西哥湾遭石油污染海域实施为期10天的“禁渔令”。
墨西哥湾海岸线生态系统的敏感度非常高。
此处生存着很多野生动物,包括鹈鹕、野鸭和鲸鱼。
四、溢油扩散路径(2010年4月22日-5月12日)四、清污行动清污行动主要由英国石油公司(BP)组织开展,并承担所有费用。
美国海岸警卫队、国民警卫队也参与了清污行动。
1.岸线防污措施英国石油公司(BP)及美国海岸警卫队在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马以及佛罗里达安排了大量的设备和人员。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1)布设围油栏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岸线周围布设的围油栏数量超过304,800米(一百万英尺)。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国际环境法律作为维护全球环境正义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以“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对国际环境法律案例进行评析,旨在探讨国际环境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不足,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漏油事件,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沿岸居民生活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故发生后,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三、国际环境法律适用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海洋法体系的核心文件,其中关于海洋污染的规定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具有适用性。
公约规定,各国应采取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污染,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人为活动造成的海洋污染。
2. 《巴塞尔公约》《巴塞尔公约》是关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和处置的国际公约。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原油属于危险废物,其泄漏行为违反了《巴塞尔公约》的规定。
3. 《关于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关于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定了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和赔偿范围。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根据该公约,责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4. 《关于国际合作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关于国际合作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规定了船舶污染防治措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责任方应遵守该公约的规定,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船舶污染。
四、案例分析1. 责任认定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责任方为英国石油公司(BP)。
根据国际环境法律,责任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经调查,英国石油公司因管理不善、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漏油事故,故应承担主要责任。
2. 赔偿范围根据《关于责任和赔偿的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英国石油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沿岸居民经济损失、环境修复费用等。
油井平台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BP深水地平线油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了11名工人死亡,17人受伤,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泄漏的原油污染了数百英里的海岸线。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灾难性能源事故的代表。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据调查显示,这起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钻井平台上的一个安全阀失灵。
当这个阀门关闭不严时,导致了高压天然气的泄漏。
而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失误,使得这起事故发生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2. 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和监管:BP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已经多次被指责对于其运营的油井平台上安全管理不善。
在这起事故发生之前,BP公司已经被美国环保署指控多项环境违规行为,包括未能充分考虑安全风险、无视环境影响等。
这意味着在油井平台上的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严重漏洞,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 人为疏忽: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平台工作人员在处理失火事故时的不当操作。
例如,工作人员忽略了明显的危险信号,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紧急预防措施,这使得事故造成的伤亡程度更加严重。
这也说明了在油井平台上的一些人员在处理危机时的不足之处。
4. 安全文化缺失:BP公司在过去的运营中被指责忽视了安全文化建设。
员工并未受到足够的安全训练,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这就使得员工在领导不力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迅速冷静地处理突发事故。
三、事故后的应对和影响1. 应对和赔偿:BP公司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展开了灭火、救援和清理工作。
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终于控制住了泄漏,然后进行了对受影响地区的大规模清理工作。
另外,BP还与美国政府和受害者达成了巨额的赔偿协议,以弥补其造成的损失。
2. 对能源行业的改变:这起事故成为了能源行业改革的推动力。
美国政府对深水石油开采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法规要求,对于油井平台的安全性管理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同时,这起事故也引发了对于能源开发方式和环保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对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简要分析一、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及现状●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作业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
●4月22日,火势在持续了大约36小时后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
●4月24日,美国海岸警卫队证实油井漏油,每天约1000桶。
●4月28日,美国政府表示目前油井日漏油量约为每天5000桶,且发现新的漏油点。
●舆论报道将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漏油事故。
●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将这次原油泄漏称为“国家灾难”,表示美国政府将尽其所能阻止灾难扩大。
●BP内部调查显示,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但“防喷阀”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在爆炸发生后并未正常启动也成为引起大规模漏油的重要原因。
BP曾试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和用一个大型钢筋水泥罩封堵墨西哥湾漏油的计划都未能实现。
●事故相关方:BP—油井经营者、钻井平台出租方—瑞士越洋钻探公司、油井分包商—美国哈利伯顿能源服务公司。
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影响1、对当地环境和经济带来了难以预计的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沉重打击。
已经有大量海龟、鱼和海鸟死亡,油膜在猛烈的东南风吹刮下,开始入侵“南通道”湿地,这是一片脆弱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该湿地面积占美国湿地总面积的25%,具有重要生态意义。
●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渔业生产面临着严重的灾难;墨西哥湾沿岸数州的旅游业将受到冲击。
2、BP受到重创●BP股价目前已经下跌了20%,在股市普涨的情况下也未能止住颓势,市值蒸发高达260多亿美元。
●2010年5月5日,著名评级机构穆迪把BP的信贷评级由“稳定”下调至“负面”,穆迪在声明中表示,受钻井平台漏油事件影响,BP的债务状况充满变量,使信贷评级受压。
●5月11日,BP表示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已给公司带来3亿5千万美元的损失。
事故地点墨西哥湾(GulfofMexico)因濒临墨西哥,而得名墨西哥湾。
位于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部分为陆地环绕。
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墨西哥湾卫星图并经由犹加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犹加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
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里)。
墨西哥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最远距离分别为大约1,800公尺和1,300公尺,总面积约155万平方公尺(60万平方呎)。
其西北、北和东北面为美国南部海岸,西、南和东南面为墨西哥东部海岸。
BP开始在距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60多公里的墨西哥湾海域打一口名叫“马康多”(Macondo)的油井。
“深水地平线”最早由R&B Falcon公司拥有,1998年12月开始在位于韩国蔚山的现代重工造船厂制造。
2001年2月完工时,R&B Falcon已被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跨洋公司收购,“深水地平线”的转让价为3.4亿美元。
跨洋公司为了减少操作费用,将该平台在马绍尔群岛注册。
2008年,BP从跨洋公司租用该平台,2009年10月又以5.44亿美元租价续签三年合同,日租金近50万美元。
“深水地平线”是当今最先进的海洋平台之一。
在海床上向下钻井后,井口用直径47.6厘米的防喷器封口,防喷器最大承压为1021个大气压,然后使用外径53厘米的防水管将防喷器和平台连接。
这个平台2009年9月曾在墨西哥湾台伯油田钻出世界上最深的深水海洋油井,在1260米的水下钻进了10685米。
美国中部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9时许,在钻井的最后阶段,海水从隔水管突然喷到“深水地平线”的平台上,升起73米的水柱。
接下来,大量泥浆、甲烷和水喷出来,高压的甲烷气体排出后马上扩散,与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爆炸极限并引发爆炸。
事故过程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10点左右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当局已派出船只和飞机在墨西哥湾展开搜索行动,希望能发现救生船或幸存者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