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与价值,质量与价格的关系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355.50 KB
- 文档页数:8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辨析关键词:价格价值辨析摘要:传统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值决定价格。
然而运用这一理论解释某些经济现象时遇到了困难,分析发现,价格首先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然而交换价值并不等同于价值,因此价格也并非完全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同时,提出“交换价值=自然价值+劳动价值〞的公式和“负价值〞的概念。
一、概念的提出辨析价格和价值关系之前,先来解决概念问题,价格〔Price〕在现代社会的日常应用之中,价格一般指进行交易时,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付款。
经济学角度来说,价格泛指买卖双方就买卖商品的订立的兑换比率,举例说:假设买卖过程中,商品甲换得两个单位的商品乙,一单位的商品甲的价格便为两单位的商品乙,而一单位的商品乙的价格那么为半单位的商品甲。
由于现代社会以金钱交换为主流的买卖方式,买卖双方其中一方会以金钱付款,因此商品的价格便可以以金钱作为单位,不同商品的价格亦因单位相同而能够比较。
留意一件商品的价格,与其用途或传统观念的“价值〞并无必然的直接关系。
在经济学角度来说,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应及需求,商品甲即使在用途上较商品乙少,但亦能因为其供应量与需求比例小,而较商品乙有更高的价格。
价格本质是一种附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根底。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不变时,货币价值的变动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例如,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并不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
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质量越高,定价越活作者:Johannes Freiesleben将生产质量提高到一定的层次,既保证较高的生产效率,又避免资源浪费,这是成功企业的首要目标。
因为他们知道,达到尽可能高的生产质量水准,就可以实现不良质量成本的最小化,进而实现整个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不仅如此,如果公司的产品残次率低,它的客户满意度就会相应地高。
在高度重视内部生产质量的公司,其产品被外部客户发现存在缺陷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
与之相反,生产质量低劣的生产商却要为确保产品的外部缺陷率在顾客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费尽周折。
即使他们对产品进行了大范围的检验,也总是有漏网之鱼溜出。
如果在内部质量与外部质量之间存在这种关系,那么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较高的产品质量对于公司的定价策略是否存在正面的影响?质量-价值-价格迄今为至,大多数针对质量对价格的影响的讨论,都是在以不同的设计质量为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
经济学上有一个普遍的推论是:设计质量越高,价格越高。
它遵循的逻辑如下:◆产品价格较高是因为生产商花在上面的平均成本或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较高是因为生产商为了制造出性能更佳的产品而使用了更多或更好的原材料,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了。
◆为了获取功能组合更有价值的产品,顾客乐于出更高的价钱。
◆更高的设计质量势必导致更高的销售价格。
如果在质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关系的话,你希望更好的生产质量产生什么样的价格效应呢?顾客是否认可生产质量越高,其销售价格就应越高呢?关键要看顾客最有可能认定哪种价值是某一品质的产品所必须具备的。
顾客在使用产品时所获取的价值将决定他是否乐于为该产品掏钱。
在设计质量方面,产品性能上的差异会导致顾客获取价值的差异;而在生产质量上,与产品预定规格的契合度的差异也会导致顾客获取价值的差异。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顾客所获取的净效用等于他们在使用产品时所获取的价值减去他们为获取该价值而付出的金钱。
普通顾客应该都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取正值的净效用,也就是说他们所得到的要大于所付出的。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经济学理论论文摘要:本文以劳动价值论和恩格斯关于价格由生产费用和效用共同决定的原理为指导,批判吸收效用学派和均衡价格论的合理成份,建立社会价值和社会均衡效用相统一的新价格理论。
社会均衡价格即成交价格是卖方的供给价格和买方的需求价格的统一。
供给价格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其实质是社会价值,因此,它就是社会价值的货币表现。
需求价格不能由价值或使用价值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其实质是社会均衡效用,因此,需求价格就是社会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
既然社会均衡价格是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统一,其实质就是社会价值和社会均衡效用的统一,因此,社会均衡价格就是社会价值的货币表现和社会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社会价值、社会均衡效用和货币三者统一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劳动二重性;社会均衡效用;社会均衡价格一、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如下:关于价值质的规定性;关于价值量的规定性;关于价值形式;关于价值规律;关于生产价格及其规律;关于国际价值及其规律等原理。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大多数《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价值和价格关系问题的阐述,都是认为价值的实体和源泉是抽象劳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它的社会本质是物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与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和使用价值影响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部门内部的竞争,使个别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部门间的竞争形成生产价格,它是社会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样价值规律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它支配着市场价格的运动,是市场价格运动的基本规律。
上述的这种传统价格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有些问题还要深入探索。
传统的价格理论关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唯一的内在因素的观点,从生产者的销售价格的角度来说,是正确的。
价值与价格理论价值与价格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价值与价格理论的基本概念、价值决定因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等内容。
一、价值与价格的定义价值是指商品或服务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重要性或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由其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所决定,而需求的程度则取决于人们对商品的好评程度。
价格是指商品或服务在交换过程中所采取的货币表征形式。
价格是通过供需关系在市场上形成的,它是买卖双方在具体交易中所达成的一种共识,具有可比性。
二、价值决定因素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即使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减少了,其价值仍然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成正比。
2.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主要由杰瑞米·边沁提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该商品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人们愿意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支付一定的代价,这个代价即为商品的价值。
3.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应过剩时,商品的价格会下降;而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会上升。
供求关系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平衡,使商品的价格逐渐趋于合理。
三、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与价格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价值是以商品本身的特性为基础来衡量的,而价格则是市场交换过程中达成的一种共识。
其次,价值是相对稳定的,它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和效用满足程度;而价格是具有一定波动性的,它受到市场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最后,价值是决定价格的基础,但实际交易中的价格并不一定等于商品的价值。
市场上的价格既包含了价值的因素,也包含了其他因素,如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等。
四、价值与价格理论的应用价值与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定价策略制定。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商品的价值决定因素,合理确定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定价与产品质量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购买日常用品还是高端电子产品,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价格。
而价格往往与产品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从直观的角度来看,较高的定价通常会让我们预期产品具有更高的质量。
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高质量的原材料、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
例如,一款高端智能手机,其使用的芯片可能是最新的、性能最强劲的,屏幕可能是高分辨率、色彩鲜艳且耐磨的,机身材质可能是坚固且美观的金属或玻璃。
为了实现这些高品质的特性,制造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采购优质材料以及进行精细的组装,这些成本的增加自然会反映在产品的定价上。
然而,并非所有高定价的产品都一定意味着高质量。
市场上有时会存在一些品牌或产品,仅仅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来抬高价格,但实际上产品的质量并未达到相应的水平。
这种现象在时尚行业中较为常见,一些所谓的奢侈品牌,其产品的质量可能与普通品牌相差无几,但价格却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
这就提醒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价格来盲目判断产品的质量,还需要对产品的性能、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评估。
另一方面,低定价的产品也不一定就意味着质量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许多制造商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尚可的产品。
比如一些经济型的家用小电器,虽然价格亲民,但依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并且在一定的使用期限内保持较好的性能。
此外,一些新兴的品牌为了打入市场,也会在初期以低价优质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
产品质量对于定价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高质量的产品往往能够为制造商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从而使他们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主动权。
消费者愿意为了可靠的品质和出色的使用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
相反,如果产品质量不佳,即使初始定价较低,也难以在市场上长久立足。
定价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制定市场定价策略时必须考虑产品质量与定价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研究定价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两者关系的因素。
一、定价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定价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而产品质量是影响利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决定了定价与产品质量之间存在紧密关联。
一方面,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产品质量,通常情况下,高品质的产品定价也会较高,因为品质好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另一方面,定价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企业在制定定价策略时,往往需要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进行权衡,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企业可能为了追求利润而降低产品质量。
而在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企业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
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定价和产品质量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定价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也离不开其他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定价和产品质量的因素1.目标市场不同的目标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质量和定价策略。
例如,高端市场通常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也决定了定价相对较高。
而针对低端市场,企业需要注重成本控制,以定价更加亲民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影响产品定价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生产成本较高,则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定价和产品质量必须保持相对较高。
如果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则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产品质量,定价也会相对较低。
3.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和定价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果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选择降低价格或提高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
而在市场竞争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则有更多的灵活性来制定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策略。
三、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定价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与影响因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产品质量和定价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品质量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两个主要因素。
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根据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作出选择。
这两个因素对消费者的影响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一般来说,质量和价格是消费者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
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质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因为质量决定了产品的实用价值,也决定了消费者购买后的使用体验。
当一个产品的质量不佳,比如易损坏、不耐用等,消费者购买后会很快出现问题,这会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不满意度加大,最终可能会对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一个良好的产品质量对于品牌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质量不是唯一决定购买行为的因素。
价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选择一个更便宜的产品往往是比选择质量更好的产品更有吸引力的。
因为价格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有时候消费者为了控制消费支出,不得不考虑价格因素,或者是在几个相似的产品中,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
那么,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最常见的情况是,消费者会准备好多个产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比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最终决定购买哪个产品。
因此,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在消费者购买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较高,但质量得到了保证,消费者也会为了这个品质出众的产品而选择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如果一个产品的价格过低,质量得不到保证,消费者也会选择放弃这样的产品。
显然,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平衡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品牌可以通过注重产品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平衡来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确保价格相对合理,那么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和忠诚度都将得到提高。
这也意味着品牌需对产品开发安排更多的资本和人力物力,推广凸现不同的品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理性。
同时,品牌也可以通过灵活的市场调整,根据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做相应价格调整,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你是否认为”价位”和产品质量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一、价位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产品的价位并不一定代表产品的质量。
虽然在市场上,通常情况下高价的产品往往质量更好,但这并非必然。
有些产品价格较低,但质量却稳定可靠;而一些高价产品也有可能存在质量上的问题。
1. 价位并不代表质量优劣。
有时候,品牌溢价和市场价值也会影响产品的价格。
某些品牌定位高端,价格因此升高,但其实质量与价格并无直接联系。
同时,市场行情也会使得产品价格波动,此时质量与价格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2. 以价格为导向容易忽略其他重要因素。
过分关注价位,会导致忽视了产品其他关键因素,如功能、设计、品牌声誉等。
一款产品的综合指标应该综合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价位。
3. 质量和品质并非一回事。
质量指的是产品所具备的物质属性,而品质则更多地涵盖了产品的整体价值。
品质包括设计、工艺、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单单以价位判断优劣,容易忽略产品的品质。
二、价位与产品质量的关联性尽管价位与产品质量之间并非必然联系,但高价产品的质量通常会更受消费者的认可。
以下是一些价格与质量有关的情况:1. 研发和制造成本对价格有影响。
高价产品可能会投入更多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的质量。
例如,精密仪器和高科技产品常常需要昂贵的材料和复杂的生产工艺,因此价格较高,但质量也更加可靠。
2. 品牌声誉对价格有影响。
知名品牌的产品通常会定价较高。
这是因为品牌声誉信誉使得消费者认为这些产品有更好的质量保证,从而愿意为品牌支付额外费用。
3. 产品附加价值和价格。
高价产品通常会附带更多的附加价值,如售后服务、保修期限等等。
这些附加价值也是价格形成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三、如何正确看待价位和产品质量的关系1. 不要一味追求高价。
高价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更好,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理性选择适合的产品。
2. 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在购买产品时,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品质、设计等因素,而不仅仅局限于价格。
市场价格与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和产品质量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关注的两个重要指标。
市场价格反映了商品的交易价格,而产品质量提供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持久性。
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决定了购买者对商品的偏好和满意度。
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所决定的。
当供应超过需求时,商品的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则会上涨。
然而,价格并不总是与产品质量成正比。
有时,高价的商品并不一定意味着高质量,反之亦然。
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预算来平衡价格和质量的关系。
一些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商品,他们关注的是经济实惠。
在某些情况下,廉价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可能比昂贵商品更适合他们的需求。
购买低价商品可以节省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需求相对简单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追求过高的产品体验。
然而,也有一些购买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高价商品往往与高质量相关联。
他们愿意为品质更优秀、功能更齐全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种购买决策基于对产品长期使用和性能表现的预期。
高价商品往往被认为有更好的材料、更高的工艺和更先进的技术,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然而,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
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多情况下价格与质量不符的商品。
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
有些商家可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材料使用来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
这样的商品,虽然价格低,但质量往往较低,不耐用,且易损坏。
相反,有时高价商品并不一定是高质量的保证。
某些品牌可能借助品牌形象和市场营销来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让消费者误以为高价就是高质量。
在一些情况下,高价商品的成本并不仅仅来自于质量的提升,而是包括了品牌溢价和市场推广费用。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为了品牌名声而支付高价,而不是为了产品本身的质量。
因此,消费者需要审慎评估市场价格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应该通过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材料以及性能特点来做出购买决策。
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市场价格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选购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还可以保护他们的消费权益。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1. 引言价格和价值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重点讨论价格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以及价值如何决定商品的价格。
2. 价格对价值的影响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商品时所确定的交换货币的数量或价值。
但价格并不是商品真正的价值,它只是市场交易的一种表征。
然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商品的价值。
首先,价格的高低可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知。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通常被认为是产品质量和稀缺性的一个指标。
当商品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往往会认为该商品价值较高,因为较高的价格可能意味着更高的质量或更大的稀缺性。
相反,当商品价格较低时,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该商品价值较低。
因此,价格可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评估和选择。
其次,价格能够影响商品的供需平衡。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商品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商品价格会上升,从而增加了商品的价值。
反之,当商品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商品价格会下降,降低了商品的价值。
因此,价格通过调节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值。
3. 价值对价格的决定虽然价格可以影响商品的价值,但价值才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
价值是指商品的实际或潜在的效用或功能,它是由商品特性和消费者需求共同决定的。
商品特性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对于一部手机来说,其特性可以包括品牌、性能、功能等方面。
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对该手机的价值评估。
如果手机的品牌知名度高、性能强大、功能丰富,那么消费者对其价值的评估就会相对较高。
除了商品特性外,消费者需求也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对商品价值的评估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对于一个热爱户外运动的人来说,一双功能齐全、舒适耐用的登山鞋的价值会比一个不感兴趣户外运动的人要高得多。
综上所述,价值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而价格则可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价值的感知和供需关系的平衡。
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对立统一关系
萨特提出的商品二因素理论,也叫商品流动理论,指的是商品的质量与价格是决定其受欢迎程度的两大重要因素。
在商品质量与价格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里的对立统一关系指的是商品质量与价格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质量与价格是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有效性。
首先,质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的关系,就是价格越低,往往质量越差。
这是由市场经济这一经济理论来支撑的。
从供求两个角度来看,高价反映的是产品的质量越高,那么,由于产品的价格水平高,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度,这样就可以降低供给量,做到降低价格,从而使得产品的质量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价格与质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即价格越高,质量越高。
这同样也是由市场经济这一经济理论来支撑的。
从供求两个角度来看,越是低价,产品越容易被接受,越是供大于求,这样就会导致技术、生产、管理水平下降,从而出现低价的产品,但是低价的产品质量往往不能保证,往往与高价的产品相比,其质量较低。
总而言之,商品质量与其价格是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有效性。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质价之间,以对立统一关系而言”。
也就是说,价格越低,质量越差;价格越高,质量越高。
按照这样的关系,消费者可以在价格与质量之间取得平衡,从而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
- 1 -。
价格与价值1,什么是价值:由产品的功能、特性、品质、品种与式样等所产生的价值。
它是顾客需要的中心内容,也是顾客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决定顾客购买总价值大小的关键和主要因素。
产品价值是由顾客需要决定的。
在分析产品价值时,应注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顾客对产品的需要有不同的需求,构成产品价值的要素以及各种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最后决定一个产品价值的是消费者,最终决定权也在消费者手中。
(举例:漫威人物模型及周边产品对于漫威迷来说,是青春里的一种热爱,一种信仰。
而对于非漫威迷的消费者,漫威模型及周边产品,对于他们而言就毫无价值。
)任何一件产品都会有消费用户群体,而决定这件产品的最终价值也就是这群消费者。
2,什么是价格:价格水平与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在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而当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价格过高时,消费者也就可能作出少买或不买这种商品,或者购买其他商品替代这种商品的决定。
因此,价格水平的变动起着改变消费者需求量、需求方向,以及需求结构的作用。
通俗的来讲,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游乐场玩具飞机价格卖得比别的地方贵很多。
但是一辆玩具飞机的价格再怎么高也不会高于一辆波音飞机。
玩具飞机在游乐场价格会高于其他地方是因为游乐场需求很大,而相对供给又少,此时价格会高于价值。
玩具价格可能卖20块,而实际价值是5块。
但是为什么玩具飞机不是卖上百万呢,因为其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的。
所以一辆玩具飞机不会高于波音飞机的原因。
3,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具体的: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质量-价值-价格迄今为至,大多数针对质量对价格的影响的讨论,都是在以不同的设计质量为背景的情况下进行的。
经济学上有一个普遍的推论是:设计质量越高,价格越高。
它遵循的逻辑如下:·产品价格较高是因为生产商花在上面的平均成本或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较高是因为生产商为了制造出性能更佳的产品而使用了更多或更好的原材料,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自然就高了。
·为了获取功能组合更有价值的产品,顾客乐于出更高的价钱。
·更高的设计质量势必导致更高的销售价格。
如果在质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关系的话,你希望更好的生产质量产生什么样的价格效应呢?顾客是否认可生产质量越高,其销售价格就应越高呢?关键要看顾客最有可能认定哪种价值是某一品质的产品所必须具备的。
顾客在使用产品时所获取的价值将决定他是否乐于为该产品掏钱。
在设计质量方面,产品性能上的差异会导致顾客获取价值的差异;而在生产质量上,与产品预定规格的契合度的差异也会导致顾客获取价值的差异。
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顾客所获取的净效用等于他们在使用产品时所获取的价值减去他们为获取该价值而付出的金钱。
普通顾客应该都能从产品的使用中获取正值的净效用,也就是说他们所得到的要大于所付出的。
这些普通顾客能够切实影响到公司的价位选择。
假设每个普通顾客从产品中获取的净效用都是正值,企业也能从其售出的每件产品中获取利润,那么双方都会对交易的结果满意。
但是,只有当企业售出的产品符合顾客的需求时,这种皆大欢喜的局面才能长久。
换句话说,只有当产品的外部质量无懈可击时,双方才能实现双赢。
当顾客购得的产品是残次品而非合格品时,他获取的净效用就是负值,因为他无法在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获取它本应提供的全部价值。
如果产品因为有缺陷而完全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下顾客所获取的净效用毫无疑问是负值.。
浅谈《价格与价值》
6月27日上午,一名女游客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玉城不慎摔碎报价30万元玉镯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经记者多方求证,消息属实,目前,相关各方正在协调处理这起事件。
很多评论说到坑人,讹人,定价高什么的,我个人觉得商家买东西有自己的定价,定多少还真的是商家的事,你觉得贵你可以不买,真没人强迫你买,总不会有人明知道是坑人的还去买吧,换而言之,你都知道是坑人的你就应该不买啊,况且玉石这东西本来水就很深,不是专业的还真的不知道值多少,就图片而言要是掉在地上我可能觉得真的就十块钱,但是他价值就是十几万几十万又怎么说,最后我觉并不存在讹人不讹人的说法,如果是游客弄坏了才说值30万我们可以说讹人。
但是该事件商家已经在砸坏之前说明了30万的,然后游客才弄坏的,这只能算游客倒霉,还真没觉得讹人。
事情不管真相如何,我们需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会看的更加清楚,不融入个人主观臆断,这样才能准确看清事实。
针对消费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购买东西,建议先了解下产品的价值及价格,这样才利用我们正确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