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近代科学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5.20 MB
- 文档页数:41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5课世界的文化杰作鲁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B、毕加索——《向日葵》C、达·芬奇——《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和“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关的伟大作家是( )A、列夫?托尔斯泰B、莎士比亚C、德莱塞D、罗曼·罗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学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是一个时代最容易植入人们心灵的文化成果。
下列文化成果属于右图所示人物、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化巨匠创作的是( )①《战争与和平》②复活③《英雄交响曲》④《安娜·卡列尼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大学近代世界文学研究组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选择谁的照片在会场悬挂最合适( )A、高尔基B、郭沫若C、鲁迅D、列夫·托尔斯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他曾叱咤欧洲风云几十年,所颁布的法典为欧洲许多国家借鉴和仿效;他是欧洲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一部《英雄交响曲》把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的连在一起。
请你判断这两个欧洲同时代的人物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拿破仑和贝多芬C、克伦威尔和贝多芬D、罗伯斯庇尔和爱因斯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启发、鼓励和警戒作用。
下侧名言的作者是( )A、凡·高B、达·芬奇C、莎士比亚D、亚里士多德【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A、高尔基B、弗朗西斯·培根C、莎士比亚D、列夫·托尔斯泰【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达尔文——《物种起源》B、托尔斯泰——《哈姆雷特》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D、梵高——《向日葵》【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下图作品的名称是______。
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顾军第2课――第4课:亚非文明古国古埃及:1、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2、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首都:孟斐斯,后以底比斯为中心;3、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4、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象形文字(为字母文字奠定基础)、木乃伊、太阳历;新月地带: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新月地带西部的希伯来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分裂为以色列、犹太两个王国;腓尼基人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
3、空中花园、楔形文字、腓尼基文字(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太阴历、星期制度、十进位、六十进位制;古印度:1、公元前2500年,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在位)统一印度半岛。
2、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3、佛教的产生:随着社会的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被人们称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后(两汉时期),传入我国;4、文化:阿拉伯数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第5课――第7课: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城邦出现,斯巴达和雅典是两个最大的城邦;雅典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在伯里克里当政时(前443-前429年),雅典处于全盛时期。
2、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强大起来,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3、文化:《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毕达哥拉斯定理、亚里斯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学科体系;希腊戏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雅典卫城;古罗马:1、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2、公元前73――前72年,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统治者;3、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进入罗马帝国时期;4、公元1――2世纪,“罗马和平”时期,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5、3世纪开始,出现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人所灭,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6、文化:维吉尔《伊尼特》、李维的《罗马史》,科学家普林尼的《自然史》、建筑:圆形剧场、万神殿和高架引水桥;拉丁字母,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第8课――第11课:欧亚封建国家欧亚封建国家:1、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843年,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成为今天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雏形;5世纪中期,日尔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进入不列颠,9世纪早期形成英吉利王国;2、9世纪时,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形成;3、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4世纪,被定为国教,11世纪,分别以罗马、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后,又出现新教;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4、朝鲜:公元前后,先后出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676年,新罗统一朝鲜;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都汉城;5、日本:1世纪,出现奴隶制小国,5世纪时,大和统一日本;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6、西亚封建国家:(1)伊斯兰教:7世纪初,为促进民族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古兰经》;(2)阿拉伯帝国:8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都巴格达,统治者称为哈里发,10世纪时瓦解;(3)奥斯曼土尔其帝国:13世纪,兴起,是一个军事封建国家,首领称为素丹;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定都伊斯坦布尔;16世纪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第12课: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14、15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3)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在,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更加强烈;《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欧人对东方的神往;(4)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小亚细亚,阻碍了正常的东西方贸易。
2024九年级春季历史下册听课笔记: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近代科学文化1.1 教师行为导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教师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开始课程,比如:“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我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时,是否曾想过这些科学知识的源头?它们大多源自近代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走进那个充满创新与发现的近代科学文化时代。
”1.2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科学革命的基础:首先,教师概述文艺复兴时期对近代科学文化的奠基作用,强调理性思维、实验方法和自然观察的重要性。
••科学巨匠与成就:详细介绍几位近代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代表,如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等,阐述他们的主要理论、实验成果及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故事讲述、视频展示等方式,使抽象的科学理论生动化。
••科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探讨近代科学文化如何通过学术交流、出版物、教育体系的改革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如何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如电力、化学、通信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科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讨论近代科学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的面貌。
•学生活动•科学小论文撰写: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科学发现或理论,撰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介绍其背景、内容、意义及影响。
•角色扮演:选取几位科学巨匠,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他们的科学探索过程、遇到的挑战及如何克服。
•科学文化展览: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近代科学文化的图片、资料,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展览,展示科学文化的魅力。
过程点评•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理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给予适时指导和鼓励。
•通过角色扮演和展览设计等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近代科学与文化》导学案一、导入近代科学与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遥影响。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科学的推动作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掌握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2. 掌握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理解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 能够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分析案例形成观点。
四、教学内容1. 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2. 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3. 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4. 案例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案例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成就,引发学生对近代科学与文化干系的思考。
2. 进修内容呈现:介绍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以及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互相影响的情况,形成自己的观点。
4. 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总结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六、教室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总结近代科学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
2. 分析一个案例,探讨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干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与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第一章:近代科学的起源1.1 科学革命的概念与背景1.2 哥白尼与日心说1.3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1.4 牛顿与经典力学第二章:近代科技的发展2.1 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革命2.2 电力的发现与应用2.3 通信技术的进步2.4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第三章:近代生物学的突破3.1 进化论的提出与发展3.2 细胞学说的建立3.3 遗传学与基因的探索3.4 疫苗与医学的进步第四章:近代文化的繁荣4.1 文艺复兴运动4.2 启蒙运动与理性思维4.3 文学与戏剧的成就4.4 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革第五章: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交融5.1 科学哲学的兴起5.2 科学普及与教育的发展5.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与对话5.4 科技创新对文化的影响第六章:近代物理学的革命6.1 量子理论的诞生6.2 相对论的提出与证实6.3 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6.4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的探索第七章:现代技术的辉煌7.1 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的诞生7.2 半导体技术与集成电路7.3 的崛起7.4 空间探索与航天技术第八章:生物技术与基因工程8.1 基因理论与DNA的发现8.2 基因克隆与基因编辑技术8.3 生物制药与医学革命8.4 生物伦理问题与挑战第九章:当代科学与文化冲突9.1 科学与环境问题的挑战9.2 科学与社会伦理的冲突9.3 科学与政治权力的互动9.4 科学与媒体的关系第十章:未来科学与文化的展望10.1 科学发展的趋势与预测10.2 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0.3 科学与文化融合的新形态10.4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近代科学的起源科学革命的概念与背景:理解科学革命如何标志着人类对自然世界认知的转变,以及它对后续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哥白尼与日心说:掌握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及其对地心说提出的挑战。
伽利略与实验科学:了解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牛顿与经典力学:学习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它们对科学和工程学的影响。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课程标准: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1.辉煌(1)17世纪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经后人不断补充发展,日臻完善。
(2)19世纪,人们把经典力学看作权威的理论,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完整、系统和成熟的阶段。
2.危机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现,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
二、相对论与量子理论1.现代物理学诞生的原因(1)随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巨大威力的显现,各国政府对科技发展日益重视,科学研究突飞猛进,孕育着新的突破。
(2)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3)经典物理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
2.爱因斯坦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条件(1)科学发展提供的基础。
(2)科学发展需要提供动力。
(3)个人坚持不懈勤奋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4)科学的工作和研究方法。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1)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2)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
(4)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形成原子核物理学,指导制造原子弹、氢弹和建立核电站。
(5)量子力学还为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融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
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主要讲述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的科学理论。
文学艺术的成就部分,主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音乐,以及毕加索的绘画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文化的普及部分,主要讲述了印刷术,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他们都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具体细节,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以及进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以及进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这三个方面。
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重点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重要的科学理论。
文学艺术的成就部分,重点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贝多芬的音乐,以及毕加索的绘画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科学文化的普及部分,重点是印刷术,报纸,电影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1.阅读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内容。
2.观看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