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6.50 KB
- 文档页数:8
非化脓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概述】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系由于老年或其他原因如创伤、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引起关节软骨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及关节边缘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
常用同义词很多,如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软骨的退行性变可能自20岁后期即已开始,在50岁以上人群中,大多能在X 线片上显示骨关节炎的表现。
病变在女性往往较男性更为突出,多累及手指关节,膝、髋、脊柱等,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最常见原因。
【病因】为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临床表现】原发性骨关节炎常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受累关节一般为负重关节和活动频繁的关节,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常于晨间发生,稍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但如活动过多,因关节磨擦而疼痛加重。
另一症状是受累关节活动不灵便,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感觉关节僵硬,要经过一定时间活动才感到自如。
气候变化常促使症状发生。
数个关节可同时受累,但不象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全身性对称性多关节炎。
检查受累关节可有轻度肿胀,活动关节时有磨擦声或喀喇声,病情发展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本病症状和X线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关节的退行性变表现在远端指间关节的Heberden"s结节,好发于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间关节的Bouchard"s结节较少发生,常被误认为类风湿小结,第一掌指关节的退行性变可引起腕关节桡侧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关节很少累及。
Heberden"s结节的发生与遗传及性别有关,女性多见,大多无明显疼痛,但可有活动不便和轻度麻木刺痛,并可引起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发展较快的病人(常发生在过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红肿疼痛表现。
第七章骨病骨病是指运动系统(骨、关节、经筋)由于先天发育障碍、感染、损伤、肿瘤、退行性变、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骨、关节、经筋的病损和机能障碍,甚至可涉及到整个机体的形态与机能破坏的各种筋骨疾病。
本章所论述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肿瘤为临床常见骨病。
第一节非化脓性关节炎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多发性、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可引起肢体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疼痛剧烈,故属中医“痛痹”范畴。
本病常为对称发病,呈慢性过程。
早期手、足、腕小关节游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僵硬、功能丧失、肌肉萎缩。
据统计,轻型病人约占全人口的2.5%,重者约占10%。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5,16岁到55岁多发,本病最终导致的结果以关节强直、功能丧失为主,严重者可导致残废,危及生命者少见。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脾肾不足,元阳营气虚损,是本病发病的内因;外感寒湿,邪滞骨节,是本病的外因。
正虚邪实,毒滞筋骨,骨蚀筋损,骨节肿痛,畸形强直,或畸形,或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发病特点。
病邪还可由浅入深,由经络及脏腑,重则导致脏腑病症出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过敏,内分泌失调,家族遗传,或免疫因素有关。
本病的病理变化在关节主要为最初的滑膜炎、以后关节软骨面的改变及软骨下骨质的破坏、最后关节脱位和畸形,在关节外主要为皮下结节、血管炎及眼、心、肺等病变。
多数人认为甲型链球菌感染为本病的诱因。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1)发病类型:①隐渐发病:约占70%的病人为此类型,起初,仅少数关节疼痛,无明显肿胀。
时轻时重,时好时坏。
数周或数月后病情渐重。
②急性发病:不超过10%的病人属此型,病人突发高热,全身和局部症状明显。
③中间型发病:发病速度和症状轻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约占20%的病人。
(2)发病诱因常为受凉、受潮、劳损、受风、产后、外伤。
71第七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71 第七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第七十一章非化脓性关节炎第一节骨关节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 OA )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髓关节、脊柱及远侧指间关节等部位,该病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它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长期、慢性、渐进的病理过程。
诸如有软骨营养、代谢异常;生物力学方面的应力平衡失调;生物化学的改变;酶对软骨基质的异常降解作用;累积性微小创伤;肥胖、关节负载增加等因素。
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包括机械性和生物性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
其中年龄是主要高危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外伤、肥胖、遗传、炎症、代谢等。
分类骨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原发性指发病原因不明,患者没有创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病史,无遗传缺陷,无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
多见于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1/ 132.继发性指由于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骸关节脱位;创伤,如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后天性不平整,如骨的缺血性坏死;关节不稳定,如关节囊或韧带松弛等;关节畸形引起的关节面对合不良,如膝内翻、膝外翻等原因,在关节局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骨关节炎。
病理最早、最主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关节软骨。
首先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导致软骨下骨外露。
随后继发骨膜、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肌肉的改变使关节面上生物应力平衡失调,形成恶性循环,不断加重病变(图) 1.关节软骨早期关节软骨变为淡黄色,失去光泽,继而软骨表面粗糙,局部发生软化,失去弹性。
关节活动时发生磨损,软骨可碎裂、剥脱,形成关节内游离体,软骨下骨质外露。
2.软骨下骨软骨磨损最大的中央部位骨质密度增加,骨小梁增粗,形成象牙质改变。
外周部位承受应力较小,软骨下骨质萎缩,出现囊样变。
由于骨小梁的破坏吸收,使囊腔扩大,周围发生成骨反应而形成硬化壁。
外科学--非化脓性关节炎一、骨关节炎★分类1.原发性骨关节炎:发病原因不清,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及肥胖者2.继发性骨关节炎:由于先天性畸形、创伤、关节面后天性不平整、关节不稳定、关节畸形、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病理首先关节软骨局部发生软化、糜烂,最后软骨下骨外露。
软骨下骨中央部位骨质密度增加,呈象牙质改变,外围部位软骨下骨质发生萎缩,出现囊性改变。
在软骨的边缘或肌腱附着处,通过软骨化骨而形成骨赘。
关节囊与周围的肌肉一关节囊可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
周围肌肉因疼痛而产生保护性痉挛临床表现1.主要症状是疼痛,初期不严重,以后逐步加剧。
活动多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好转。
有的患者在静止或晨起时感到疼痛,稍微活动后减轻,称之为“休息痛”。
若活动过量时,也可产生疼痛。
疼痛有时与天气变化、潮湿或受凉等因素有关2.病人常感到关节活动不灵活、佃硬,晨起或休息后不能立即活动,需经过一定时间活动后始能解除佃硬状态,关节活动时有各种不同的响声。
关节炎发展到一定程度,关节肿胀明显、关节内积液,浮髌试验(+)体格检查关节肿胀,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
关节周围肌萎缩;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关节伴有吱嘎声,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和肌痉挛。
严重时出现关节畸形,髋关节Thomas征阳性。
手指远侧指间关节侧方增粗,形成Heberden结节X线表现显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
软骨下骨有硬化和囊腔形成实验室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
关节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偶见红细胞治疗1.一般疗法:注意休息,保护关节,避免过度活动或损伤。
严重时应卧床休息,支具固定,防止畸形。
物理疗法可以缓解疼痛2.药物疗法: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活血化瘀类中草药内服、外敷、熏洗、浸泡。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不宜在关节内随意注射皮质激素类药物3.手术疗法:骨关节炎的晚期出现畸形或持续性疼痛,可做手术治疗。
教案
第七十章非化脓性关节炎
第一节骨关节炎
一、概述
骨关节炎发病广泛,全身关节皆可受累,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的几大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0年1月13日在全球范围内启动一项旨在引起各国政府、医疗研究机构、民众以及社会各界对骨骼疾病重视的“骨与关节十年”。
其中包括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OA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人数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我国卫生部也于2001年10月12日举办了“世界关节炎日”宣传活动,并决定设立“卫生部关节炎防治教育计划基金”。
OA指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
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
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
OA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如膝、脊柱(颈椎和腰椎)、髋、踝、手等关节。
二、分类
O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和体征
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
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
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僵硬:在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及发紧感,也称之晨僵,活动后可缓解。
关节僵硬在气压降低或空气湿度增加时加重,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数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30 min。
3.关节肿大:手部关节肿大变形明显,可出现Heberden结节和Bouchard结节。
部分膝关节因骨赘形成或关节积液也会造成关节肿大。
4.骨摩擦音(感):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
5.关节无力、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可引起关节无力,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标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现C反应蛋白(CRP)和血细胞沉降率(ESR)轻度升高。
继发性OA患者可出现原发病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三)X线检查: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
四、诊断要点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诊断OA,具体可参照图1 OA的诊断与评估流程进行诊断。
图1 OA的诊断与评估流程
五、治疗
OA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OA的总体治疗原则是非药物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必要时手术治疗,治疗应个体化。
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自身危险因素、病变部位及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是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的基础。
对于初次就诊且症状不重的OA患者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目的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使患者能够很好地认识疾病的性质和预后。
1.患者教育:自我行为疗法(减少不合理的运动,适量活动,避免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跑、跳、蹲,减少或避免爬楼梯),减肥,有氧锻炼(如游泳、自行车等),关
节功能训练(如膝关节在非负重位下屈伸活动,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肌力训练(如髋关节OA应注意外展肌群的训练)等。
2.物理治疗: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包括热疗、水疗、超声波、针灸、按摩、牵引、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等。
3. 行动支持:主要减少受累关节负重,可采用手杖、拐杖、助行器等。
4.改变负重力线:根据OA所伴发的内翻或外翻畸形情况,采用相应的矫形支具或矫形鞋,以平衡各关节面的负荷。
(二)药物治疗:如非药物治疗无效,可根据关节疼痛情况选择药物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手和膝关节OA,在采用口服药前,建议首先选择局部药物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乳胶剂、膏剂、贴剂和非NSAIDs 擦剂(辣椒碱等)。
局部外用药可以有效缓解关节轻中度疼痛,且不良反应轻微。
对于中重度疼痛可联合使用局部药物与口服NSAIDs。
2.全身镇痛药物:依据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物、针剂以及栓剂。
(1) 用药原则:①用药前进行风险评估,关注潜在内科疾病风险。
②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剂量个体化。
③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及同类药物重复或叠加使用。
④用药3个月,根据病情选择检查血、大便常规、大便潜血及肝肾功能。
(2) 用药方法:①OA患者一般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00mg。
②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效果不佳的OA患者,在权衡患者胃肠道、肝、肾、心血管疾病风险后,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NSAIDs(表3)。
口服NSAID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在个体患者中不完全相同,应参阅药物说明书并评估NSAIDs的危险因素(表4)后选择性用药。
如果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危险性较高,可选用非选择性NSAIDs加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等胃黏膜保护剂,或选择性COX-2抑制剂。
③其他镇痛药物。
NSAIDs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OA患者,可使用曲马多、阿片类镇痛剂,或对乙酰氨基酚与阿片类的复方制剂。
3.关节腔注射:①透明质酸钠,如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可联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类黏弹性补充剂,注射瘃在抽吸关节液。
②糖皮质激素,对NSAIDs药物治疗4~6周无效的严重OA或不能耐受NSAIDs药物治疗、持续疼痛、炎症明显者,可行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但若长期使用,可加剧关节软骨损害,加重症状。
因此,不主张随意选用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更反对多次反复使用,一般每年最多不超过
3~4次。
4.改善病情类药物及软骨保护剂:包括双醋瑞因、氨基葡萄糖、鳄梨大豆未皂化物(avocado soybean unsaponifiables,ASU)、多西环素等。
此类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程、改善患者症状。
双醋瑞因具有结构调节作用。
(三)外科治疗
OA外科治疗的目的在于:(1) 进一步协助诊断,(2) 减轻或消除疼痛,(3) 防止或矫正畸形,(4) 防止关节破坏进一步加重,(5) 改善关节功能,(6)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OA外科治疗的方法主要有:(1) 游离体摘除术,(2) 关节清理术,(3) 截骨术,(4) 关节融合术,(5) 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外科治疗的途径主要通过关节镜(窥镜)和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