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格式:docx
- 大小:15.40 KB
- 文档页数: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实践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掌握这一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
际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的原理之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矛盾组成的,这种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以自然界为例,一方面,水的存在和运动离不开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水的存在也需要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形成热量和物质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源。
然而,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矛盾都具有相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形式。
在不同的事物内部,矛盾的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因此矛盾的特殊性是多样性的表现。
以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例,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劳动与自然力的矛盾,而劳动与自然力的具体表现又与具体社会形态、生产方式等有关,因此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具有不同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首先,矛盾的特殊性是在矛盾的普遍性基础上形成的,矛盾的普遍性为矛盾的特殊性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也反作用于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的表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矛盾的普遍性。
最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相互推动,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化。
综上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事
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之一。
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两者是相互区别的。
普遍性只包含了特殊性、个性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特殊性、个性中的总有自己的特点是普遍性所不能包容的;(2)两者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中包含了普遍性;(3)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2)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这一哲学原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
①从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有特殊到普遍,再有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从而正确的认识事物。
②从工作方法来看,学习该原理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从我国革命建设的指导思想来看,学习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从该原理的地位来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论,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⑤从运用这一原理应克服的错误倾向来看,我们要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3、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之方法论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是指每一事物都存在矛盾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小结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
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
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
一方面,普遍性微旨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
整体表现出,没特殊性就没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有赖于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
怎样特定,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存有共同之处,不涵盖普遍性的事物就是没的。
②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
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客观的,其一是矛盾存在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其二是矛盾性质的普遍性,同类事物或过程的矛盾有其共同性,又叫矛盾的绝对性和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相对性、差别性或个性。
不同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构成每一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构成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以及不同的解决形式,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形式有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双方所代替,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它们的辩证关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其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又是同一的,是相互联、相互依存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就存在于个性之中。
其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这是矛盾的辩证法特点之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特殊表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无论是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的事物,都存在着矛盾。
自然界中的矛盾表现为各种对立统一的事物,如光与暗、热与冷、运动与静止等。
而社会中的矛盾则表现为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矛盾的普遍性说明了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其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
比如,自然界中的矛盾有其特殊的规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发展规律;而社会中的矛盾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如阶级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发展规律。
矛盾的特殊性说明了我们在认识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以偏概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同时,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生搬硬套。
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总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特殊表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要看到矛盾的共性,又要看到矛盾的个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是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
汉语辞源出自《韩非子》中《难一》所述故事。
在逻辑中,矛盾被更加特殊化的定义为同时断言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
在口语和辩证法中,矛盾有着同形式逻辑中完全不同的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理上正负电荷吸引与排斥的矛盾,又有化学变化上化合与分解的矛盾,还有生物学上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的矛盾,生长、发育、成熟、衰老、死亡总是贯穿一切生命过程的始终。
我国经济体制中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的矛盾,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有节约与浪费的矛盾,在学校中有教与学、德育与智育的矛盾,又有老师与领导、老师与学生的矛盾等等,都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范畴表明,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们观察事物,首先就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同时,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毛泽东曾经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工人生产、农民种田、学生学习、医生看病、老师育人,不同的人要面对各自不同的矛盾。
有的家庭为家庭成员的高额医疗费犯愁,有的家庭却衣食无忧,有的家庭为子女的成功欢呼,有的却为监狱中的儿子而悲痛,这是与不同的家庭的矛盾紧密相联的。
中国要计划生育,欧美却政府补贴鼓励生育,这更是与各国国情矛盾息息相关的。
这些都说明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一方
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冬小麦要经历发芽期、分蘖期、拔节与抽穗期、成熟期,每个时期内所需水分和养分比例都不同,供需矛盾始终贯穿整个生长期。
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矛盾也是不同的,在小学要面临选择好初中的矛盾,中学又要面临选大学的两难处境,大学毕业又要面对就业还是考研的问题,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人生课题。
这二例都是矛盾特殊性第二方面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或发展阶段不同的生动阐述。
大学要面临学业、恋爱、兼职、就业、考研等一系列矛盾,并且这些矛盾贯穿四年大学始终。
如何把握它们,并区分个主次来是非常必须的。
一般的,学业是最主要的矛盾,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至于是否谈恋爱,做一份或几份兼职,应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是次要矛盾。
一旦不能协调这些矛盾,荒废了学业,一切的一切就像一阵烟,被风吹散了。
因此要把握好矛盾特殊性的第三方面构成事物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很多寓言故事都可以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来看几个故事一起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吧。
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 , 给乡亲们染布.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的布染得好 , 十分妒嫉 ,想要刁难他一下.一天 , 巴依挟着一匹布 , 来找阿凡提 :' 听说你的布染得好 ,能不能给我染一染 '' 你要什么颜色 ' 阿凡提问道. ' 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 ,它不是红的 ,不是绿的 ,不是黄的 ,也不是蓝的 ,不是紫的 ,不是黑的 ,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 ' 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 ' 当然能染 , 染完后保你满意. ' ' 什么你能染那好.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 '' 日期嘛 !' 阿凡提微微一笑 ,顺手把布扔到柜里: '不是礼拜一 , 不是礼拜二 , 不是礼拜三 , 不是礼拜……更不是礼拜日. 我的巴依 , 到了那一天 , 你就来取吧
这则阿凡提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已经听过了,但大家有认真思考过这当中的哲学道理吗它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巴依为了为难阿凡提 , 有意将颜色 ( 普遍性 ) 与具体的红,绿,黄,蓝,紫,黑,白( 特殊性 )割裂 , 须知这种离开具体的抽象颜色是染不出来的.阿凡提以其人之道 , 还治其人之身 , 以割裂日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白白地扣下了一匹布. 巴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接下来看一下何不炳烛的故事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
晋平公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师旷说着说:“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不高兴地说:“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师旷连忙说:“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人家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之日一般阳气充沛;壮年时好学,便象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只象蜡烛照明一样。
但是,点亮蜡烛走路比起摸黑瞎闯,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何不炳烛的故事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师旷的分析告诉我们: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学习的状态是有所不同的,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然而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举一个反例,如白马非马。
有一天,正巧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说:“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一愣,但仍坚持说:“按照规定只要是赵国的马就不能入关,管你是白马还是黑马.”公孙龙微微一笑,道:“‘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说,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比如说你要马,给黄马、黑马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由此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非马.”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听起来很荒谬,从哲学上讲,是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矛盾的特殊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事情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的其他事情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公孙龙故意夸大白马的个性和特殊性而否认白马作为马的共性\普遍性,这显然是很荒谬的.然而公孙龙看到了个性与共性的不同,也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从这些例子当中可以看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继而,让我们认识到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其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反对不切实际的教条经
验主义。
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认识的方法;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