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成果报告

1、总论

1.1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1.2 依据与标准

1.2.1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

(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1.2.2 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999)

1.3 区划范围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中二级区划,是在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一级区划中被划为“开发利用区”的水域进行。考虑到此次水功能区划对将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现有水资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海省境内主要水域、水系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都尽可能进行水功能区划分。

1.4 区划的原则

1.4.1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功能区划应与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并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并留有余地,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4.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将流域作为一个大系统,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重点问题、重点处理,在划定水功能区的范围和类型时,必须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

1.4.3前瞻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引入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要为将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1.4.4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功能的分区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一致,以便管理,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区划方案的确定应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1.4.5水质水量并重、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水功能区划时,既要考虑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求,又要考虑其对水质的要求。对水质水量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要求的,例如发电、航运等,不予单独区划。

在进行水功能区划时,既要考虑河流上中游工农业用水要求,又要考虑下游,特别是生态环境对水资源需求,同时要注意河流地区涵养水源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区划达到遏止河源和下游地区生态恶化,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1.4.6不低于现状功能的原则。

划分水功能区,确定其功能和水质保护标准,不得低于现状功能和现状水质。

1.5工作程序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见图1-1.

水功能区划的工作程序可分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评价、功能区的划分和区划成果评审报批等四个阶段。在正式提出一、二级区划成果前,应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水功能区划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即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收集各行业、各部门已有资料,包括水质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资料,近期完成的科研成果资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资料,自然环境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提取与水功能区划相关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区划原则进行详细区划。

评审报批是确认水功能区划法律地位的关键工作,水功能区划只有经过具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及规划的依据。

2、自然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39′—39°19′之间,东部与北部同甘肃省相接,东南部和四川省为邻,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接壤新疆自治区。全省东西长1200km,南北宽800km,总面积72.23万km2。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

全省现辖一个地级市(西宁市)、一个地区(海东)、六个自治州,共51个县(市、区)。(见表1-1)

2.1.1 地形地貌

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势高昂,山脉绵亘,地形复杂。境内山脉大多呈西北—东南或东西走向。由阿尔金山脉—祁连山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三大山脉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地势西高东低,表现出由冰川冻土地貌向流水地貌过渡的特点,依据地形结构特征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等三个大的地形单元。

祁连山地:位于本省东北部,由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谷地组成,高山、宽谷相间分布。山地东端有冷龙岭、达坂山、拉脊山三条山脉和大通河、湟水、黄河三个谷地。该区是青海省地

势最低的地区,海拔在1700—2600之间。湟水、黄河两岸呈黄土梁、峁或

表1-1 青海省1998年行政区划表

低山丘陵,因天然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区内形成多级阶

地,其地形平坦,是青海省工农业的精华地区;山地西端海拔较高,疏勒南山和托勒南山主峰均在5800m以上,现代冰川广布,分布有疏勒、托勒、黑河等谷地,谷宽约10—20km.山地南面有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等。

柴达木盆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周围有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环绕,是一个封闭的高原内陆盆地,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25.7km2,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2675—3200m间。自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为高山、戈壁、沙丘、平原、沼泽和盐湖等地貌。盆地的东南面是广阔的平原,有众多的向心河流。其东北部为一连串小型山间分盆地组成,如马海、鱼卡、大柴旦、德令哈、希赛等。西北部广泛分布着流动沙丘。盆地中部为盐湖、咸水湖和沼泽,有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盆地干旱缺水,但整个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之称。

青南高原区:位于本省南部,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阿尼玛卿山等构成高原骨架。山脉海拔多在5000m 以上,山间分布着河谷、高原,是全省最高的地区。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该地区,故有“江河源”之美称。高原中西部地势开阔平坦,河流切割作用较弱,因地势高,分布许多常年积雪山峰,排水不畅,形成许多沼泽和湖泊。东南部由于河流下切,构成高山深谷的险要地势。东北部黄河及支流切割作用强烈,形成许多台地和谷地。

2.1.2 气候特征

青海深居内陆,地处高原,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高寒缺氧,空气稀薄;风沙多,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全省年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深为285.6mm,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由700—800mm减至10mm,如冷湖地区降水量仅有17.6mm。由于干旱多风,日照强烈,蒸发量很大,年蒸发一般在1200—3500mm之间。

多年平均气温较低,在-5.9~8.7℃之间。黄河下段和湟水谷地是全省的暖区,气温逆河谷而上,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柴达木盆地是本省的次暖区,气温自盆地四边向盆地中心逐渐升高。而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是两个冷区,中心地区平均气温在-4℃以下。月平均气温以7月最高,1月最低。1月份平均气温-5.5~-18.2℃,极端最低气温为-19.8—-41.8℃。7月份平均气温 5.4—20.2℃,极端最高气温为19.5—35.5℃。最暖的黄河、湟水谷地,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20—27℃。

青海有着丰富的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年日照时数为2250~36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1~81%。年太阳总辐射为140~180kcal/cm2,均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仅低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

青海无霜期短,多在190天以下。东部黄河、湟水谷地及台地

与西部柴达木盆地无霜期为100~190天,高原、山地为30—80天。可可西里和祁连山等高海拔地区几乎没有无霜期。

青海是全国大风、沙暴出现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多刮大风,风起尘沙飞扬,形成沙尘暴。沙尘暴天数为13—40天。

青海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其次为霜冻、冰雹、山洪、大风及雪灾等。

2.1.3 植被

青海省自然植被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等基本类型,以草原植被为主,其面积占自然植被面积的95%。

森林植被:可分为山地森林和荒漠灌丛。山地森林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地、东部脑山地区、省境内黄河下段支流及玉树地区的河谷、山麓地带;柴达木盆地有稀疏天然林。全省森林面积1909km2,仅占全省面积的0.26%.灌木林面积1.6万km2。

草原植被:青海省天然草场辽阔,面积达38.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3.6%,其中,分布在海拔3000—4800m的青南高原和祁连山东段的草甸草场,面积19.08万km2,占全省草场面积的49.4%;分布于海拔2500—4500m的滩地、阳坡地的草原草场,面积9.9万km2,占全省草场面积25.6%。另外还有灌木草甸草场、沼泽草场、荒漠草场和疏林草场,其面积分别为 2.43、5.18、1.50、0.5万km2.

2.2.河流水系

青海省境内河流众多,水系比较发育,集水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河流有278条,大于10000km2的河流有15条。南部和东部为外流水系,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源头和上游段,由于降水相对较多,水系较发育,河网密集。西北部为内陆水系,因气候干旱少雨,河流短小而分散。

主要河流如下:

黄河流域: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发源于我省曲玛莱县巴颜喀拉山北麓盆地,主源为卡日曲,源头海拔4650m,汇集约古宗列曲等河流后注入扎陵、鄂陵两湖。经两湖调蓄后,河道穿行于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之间,东流至久治县的沙柯河口附近出省境,进入四川省若尔盖草原,因受横断山脉的阻拦,突然调头北流,经甘肃省玛曲县境折转西流返青海,这便是“九曲黄河”的第一曲。随后沿阿尼玛卿山北侧由西转北,至龙羊峡,因受青海南山、拉脊山所阻,折向东流,形成了黄河第二曲,流至寺沟峡处出境。以上黄河干流段,大体呈“S”形,全长1694km,平均比降1.6‰.

省境内黄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km2以上的一级支流有42条,其它支流36条共计78条,总长度8510km。其中湟水是黄河在我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21.5亿m3,河长305km,流域面积1.612万km2,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地区。

黄河流域在我省干支流总面积15.27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21%。

长江流域: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流经我省格尔木的唐古拉山乡、治多、曲麻莱、称多、玉树等县,至玉树县的赛拉附近进入四川、西藏境内,省内河长1206km,落差2065m,平均比降1.71‰。江源地区较大的河流自北向南分别为: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沱沱河为正源,楚玛尔河为北源,当曲为南源。自正源沱沱河与南源当曲汇合处至玉树巴塘河口上,称通天河。另有长江一级支流雅砻江、二级支流大渡河单独流出省后,在四川境内注入长江。

由于长江流域发源于我省的东南部,是降水量较多地区,因此河网密集,水系发育,集水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河流有85条。省内长江流域总面积15.85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80.6亿m3。

澜沧江流域:澜沧江为国际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查加日玛峰南坡,河源海拔5388m,干流上游段称扎曲,流经青海省南部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囊谦两县,流入西藏藏族自治州。省境内主要支流有子曲、解曲等,大体平行干流,为澜沧江一级支流,于西藏境内先后汇入干流。澜沧江在省境内长448km,集水面积 3.75万km2,落差1553m,平均比降3.47‰,多年平均径流量110.0亿m3。

内陆河:青海省内陆河流域主要分布在我省北部和西部,东起日月山,南至鄂拉山、昆仑山,西至可可西里盆地,北至阿尔金山、祁连山,流域面积37.4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1.8%。内陆河流

域由柴达木、青海湖、哈拉湖、茶卡──沙珠玉、祁连山地、可可西里等六个水系组成。其主要特点是:水流分散,流程短、流量小,年内年际变化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据统计,集水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河流91条,其主要河流有:柴达木盆地水系的那棱格勒河、格尔木河、香日德河、察汉乌苏河、诺木洪河、巴音河、哈尔腾河、塔塔棱河等;青海湖水系由于青海湖的存在,而闻名于海内外。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已经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青海湖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布哈河、沙柳河(又称依克乌兰河)、哈尔盖河、乌哈阿兰河、黑马河等;哈拉湖水系的奥古吐尔乌兰郭勒;茶卡──沙珠玉水系的茶卡河、小察苏河、沙珠玉河、大水河等;祁连山地水系的黑河、托莱河、疏勒河等,这些河流出省后均流入甘肃省河西走廊;可可西里盆地水系的曾松曲、切尔恰藏布、兰丽河、陷车河、库赛河等。

青海省河流水系主要特征见表1—2。

表1—2 青海省河流水系主要特征表

2.3 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

2.3.1 自然保护区

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高原特有的动植物品种,生存繁衍着许多珍禽异兽,从而大大推动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目前,全省经批准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有三江源、青海湖、隆宝、可可西里、孟达自然保护区5处,其中青海湖、隆宝、可可西里三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孟达自然保护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从类型上讲,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水资源、湿地、野生动物等;可可西里属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青海湖、隆宝属湿地类型的保护区,孟达属森林生态类型的保护区。全省保护区总面积为36.82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1.1%。

五处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是: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迄今建立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行政区包括玉树、果洛两州全部,黄南

州的泽库、河南县,海南州的兴海、同德县以及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保护区2000年建立,由25个核心区、25个缓冲区和1个实验区组成,总面积31.8万km2(不含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面积)。其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水资源、湿地、野生动物等。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1975年建立,总面积4952km2,主要保护动物有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棕头鸥等。

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建立,总面积100km2,主要保护的动物为青藏高原“神鸟“之称的黑颈鹤。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5年建立,总面积4.5万km2,主要保护动物有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

孟达自然保护区:1980年建立的一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面积172.9km2.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植物。

2.3.2 风景名胜

青海自然风景名胜不仅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但景点分布零散,规模小,知名度低,开发建设程度差,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按照类型划分,我省风景名胜有:绚丽多姿的高原风光:大自然赋予青海一派巍峨壮丽、绚丽多姿的高原特有自然风光,有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日月山等山地景观;有黄河、长江源头、青海湖、孟达天池、龙羊峡、李家峡水库等水域景观;有祁连山冰川、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等冰川景观;有青海湖鸟岛、隆宝滩黑颈鹤、可可西里无人区等野生动物景观。

典型独特的民族风情:青海是我国多民族省份,有藏、回、土、撒拉等多种民族。因此风情浓厚,民俗独特,有土族之乡、回族风情等。

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古迹:青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有塔尔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柳湾墓地、唐蕃古道、文成公主庙等,这些古迹都独具特色。

3 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规划

3.1社会经济现状

3.1.1 人口

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很小。据1998年,全省总人口502.8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仅高于西藏,居全国32位。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69.43万人,非农业人口133.37万人。有藏族104.93万人,占20.87%,其它少数民族110.07万人,占21.93%。因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青海省人

口分布很不平衡,其特点是东密西稀,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8%,人口却占全省总人口的67.4%;牧区6州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7.2%,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32.6%。

3.1.2自然资源

青海省土地总面积72.23万km2,按地貌分,山地42.55万km2,盆地22.29万km2,河谷地3.46万km2,戈壁沙漠3.14万km2,丘陵地0.79万km2。其中耕地908万亩,占0.84%,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0.45%,草地36.45万km2,占50.5%,林地2500 km2,占0.35%,水面1.36万km2,占1.88%。人均土地215.5亩,但人均耕地仅有1.80亩,因此,青海是一个土地辽阔、耕地较少的地区。

青海矿产资源的特点是:盐湖资源储量大,质量好;有色金属和贵金属资源分布广泛;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量大;建筑和非金属矿产丰富。目前共发现各类矿产123种,其中有56种矿种列全国前10位。列第一位矿种有:钾盐、钠盐、镁盐、锂矿、芒硝、石棉等。柴达木盆地被称为青海的“聚宝盆”,现已探明察尔汗盐湖总储量为600亿t,其中氯化钾为1.5亿t,占全国储量的97%;氯化镁16.5亿t,储量占全国的99%。

青海省河流众多,素有“江河源”之称,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黄河、长江、澜沧江和内陆河等4大水系,河流总长达1.9万km,年径流量622亿m3,占全国总流量的2.4%。众多河流穿行高山峡谷,往往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水头集中,落差大,蕴藏着极丰

富的水电资源。据勘查,全省水电理论蕴藏量可达2165万kw,人均拥有水电可开发量约是全国人均拥有量的10倍。其中,黄河流域水电资源最为丰富,蕴藏量占全省的60%以上,可在干流上建设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等大型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1103万kw,年发电量368亿kw.h,同时还可建中型水电站7座。

3.1.3经济

据统计,1998年全省耕地面积908万亩,其中,水浇地281.1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09%;浅山地339.9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7.4%;脑山地292.7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2.2%,人均耕地1.8亩。1998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为59.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0.6亿元,林业产值1.0亿元,牧业产值27.3亿元,渔业产值0.1亿元。

1998年,全省共有工业企业19009个,其中,国有经济471个,集体经济1246个,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16817个,其它经济类型工业475个。1998年,全省工业产值122亿元(1990年不变价),其中,国有经济44.88亿元,集体经济15.83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8.85亿元,其它经济类型工业52.74亿元。

运输及邮电:青海省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铁路、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快速发展;实现了邮件传输、电报、电话、传真及微波、光缆通信、无线寻呼等体系配套的邮电通信现代化基础,大大改变了以往青海

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状况。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40km,共建公路桥梁1779座。铁路营业里程1100km。民航通航里程1.47万km,通航城市9座。

3.2 水污染源及治理现状

影响水体质量的因素甚多,按污染物的成因,可归纳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梁源两大类。

天然污染源决定水体的天然水质,即矿化度,与水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有关,如果水体遇着土壤、矿物、岩石等,其中的易溶物就溶解在水中,造成矿化度含量增加,我省天然水质矿化度含量高,属此原因造成的。此外,我省的河流多泥沙,泥沙又是水体的自然污染物,虽然泥沙本身无毒,但它有害,能吸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对水质产生污染。同时,泥沙不仅淤积河道和水库,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益,还给工、农、牧等各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带来很多不便。

青海河流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医院废水,以及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点污染源。还有农业、林业、牧业等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的排灌水,形成了面大而分散,又不易集中处理的面污染源。但目前以点源污染最为严重。

青海省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以化工、冶炼、造纸、纺织、煤炭、电力等行业为主,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2147家,1998年工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大部分工矿企业分布在湟水西宁、大通等市县。全省共有非农业人口133.37万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还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67个,每天排放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的废水。全

《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_T1110_2015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范青海省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青海省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评价的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宾馆和综合性商务楼,其它类型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1.0.4 评价绿色建筑时,鼓励技术创新,并因地制宜,结合青海省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特点进行。 1.0.5 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标准的规定,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dex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为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传统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5 可再利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 1、自然状况 (1) 2、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2) 3、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 (二)水资源量与水质状况 (3) 1、供水量和用水量 (3) 2、河湖水质现状 (3)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4) (一)区划依据与目的 (4) 1、区划依据 (4) 2、区划目的 (4) (二)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区划原则 (6) (三)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7) (四)一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8) 1、保护区 (8) 2、保留区 (8)

3、开发利用区 (9) 4、缓冲区 (9) (五)二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10) 1、饮用水源区 (10) 2、工业用水区 (10) 3、农业用水区 (11) 4、渔业用水区 (11) 5、景观娱乐用水区 (12) 6、过渡区 (13) 7、排污控制区 (13) 三、水功能区划成果 (14) (一)一级水功能区 (14) 1、保护区 (15) 2、保留区 (15) 3、开发利用区 (16) 4、缓冲区 (16) (三)二级水功能区 (16) 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18)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自然状况 贵州省位于中省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全省东西长约595km,南北相距约509km,总面积为176167 km2,占全省省土面积的1.8%。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m,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m,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无霜期250~300天;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丰

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全省水功能区二级区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量和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14日,以闽政文[2004]3号批复了《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该成果已作为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等有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 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我省建设项目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采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但由于《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未对各设区市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下的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以及还有部分县(市、区)的开发利用区河段未进行二级区划,造成这些流域河段水体功能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四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开展全省设区市水功能区划显得十必要又较为紧迫。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各县(市、区)河流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及各县(市、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各县(市、区)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 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 - 广西水利信息网

附件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2002年6月

前言 为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水利厅“三定”规定(桂政办发[2000] 104号)中确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职责,根据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水计[2000]13号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计[2000]100号文的统一部署,广西于2000年4月成立了以自治区水利厅李里宁厅长为组长的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桂水水政[2000]19号及[2000]24号)。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水利部下发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水利部流域机构制定的《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要求,在水利部珠江、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各地市和区直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办公室从2000年6月份起组织开展了广西水功能区划工作。 本次广西水功能区划是按照水利部制订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中确定的两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方法进行,即分为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区划采取“流域——自治区——各地市”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主要江河湖库的现状使用功能、水资源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入河排污口现状及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对全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本次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吸收了我区已有的地、市、县水环境区划的合理意见,对广西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其它重要的江河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分工作。2000年7月中旬,流域机构派出工作组到我区指导提出了一级区划初步框架,2000年7月下旬,我厅规划办公室组织2 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地市,共同研究和提出本辖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由各地市水电局征求辖区内各有关部门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后,8月份报自治区水利厅汇总,9月份我厅将草拟的全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上报流域机构汇总和初审,根据反馈的初审意见,我厅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 (2011-2030年) (一)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选取原则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是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复的辖区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国家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出发,按照下列原则选定: (1)国家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功能区。 (2)重要的涉水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和重要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跨流域调水水源地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功能区。 (3)国家重点湖库水域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对区域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湖泊和水库水域的水功能区。 (4)主要省际边界水域、重要河口水域等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以及内陆与海洋水域功能关系的水功能区。 (二)一级水功能区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一级水功能区共2888个,区划河长177977公里,区划湖库面积43333平方公里,区划成果见表3-1和图3-1、图3-2。其中,保护区618个,占总数的21.4%;保留区679个,占总数的23.5%;缓冲区458个,占总数的15.9%;开发利用区1133个,占总数的39.2%。

在177977 公里区划河长中,保护区共36861 公里,占区划总河长的20.7%;保留区55651公里,占31.3%;缓冲区13600 公里,占7.6%;开发利用区 71865 公里,占40.4%。 在43333平方公里区划湖库面积中,涉及一级水功能区174个,其中保护 区总面积33358平方公里,占区划总面积的77.0%;保留区2685平方公里,占6.2%;缓冲区498平方公里,占1.1%;开发利用区6792平方公里,占15.7%。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 023-2005

ICS13.020.50 Z04 湖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023-2005 代替DB43/023-91、DB43/067~069-92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 功能区划 Water Enviromental Functional Demarcation For HuNan Main Surface River 2005-04-01发布 2005-07-01实施 湖南省环境保护局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3/023-200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2) 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2) 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

DB43/023-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DB43/023-91、DB43/067-92、DB43/068-92、DB43/069-92。 与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相比较,本标准对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干流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并将水域区划范围扩大到四水的三级支流、洞庭湖主要水域及湖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珠江水系、赣江水系。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可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混合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836个,其中源头水域10个、自然保护区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338个、渔业用水区283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5个、工业用水区52个、农业用水区86个、混合区1 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2005年7 月 1 日起实施,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批准。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成果报告 1、总论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依据与标准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 (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年6月)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 广东省水利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

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 各地、市水利(水务)局: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按照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以及广东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计农[2002]903号),要求各省对已批准的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和调整,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中明确了水功能区复核和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据此,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重新复核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是由省水文局在《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有关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勘查,广泛搜集基本资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14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标准分级是

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和标准分级是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功能区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具体的区别 在哪 1 分类方法不同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功能区分四类,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对一级功能区中的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进行再分类,将保护区再细分为源头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库水源保护区、调水保护区,又将开发利用区细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区; 水环境功能区则分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等。 2、划分范围不同 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范围要比水功能区划分范围大且细 3、功能区定义不同 水功能区划定义的水功能区名称是从利用的角度,如工业用水区是指该区域的水可以被工业企业所利用,因此将许多水库定义为“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 水环境功能区划定义的水环境功能区名称是从排放的角度,故其工业用水区是指可以排污,因此将水库排除在工业用水区以外。4、执行标准不同 水功能区划中的保护区执行Ⅰ、Ⅱ类标准均可,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参照地表水Ⅲ类标准,城区最低执行 Ⅳ类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中的保护区执行Ⅰ类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Ⅲ-Ⅴ类标准。 5、水质的阶段性目标不同 水功能区划中分近期与远期执行目标,且执行标准类别有范围幅度(如Ⅱ~Ⅳ类); 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水体的主导功能及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不调 整的情况下进行,而且只有一个水质目标,无范围幅度。

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功能区划不同于水资源保护规划,也不同于国土整治中的水域功能划分,而是根据水域环境污染状况、水环境承受能力(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而确定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对实现各种环境目标的排污削减量的优化分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其目的在于有效控制污染源排放,落实水环境保护政策,为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进行水环境功能区划意义十分重大,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在水上,落实在陆上,将环境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污染源,为陆上的污染源管理、产业布局的优化提供了决策基础。它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当代和后代人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保障人体健

康及动植物正常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的原则 应以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优先保护对象。禁止向生活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排放污水,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排放量,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 三、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 当地表水作为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补给水,或地质结构造成明显渗漏时,应考虑对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影响,防止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污染,将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陆上污染源进行统筹考虑,保护地下水水质。 四、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的原则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时不得降低现状水质对应的使用功能。对于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尚好但尚未开发的地区,确因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降低水体现状功能时,应论证降低水质要求是否影响该区未来水环境质量提高要求,并做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必要性说明。 五、水域兼有多种功能时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 当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时,依最高功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跨省界等水域还应按相应标准中的高标准值保护,在各省有不同的水质标准时,也依高标准值管理。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2

3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序号流域名称 河流/湖 库名称一级支流名 称 二级支流 名称 主导水环境功能区类型及名称水环境功能区范围 水环境功能区 尺度* 标准类 别 控制县级行政区 名称 是否省界/水 源地 1 海河流域卫运河卫运河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冠县称勾湾村至四女寺节制闸上的河道水域161.55 Ⅴ冠县、临清市、夏 津县、武城县 省界 2 海河流域卫运河长顺渠长顺渠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乜村闸下至临清市李圈村入卫运河的河道水域42.6 3 Ⅴ冠县、临清市 3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出城区界的河道水域25.61 Ⅴ德州市德城区 4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农业用水区城区界至第三店村入河北省境的河道水域19.02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5 海河流域新湖新湖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环湖大堤内的全部水域0.28 Ⅳ德州市德城区 6 海河流域长河公园长河公园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岔河河堤以东至减河河堤以西、东方红路与三八路之间的水域0.40 Ⅳ德州市德城区 7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德州滨州农业用水区宁津县大王堡至无棣县辛集闸上的河道水域122.60 Ⅴ宁津县、乐陵市、 庆云县 省界 8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无棣工业用水区辛集闸下至入渤海口的河道水域39.03 Ⅳ无棣县省界 9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袁桥闸上的河道水域25.68 Ⅴ德州市德城区 10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州农业用水区袁桥闸下至宁津县大王堡的河道水域26.00 Ⅴ德州市德城区、陵 县、宁津县 省界 11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利民河东 支 利民河东支武城夏津农业用水区 青年河源头范楼闸至入六六河、六六河源头王小屯闸至入利民河东支,以 及利民河东支源头小杨庄村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 69.04 Ⅴ武城县、夏津县 12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马减竖河马减竖河平原县夏津农业用水区马颊河津期店闸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30.61 Ⅴ平原县、夏津县 13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七里庄闸上的河道水域16.42 Ⅴ德州市德城区 14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农业用水区七里庄闸下至田龙庄出境入河北省的河道水域 6.38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15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跃进河跃进河庆云农业用水区源头至入漳卫新河的河道水域16.46 Ⅴ庆云县 4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 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一、环渤海地区 (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

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 ——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构建有 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 户,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综 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招 标 文 件 招标编号: 计安招标采购编制 采购文件编制人:郭蔚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第四部分:合同书格式…………………………………………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 计安招标采购(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兴宁市水务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加。 一、招标编号: 二、项目名称: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 务采购 三、采购预算:人民币万元 四、采购项目容、要求及数量: 、采购项目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采购项目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 、数量:项。 投标人应对所有的招标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容进行投标。 五、供应商资格: 、具有相关经营围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国境注册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投标人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 、投标人必须提供由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原件附入投标文件中,否则为无效投标); 、符合《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符合以上资格要求的供应商,评标委员会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确定其投标资格。 六、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上午::,下午::(时间)期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到计安招标采购(详细地址:市江南新中路号运兴楼二楼)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元,售后不退,采用其它方式报名的,须另交元作为特快专递费,款到即发。 、获取招标文件方式:自行前往购买。(营业执照;国税、地税登记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填写本公司制作的报名登记表)。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是通过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将江河湖库划分为不同使用目的的水功能区,并提出保护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对重点开发利用水域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限,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是在一级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进行,分7类,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 1、保护区(一级功能区):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该区内严格禁止进行其他开发活动。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Ⅱ类标准或维持水质现状。 2、保留区(一级功能区):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该区内水质应维持现状,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 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3、开发利用区(一级功能区):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景观娱乐等需水要求的水域,如主要城镇河段、受工业废水污染明显的河段等。该水域应根据开发利用要求进行二级功能区划。按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缓冲区(一级功能区):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相接时,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该区域进行对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利用活动。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控制。 5、饮用水源区(二级功能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如已有城镇生活用水取水口分布的水域,或在规划水平年内城镇发展需设置取水口,

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青海省环境保护局 二○○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项目名称:中国水环境功能区划 分项目名称:青海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主持部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规划院、青海省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祁生奎(青海省环保局副局长) 副组长:陈小宁(青海省环保局污控处处长) 李宏奇(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副主任) 成员:马桂香(青海省环保局污控处副处长) 尹大海(青海省环保局规财处副处长) 丁学刚(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梅洁人(青海省环保局自然处副处长) 任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 项目技术组: 组长:李宏奇 成员:王建荣、李幸福、葛劲松、张敏、张晓明、

司文轩、苟任黎、李旭东 批准:曲爱珍 审定:祁生奎 审核:赵浩明 校核:陈小宁、丁学刚、王心明 项目负责:李宏奇 报告编写:李宏奇、王建荣、李幸福、司文轩 主要参加人员:李宏奇、王建荣、李幸福、葛劲松、张敏、 张晓明、司文轩、苟任黎、李旭东

1 总论 1.1 水环境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水环境功能区是水环境分级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石,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本单元,是正确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水质评价的基础。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进一步使水环境功能区划与水质监测、水环境管理等结合起来,形成活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系统。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履行省人民政府“三定”方案赋予青海省环保局的职责,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环境保护目标管理工作,实现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标。按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部署,2002年6月,青海省环境保护局在全省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编制完成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1.2 水环境功能区划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⑸《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6]31号文; ⑹《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青政办[2000]67号文;

青海省三区建设

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坚定不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既是对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的有效衔接,也是对青海比较优势的提升凸显,符合中央精神,切合世界潮流,具有光明前景,必将推动青海走出一条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要立足做好新一年的经济工作,用足用活财政金融调控杠杆,着力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和金融的支撑能力;积极释放有效需求,用好国家扩内需政策,提高消费的贡献率;推进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持续提高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以宽广视野加快技术进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动工业在发展中升级;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打好扶贫攻坚战,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力稳控物价,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青海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在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建设、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应对气候、绿色经济、制度建设等方面为全国或同类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这不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新的一年,要抓好重点工程,落实重大政策,强化节能环保,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推动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制定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使绿色发展蔚然成风。 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确保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为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强基固本。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维护民族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必须深刻认识创建先进区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创建工作与平安青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准确聚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扩大公共服务为保障,以推进文化繁荣为纽带,以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为支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建设普惠民生、和谐美好新家园。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减少和防治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的地表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就环境保护的管理问题作出规定。 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淄河 1.淄河源头(包括石马水库和太河水库)至临淄区崖傅庄西大桥河段,是淄博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大武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功能区。 2.淄河崖傅庄西大桥至白兔丘(出境断面)河段,承纳齐鲁石化公司和临淄城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 (二)孝妇河 1.孝妇河源头至北神头河段,是地下水源地——神头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 2.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承纳博山、淄川城区及沿岸工业、生活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其中樊家窝至留仙湖出口,为淄川区开辟的水上公园,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功能区。到2000年,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3.杨寨乡东大桥至邹平长山镇大桥(出境断面)。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其今后发展依赖于地下水供应,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川类功能区。到2000年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4.范阳河源头(包括萌山水库)至萌山镇大桥,是沿岸及周村集中式取水水源地,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萌水大桥至范阳河人孝妇河口按主河道2000年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5.漫泗河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6.涂河、米沟河承纳周村地区工业、生活污水,为保证下游水体达到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印象西宁文化旅游区滨水商业街区规划

印象西宁文化旅游区滨水商业街区规划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印象西宁·湟水之滨文化旅游区概念规划 项目位置:西宁市 项目委托方:青海世全集团 项目类型:城市印象滨水休闲特色商业街区规划 项目范围:27.8公顷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分析 印象西宁·湟水之滨文化旅游区位于青海西宁市海湖新区,海湖新区是西宁市未来新CBD,紧邻湟水河。湟水河对岸是西宁市老城区,印象西宁·湟水之滨文化旅游区处于新老城区交界地带,周边有政府机关行政中心,还有体育中心、展览馆和大剧院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西宁市未来城市发展核心地带。西宁民族文化并彩纷呈,在这里生活着53个民族。该项目位于海湖新区东北侧,用地面积约27.8公顷,其中东部地块约7. 2公顷,西部地块约20.6公顷。

项目地在海湖新区的位置 2.顶峰视角 湟水河岸本是城市绿化用地,青海世全集团冀望在项目地块在满足政府城市绿地用地及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基础上,通过对项目地块适当开发产生经济效益,完善西宁城市功能。青海世全集团邀请在滨水休闲商业街区项目有丰富经验的顶峰国际旅游规划参与规划本项目。如何在不大搭大建的情况下规划打造出既能满足当地市民的城市休闲消费需求又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西宁传统文化,是本次项目的一大突破点。顶峰国际旅游规划着力对资源整合规划,发展水域文化丰富项目。重视西宁河湟文化、丝路文化、三江源头文化挖掘,以西宁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湟水河生态示范休闲公园为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各具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突出文化旅游主导作用,体现了“艺术青海、民俗青海、异域青海”三大青海印象。

项目地块现状实景 3. 顶峰创新 顶峰国际旅游规划将印象西宁·湟水之滨文化旅游区打造成滨水文化休闲区。在建筑空间设计上,为满足足够的商业空间,不做过多开发建设,顶峰国际旅游规划利用道路和河道的高差,向地下要空间。商业街区部分为地上一层,地下两层,从城市道路上是地上一层,而从河道上去是地上两层。整个规划地上建筑空间少,容积率只有0.1,建筑密度也只有0.5,完全符合城市景观带和商业业态需求,也是本次规划的最大特色。 商业业态鸟瞰 二、 项目定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