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功能区划
- 格式:ppt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78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二○○三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基本要求 (1)二工作程序 (3)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一)水功能区复核 (4)(二)补充与调整 (6)(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三)合理性分析 (9)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一)基本概念界定 (16)(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三)纳污能力计算 (18)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二)面源污染控制 (21)十一规划措施 (21)(一)保护措施 (21)(二)治理措施 (22)(三)保障措施 (23)十二投资匡算 (24)附表 (26)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二)主要参数估值 (33)1.综合衰减系数 (33)2.分散系数Ex、Ez (34)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一)编码说明 (35)(二)编码方法 (35)前言2002年8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试行)》下发以来,经一年的试行,各地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也出现对细则中水资源保护内容理解上不一致、难以操作等问题。
水资源保护知识竞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一地区逐年可以恢复和()的淡水资源。
A.更新B.开采C.储存D.消耗2.陆地上普遍存在的淡水水体分别是地表水、地下水、()。
A.降水B.海水C.土壤水D.矿泉水3.我国年均水资源总量为()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
但我国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量为223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
A.3.2B.2.81C.1.7D.3.54.我国水资源分配极不均匀,全国水资源的()%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
淮河以北地区仅占全国的%。
A.81,19B.51,49C.91,9D.70,305.表征天然水物理性质的指标主要有温度、嗅与味、色度、浊度、悬浮物质、电导率、()。
A.细菌B.CODC.BODD.溶解气体6.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定为世界水日。
我国将每年的()定为中国水周。
A.3月22日,3月22~28日B.4月22日,4月22~28日C.5月22日,5月22~28日D.7月22日,7月22~28日7.水体由水、水生生物、()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A.悬浮物B.溶解氧C.漂浮物D.底质8.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
A.灌溉用水B.生态环境用水C.采矿用水D.航运用水9.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三类,国家、两级。
A.水环境质量标准,地方B.管理标准,地方C.水环境质量标准,国际D.管理标准,国际10.绿色技术分为末端治理技术、清洁工艺、()三个层次。
A.植被恢复B.水土保持C.绿色产品D.环境管理11.根据建站的目的和所要完成的任务,水质监测站分为基本站、辅助站、()。
A.重点站B.背景站C.省界站D.控制站12.《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的管理体制。
A.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B.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相结合C.国际管理与国内管理相结合D.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13.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造成破坏。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江苏省的水资源,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套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
一、区划背景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是在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该区划旨在合理规划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文地质、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分地表水功能区。
2、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考虑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实用可行的区划方案。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区划方案易于实施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政府管理能力。
4、保护性原则: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为前提,确保地表水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划方案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大类地表水功能区:生活用水区、生产用水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1、生活用水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主。
该区域应确保水质优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生产用水区:该区域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包括农田灌溉区、工业用水区等。
该区域应确保水量充足,满足生产需求。
3、自然生态保护区:该区域主要涉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源头等。
该区域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实施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地表水功能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4、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
5、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区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2.72011年国务院以国函〔2011〕167号正式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区划》),是国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在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标志着水功能区管理跃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启了水功能区划及其管理工作新阶段的序幕,对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划》体系与区划成果简介水功能区划是在总结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在水资源管理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水功能区划体系及基于水功能区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
20世纪80年代的全国七大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90年代末第二次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200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复水功能区、2010年国务院以国函〔2010〕39号文批复《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2010年水利部组织的省(自治区)批复水功能区全面复核等所形成的水功能区划成果,清晰地表明全国水功能区划的不断完善过程,水功能区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制定相关规划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
水功能区是水生态状况及水资源自然条件及开发利用状况相近、具有相似水体功能或期待发挥相似水体功能的水体或分区水域。
所谓的水体功能是指水体维持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满足人类生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具有的价值和功用。
对水体功能进行高度概括,即2011年中央1号文件开篇所提出的总领性的论断: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不同的水功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水质标准要求。
所谓的水质标准是与保障设定水体功能相适应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所表征收稿日期:2012-03-19作者简介:彭文启,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研究。
全国水资源区划标准一、总则1、水资源区划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水资源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进行水资源区划时,应保持行政区域与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
2、水资源区划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3、水资源区划应按照水系内河流关系,并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4、水资源功能区划的目标是根据中国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不同水域的功能定位,明确管理目标,强化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
二、水资源区划原则1、保持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保持水资源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分割,以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区划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划分水资源的功能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3、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原则:水资源区划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利用,以保障河流的健康发展。
4、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原则:水资源区划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5、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水资源区划要遵循科学规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区划方案,以利于实际管理和操作。
三、水资源区划标准1、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等条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水资源区,每个水资源区应保持相对稳定,并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2、水资源区的划分应考虑大江大河流域的完整性,结合地貌和控制断面对大江大河干流进行合理分段。
同时,应兼顾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以有利于进行分区水量控制的要求进行划分。
3、水资源功能区划应根据不同水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目标和保护措施,实现分类管理和保护。
水功能区划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保护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满足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代的水资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①效益最优。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规划、设计、运用),都要拟定最优化准则,以最小投资取得最大效益(见水资源规划)。
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规划,联合调度。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存在互相补给、互相转化的关系,开发利用任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的时空再分配。
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质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开发水资源的同时,要重视森林保护、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的效应。
④水量和水质统一管理。
由于水源的污染日趋严重,可用水量逐渐减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规划和用水计划时,水量和水质应统一考虑,规定污水排放标准和制定切实的水源保护措施。
管理方法解决中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之专业知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费用不应包括以下哪项?( )A.固定资产投资B.流动资金C.年运行费D.国内银行贷款利息【答案】 D2、某工程保护中等城镇向重要的供水对象供水,其工程规模及工程等别为( )。
A.大(2)型Ⅰ等工程B.大(2)型Ⅱ等工程C.中型Ⅲ等工程D.大(1)型Ⅰ等工程【答案】 B3、( )以下的水库容积为死库容。
A.死水位B.正常蓄水位C.汛期排沙水位D.防洪限制水位【答案】 A4、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格证书分为( )级。
A.2B.3C.4D.5【答案】 B5、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应高于施工时段设计最高水位2m以上,并埋设主孔口导向槽板,以便槽孔内废浆、岩屑等杂物顺利排除。
平台的平面尺寸应满足( )要求。
A.造孔、清渣、混凝土浇筑和交通B.造孔、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运输C.造孔、清渣、混凝土运输D.造孔、清渣、混凝土浇筑、使用施工机械【答案】 A6、我国水功能区划的两级区划体系中,水功能一级区包括()。
A.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B.保护区、过渡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C.保护区、缓冲区、治理区、保留区D.保护区、过渡区、治理区、保留区【答案】 A7、防渗墙孔长度应综合分析地层特性、槽孔深浅、造孔机具性能、工期要求和混凝土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一般可为( )。
A.5m以下B.5mC.5~9mD.9m以上【答案】 C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在不通航的河流或者人工水道上修建闸坝后可以通航的,闸坝建设单位对同时修建过船设施或者预留过船设施位置时采用以下哪个规范用词?()A.必须B.应当C.可以D.不必【答案】 B9、施工总布置应充分掌握和综合( )等因素。
A.分析枢纽布置,主体建筑物规模、型式、特点,各种临时设施B.分析枢纽布置,主体建筑物规模、型式、特点、施工条件,施工场地内外关系C.分析枢纽布置,主体建筑物规模、型式、特点、施工条件和工程所在地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D.分析枢纽布置,施工条件和工程所在地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各种临时设施【答案】 C10、地球上水资源总量最丰富的国家是( )。
水功能区划制度水功能区划制度是指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状况,将水体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和管理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的一种制度。
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水功能区划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水体进行功能划分,能够明确不同功能区域的管理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治污染、改善水质。
同时,该制度也有利于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
其次,水功能区划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一体化原则和动态调整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水功能区划的制定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理论和数据支持,确保划定的功能区域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划定的水功能区划应具有可操作性,即便于管理者根据划定的功能区域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一体化原则要求将水功能区划制度与其他相关的河流、湖泊或水库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动态调整原则要求水功能区划制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水环境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水功能区划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区域划定、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
功能区域划定是指根据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状况,将水体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农业供水区、工业供水区和生活供水区等。
不同功能区域具有不同的管理和保护要求。
管理措施和保护要求包括水体质量目标、水环境容量、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等,通过对不同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实现对水质和水环境的综合管理。
最后,水功能区划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监测评价体系包括对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通过对水质和水生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水功能区划。
管理机制包括制定水功能区划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规定,明确相关管理主体的责任和权限,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水功能区划制度的有效实施。
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其特点李祥龙;彭勃;封克俭;宋世霞【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04(026)004【摘要】水功能区划是水利部门进行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科学利用水环境承载能力等工作的基础和依据.纳入<中国水功能区划>中的黄河流域河流共有150条,湖泊水库4个.流域内共划分保护区110个,河长7 475.3 km;缓冲区46个,河长1 558.4 km;开发利用区129个,河长14 271.5 km,湖面20.7 km2;保留区48个,河长5 322.3 km.共划分二级区364个,区划总河长14 271.5 km,湖库面积20.7 km2.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在结合流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具有覆盖面广、开发利用程度高、突出水资源的保护重点及水质标准要求高等特点.【总页数】2页(P24-25)【作者】李祥龙;彭勃;封克俭;宋世霞【作者单位】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4;TV882.1【相关文献】1.松辽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特点研究 [J], 邵文彬;胡俊;徐海岩2.赣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及其特点 [J], 栗圆圆;陈晓华3.山西省黄河流域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分及其研究 [J], 李爱民;郭兰芳;吴红燕4.贵州省水功能区划及其特点 [J], 骆兰;黄法苏5.贵州省水功能区划及其特点 [J], 骆兰;黄法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