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近十年关于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初中语文论文-语文论文-教师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教学材料,新课改后,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对教科书编写的质疑声,教科书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打击,对教科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
其中,语文教科书是最受学者们关注也是研究最多的。
针对教科书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梳理了2003 年至2013年十年间关于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现状,总结不足之处,对深入持续研究做出展望。
一、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的背景及取得的主要成果1.初中语文教科书研究的形成背景(1)语文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科书是由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依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专为其编写的学习材料,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物质呈现载体,是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文化性格,蕴含着编辑者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及社会、时代、国家对一个社会公民的总体要求。
语文教科书作为我国的母语教材,在教育及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新课程改革与教材改革的推动。
课程改革往往伴随着教材的改革,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根据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的。
《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副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顾之川先生认为:语文课程标准这些新的精神和提法,是我们编写这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指导思想。
针对这一指导思想,许多学者相继对新版教材如何体现这一指导思想进行研究,近十年的研究中也不乏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同时,也出现许多关于新教材的突破、如何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3)语文教科书问题频出。
在当今所处的自媒体时代下,许多网友指出并批评了语文教科书中出现的错误。
对于教科书中是否该取消鲁迅的文章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网友热议。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摘要初中语文的小说阅读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文学素养的高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对小说阅读的教学,从新课程改革着手,创新小说阅读教学的方法,让初中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以小说的题材为支架,从小说的题材特征为出发点,同时结合语文课程目标,开展具有侧重点的小说阅读教学。
本篇文章主要以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阅读方法为研究点,第一分析了当前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分析了提升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对策,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提升自己的小说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法引言小说作为四大文体之一,更具有丰富跌宕的故事情节,注重对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往往也反应出一定的社会现状,这些都为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小说阅读部分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部分在考试中占有的比重也越来越多。
初中语文的小说阅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验非常多,同时这也很好的检测出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对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探索,不仅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还促使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和推行,同时也督促语文教师对当前的小说阅读教学策略做出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
一、当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很多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怎样提高学生的成家方面,而对于小说阅读的教学则更加注重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小说阅读教学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另外效率比较低,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几篇文章效果甚微。
这样的状态也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对小说阅读课程引起重视,所以当前很多语文教师仍旧是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对课堂整个流程进行严格控制,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这对初中生来说是思维是受限制的。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一、引言教材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小说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有效阅读。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现状1. 小说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小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本形式之一,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
通过小说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师教学策略不足目前,一些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他们过于依赖教材和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往往过度关注内容和题材,而忽略了文学形式和艺术特点的讲解。
另外,一些教师在分析文本时偏重于表面的解读,而忽视了对作者意图和深层含义的思考与分析。
三、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策略研究1. 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提前预告故事情节,加强对情节的理解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小说分享会等,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开展小说剧本创作活动小说剧本创作是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后,根据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进行小说剧本的创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小说,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描写手法以及语言特点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拓展小说教学的多样化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解形式,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小说教学,如文学鉴赏研讨会、读书分享、小说主题写作等。
浅论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而小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初中语文小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特点和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当前语文教育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梳理,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的内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研究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所在。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小说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特点是涉及到生活、情感和思维等多方面,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素养。
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小说中的情感世界,增强情感认同感。
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结合生活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研究初中语文小说的有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特点1. 多样性:初中语文小说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包括传统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文学阅读经验。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改进小说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优化小说教学环节还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和文学情怀。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促进小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与发展。
1.2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也重点关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改进和完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小说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2. 正文2.1 1.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材陈旧单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小说教材大多数是多年前编写的,内容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教材的选择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丰富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不足,缺乏启发式和引导性的教学活动。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3. 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由于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语文小说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思想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内容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展开研究。
研究背景主要介绍了当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小说教学的现状,研究意义阐明了对这一内容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性。
正文部分分析了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改进策略,为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特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改进策略、研究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要角色。
而小说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设计过于笼统,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以及教学改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研究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我国中学阶段的标准教材之一,其小说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
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说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内容具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现实主题的故事,又有历史题材和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这为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了空间。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为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过程中带来了挑战和乐趣。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注重语言的熏陶和教化,通过精心选择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引导和情感的培养提供了原材料。
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必须灵活多样,注重实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小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小说的内在含义和思想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作品,通过导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学生对小说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分析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安排,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小说的创作和改编,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有效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普遍存在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启发,导致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不高,难以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策略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其对小说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也为学校和教师们探索适合当代学生阅读需求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说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教授小说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其次,通过研究小说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有效的小说教学策略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和教师们注重小说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还能够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因此,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学生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而对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欲望下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文献综述随着我们国家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教育学家和语文专家们通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不断研究与总结,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及研究成果。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首要目的。
语文教育研究专家们认为,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使他们在写作中快速而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主动性。
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优秀的作品和经典范文,让他们在阅读和模仿中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就。
二、重视写作过程针对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语文教育研究者们发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学生往往过于注重作品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渐进式的写作过程,让学生从思路的梳理,到素材的收集,再到文本的整合,最终完成作品,逐步掌握写作的技能和方法。
通过写作过程的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论述的基本规则和逻辑思辨的方法。
三、培养批判和创新思维作为文科学科,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创新思维。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育专家们强调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在初中语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创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写作教育的研究也日渐深入。
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分析,语文教育研究者们已经形成了对初中文学写作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方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王迎春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新课改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文学类文体和实用类文体,小说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学生学习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语文新课标特别注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小说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问题;策略
一、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综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说教学
小说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中,以包容舒展的语言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虚构性文学体裁”①。
有关小说教学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这几点:第一,批判低效的小说教学,努力建立高效的小说课堂。
如吴含荃《泛语文反文学主题解读面面俱到》。
第二,走出小说教学的固有模式,实现小说的真正价值。
例如倪文锦的《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
第三,素质教育与小说教学之间的关系。
如李志勇《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小说教学》,集中论述了小说教学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优秀的小说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使者。
”④它具有文化蕴涵和丰富的艺术思想。
因此,小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
(二)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分布情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增加了小说的篇目,共选入小说 28 篇,而且是随着年级的提高,小说篇目是逐年增多。
在名著导读中,教材的编者向学生推荐了 11 部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并作相应的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是初中阶段文学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教版中的小说篇目的分布情况
二关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乏味
我国传统的小说教学大多是每篇文章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展开面面俱到的分析。
这种做法致使学生难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更难以辨别哪些方面具有审美价值,从而深入挖掘探讨,使学生缺失一种独立自主地理解欣赏一篇小说的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无趣
小说教学呈现泛政治化和泛虚构化倾向,我们在讲小说的时候,“好像在讲一个与自己与今天毫不相干的人和事。
讲 19 世纪末的俄国,讲 20 世纪初的中国,讲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灵魂,讲封建主义的罪恶,我们或同情或叹息或愤怒……于是,我们认识了封建主义的腐朽、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⑥。
但是,小说不是历史或政治读物,这样的解读方式不能使学生走进小说。
3.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不足
语文教师素质滞后是影响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出现的流派之多,变化速度之快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但是语文教师却没有足够的学术敏感。
他们缺乏比较深厚的小说文学知识。
很多教师拿到小说课文就先看教学参考书,缺乏自己的独到理解,深入鉴赏。
(二)学生在初中语文小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的泛娱乐化倾向
阅读的泛娱乐化倾向使得那些传统的文化经典受到了冷落。
学生中真正能静下心来阅读小说原著的人少了,他们看的更多的是热热闹闹的转述之作。
娱乐时代给我们的小说阅读带来了悲哀。
2.阅读的泛功利化倾向
功利性阅读在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即仅为考试和实用而读书,考试不涉及的一律回避。
在学生的视野中,只有考试,只有教科书和辅助资料。
他们无暇顾及课外书籍,应试教育,使得课外阅读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无人问津、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
1.更新小说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说千道万,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而语文教师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在于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方面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另一方面“文学素养”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2.更新学生的知识观念,增加学生的小说阅读量
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善于把学生原有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小说学习上来。
要善于在小说的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学生阅读小说的任务。
在我们实施小说教学前,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的现实,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小说原著。
(二)课堂教学
1.培养学生在朗读中赏析小说的能力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叶圣陶说过:“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⑦。
2.培养学生抓关键字词句来赏析小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细读文本言语,牢牢抓住言语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
3.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小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注释
①王一川:《文学概论》[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186.187
②吴含荃:《泛语文反文学主题解读面面俱到》[J]中学语文参考 2005.9
③倪文尖:《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J]语文学习,2005.3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于春波.中学语文小说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实施策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5]曹晋秀.从鲁迅小说的解读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2
作者简介
王迎春(1995-)女,聊城大学文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