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管理学概论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5.94 MB
- 文档页数:38
病案管理培训课件第一部分:病案管理概述一、病案管理的概念病案管理是指通过对医疗机构病历、病案等医疗文件的管理和利用,实施全程控制、监督和指导,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规范医疗行为和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二、病案管理的重要性病案管理对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和基础性作用。
通过病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全面提高。
第二部分:病案管理的任务与内容一、病案管理的任务1. 提高病案质量,确保病案的完整、准确和规范;2. 加强病案审核,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风险;3. 提高病案利用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4. 加强病案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二、病案管理的内容1. 病案质量管理:包括病案书写规范、病案编辑质量、病案组装归档等内容;2. 病案审核管理:包括医疗费用审核、医疗操作规范审核、医疗诊疗方案审核等内容;3. 病案利用管理:包括医疗统计工作、医疗信息公开、医疗知识维护等内容;4. 病案信息管理:包括病案信息存档、信息安全保密、信息的利用与共享等内容。
第三部分:病案管理的实施与方法一、病案管理的实施1.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 加强病案管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3. 建立健全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4. 加强病案管理监督检查,推动病案管理工作的落实。
二、病案管理的方法1. 规范病案书写,做到规范、可读、完整;2. 定期开展病案质量评审与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和传递,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4. 强化病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语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病案管理可以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医院病案管理概述1.“病案”和“病案管理”的概念(1)病案和病案管理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影像等材料,并经综合、分析,整理后归档的记录。
(2)病案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病案质量是指病案在形成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形式符合标准、规则和要求,以与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相一致的程度。
(3)病案管理学科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较缓慢的新型边缘管理专业科学,主要研究病案史学理论及科学管理方法,是医院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2.病案的作用(1)病案内容来自于临床医疗实践,具体、真实、及时、可靠的病案,是教学工作的活教材;一份优秀的病案不仅是宝贵的医疗文件,也是难以从书本上找到的宝贵教学材料,对培养医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根据疾病的分布和死因分析,病案资料能够为社会带来提供疾病谱和死亡谱,为卫生防疫、医疗保健部门及领导机关提供计划、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和协调医疗卫生工作的依据,起到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的作用。
3.病案组织管理特点病案组织管理工作与病案技术管理和病案质量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病案资料积累越多,信息内容越丰富,信息流的作用越强,反馈的强度越大,反映出来的病案质量也就越高;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不了这些要求的。
只有周密地组织,才能达到以病案信息指导医教研实践,以管理贯穿医教研,在提高医教研质量的同时提高病案质量,形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4.病案管理任务病案科(室)的任务:负责病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负责全部病案(文字、影像、多媒体等)资料的统一管理,诸如门诊和住院病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供应、存贮、疾病分类、编目、缩微、随访、计算机应用及有关统计工作等;研究本专业技术的提高、改进和发展;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检查病案质量等。
5.病案室的建筑、设备与安全(1)自然条件病案库一般要求温度14℃~22℃,相对湿度为50%~65%,应光线充足,自然通风。
病案管理学名词解释1.病案:医护人员通过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医疗信息载体。
2.疾病分类:一个类目系统,他根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已经建立的标准来确定疾病的条目。
3.顺序号归档系统:按照病案的序号,就其数字顺序排列档案。
4.双重分类:又叫剑号和星号分类系统。
5.病案首页:是医生采集病史、对病人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记录。
6.举证责任倒置:由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而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所以称“举证责任倒置”8.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的一种病理性增生。
9.医疗记录:医师对病人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所做的各种记录。
10.主要编码:对主要疾病的编码,通常是病人住院的原因。
11.动态未定:肿瘤处于良性、恶性之间,可以发生恶性变,但是肿瘤被发现时还是无法预测。
14..治愈:疾病经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器官功能完全恢复,创伤愈合者。
15.好转:疾病经治疗,症状显著减轻,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者。
16.未愈:包括无变化及恶化,即指疾病经治疗,症状及功能状态的改变不显著,或症状加重和器官功能下降者。
17.死亡:凡已办完住院手续经收容入院死亡者,以及虽未办住院手续,但实际上已收容入院后死亡者,均应计算在内,包括入院后24h内死亡,不包括门诊、急诊室及门诊观察室内的死亡。
18.病床使用率:反应一定时期内使用的病床与开放病床的比例,实际占用总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数某100%19.病床周转率:在一定时间内平均每张病床收治多少个病人,(出院人数+转往它科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某100%20.病死率:病人中的死亡频率,死亡人数/出院人数某100%21.M编码:用来编码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以及肿瘤的形态学。
22.随诊:又称随访,是医疗机构根据临床某些病种医疗科研的需要,对出院患者定期进行长期访问,以追踪观察患者远期预后及治疗情况所进行的工作。
23.治愈率:是医疗工作的基本目的。
治愈出院人数/出院病人数某100%24.归档系统:将病案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上架。
一.名解1.▲病案:是有关病人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包括病人本人或他人对病情的主观描述,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客观检查及对病情的分析、诊疗过程和转归情况的记录以及与之相关的具有法律性的文件。
2▲病案信息管理:狭义——指对病案的物理性质的管理,即对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
广义——指病案信息管理,即不仅对病案物理性质的机械性管理,同时还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如建立完整的索引系统,对病案中的有关资料分类,分析统计,对收集的病案资料质量进行监控,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等有关人员提供卫生信息服务。
3.▲病案管理工作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标准,对病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保存、信息传递和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程序化的过程。
4.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从建立、形成到归档、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按照各项工作预定标准和要求衡量需要达到的程度。
5.病案的归档:是根据病案标识号码进行的排列系统。
是将病案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系统性的排列,以便快速、准确、方便地查阅病案。
6.▲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当病案未完成、未交到病案科时,一般称之为病历。
7.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8.伴随症状:主要症状以外的症状,记述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演变情况,与主要症状的关系,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
9.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入院后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
1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创口或创伤愈合。
症状消失,功能受到轻微损害视为治愈。
好转:症状减轻,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
未愈—疾病经治疗无明显变化或恶化。
死亡包括已办完住院手续并已收入院的死亡者和虽未办理住院手续,但实际已收容入院后死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