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笔记整理理解.
- 格式:ppt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通过多种运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和季节变化。
下面是对高一地球运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一个想象出来的线,穿过北、南两极,并与黄道面垂直。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同时也决定了我们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就是从东方向西方观测时,太阳、星星等天体会从东向西移动。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动的现象。
地球公转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这也是我们一年的长度。
为了弥补每年0.25天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加一个闰年。
3. 公转速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沿椭圆轨道匀速运动,其速度并不是恒定的,而是按照椭圆轨道的形状进行变化。
三、黄道与黄道面黄道是太阳系中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附近的带状区域,太阳在天球上所经过的路径就是黄道。
黄道面则是黄道所在的平面,与地球的自转轴垂直。
四、地球倾斜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相对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是23.5度,这是导致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原因。
1. 春分和秋分:春分和秋分是指地球上既没有南极日也没有北极日的时刻,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2. 夏至和冬至:夏至和冬至是指地球上南极日和北极日最长的时刻。
夏至时,南半球白昼最长,北半球白昼最短;冬至时则相反。
3. 程序推移:除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外,地球的季节变化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改变。
五、地球的地理经纬度地球的地理经纬度是用来确定地球上每一个位置坐标的系统。
经度用来表示地球上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则表示地球上南北方向的位置。
六、地球的地理时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地球表面的各个地区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所以有了不同的地理时区。
考点07 地球自转运动一、地球自转的特征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1 )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2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周期: 1 个恒星日( 23 时56 分 4 秒)。
3.地球自转速度(1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 2 )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① 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 周期: 1 个太阳日 (24 小时 ) 。
③ 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 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 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2.产生时差(1)地方时① 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① 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①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 0 时 ( 或 24 时 ) 的经线。
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 人为日界线:又称“ 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 今日” 和“ 昨日” 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 .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1 )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 2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3) 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1.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15°,所得商“ 四舍五入” 保留的整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二定向,确定两时区的相对东、西方向:如果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则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
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整理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旋转。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
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高考地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太阳活动对地面的影响地球表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作为太阳系中的地球,在它的整个历史上始终受到太阳光和热的作用,它们与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驱动着地球表层的演化.当地球的大气圈河水圈形成以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太阳这台发动机驱动着大气和大洋环流,形成风、云、雨、雪.河流出现了,开始流入大洋,山脉受到剥蚀.这一切都在塑造和改变着地表的环境,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圈,使地球的气候、生物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趋于多样化.当太阳的活动增强时,太阳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同时抛射出不同能量的粒子,使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迅速增强,并引起磁暴、极光,骚扰大气电离层,使近地空间状态发生扰动变化.当大耀斑爆发时,地球轨道附近粒子流的密度超过平时的10倍以上,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中的仪器设备造成损伤,并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增强的x射线会破坏电离层正常状态,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前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或飞船间的空间通信、航空及航海通信.在高纬度地磁暴会产生感应电流,严重干扰高压供电系统,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太阳活动的地球物理区,效应和日地空间系统能量质量、动量的转化过程已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活跃的研究领域.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太阳对地球生命演化的影响地球上面的万物都间接或直接从太阳获取能量.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而植物的能量就是来自太阳.稳定的太阳才能稳定的提供能量,地球上面的万物才能适应他并利用它.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利与弊利:提供能量,维持地表温度,准确地进行天气、气候、水文、地震等预报提供资料.弊:磁暴,皮肤癌,对飞船和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有很大影响.高考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点1、可见宇宙定义: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140亿光年(光年是恒星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单位)最大的天体系统中国的卫星发射基点:山西太原、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区位特点:晴天多、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发射,位于祖国内部,安全2、银河系定义:银河系(古称银河、天河、星河、天汉、银汉等),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属于棒旋星系有2000多亿恒星密集的天体系统,具有“铁饼”状的扁平外形,直径约8万光年。
高二地理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归纳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我们对地球的运行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也是地球一天的时间单位。
以下是关于地球自转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进行自转,也就是顺时针方向。
从北极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
2.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也是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3.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是倾斜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这就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和极昼极夜的出现。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也是地球一年的时间单位。
以下是关于地球公转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公转椭圆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状。
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2. 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为了弥补每年的0.25天,我们会在闰年中增加一个额外的一天,也就是2月29日。
3. 公转面倾斜:地球的公转面与自转面有一个倾斜角度,称为黄道倾角。
黄道是地球公转面与太阳运行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线。
4. 日照时间变化:地球公转使得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行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方向、自转周期、自转轴倾斜、公转椭圆轨道、公转周期、公转面倾斜以及日照时间变化等。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理解季节变化、日照时间、生态环境等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运行的规律,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今天的归纳和总结对你对地球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探索地球的奥秘吧!。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点如下:
1.自转轴倾角: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夹角称为倾角,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产生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它是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周期。
与之相对的是太阳日,地球自转完成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这个差异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的。
3.地理经线:地球自转时产生了地理经线。
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经线距离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4.地理经度:地球上东西方向的距离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理经度是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重要指标。
5.地球的变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凸起,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长,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
6.环流系统:地球自转引起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形成。
地球自转产生了科里奥利力,这种力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时会产生偏转,这样就形成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
7.地球磁场: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磁场产生了地球内部的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体对太阳辐射的伤害。
8.地球自转的历史:地球自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并不是恒定的。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断改变,这种变化受到地球内部物质的迁移、地球的形变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上许多重要自然现象的基础,它与地球的形态、气候、大气环流、地磁场等诸多方面有关。
了解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昼夜变化的原因之一,当某一地区正好处于地球自转轴线的上方时,这个地区就是白天;而当这个地区被地球自转轴线转到一侧时,这个地区就是夜间。
地球自转轴线的倾斜角度是23.5度,这也是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轴线的倾斜,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角度不同,使得不同地区的气温有所变化,从而形成了季节变化。
地球自转还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
地球自转会使得地球表面产生离心力,从而使得高纬度地区的气候比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更加寒冷。
地球自转还影响地球上大气层的运动。
地球自转会使得地球上的大气从赤道向两极流动,形成了一系列气候带,从而影响了地球上的降水和气温分布。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据。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交替,这使得人类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地球自转还是地球上天文现象的基础,比如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因、星空的旋转等,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总的来说,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重要现象的基础,在地球科学研究、气象预测、人类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地球自转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对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语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季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对地球自转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地球运动规律的认识,为地球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以及它对地球上各种现象和活动的影响。
高二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地球运动的知识点笔记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进行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每小时约为1670公里,顺时针方向从西向东旋转。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以及星空的变化。
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公转一圈约365.25天,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中一个焦点是太阳。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视角变化,导致了四季的交替以及不同地区的日照时间差异。
3. 黄道与黄道带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点所形成的一个圆圈。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看起来在黄道上做直线运动。
黄道带是指黄道周围约8度范围内的带状区域,这个区域内大部分行星、太阳和月亮的活动都发生。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轴倾斜是指地球轴线与其公转平面的夹角。
地球的轴倾斜约为23.5度,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光量不同。
当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夏至;当南半球倾向太阳时,发生冬至。
春分和秋分时,地球轴倾斜使得太阳光均匀地照射到地球两个半球。
5. 日地距离与季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这是因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受到椭圆轨道的影响。
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最近时称为近地点,距离最远时称为远地点。
需要注意的是,地球距离太阳的改变并不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的。
6. 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夏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白昼最长的日子。
冬至是指北半球中午时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黑夜最长的日子。
春分和秋分则表示北半球中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昼夜长度几乎相等。
7. 星座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我们观测到的星空的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运动,每天不同的星座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从地球上观测,太阳所在的星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星座轮回。
总结: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黄道与黄道带、地球的倾斜轴、日地距离与季节、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以及星座的变化等。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等。
下面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观察星空时看到星星和太阳似乎是从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67公里,而在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离地球自转轴最远,所以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离轴最近,自转速度最慢。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不断地旋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白天,而当太阳照射不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风、水流动方向的影响就与地球自转有关。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略微扁球形状、离心效应等现象。
3.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大气环流的产生。
地球上由于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大气环流。
而地球的自转则加重了大气环流的不规则性和多样性。
4. 天文现象地球的自转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使得星空和太阳看起来是从东向西移动的。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性1. 作为计时标准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成了计时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2. 影响气候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气候的季节变化,例如昼夜温差的产生、风向的变化等。
3.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球形状,南北极相对赤道地区而言凸出。
这对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