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22.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一、实践探究题特点实践探究题型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
通过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性。
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综合性。
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3、实践性、探究性。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题类型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2、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三、实践探究题应对策略: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
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
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
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3、根据情境,恰当表达。
可以这样说,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一点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
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而言,因为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2.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4.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5.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6. 简明扼要:解析题的答题时间通常较为紧张,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力求简明扼要。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
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
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
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立奖学金。
3、按要求答题。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求:考入重点高中解:眼皮十分沉重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备考目标:1、明确重庆市中考考纲中对于材料探究的要求。
2、复习并总结材料探究题解题的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3、分析重庆中考材料探究题命题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一、习题训练:1、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成才的角度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每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很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个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以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材料三、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诗人说:“爱能催开美丽的成功之花。
”科学家研究证明:天才不过1%,99%的学生智力相差无几。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结果。
(答出三点即可)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的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虎,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单则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一)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二)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三)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2、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XXX的重要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XXX”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当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条理、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进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效率。
4. 通过对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步骤4. 典型题目分析及解题示范5. 练习题目及解答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材料探究题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探究题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方法。
3. 示范:分析典型题目,展示解题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题目中学会解题方法。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推理。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的掌握程度。
4.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真题和模拟题。
2. 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材料探究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 通过PPT展示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3. 讲解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步骤,并进行示范性解答。
4.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中考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解读能力,下面是一些建议和解题技巧:
仔细审题:探究题往往涉及到文本的深层次内容,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审题能力。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每个问题的要求,明确要探究的方向。
注重整体把握:在回答探究题时,要注重整体把握文本。
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形成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为解题提供整体性的支持。
细读关键段落: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阅读与题目相关的关键段落。
这些段落通常包含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主题表达等,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注重文本证据:探究题需要学生提供具体的文本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找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描写手法等,以此作为有力的论据。
联系背景知识:对于一些涉及历史、文学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解答。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并提供更加全面的解题思路。
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题强调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分析作者的用词、结构、修辞手法,揭示其表达的深层含义。
注意归纳总结:在回答探究题时,要注意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
结。
将自己的理解整合成清晰的观点,确保回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多练习:探究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
总之,中考语文探究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平时在阅读和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这些能力,提高解题的水平。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4. 典型题例分析5. 针对性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关注。
2. 讲解:a.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b.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c.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例,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
4. 练习: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搜集近年来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进行分析和解题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节奏。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题思路和技巧。
八、拓展学习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语文学科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育平台、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不断改革,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编写了这本《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材料探究题概述2.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材料探究题是一种以给出材料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的题目。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材料探究题的特点材料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题目要求多样,考查能力全面;解答过程开放,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
第三章:解题思路与方法3.1 整体把握材料在解答材料探究题时,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材料的主题和内容,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
3.2 分析题目要求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3.3 制定解答提纲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制定解答提纲,确保解答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4 探究与创新在解答过程中,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实战演练与解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4.2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3 分析解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2 展望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材料探究题类型分析6.1 类型概述6.2 类型特点与解题方法6.2.1 词语理解题特点:要求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解题方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如何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中考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找出答案。
本文将探讨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中如何运用推理能力来解答问题。
一、了解材料在解答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所给的材料。
只有充分了解材料的内容,才能准确地应用推理能力。
在阅读材料时,应注意细节并提炼关键信息,以便在解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理。
二、归纳概括将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
通过将材料中的细节整合,将其转化为简洁明了的语言,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抓取重点的能力,并能够将多个细节进行整合,提炼出问题的关键要素。
三、建立逻辑关系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
学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与判断,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演绎等不同的推理方法,根据材料中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断。
四、利用反证法反证法在推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无法直接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可以尝试采用反证法,即假设问题的答案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舍弃该假设,进而找到正确答案。
反证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五、拓宽思维解答问题不仅需要运用推理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拓宽思维的能力。
通过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进行联结,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拓宽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解答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推理。
综上所述,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中,合理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材料、归纳概括、建立逻辑关系、利用反证法以及拓宽思维,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找出答案,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2019.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一、题型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二、考点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三、解题思路:很多同学对这类试题有畏难心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答题技巧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材料探究题。
材料探究题一般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以上的材料组成,几则材料或者相近,或者相反,但实际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去表述的。
这种多项探究题,材料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内容有关,我们则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另一种情况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我们则主要探究其因果关系。
例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题。
思考:你得到了怎样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材料一: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材料二: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逆境出人才)材料三: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过分关爱,使子女冷漠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