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域分异规律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78
课时38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______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山麓与______自然地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
4.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5.同一山体的垂直带,又有阴坡和阳坡的明显差异。
概念辨析草甸和草原①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它不同于湿生植被的沼泽和旱生植被的草原。
草甸是地方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草层高而茂密,种类繁多,植物在不同季节开花,典型的有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
②草原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类型。
1.垂直带分布特点地表景观随海拔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
(1)垂直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山麓的垂直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陆地自然地带相一致。
(3)山地垂直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处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
(4)同一垂直带:阳坡分布海拔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降低,如下图所示:2.雪线(1)概念:终年积雪的下限,年平均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受热融化、蒸发)。
(2)影响因素:雪线高度一般与温度、降水、坡度等有关。
具体情况如下:因素影响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坡度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反之偏低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荒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3.林线(1)概念:森林分布的上限,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
第六章自然地理系统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名词解释:1、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一定方向发生水平分化的现象叫地域分异。
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3、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支配这种现象发生的规律就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省性: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
5、地方性:是局部地貌、小气候、岩性、土质、地表水和潜水的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分异现象,是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最低级的地域分异。
6、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带性指由太阳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非地带性指由地球内能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不沿纬度的变化而发生分异的规律。
7、带段性: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8、基带:在高大的山地区,自山麓到山顶,可分出一系列垂直自然带,最下面的一个叫基带。
二、简答题1、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有何异同?①概念: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沿水平方向呈带状的地域分异,是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度地带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垂直地带性—随地势高度的变化,沿垂直方向呈水平环带状的地域分异,受水平地带性影响,又不同于水平地带性。
②相似性:a.带谱相似,但方向不同;b.成因相同。
③差异性:a.自然带的宽度不同;b.湿度变化不同;c.光照不同;d.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不同。
2、说明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特点,但整体性是由各级之间的等级从属和制约关系所决定的,高级分异规律是低一级分异规律的背景和基础,低级分异是高级分异的进一步分化,小的分异规律受大的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体系架构]域分异规律。
[基本概念]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热量、水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阳坡、阴坡,迎风坡、背风坡,雪线、林线;地带性、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
[基本原理]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产生地域分异的原因。
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考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地区沿海地区大陆内部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________强烈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______ 水分湿润→干旱景观______区景观干旱区景观②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带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2)空间尺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温度带分异和______分异较小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更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________的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分异基础________变化水分变化分布规律______向延伸、______向更替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典型地区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及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________地区举例特别提醒自然地带与典型植被的区别植被是自然地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自然地带多以植被名称命名,表现为“温度带+植被类型+带”的形式,如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是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后边加个“带”字,则代表自然地带的名称,二者不可混淆。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典型植被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砖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热带荒漠土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褐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褐土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荒漠温带荒漠土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苔原带苔原冰沼土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