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导语:常见的药物有很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那知柏地黄丸是一个常见的药物,它对治疗
常见的药物有很多,所以在药物选择上,也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进行,否则对人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损害,那知柏地黄丸是一个常见的药物,它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这样的药物也是中药中很常见,使得能够很好治疗患者疾病,知柏地黄丸的作用都有什么呢?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也是有着很多方面,而且这样的药物对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不同种类,选择它治疗疾病,是一个放心之选,使得患者疾病可以得到很好改善。
知柏地黄丸的作用: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
这两个药是一个清热的药,所以在养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清热的,临床上这个人如果有虚火的症状,我们就用知柏地黄丸。
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什么口干,没有什么牙龈肿痛,这些就用六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此、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值得收藏!常⽤的8种地黄丸,使⽤区别全在这⾥市场上以“地黄丸“命名的中成药很多,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和⾦匮肾⽓丸等,⽽且都是⾮处⽅药,不需要医⽣处⽅可直接去药店购买,然⽽,这些“地黄丸”名字类似,使⽤区别⼜是什么类?#清风计划#1、⾸先说⾦匮肾⽓丸,⾦匮肾⽓丸虽然没有以“地黄丸”命名,但它却是所有地黄丸类中成药的⿐祖,也就是说“地黄丸”类全部由⾦匮肾⽓丸演变⽽来。
它由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造,由地黄、⼭药、酒萸⾁、茯苓、牡丹⽪、泽泻、桂枝、附⼦(炙)、⽜膝、盐车前⼦⼗种中药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的功效。
⽤于肾虚出现的⽔肿,腰膝酸软,⼩便不利,畏寒肢冷。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房欲、⽓恼;②忌吃⽣冷⾷物;③由于⽅中含有毒性药材——附⼦,所以孕妇忌⽤,且不建议长期久服。
2、六味地黄丸,在⾦匮肾⽓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膝、盐车前⼦⽽成。
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治肾阴虚,⽤于肾阴亏损所致的头晕⽿鸣,腰膝酸软,⾻蒸潮热,盗汗遗精。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吃⽣冷⾷物;②感冒发热病⼈不宜服⽤。
3、杞菊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枸杞⼦、菊花⽽成。
具有滋肾养肝的功效。
⽤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眩晕⽿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也可认为杞菊地黄丸主要⽤于肝肾阴亏所致的眼部病症。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吃⽣冷⾷物;②感冒发热病⼈不宜服⽤。
4、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知母、黄柏⽽成。
具有滋阴降⽕的功效。
⽤于肝肾阴虚⽕旺所致的潮热盗汗,⼝⼲咽痛,⽿鸣遗精,⼩便短⾚。
由于知母、黄柏都属清热类中药,因此知柏地黄丸⽤于肝肾阴虚导致的虚⽕旺盛,侧重降⽕。
【注意事项】①服药期间,忌吃⽣冷⾷物;②感冒发热病⼈不宜服⽤。
5、明⽬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增加枸杞⼦、菊花、当归、⽩芍、蒺藜、⽯决明,具有滋肾,养肝,明⽬的功效。
⽤于肝肾阴虚所致的⽬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各种地黄丸到底有啥区别?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中药地黄丸家族“人丁兴旺”,你肯定久闻大名,偶尔也和其中某一个打过照面,但必须承认吧,能说出它们区别的可没几个人。
今天就跟着乐约健康理理它们的“血统”吧!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算不上最早出现的,但胜在名声在外,以致于人们说起来地黄丸家族,都普遍认为,其它地黄丸是在它的基础上增减形成的。
好比一出宫斗戏中,最先进宫的皇后未必最得宠,后来者居上也是人生常态啊。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方便是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最初被用于治疗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小儿疾病,后来扩展到治疗肾阴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脚发热等症。
六味地黄丸向来被视为“补肾”良方,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它针对的是“肾阴虚”!畏寒怕冷、痰多湿重、体质虚弱的肾阳虚患者如果服用,不治病,反而致病!2.杞菊地黄丸枸杞性平甘润,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菊花也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作用。
两者容易获得,很多人喝水时就喜欢加一点。
当这两味药材加入六味地黄丸,则变身为杞菊地黄丸,主要应用于肾阴虚伴有头晕、视力模糊等症。
3.桂附地黄丸肉桂、炮附子加入六味地黄丸的组方便是桂附地黄丸了。
这两味药擅长温补,和“六味”一起可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发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现代也用其辅助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前列腺肥大等症。
4.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黄柏、知母两味药材便成了知柏地黄丸,两者差别不大,都可用于肾阴虚的治疗。
但黄柏和知母都是味苦性寒的药材,所以知柏地黄丸强化了清火的功效。
近几年,也有医生将其用作治疗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病。
5.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成了归芍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
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后来,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
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同仁堂古方六味地黄丸要求使用出自河南的怀地黄和怀山药(四大怀药)。
怀地黄则要求第一要大,第二要熟,只用三等以上的高品质原料,再将生地黄以黄酒泡透蒸熟,遵循古方“酒蒸酒制;而山萸肉除采用道地药材“杭萸”,含核量控制在1%以内;丹皮只用安徽地产“凤丹皮”等。
名方之所以有名有效就是从源头用好材制成。
适用于肾阴虚仅从历史医家的主张就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以滋补肾阴为主;此外,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它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比如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山茱萸则是肝肾同补,通过补肝来达到补肾的目的;山药能健脾益肾,通过健脾来补后天。
由此可以看出,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阴虚,阳虚者就不适用了。
如何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呢?肾阴虚的典型症状是潮热、盗汗、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此外还有遗精、梦遗、早泄等。
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腰膝酸软、不耐疲劳、经常觉得乏力、四肢发凉、喜热怕冷等。
有些肾阳不足的人,也可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早泄、滑精等性功能问题。
那么,目前中年人是肾阳虚多还是肾阴虚多呢?对正常人群,做这样的区分没有意义。
阴虚、阳虚是指肾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的症状。
大部分人可能仅仅处于肾气轻微不足的状态,远未到肾阴虚或肾阳虚的程度。
地黄丸的种类和功效地黄丸是非处方药,主要组成为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丹皮、白茯苓,根据药材减裁不同而又不同的功效,常见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地黄丸有什么功效吧!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肾阴虚者既有发热盗汗、口燥咽干等热证,又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遗精等虚症,六味地黄丸六药合用、三补三泄,适于出现上述症状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化疗期的肿瘤等患者,但脾肾阳虚者不可服用。
枳柏地黄丸枳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干、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医认为阴虚生内火,除肾阴虚证外还出现形体消瘦、两颧发红、五心烦热等虚热征候,知柏地黄丸适于出现此症的结核病、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等患者,但阳虚寒症、实热症者忌服。
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昏花、两目干涩等症或高血压病属于阴虚阳亢者,除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外,还用于有肝肾阴虚症状的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干眼症患者,但实火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慎用。
归芍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的作用,阴虚火旺者除肾阴虚症外还出现出血色红、月经不调等血热症。
归芍地黄丸适于阴虚血热的高血压、神经衰弱、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患者,同样阳虚血寒症忌用。
归附地黄丸归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稀烂、阳痿、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中医认为阳气亏损时必有的虚寒症候,出现腰膝冷痛、咳喘浮肿、尿频腹泻等寒症。
桂附地黄丸是地黄丸系列中唯一适于阴阳两虚者服用的中成药,例如肾阴虚合并肾阳虚症的腰肌劳损、慢性气管炎、糖尿病肾病性水肿患者等,但阴虚生内热者忌用。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阴)——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熟地黄八钱(24克)、山茱萸四钱(12克)、干山药四钱(12克)、泽泻三钱(9克)、茯苓去皮,三钱(9克)、丹皮三钱(9克)。
二、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炼蜜和丸,每丸约重15克,成年人每服一丸,日三次,空腹时服,开水送下,或水煎服)。
三、歌括1.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2.知柏地黄丸再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3.都气丸六味再加五味子,丸名都气虚喘安。
4.麦味地黄丸地黄丸中加麦味,咳喘盗汗皆能挽。
5.杞菊地黄丸六味再加杞与菊,目视昏花治可痊。
四、功用滋补肝肾。
五、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开不合之症。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六、方解本方系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
原著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故腰膝痠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皆为肾阴虚,髓海不足所致。
小儿囱开不合,是亦肾虚则生骨迟缓而成。
肾为阴阳(水火)并存之脏,肾阴虚则阳易亢,亦即所谓“水亏火旺”之类。
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消渴,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俱属阴虚阳亢,或水亏火旺所导致。
故本方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
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是为君药。
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亦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义。
本方配伍的另一特点是“补中有泻”,即泽泻配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英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
此即所谓“三泻”,或称“三开”。
如此配伍,虽是补泻并用,但是配泻”是为防止滋补之品产生滞腻之弊,实际还是以补为主。
不同的六味地黄丸有不同的功效“地黄丸”家族庞大,六味地黄丸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滋补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
同名为“地黄丸”,但药物成分略有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
其特点是补泻并用。
平和甘淡、不燥不温、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是补阴的代表方之一。
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1.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加麦冬、五味子组成。
也称八仙长寿丸,保养性质明显。
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
对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也有不错的疗效。
现代研究称,它还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
2.知柏地黄丸。
“六味”加知母、黄柏,增强了滋肾阴、泻虚火的作用。
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
如果有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口干、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属于阴虚火旺,适合用这一药物。
3.归芍地黄丸,把当归和白芍加入六味地黄丸,就组成了这个妇科病良药。
它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该药能有针对性治疗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等。
4.明目地黄丸,“六味”加杞、菊、归、芍以及蒺藜、石决明,便组成明目地黄丸。
它主要用于眼疾治疗,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5.桂附地黄丸,在“六味”基础上,加肉桂、附子而成,它是温补肾阳的助阳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
判断阳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舌苔,色淡而多苔,多属阳虚。
此外,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6.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加杞子、菊花组成。
杞菊地黄丸可治疗肝肾阴虚同时伴有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它和明目地黄丸的区别在于,前者增加了养肝明目的功效,主要滋补肝肾;后者是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的妙用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
传统上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症。
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较强的强壮作用。
1、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有人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60例,效果满意。
每次1丸(9克),每日2次。
治疗时间最短者35天,最长者90天,平均为61.6天,据观察,六味地黄丸对患儿免疫功能和体内的微量元素影响明显,疗效显著。
2、慢性鼻炎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早晚各服一次,连服2~3个月,可有明显疗效。
3、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又能抑制抗体的生成,抑制过敏反应,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用六味地黄丸加色甘酸钠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时间长,复发少。
4、矽肺据报道,用汉防己甲素(100mg3次/日)和六味地黄丸每周同服6天,连用2个月,可使矽肺患者咳嗽、咯痰、胸痛及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感冒和支气管肺部感染率下降52.94%。
5、牙周脓肿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3~5天可减轻症状。
6、复发性口疮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一般3~5天可见效,且愈后很少复发。
如复发再服本药仍有效。
7、五更泄泻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一般服一个月可痊愈。
8、口干症中老年人患口干症若无其他原发病症,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好。
每次服六味地黄丸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1疗程。
9、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食管癌癌前病变)每日晨起服1—2丸(每丸9克)连服1年,治疗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30例,结果转为正常和好转的有26例,稳定3例,好转率达86.7%%,表明六味地黃丸对阻断重增的癌变、預防食道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八种地黄丸功能各不同在养阴补肾的中成药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六位地黄丸。
其实,在地黄丸的家族中,共有八个兄弟,六位地黄丸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弟弟,其与七个均含有六位地黄丸的成分,虽同名为地黄丸,药物组成相似,但由于所加药物的不同而使其功能不尽相同,临床应用时,应有所区别。
六位地黄丸:他在八兄弟中是最为常用的,可谓地黄丸中的佼佼者。
方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其特点是甘淡性平、补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适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至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杞菊地黄丸:是在六位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而成,治疗肝肾阴虚所至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和白芍而成,有填精养血之功,对头晕、崩漏等疗效显著。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其独特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
但方中知母、黄柏性寒、故脾虚便溏者慎用,以免伤脾胃之气。
归附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而成,因有肉桂、附子的加入,使本方成了温补肾阳的专剂,使用于肾阳虚弱的四肢厥冷、脘腹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见阳痿、滑精,或女子宫冷不孕等。
济生肾气丸:是在归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和牛膝而成,由于二者的加盟,使其利水除湿之功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七味都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七味都气丸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麦味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pp) 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这些名字相近的中成药都有哪些区别有些中成药的名字虽然相似,但其方药的组成和适应症却大不相同。
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时只有根据辨证施治的理论,做到药症相符,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下面就介绍几组药名相近而方药的组成和适用症却不大相同的中成药,以避免人们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出现错误。
一、人参健脾丸与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属于补益剂,其方药组成是人参、茯苓、白术、黄芪、木香、酸枣仁、远志、当归、山药、陈皮、砂仁。
其中人参、茯苓、白术、黄芪有健脾益气的功效,木香有理气健脾、调理中焦气机的功效,酸枣仁、远志有安神定志的功效,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山药、陈皮、砂仁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该方剂中的黄芪、山药用量较大,故其健脾益气的作用较强。
由上述药物配伍组成的人参健脾丸主要具有健脾胃、益中气的功效,适合有精神倦怠、多睡少食、倒饱嘈杂、脾虚久泻等脾胃虚弱症状的患者服用。
人参归脾丸亦属于补益剂,其方药组成是人参、茯苓、白术、黄芪、木香、酸枣仁、远志、当归、龙眼肉、炙甘草。
其中龙眼肉和炙甘草有补血和营的功效。
其余的药物在人参健脾丸中均有,其功效也大致相同,但本方中的当归和人参用量较大。
故人参归脾丸在功效上侧重于养血益气,同时还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该方剂既适合有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便溏、精神倦怠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服用,也适合有便血、月经提前、经血色淡、量多或淋漓不止等脾不统血症状的患者服用。
总之,人参健脾丸侧重于健脾理气,而人参归脾丸则侧重于补气养血。
二、木香顺气丸与开胸顺气丸木香顺气丸的方药组成是木香、青皮、香附、槟榔、陈皮、厚朴等。
其中木香、青皮、香附、厚朴有理气止痛、解郁散结、健脾燥湿等功效。
槟榔有消积、行气、利水的功效。
由上述药物配伍组成的木香顺气丸具有疏肝理气、开胸解郁、健脾燥湿的功效,适合有肝气郁滞、胸胁胀满、恶心嗳气等症状的患者服用。
开胸顺气丸的方药组成是木香、槟榔、陈皮、牵牛子、三棱、莪术、猪牙皂、厚朴。
该方剂中除含有与木香顺气丸中相同的木香、槟榔、陈皮、厚朴等舒肝解郁、宽胸顺气的药物外,还含有牵牛子、三棱、莪术、猪牙皂等具有行气止痛、破瘀化滞功效的药物。
话说六味地黄丸有人开始服用六味地黄丸了。
由于此药药性温和,适用范围广泛,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已经成为一种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的大众保健品。
其实,六味地黄丸是药不是一种保健食品。
服用此药,关键是要明确自己是否是“肝肾阴虚”,如果是,那么它确实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如今,许多人都喜欢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一些中老年男性,更是把它当作补肾壮阳的保健品长年服用。
此外,许多女性听说六味地黄丸有“消斑”的功效,也会经常服用,这样做其实有误。
说到六味地黄丸,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组成的一个千年古方。
该组方不仅配方精密,而且疗效平稳,不生偏颇,故风靡千载,久用不衰。
但是,六味地黄丸同许多中药一样,同样讲究适应证,也并不适合所有男性长期服用,也并不能消除所有女性脸上的黄褐班,一般而言,它只对两类患者有效。
受益者一——肾阴虚者:包括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等症候,六味地黄丸的适应证仅是肾阴虚,用药重点也是以滋补肾阴为主。
有些症状,如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频数、不孕不育等,可能是肾阳虚的表现,用六味地黄丸是不适宜的。
而将六味地黄丸用于肾气虚的患者,则会产生大便稀薄、腹痛、食欲不振、胃脘不适、舌苔厚腻等现象,身体不仅得不到滋养,反而适得其反。
受益者二——肝肾阴虚型黄褐斑者据统计,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人群中, 女性占不小的比例,她们都寄希望该药能消除脸上的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称“面尘”、“肝斑”、“蝴蝶斑”,系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与肝郁、脾虚、肾虚有关。
黄褐斑是全身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每一个脏腑的病变、脏腑关系失调、经脉阻滞、气血不足等均可“形之于面”,临床上须根据局部和全身表现辩证施治。
一般根据斑的主色及分布的部位和伴随的症状,分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胃气虚等型,而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法、滋补肝肾法、健脾益气法。
六味地黄丸较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的黄褐斑,该型黄褐斑呈灰黑色,面部弥漫性,边界不清,兼有头晕目眩、腰酸耳鸣、疲乏无力。
龙源期刊网
功效各异的地黄丸
作者:焦一鸣
来源:《祝您健康》1994年第12期
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几乎每所医院药房都备有,是临床上常用之药。
其名称、功效大致相近,很多病友也非常熟悉,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区别选用。
临证时常遇病友询问,现就此问题作一叙述。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萸肉、怀山、泽泻、丹皮、茯苓所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
用于肾阴亏虚之证,临床主要表现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手足心热。
牙齿动摇以及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
只要见有其中二、三个以上症状,加舌象、脉象,就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是以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所组成。
具有滋阴明目之功效,它用于肝肾阴虚之证,偏重于肝。
主症见于:眼花,视力下降或眼睛枯涩疼痛,并且伴随有六味地黄丸证的系列症状和舌象、脉象。
如此就可选用杞菊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所组成。
具有滋阴泻火之功效,用于肾阴不足,虚火旺盛之证,以泻虚火为主,其滋阴降火之力较六味地黄丸更强。
临床适应证以口干。
咽痛,心烦,盗汗,骨蒸潮热等火热证为主,其所具有的热(火)象比六味地黄丸证更明显。
知柏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到底有哪些区别有不少人对于知柏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一直是耿耿于怀的。
因为有人觉得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有人却觉得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其实,关于知柏地黄丸与六味地黄丸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特别是表现在治疗效果方面。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它们有什么区别吧。
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而成,其独特之处在于滋阴降火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因此知柏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口干口苦、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梦泄等症状的阴虚火旺者;另外小便发黄、尿道刺痛等老年患者以及更年期妇女也可适当服用。
知柏地黄丸方中的知母、黄柏性寒,脾虚便溏者须慎用,以免损伤脾胃。
地黄丸系列均由六味地黄丸演化而来。
六味地黄丸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6味中药炮制而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原用于小儿"五迟"(发育迟缓)等肝肾阴虚症。
后代医家在实践中发现其临床疗效显著,将其作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根据不同的症状对原方药物加以增删,先后增加了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六味都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家族"成员。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咽燥、盗汗等肝肾阴虚证患者。
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早期且属于肾阴虚者也可用。
康爱多药店温馨提示: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所以肾阳虚(常表现为腰膝酸冷,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精神萎靡,性欲减退、阳痿,大便泄泻或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等,舌胖,苔薄白或白润,脉沉细无力)者不宜服用.另外,脾胃虚弱以及大便溏薄、腹泻、腹胀者慎用。
知柏地黄丸和六味地黄都是清热的药,而六味地黄丸着重养阴。
知柏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在于,临床上如果患者有虚火的症状,就用知柏地黄丸;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口干,没有牙龈肿痛,就用六味地黄丸。
含地黄的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地黄的概述地黄是中药中的一味重要草药,其学名为Radix Rehmanniae。
地黄具有较强的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地黄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因此,含地黄的中成药备受人们的关注。
含地黄的中成药及其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地黄的中成药及其功能主治:1.六味地黄丸–功能主治:六味地黄丸是一种补肾益气、滋阴清热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盗汗等症状也有良好的疗效。
–成分: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黄精、山药、山茱萸、牡丹皮、麦冬和枸杞子等。
2.四物汤–功能主治:四物汤是一种活血调经的中成药,主要用于因气滞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疼痛等症状。
此外,四物汤还可以滋补气血,对于产后血虚、面色萎黄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成分:四物汤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黄。
3.知柏地黄丸–功能主治:知柏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清虚火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等症状。
对于心悸失眠、盗汗等更年期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
–成分: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知母、白芍、麦冬、熟地黄和柏子仁等。
4.桃红四物汤–功能主治:桃红四物汤是一种活血祛瘀、滋补血气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行痛经等症状。
对于产后虚血、面色苍白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成分:桃红四物汤的主要成分包括桃仁、川芎、熟地黄、当归和香附等。
5.地黄丸–功能主治: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补精益气的中成药。
主要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乏力、盗汗遗精等症状。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男性阳痿早泄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成分:地黄丸的主要成分包括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和山茱萸等。
注意事项和禁忌症虽然含地黄的中成药对于一些疾病和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和禁忌症:•孕妇禁用:地黄含有一定的活力成分,对于孕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孕妇禁用含地黄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地黄丸分很多种类,最常见的两种就是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那么,这两种地黄丸之间有什么差别呢?分别有哪些功效呢?在这里,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吧。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的区别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但据统计,在各种文献报道中,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症涉及137种。
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所以很多人把它当作保健药品在长期服用。
同时,作为治疗药品,它在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至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的理论。
遂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
知柏地黄丸的功效
知柏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是由补阴经典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和茯苓)加知母黄柏而成,加强了滋肾阴清相火的作用。
传统应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对慢性咽炎、急性尿路感染等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
知柏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
这两个药是一个清热的药,所以在养阴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清热的,临床上这个人如果有虚火的症状,我们就用知柏地黄丸。
如果单纯就是阴虚,还没有什么口干,没有什么牙龈肿痛,这些就用六味地黄丸。
服用哪种地黄丸应该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