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内容充实]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48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危重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护理对出血的预防和控制很重要。
本文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进行阐述,以期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护理前准备1. 对病情进行了解,收集患者的相关医疗资料。
2. 清洗患者,帮助患者更换被单和换床单,保持病人的卫生。
3. 对吸氧、导尿、喉管插管、胃肠减压等预备措施进行准备。
4. 随时留意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心衰、意识改变、呼吸衰竭等情况的发生。
二、护理治疗1、保护病人呼吸道畅通:急性大量出血时,易因出血液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呼吸道阻塞;另外,腹部胀满、腹壁紧张等因素也可引起呼吸不畅。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情况,维持呼吸道通畅。
2、控制出血:采取立即止血措施。
拍打患者背部或采取颈前压迫止血等方法。
注射维生素K1,恢复凝血功能。
应用丙戊酸钠、质子泵抑制剂、降压药等药物控制出血。
3、血容量恢复:血容量严重不足时需补充血浆或派生物。
补充适量血浆可缓解低血容量和促进再出血的预防。
4、维持体液平衡:出血后,组织液和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避免肝肾功能余决。
5、防治并发症:鼓励病人多活动,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胃肠道感染和肺炎等并发症。
”三、高危预警1. 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定期检查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2. 留意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应对。
3. 对病情恶化的患者要采取监护措施,保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和心理平衡。
4. 应加强对家属的心理抚慰和医生的协调工作,积极面对病情,建立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
四、护理后的处理1. 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3. 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便于进一步治疗和预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危重疾病,护理的工作对病情的处理及治愈具有重要的力量。
本文所述的护理方法的科学性及及时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治指南概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胃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综合征引起的。
门脉高压综合症是指门脉或其分支局部或全部梗阻,血液不能流入门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导致胃肠道静脉曲张、脾脏静脉曲张和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引起的常见病之一。
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进行的,检查时,一般会见到食管黏膜下出现粗大的静脉团,以及胃底出现大小不等的静脉曲张血管。
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胃镜、CT检查和MRI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
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门脉高压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等。
其中,利尿剂主要是通过利尿和盐分排泄,减轻肝脏的负担,降低门脉压力;而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盐类则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进而减轻门脉的压力。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
其中,常见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包括:空气梗阻、绑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和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等。
空气梗阻法空气梗阻法是指通过向曲张血管中注入气体,使血管内形成减压胶囊,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内镜下使用的,操作简单,无需局麻,适用于初期的静脉曲张。
绑扎术绑扎术是指在曲张静脉的基底部位以弹力绳绑扎,使静脉近端闭塞,远端形成血栓堵塞,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硬化剂注射术硬化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指通过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黏合剂,使其与静脉内膜黏合,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静脉曲张的最后一道工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门体分流术、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切除术等。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201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出处: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2):203-219.1 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和肝性脑病等,其中EVB病死率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内镜学分会于200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近7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许多随机对照研究更新了EVB的处理方法,发表了2008年的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2012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研究所指南和2015年英国指南等。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的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EVB诊治中的所有临床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本文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C 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两个级别(表1)。
2 基本概念2.1 EVB的治疗目的EVB的防治目的包括:(1)预防首次EVB(一级预防);(2)控制急性EVB;(3)预防再次EVB(二级预防);(4)改善肝功能储备。
2.2 EVB和再出血2.2.1EVB的诊断出血12~24h内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简称胃镜)检查是诊断EVB的可靠方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操作指南概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治疗操作指南,帮助医务人员提供高效和安全的治疗服务。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内镜检查(胃镜、食管镜)及CT扫描,可以明确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确诊后,需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目标是预防或控制破裂出血。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
内镜下治疗内镜下的治疗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一台质量可靠的内镜,确保内镜清洁且操作灵活。
2.患者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包括喉喷麻醉或者咽喉局部麻醉等。
3.在内镜下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和位置。
4.利用内镜下的止血措施,如溶栓剂、硬化剂或应用光凝剂等对静脉进行治疗。
5.注意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适反应。
6.结束治疗后,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药物和饮食建议。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辅助治疗方法。
具体药物治疗的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常用药物包括:1.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门脉静脉压力,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一氧化氮供体:具有扩张内脏静脉的作用,有助于减轻静脉压力。
介入治疗在一些严重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例中,内镜下治疗可能不够有效,此时可以考虑采用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颈静脉或股动脉穿刺插管,注射硬化剂,以及经肝内或门静脉读取,达到静脉曲张止血的目的。
后续管理与护理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后续管理与护理,以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以下是相关建议:1.规律复查: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评估疗效和监测复发情况。
2.营养指导:提供适宜的饮食建议,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全文)2022年8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三大学会百余位专家共同修订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防治指南(2022)》于“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肝纤维化、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学术会议”期间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在2016年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包括七部分内容:概述,食管胃静脉曲张(GOV)的自然史、发病机制和GOV的分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二级预防,特殊类型静脉曲张的处理,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提出30条推荐意见;基本按照GRADE系统进行分级,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分为高(A)、中(B)和低或非常低(C)三级,推荐强度等级分为强(1)和弱(2)两级。
指南旨在帮助二级以上医院从事肝病、消化或感染等专业的临床医生在临床诊治决策中做参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为新版指南执笔,两位专家在指南发布会上分别对新版指南进行了解读。
《国际肝病》特此整理指南最新推荐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及展望,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30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失代偿期、再代偿期和/或肝硬化逆转(B1)。
肝脏弹性检测、B超、CT和MRI可用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的辅助诊断(B1)。
推荐意见2:胃镜检查是诊断GOV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金标准,初次确诊肝硬化的患者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筛查是否存在GOV 及其严重程度(B1);对GOV进行分级,指出静脉曲张轻、中、重度及曲张静脉所在的部位、直径、有无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等(A1)。
推荐意见3:无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建议每2年检查1次胃镜(C1),有轻度静脉曲张每年检查1次胃镜。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0.5~1年检查1次胃镜(C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护理常规背景介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
曲张的静脉容易破裂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目标1. 维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血压稳定;2. 预防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3. 促进患者的康复与生活质量提升;4. 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
护理常规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出血情况;2. 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以减少曲张处静脉的压力;3. 给予高蛋白、低盐、低脂饮食,以减轻肝脏负担并控制病情进展;4. 提供适量的水分摄取,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5. 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如抗出血药物、抗生素、利尿剂等,根据临床情况进行调整;6. 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治疗;7.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面对病情和恢复过程中的困难和焦虑;8.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饮食、生活惯和用药的指导,以促进康复;9.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疑似病情加重的情况;10. 建立患者护理记录,系统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护理注意事项1. 注意监测患者出血情况,及时进行出血部位的处理;2. 在给予药物治疗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3. 对于有出血趋势或有出血史的患者,加强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观察和预防措施;4. 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调整饮食计划和营养补充措施;5. 患者需定期进行胃镜和超声监测,密切观察曲张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6. 在护理中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总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护理工作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而细致的护理,可以达到维持患者稳定、预防合并症、促进康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