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常见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24.50 KB
- 文档页数:14
隧道窑技术自问自答一.隧道窑的由来,以及优缺点因为窑的内腔象一条隧道,故而得名,隧道窑。
优点:1、生产连续化,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
2、利用逆流原理工作3、烧成时间减短。
4、节省劳力。
5、提高质量,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三部分的温度,常常保持一定的范围,容易掌握其烧成规律,因此质量也较好,破损率也少。
缺点:因是连续烧成窑,所以烧成制度不宜随意变动,一般只适用大批量的生产和对烧成制度要求基本相同的制品,灵活性较差。
二.隧道窑的工艺流程隧道窑的工艺流程大体分为3个带:1.预热带:预热带的用是给窑车砖坯进行初期的预热,将砖坯中的水分,杂质排出砖坯进行第二次的干燥,保证砖坯不至于水份含量过高急剧加热产生炸裂。
一般来说预热带的操作对整个烧成工艺的成品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砖坯排水不充分造成了砖的压花(砖垛搭接处产生一圈黑纹)、黑心(砖中结构水没有排出就进行了烧结致使氧气进入不到砖的内部而使砖坯内燃掺料燃烧不充分)、网状裂纹。
2.培烧带:培烧带的作用是将窑车砖坯进行高温培烧,将砖坯中的内燃掺料作为燃料进行砖的高温烧结。
培烧带的操作是整个烧成工艺的核心,对砖的成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操作不当直接影响着成品的产质量,所以说应该针对本厂的工艺参数制定一套合理的烧成制度并且不宜随意改动。
3.冷却带:冷却带的作用是将烧好的高温砖坯进行冷却降温成为成品。
冷却带的操作对于整个烧成工艺起着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的优化作用。
三.隧道窑的原理利用气流走向的原理来对制品进行预热、烧成、冷却。
总的来说培烧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
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窑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四.本厂隧道窑工艺的设备及其作用:1.牵引机:起到窑车运动的作用,操作时一定要按操作规程操作。
隧道窑轨道膨胀问题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轨道无规则的向外伸长,导致托车不能正常运行,有的还在窑内出现顶车现象,致使生产厂家进行停窑维修,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
就这一问题的出现,现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窑炉行业上的工作经验,作一情况分析,仅供生产厂家参考。
一、存在问题的诸多方因素
1.轨道膨胀的留设尺寸大小是否合理;
2.轨道安装长度尺寸及轨道的配置大小是否合理,轨道的材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标准;
3.轨枕的埋设尺寸及轨道接头的轨枕留设方式是否合理;
4.轨道安装时水平度与轴线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轨道安装完毕后,是否加焊轨道挡铁;
5.窑车轮子与轨道面是否吻合;
6.窑车运行时车轮轴与窑内轨道线是否垂直成90度;
7.窑车轮内轴承是否安置耐热温轴承,润滑滚动自如;
8.窑车控制轮与滑动轮边与轨道边留设的尺寸大小是否合理;
9.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接口密封性能是否完好,是否有串火现象,引起轨道面温度过高,使轨道无规律膨胀;。
隧道窑砌筑施工中常见错误做法及原因分析一座隧道窑的施工质量好坏,关系到该窑投产后能否发挥功能和正常运行,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窑炉施工过程中,在设计部门的帮助下,健全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方式,从而保证所承担工程的施工质量。
以下对隧道窑建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施工做法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灰缝控制不重视灰缝是保证窑体结构强度和密封性的重要措施,然而一些非专业窑炉施工单位对灰缝的控制不重视,施工质量很差,灰缝超厚和不饱满现象普遍存在,使窑体砌筑质量下降。
找耐火材料网根据各厂的总结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施工员放松对质量的监督检查,以及工人对砌筑部侠的技术要求不明了,盲目施工,造成灰缝质量不合格。
其二,砌筑窑炉用的耐火砖质量不合格,几何尺寸远未达到规定标准,给施工带来困难,因而放宽对灰缝的控制。
其三,为了赶工期抢进度,对灰缝的质量“无暇顾及”,未能严格控制灰缝质量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针对以上情况,在隧道施工之前,应该请设计人员到现场仔细进行图纸技术交底,让有关人员领会设计要求和控制要点,并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再交底,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层层把关,确保灰缝的施工质量。
二、回填保温层不符合要求烧砖隧道窑的内墙与外墙之间常常留有0.6-1.5m的空间,并填充干粘土或其废渣作窑体的保温层。
这是为了降低造价而采取的办法。
显然,回填保温层属于窑体的隐蔽工程。
因而这成了一些人偷工减料的好地方。
为了完成本班组的施工进度,某些工人趁技术员不在现场,不管回填土的含水率有多少,也不顾粒径的大小,凡工地上一切建筑废料统统填将进去。
更严重的是,不执行分层夯实的要求,填进了之。
这样施工出来的“回填保温层”,其效果可想而知。
尽管外面窑墙砌筑得再漂亮,必定也是败絮其中,不起任何作用,往往造成漏气、能耗高和次品增多的后遗症。
回填土的施工必须坚持执行低水分、细粒度和分层夯实的“三要素”原则。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存在的几处硬伤王晋麟关键词:移动式环形隧道窑,问题,缺陷,改进,探讨摘要:文章认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有比一般隧道窑有相对投资少、建窑时间短、生产成本低、焙烧能耗少;比一般轮窑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等优点,但也提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在当前使用中的出现的一些问题,供探讨。
主要问题有不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地区使用、对建设场地要求、不能达到环保标准要求及工艺技术方面一些问题。
并提出希望改进完善的意见。
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结构及生产工艺特点和一般隧道窑不同,和一般轮窑也不同:它比一般隧道窑有相对投资少、建窑时间短、生产成本低、焙烧能耗少;比一般轮窑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等。
这种窑型在最近十几年发展很快,国内大概有十几个省先后建了有几十条这种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生产线。
这些建成的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结构、性能各有特点,并且都比1998年始建于山西寿阳的第一条移动式环形隧道窑雏形有一定的提高和改进。
但是,笔者发现使用这种窑的生产线实际使用的效果不尽如意,暴露出许多缺陷,存在有不少问题,大多没有达到设计人员或窑炉公司的各项承诺。
有的是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本身的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有的是受这种窑的特点所限定的工艺问题,还有的是环保问题等,最终影响到产品产量和质量,特别是产品的质量。
除了少数几家企业的产品质量还不错外,大多厂家的产品质量都较差,废品率较高。
造成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成为“问题窑炉”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有原料原因、设计原因、设备使用和生产管理等原因。
但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本身确实、明显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和缺陷,有几处难治的硬伤。
本文重点只谈移动式环形隧道窑的问题,并且是首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符合环保要求,以及投资合理的前提下讨论移动式环形隧道窑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移动式环形隧道窑不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地区使用几乎所有的移动式环形隧道窑,把成型后湿坯体的码坯、干燥、焙烧和卸砖出窑四个主要工序的生产活动都紧凑的布臵在环形窑道上,有的还把泥料搅拌(二搅)和砖坯成型设备、切码设备也布臵在环形窑道上,全都随环形窑道顺次循环移动运作。
2022年第1期(总第409期)在隧道窑焙烧过程中,大多数焙烧师傅都遇到过焙烧带坯垛断面火行不一致,一边慢一边快、上火慢底火快、底火慢上火快、火行速度慢但是后火败火快、温度异常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有经验的焙烧师傅会根据所出现的情况来选择处理方法,但不少焙烧师傅在遇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了。
本人写此文,是把自己所遇到过的、掌握了处理方法的及本人以往焙烧操作中釆用过的处理方法写出来,以供同行们参考并提出宝贵的操作经验。
1窑两侧火行速度不一致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在焙烧过程中,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①砂封槽一边缺砂严重;②窑车两边距窑墙距离不一致,造成窑墙两侧曲封槽长短不一致;③生产半成品时,码坯机或机械手码垛时,因为窑车轨道设计存在的误差问题,使码的坯垛距窑车两侧距离不一致,换句话说就是窑车一侧距离窄,一侧距离宽,这样直接造成砖坯进窑时砖坯靠近窑一侧太近,而另一侧又太远。
为什么焙烧窑的一侧砂封槽会因为缺砂严重而导致此一侧火行速度较慢呢,因为缺砂会导致窑车底部的冷空气被抽上来而影响预热带砖坯的升温速度,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砖坯到达焙烧带时所要求的焙烧温度升温缓慢,而另一侧因为缺砂不严重或不缺砂而升温较快,直观就是坯体断面的火行速度一边快一边慢。
这种情况下,焙烧师傅应经常检查焙烧窑内两侧的砂封槽是否缺砂,如果缺砂应抓紧填砂。
这样,因砂封槽缺砂造成的火行速度不一致也就迎刃而解了。
2窑车与窑墙两侧距离不一致造成曲封槽长短不一致因为窑车与窑墙之间的距离不一致,造成窑炉所设计的曲封槽一边长一边短,因为封闭再严的窑炉,挡风板到窑墙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以便窑车入窑运行时不至于挂墙而毁坏窑体。
而这个距离会因为进窑端进车,出窑端不封闭而导致凉风顺着此空隙侵入,在曲封槽较短的情况下,更会造成曲封槽失去或者减弱阻挡窑底凉风侵入的作用,在焙烧风闸的作用下而被抽上窑车,造成此一侧因为凉风的侵入而升温缓慢,直接造成此一侧的火行速度较慢,最终导致窑车两边火速一边慢一边快。
隧道窑上下温差较大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操作方法隧道窑上下温差较大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操作方法窑炉内断面上下温度差别较大,坯垛上部温度高,底部欠火,底火差,火色暗的产生原因如下:第一,坯垛形式不合理,忽视了上密下稀的码窑密度原则,上部坯垛孔道较多或较稀,气流在坯垛断面上分布不合理。
第二,内燃烧砖时底部风量过大,炕腿过稀,进风量大,保温带短,使坯垛下部冷却很快,后火熄灭得早。
第三,当外燃烧砖时,炕腿较低,燃料灰分过大,煤灰和煤渣堵塞下火道及系统抽力不足等,使坯垛底部通风不良,造成底火不好。
第四,火眼批坯垛形式不合理,投入的燃料在坯垛上、中、下各部及落于窑底的比例不均匀,底部过多或底部过少,都会使窑炉断面上下产生较大温差。
第五,由于窑底部和窑体潮湿,使部分热量作了无效消耗,或是隧道窑窑车保温层不够,致使窑车散热损失过大,造成窑炉内上、下温差较大。
要解决窑炉断面上下温差,通常采用的办法有:第一,防止窑底过分潮湿,注意窑体的排水隔潮,加强隧道窑窑车的保温措施,减少窑车散热损失,加强窑车与窑车、窑车与窑墙之间的密封,防止热气体外泄,减少其中的热损失。
第二,按照“上密下稀”的码坯原则,选择合理的坯垛形式,使上部的坯垛通道合理,气流在断面分布均匀,底火与上火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第三,对于内燃烧砖来说,如因通风量过大致使底火不好,应适当改变码法,降低炕腿,减少窑内进风量,适当延长保温带。
在烧成带中后段,抓紧向窑内投燃料,增加在窑底燃烧的燃料量。
第四,对于外燃烧砖,更易遇到通风量不足的情况,应采取同内燃烧砖相反的措施,采用较高炕腿的码法,加大窑内进风量,实行少量勤添,避免未燃尽的煤与渣的堆积。
第五,提高窑的排烟能力,遇到坯垛底火弱于上火的情况时,应降低近闸,较高地提起远闸,加强重烧后火。
就可减少窑内断面的上下温差。
另外,在烧成过程中也会出现所烧坯垛上火弱而且慢,窑内断面温度下部高、上部低的情况,其产生的原因有:一是炕腿及底部火道过高。
现代隧道窑节能设计值得注意的问题源科隆窑炉有限公司李华隧道窑是陶瓷厂主要烧成设备,广义上的隧道窑包括窑车式隧道窑、辊道窑、推板窑、网带窑等均属隧道窑的范畴,但本文就狭义上的隧道窑(窑车式隧道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现代窑车隧道发展趋势,提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参考。
1.燃料气体化国外现代化隧道窑已不采用(或不直接采用)固体燃料,也基本不使用液体燃料(重油或柴油),而几乎全部采用气体燃料(石油液化气、煤气和天然气)。
我国台商及港商在大陆兴办的数百家陶瓷企业也几乎全部采用石油液化气燃料;而我国内陆企业采用气体燃料窑炉比例还相当小,大部分还是煤窑。
有的工厂旧窑改造或建新窑仍按煤窑设计。
我国的陶瓷展品屡或世界大奖,但批量生产质量不稳定,这与使用煤的质量难以稳定有关。
采用气体燃料,除了能显著减少或消除陶瓷工厂的环境污染、工厂自身工作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能方便地控制炉内各带气氛(空气与燃料的比例)、温度、窑炉内的压力分布,适用于自动控制的要求。
(2)、采用燃烧效率高的高速等温烧嘴、高速调温烧嘴、高速等温脉冲烧嘴、平焰烧嘴或长焰烧嘴,燃烧强度可调,火焰速度快,对流传热系数大,故升温快,缩短生产周期。
(3)、燃气(尤其石油液化气和天然气)热值大,燃烧条件好,空气过剩系数小,燃烧完全,热效率高。
(4)、气体燃料(尤其石油液化气和石油天然气)无对产品污染有害元素,烧制产品质量好。
采用无匣裸烧,降低了能耗和窑具成本。
(5)、燃料运输费用少,仓贮费用低。
(6)、由于采用一系列节能措施,能源消耗小。
尽管使用气体燃料窑炉在设备上一次投资稍大于固体或液体燃料,但在投产后的企业形象、产品合格率、产品档次、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综合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因此对于有条件的企业用气体燃料窑炉淘汰或改造旧式煤窑,不仅是环保的要求,而且也是我国陶瓷工厂向现代化、自动化上档次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需要。
(3)煤气压力低5 不完全燃烧,火焰软而无力 (1)一次空气过剩系数太小(2)烧嘴结构不合理(3)D/d 值不合理增加空气使烧嘴结构合理合理改变D/d6 漏气 (1)铸件有裂纹或疏松(2)连接垫烧损:垫太薄或两面未涂油(3)螺纹处麻铅油被烧损换铸件换垫或两面途MoS 2润滑脂或黄油螺纹处用铅油和麻拧紧4.推车机故障推车机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如下:(1)油缸筒漏油 可能是密封牛皮碗磨损、破裂,此时更换牛皮碗。
也可能是新牛皮碗干缩,故换用新牛皮碗时,应预先放温水中浸泡后才使用。
(2)油泵供油量不足,车速减慢 检查出油管的油量,若不出油或出油量小,应检查油泵的钢球阀门,看弹簧是否太紧或太松,松与阀座是否吻合严密,进油管上过滤器的滤网是否堵塞,然后对症处理。
若以上没有问题,应继续检查泵前的密封环是否压紧,密封圈是否完好。
若密封圈已经磨破而造成漏油就应更换。
(3)顶杆推出后不能退回 可能是牛皮碗太紧,回油阀失灵,回油管堵塞,顶杆太长或其他原因产生变形,配重下降时受阻等,查明原因后进行排除。
5.停电如遇突然停电,而工厂又没有备用的发电设备时,应停止燃烧并尽可能保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
具体措施要视系统的特点和窑炉构造特点而定。
对于燃油隧道窑可参照以下步骤:(1)关闭油阀、齿轮泵及电加热器;(2)关闭高压风机;(3)堵塞烧嘴口或卸下烧嘴,防止高温辐射,烧坏烧嘴;(4)切断所有电动设备的电源开关;(5)关闭排烟总闸;(6)必要时,用蒸汽吹扫油管路,防止油管重油凝固;(7)巡视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来电后的点火操作步骤如下:(1)逐步打开总烟道闸板或启动排烟风机;(2)开动齿轮油泵及电加热器;(3)启动高压风机;(4)先开雾化风阀,再开油阀,进行喷嘴点火;(5)启动其他风机。
急冷风机和抽热风风机要要求冷却带温度上升情况,逐渐恢复到正常开度;(6)根据烧成带升温情况,逐步成带内若干个特定点的温度定值控制,即将烧成带的所有燃烧室分成若干个区,每一区选择一个测温点作为温度控制点。
建设隧道窑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砌筑砖瓦焙烧窑炉和修建房屋不一样,它要求窑室密不透风。
砖是不会透风的,窑室内表面也不能抹灰(抹灰要脱落),因此,在国家相关的标准中,对砖瓦焙烧窑炉砌筑时的灰缝的质量都有明确规定。
在行业标准JC982—2005《砖瓦焙烧窑炉》和国家标准GB50211—2077《工业窑炉砌筑及验收规范》中都明确规定:当采用红砖时,直墙的灰缝宽度应小于5mm,拱顶的灰缝应小于3mm。
当采用耐火砖时,砖的灰缝宽度必须小于2mm。
灰浆必须饱满,对于水平灰缝,灰浆的饱满度应大于95%,竖直灰缝应大于85%。
为了保证灰缝宽度不超标和灰浆饱满度,砌筑窑用烧结普通砖的质量必须符合GB5101—2003中规定的一级品的质量要求,砌筑时不得沿用一般砌砖时的“摆砖”,而必须按照“一挤一揉三定位”的方法操作。
在铺好灰浆砌砖时应“一挤以保证灰缝厚度不超标;”二揉“挤出泥浆中的空气保证灰浆饱满度;三定位”使砌体符合规定尺寸。
为此,砌直墙时应计算后在砌;例如:直墙高度为1500mm,烧结普通砖的厚度为53mm,按允许最大灰缝宽5mm,没层砖的总高为53+5=58mm,用1500除以58,得25.7,如用25层砖墙高仅为1450mm,显然不行,如果砌26层砖当灰缝为5mm宽时,墙高为1508mm,只多出8mm,每条灰缝压缩0.32mm,即灰缝宽为4.68mm正合适,则该窑直墙应砌26层砖。
施工时应在每个砌筑段(通常以相邻两条膨胀缝之间为1个砌筑段,长度约5~10m)的两端按计算出的砌砖层数及设计高度,各砌1个砖垛,以此为基准拉线砌筑该段中间部分。
直墙的水平方向也应先计算出每段应该用多少块砖,以控制竖向灰缝宽度。
对于拱顶则应先在拱模上“预排”,在保证圆拱下方灰缝宽度小于3mm的条件下,决定一排拱的用砖块数。
对于耐火砖,为保证灰缝宽度小于2mm,其所用泥料的粒度应小于1mm,且应抹灰挤紧,以满足灰缝宽度和竖缝泥浆饱满度的要求。
浅谈隧道窑的一些故障与基本常识先说烘干房的问题:自然排潮的烘干房如果烘不干砖的原因,不外乎两种可能,送热溫度过低或送热风量过小!而风机排潮的烘干房出现回潮、塌坯,大多是因为送风量与排风量不平衡,特别是当送风量过于大于排风量时极易出现回潮、塌坯!我相信这都是窑师傅技术方面力所能及的!而有些问题与窑体的设计或改造的不合理有客观原因,比如有很多由自然排潮改造成风机排潮,改造得不合理,有的把排潮风机装在中间段,甚至有装在烘干房出坯口的方向,有的进坯口没装窑门,有的烘干房窑内的送热孔沒有重新规划改造等,各种低级错误都有……!当然,窑师傅要能够看见出问题,并提出简捷可行的改造方案。
关于烧道炸坯,通常是砖没有烘全干,但并不是没烘干就一定会炸坯,要用技术手段降低进坯囗的溫度,重新规划高温焙烧区的位置,把预热区前面多留几个车位作烘干区用。
关于内燃卡位的高配与低配问题:除了窑师傅掌握好合适的风速,更多地取决于窑体的保温效果、码坯等等各方面的因素。
最常见的一个耗卡位的问题有水箱安装位置不合理,好多砖厂把水箱安装在出砖口方向的笫六个甚至笫七个车位,一般90米长左右,3.6断面的窑子为例,六七车位一般还有七百度左右的溫度,也就是保温区,而水箱开水的温度也只有一百度,这就好比汽车水箱的散热作用,什么高温的砖只要一进到水箱底下的位置,该车位立马降温熄火,保溫区不保温势必影响焙烧区的温度,这种情况下就耗内燃!或者同一个厂,两烧一烘,一条烧道装了这样的水箱,另一条没装,同样的卡位,产量不一样。
(水箱应该安装在出砖口的第三个车位,那里的余溫完全够热水)另外,我烧制过的最耗卡位的窑子,是外置管道从保溫区抽热到烘干房,而焙烧窑的风机直接把原本可以利用的热气从烟囱排放掉,也就是说整个烘干房的热风都是从焙烧窑保温区抽过来的,这种窑特别耗內燃,不能低于四百卡!而个别好烧的窑子仅仅三百卡就够了,依个人经验大多数隧道窑不加外燃,內燃卡位大多在三百三~三百七之间。
隧道窑前火跑得慢,后火败得慢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窑炉在烧成中火行速度缓慢,前火温度较低,到了焙烧带中后部高温才发威,保温带还降温迟缓。
这样往往窑炉产量低下,还容易烧出过火砖。
4.6米断面多孔砖坯在进窑造成的原因有多种,各自的窑炉情况不一。
一.预热不良,烧砖的隧道窑要想有个可观的火行速度,跟预热带的良好预热效果是分不开的。
①提闸使风不当,即使用什么哈风闸形,开启多大的风压。
使用的哈风闸形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窑内的热能,并且不会出现裂纹、凝露等毛病,因此台阶式和桥形闸比较常用。
另外还要注意提闸的数量,哈风闸提多了,预热的薄弱环节——坯垛中下部就得到了更多烟热气流的加热,促进预热效率的提升。
风压还要开启的足够强劲,大风量才能确保热能与砖坯的热交换效率,火行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不能一味的使用大风,还得看窑温是否受得了,出窑砖的质量怎么样。
还要考虑哈风闸半途中是否损坏,哈风口有无乱坯堵塞现象,哈风口底部与窑车面高度,窑车面下雨是否淋湿等等情况,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拖跑火的后腿。
②砖坯太湿,如果焙烧窑炉内的砖坯含水率偏高,那么前火肯定跑得慢了。
一般入窑砖坯的含水率控制在3%以内比较好。
有的干燥窑设计建造的有毛病,有的是没调节好,这两点都会决定干燥的效果优劣。
③坯垛垛形布局差,七分码,三分烧的说法流行了数十年了,今天用在隧道窑上仍然适宜。
良好的坯垛垛形不但有利于火行速度,并且能平均断面的温差,给高产、优质、节能创立了先天条件。
边上密码,中间稀码,上部密码是坯垛布局的基础,多大的垛体,多少个头数,几条火道,火道的尺寸多少,这几点尽量处理好。
具体在各个断面的窑炉上有着最佳的码法,需要了可向本人咨询。
二.内燃燃点,燃点指物体在多高的温度条件下可以燃烧。
砖坯中的内燃因为材质的不同,燃点有着高低之分。
燃点低即在低温状态下就能燃烧,燃点高了在高温条件下才能燃烧。
假如你的窑使用了燃点高的材料作为内燃,就有可能出现前火跑得慢,升温迟缓,到了中后火温度又居高不下的窘态。
隧道窑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在隧道窑焙烧中经常遇到的事故性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点火1.1现象及危害点火准备工作不足是造成点火砖成废品或告等外品及点火失败在现象。
1.2原因(1)点火坯车不够;(2)未按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3)点火煤坯未加足燃料;(4)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偏高;(5)点火工技术不全面或责任心不强;(6)未掌握好进车时间,不该进车时推车入窑。
使坯垛温度陡降,达不到正常焙烧所需带温度、火度,最后上火熄灭;(7)风闸提得过高,使热风被大量抽走,造成窑温偏低。
1.3处理方法(1)备足点火坯车。
一般点火时应准备好30个以上的干坯车;(2)严格按照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砌好大灶车,码好与大灶连接的点火坯车带探头砖;(3)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必须按制在6%以内,以免在点火后因砖坯过湿使坯车在窑内倒塌;(4)调整好窑上各风闸,并关紧窑门,用风机控制好火焰长度;(5)正确掌握好窑上的投煤时间,必须待窑烧出3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在窑上投煤引火,而窑内大灶要继续放大火,上下夹击;(6)正确掌握进车时间。
必须烧出9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以进车,但大灶必须继续烧。
进入5个以上窑车后,大灶方可停烧。
(7)当停烧大灶后发现窑内火小温度降低且有熄火危险时,应迅速关小风机、风闸,打开火眼,投入碎木柴和块状且煤质优良的有烟煤。
待火重新烧正常后才停止此项工作。
2蹲火2.1现象及危害由于某种原因,使隧道窑无条件继续焙烧,被迫蹲火在现象。
蹲火处理不好会造成废品率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熄火在发生。
2.2原因(1)没有砖坯装上窑车,或因管理上的原因,有坯装不上窑车;(2)因为停电不能继续焙烧(顶车机、风机、窑车等);(3)窑内发生事故,不能持续进车(窑车跳轨、窑车坏在窑内、窑内倒坯等)。
2.3处理方法(1)关闭远闸,近闸也需开很小,减少通风,或只留1-2个风闸,其余全部关闭;(2)维持窑内温度,采取间断地,少量地添煤(1/3铲);(3)尽量降低火行速度;(4)尽快修复损坏设备,进入正常焙烧;(5)尽快处理窑内事故,跳轨车、坏窑车、倒窑车;(6)当遇到停电风机不能运转时,应打开窑门,揭开烧成带和预热带之间在投煤孔盖;(7)停电时应备有应急电源,保持顶车机能正常运行,每隔4-6h推一个坯车进窑,若无坯车,窑车也可,待来电有坯车时再把空车拉出,填入坯车。
隧道窑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在隧道窑焙烧中经常遇到的事故性问题及处理方法有下列几种:1点火1.1现象及危害点火准备工作不足是造成点火砖成废品或告等外品及点火失败在现象。
1.2原因(1)点火坯车不够;(2)未按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3)点火煤坯未加足燃料;(4)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偏高;(5)点火工技术不全面或责任心不强;(6)未掌握好进车时间,不该进车时推车入窑。
使坯垛温度陡降,达不到正常焙烧所需带温度、火度,最后上火熄灭;(7)风闸提得过高,使热风被大量抽走,造成窑温偏低。
1.3处理方法(1)备足点火坯车。
一般点火时应准备好30个以上的干坯车;(2)严格按照点火操作要领进行操作,砌好大灶车,码好与大灶连接的点火坯车带探头砖;(3)点火坯车上砖坯入窑水分必须按制在6%以内,以免在点火后因砖坯过湿使坯车在窑内倒塌;(4)调整好窑上各风闸,并关紧窑门,用风机控制好火焰长度;(5)正确掌握好窑上的投煤时间,必须待窑烧出3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在窑上投煤引火,而窑内大灶要继续放大火,上下夹击;(6)正确掌握进车时间。
必须烧出9排以上火眼,并底火发亮时,才可以进车,但大灶必须继续烧。
进入5个以上窑车后,大灶方可停烧。
(7)当停烧大灶后发现窑内火小温度降低且有熄火危险时,应迅速关小风机、风闸,打开火眼,投入碎木柴和块状且煤质优良的有烟煤。
待火重新烧正常后才停止此项工作。
2蹲火2.1现象及危害由于某种原因,使隧道窑无条件继续焙烧,被迫蹲火在现象。
蹲火处理不好会造成废品率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熄火在发生。
2.2原因(1)没有砖坯装上窑车,或因管理上的原因,有坯装不上窑车;(2)因为停电不能继续焙烧(顶车机、风机、窑车等);(3)窑内发生事故,不能持续进车(窑车跳轨、窑车坏在窑内、窑内倒坯等)。
2.3处理方法(1)关闭远闸,近闸也需开很小,减少通风,或只留1-2个风闸,其余全部关闭;(2)维持窑内温度,采取间断地,少量地添煤(1/3铲);(3)尽量降低火行速度;(4)尽快修复损坏设备,进入正常焙烧;(5)尽快处理窑内事故,跳轨车、坏窑车、倒窑车;(6)当遇到停电风机不能运转时,应打开窑门,揭开烧成带和预热带之间在投煤孔盖;(7)停电时应备有应急电源,保持顶车机能正常运行,每隔4-6h推一个坯车进窑,若无坯车,窑车也可,待来电有坯车时再把空车拉出,填入坯车。
此法主要是停电时间长时采用。
3倒窑3.1现象及危害在窑内发现窑车上的坯垛靠墙和向中间倒塌,或者整批地倾斜。
一个窑车上的坯垛在倒塌会想起邻窑车上坯垛在连续倾倒,堵塞火路,影响焙烧,造成大量成品砖报废。
同时会损坏窑墙、窑车密封装置和窑车。
3.2原因3.2.1预热带前发生倒窑(1)坯垛未码稳;(2)顶车机操作不慎或顶推时不平稳,瞬时推力过大,坯困运行中惯性倾倒;(3)坯体强度较低,不能承受坯垛自身重量。
3.2.3烧成带发生倒窑(1)温控不准,外投煤过多;(2)焙烧带拉得太长,高温持久,辐射热量大工业内燃料掺配过高且不均匀,使局部砖坯过烧,软化倒塌。
3.3处理方法3.3.1预热带前发生倒窑(1)码好窑车上的坯垛,码坯时坯垛要直,不要有倾倒倾向;(2)烧成带及时蹲火;(3)倒塌的窑车及时处理,当离进车端窑门不是太远时,最好关掉风机,打开进车端窑门,把倒塌的窑车及时处理好拉出,,以免引起与倒坯车相邻在车连续倒塌;(4)控制入窑坯体残余水分,坯体残余水分最好控制在6%以内;(5)成型时增加坯体的初始强度,使其能承受坯垛自身重量;(6)选择责任心强在顶车机操作工操作;(7)最好选用运行平稳在顶车机(液压式),不要选用运行不很平稳在顶车机(机械式)。
3.3.2预热带倒窑(1)适当缩短预热带,将相对集中开闸排烟改为相对分散开闸排烟,以降低烟气相对湿度;(2)倒坯车离进车端较远时,中间倾倒的车可不做处理,但应随时观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当车上边部坯体倾倒并擦碰窑墙时,可打开检查门进行处理。
3.3.3烧成发生倒窑(1)根据具体情况,缩短进车间隔时间表,甚至可以连续进车,以便缩短烧成带;(2)将烧成带投煤孔打开放“火”;(3)打开余热闸或放热闸排出高温气流,降低烧成带温度及时合理调整内燃料掺量及均匀程度;(4)风闸全部高提或部分高提,拉火向前;(5)出完红砖在每台窑车码坯前应检查车面并进行修补,不平车面的窑车不能码坯,码好坯也不能进窑。
保持每台进窑车车面平整。
4上下温差大4.1现象及危害坯垛上部温度上升过快已能进入焙烧带,而下部温度上升过慢无法进入焙烧带的现象。
其危害是促使进入焙烧带的砖垛下部必须急剧升温才能与砖垛上部同步,打乱国升温曲线,势必造成下部废品过多,只有缓进焙烧带减慢焙烧进度,而这又必然影响产量。
4.2原因(1)窑门密封不严;(2)预热带窑体漏风严重,从缝隙中渗入大量冷风;(3)砂封槽、车封、砂封不严密,从窑车底漏入大量冷风;(4)坯垛与窑拱顶间间隙过大,从此处也能有大量冷空气进入;(5)排烟口位置偏高也会增预热带温差;(6)窑车上坯垛之间稀密不当也会增大预热带温差;(7)风机、烟闸使用不当;(8)窑底未设置车底闸或车底闸使用不当。
4.3处理方法(1)加强进车窑门的密封;(2)做好窑曲封、车封、砂封,防止车下风上窜;(3)设置车底风闸给车下风找出路;(4)坯垛顶部与窑内拱顶之间应保持最小距离,最好控制在50mm以内,且窑拱最好为平顶或微弧顶;(5)排烟口的位置不宜过高,且最好做成扁平式为好;(6)适当延长排烟口在分布长度,使风机抽风排烟时把上面的热气流往下拉,缩小预热带上下温差;(7)合理选择风机并控制调节好风机抽力,避免预热带负压过大;(8)窑车上部坯体适当稀码,有利于上面热气流往下面拉开档;(9)实行窑底压力均衡制度,根据窑车上部各个点的压力值来控制车下面相应各个点的压力值,使车上车下压力平衡;(10)合理使用烟闸,根据窑的具体情况对烟闸进行开启和调整开启高度;(11)码坯时在坯垛不会与窑墙擦挂的情况下尽量往两边靠,以减小坯垛与两边窑墙在间隙,这个间隙最好控制在60mm,不要超过80mm。
5欠火5.1现象及危害性砖的色泽呈浅黄色、红黄色或土黄色,强度低,音略哑。
过多的欠火砖会增大废品量,增加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5.2原因(1)码窑密度不合理;(2)整个窑断面欠火是因为烧窑工懒烧窑或技术水平低,看火偏“嫩”,致使焙烧温度低;(3)内掺燃料过低;(4)坯垛两边与窑墙间隙过大;(5)坯垛顶部与窑顶间隙过大;(6)抽力过大,保温较差;(7)没有正确掌握焙烧制度;(8)火烧飘国或窑的边部通风过量;(9)近闸提得过高或不合理。
5.3处理方法(1)应仔细研究码窑形式和焙烧制度,调整码窑密度,使窑内上下和断面温度差减小并使纵断面上升温比较均匀;(2)掺足内燃料;(3)使用风闸和投煤纠正窑内温差;(4)延长保温带;(5)尽量减小坯垛与窑墙、窑顶之间的距离;(6)设法调整控制窑内气流流速,提高窑内火温。
6过火6.1现象及危害在焙烧带的高温段内,从火眼可以看到局部地方温度过高,火焰呈白色,此时焙烧温度一般都超过980℃。
砖的收缩过大,砖体积减小或变形或弯曲,坯垛向中间倾倒。
这样会使过火部分在坯体变成焦砖成为废品,甚至可能烧流,烧成大坨,增加废品量,增大出窑难度,甚至可能由于无法正常卸下砖制品面影响窑的正常进车和焙烧。
6.2原因(1)内燃掺配比不正常,内掺燃料过多,或从火眼投入的燃料过多;(2)焙烧温度超过烧成温度,使砖坯软化;(3)码坯密度过大,中部未留出足够的通风孔道;(4)预热带向中间倒的坯车进入焙烧带也会出现过火现象。
6.3处理方法(1)在过火的地方停加外燃料,后底火长时可停加;(2)严格掌握内燃发热量和配合比,按规定掺入内烯料并使其掺配均匀;(3)适当降低码坯密度,并在坯中部留出足够的通风孔道;(4)如整个焙烧带过火,应停加燃料,并减少进入窑内的氧气,使火逐步减弱。
也可以在火眼处投一些砂土,降低窑内温度;(5)提起后部余热闸放热;(6)揭开火眼盖放热。
根据窑内火情变化,要及时揭开或盖上火眼盖,防止过量放热。
7火滞7.1现象及危害火头停滞不前,不能流畅地继续前走。
这将影响生产进度,增大燃料用量。
7.2原因(1)风闸年久失修,漏风严重;(2)焙烧操作人员疏忽,将风闸烧穿,窑内气体经损坏的风闸大量漏出;(3)近闸提得过高,其抽力超过了预热风闸的牵引抽力。
7.3处理方法(1)停窑时换上新风闸或打开风闸外检门对风闸进行修补或处理;(2)降低近闸,提高远闸;(3)用热量较高易燃的燃料焙烧,并将火迅速向前延伸。
8近火8.1现象及危害从窑顶火眼向外窜火,使焙烧不能正常进行。
8.2原因(1)排烟系统底部湿度较大或有水分,造成排烟系统阻力过大,排烟道温度降低;(2)风机或风道发生故障;(3)风闸破损或密封不严;(4)保温带车度风漏入窑内的量太大。
8.3处理方法(1)排除排烟系统底部的水分;(2)修复风机或风道;(3)修补风闸或换上新风闸。
9火势上飘‘底火差9.1现象及危害火焰只在焙烧带上部前进,窑底部无火呈黑色或火很小,而焙烧高温带“返火”很大,使焙烧不能正常进行。
9.2原因(1)排烟风机抽力过低或不足;(2)风闸提得过低过远,没有很好地利用风机的抽力;(3)码坯不合理,炕腿过低或炕腿过高过稀;(4)燃料灰分过大;(5)底部投煤过多,灰渣堵塞下火道,使腿部通风不良;(6)坯垛上部火眼处码得过密,投入火眼的煤屑停留在坯垛上部,只在上边燃烧;(7)窑与窑车之间曲折密封不严,窑底漏入的冷空气会使底部温度降低,底火差,火势上飘;(8)冷却带过短,造成通风量过大,下部冷却过快,后火熄灭过早。
9.3处理方法(1)根据风机抽力大小,适当调整坯垛上部的密度;(2)在码火眼处的坯垛时,应保证投入的煤大部分落到窑底,不会大量停留在坯垛上部;(3)高提风闸,适当缩短预热带,加长焙烧带;(4)近提风闸,将上火拉下去,等底火烧到了3-4排好火后,再恢复正常用闸,(5)合理调整各带长度;(6)改变炕腿码法;(7)及时调节烟闸的开启,适当提高近闸,降低远闸。
10上火快、下火慢10.1现象窑内上部火焰向前运动得较快,呈红黄色,而窑内中下部却呈暗红色。
10.2原因(1)风机抽力不够,使大量热气体向上或斜向运动;(2)码坯形式不合理,上部码得较稀或有空洞,使火焰在窑上部运行较快;(3)坯车上部码得过密,以致投入的燃料堆置在坯垛上部燃烧而下部火力不足;(4)车和车之间,窑封与车封之间密封不严,使车底风漏入窑内,致使下部温度上升较慢。
10.3处理方法(1)增加风机抽力;(2)调整风闸,把焙烧带最前面的风闸提到位,使焙烧带正负压操作;(3)坯垛上部适当加密,但必须注意码坯间隙,不能影响投煤下落,(4)窑封、土封、砂封要做好,防止车底风的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