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3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
准(修订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12.25
•【文号】食安办〔2017〕39号
•【施行日期】2017.1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
订版)的通知
食安办〔2017〕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及各地的意见建议,我们在深入总结前期创建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进行了修订。
现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抓紧制定省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于2018年1月31日前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备案。
联系人:洪乐、臧炜奇
联系电话:88331638、88331608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
2017年12月25日附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
【新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规范创建评价与管理工作,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要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积极性,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三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健全工作机制,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应达到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效显著、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等标准,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以下简称《评价细则》),用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评价。
《评价细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五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范围为副省级城市、设区市以及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县)(以下统称城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称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确定本省创建申报条件,具备条件的城市人民政府可自愿向所在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创建申请。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每3年为一个周期,包括省级推荐、城市创建、省级初评、国家验收等4个环节。
第六条省级推荐。
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确定创建推荐城市(以下简称推荐城市),于每个评价周期第1年3月底前,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备案。
第七条城市创建。
推荐城市应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大投入保障,落实部门责任,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于每个评价周期第2年12月底前,经以下程序后向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初评申请:(一)城市自查。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是督促地方党委政府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促进提升城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
为规范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促进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措施,推动社会共治,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第三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部署,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实施。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加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地级市和直辖市所辖行政区(县)。
第二章评价标准第五条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广泛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作为对参加创建城市评价的依据。
第六条《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应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突出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评价指标: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
主要提出“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近三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显示本地生产的食品安全状况较好”“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等否决指标。
“党政同责”落实到位。
主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最新要求,提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一权威监管体制完善、专业执法队伍建设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专业执法装备配备达标和专业检验能力达标等方面指标。
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有效。
主要从农业源头、市场源头、肉类源头、餐饮源头、生产源头的角度,提出有效治理的指标。
监督执法检查全面覆盖。
主要从促进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角度,提出实施良好行为规范、现场检查标准规范、监管责任全覆盖、及时解决本地行业共性隐患问题、应急处置及时高效、监管执法信息全面公开等指标。
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控制。
主要从加强事后监管的角度,提出后处置工作及时彻底、案件协查联动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等方面的指标。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江苏省评价细则
第一部分说明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江苏省评价细则》(以下简称《评价细则》)是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江苏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考评指标(2016版)》的基础上修订。
一、分值设置
《评价细则》分值按百分制设置,总分值(关键项+基本项+鼓励项)为116分。
关键项加基本项的合计分值为100分,其中,关键项19项,共58分;基本项22项,共42分。
鼓励项为加分项,共9项、16分。
另外,对完成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部署的专项试点任务,每项单独加2分。
二、结果判定
依据《评价细则》进行评价,如果创建城市无被否决的情形,且关键项单项得分率≥60%、总得分≥90分,视为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要求,由省食安委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进行推荐。
三、适用范围及标准解释
本《评价细则》适用于我省各设区市参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考核评价工作,具体标准由省食安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部分正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广东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及评价细则(修订版)1 / 492 / 493 / 494 / 495 / 496 / 497 / 498 / 499 / 4910 / 4911 / 4912 / 4913 / 4914 / 4915 / 4916 / 4917 / 4918 / 4919 / 4920 / 4921 / 4922 / 4923 / 4924 / 4925 / 4926 / 4927 / 4928 / 4929 / 4930 / 4931 / 4932 / 4933 / 4934 / 4935 / 4936 / 4937 / 4938 / 4939 / 4940 / 4941 / 4942 / 4943 / 4944 / 4945 / 4946 / 4947 / 4948 / 49说明:1.《广东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及评价细则(修订版)》共9大类56项125个考评要点,包含5个否决项、19个关键项、22个基本项、9个鼓励加分项,1个单独加分项。
其中:关键项和基本项总分为100分,19个关键项,每项均达到3分以上,总计66分;22个基本项总计34分;9个加分项,总计16分。
关键项的最低单项分值均大于基本项和鼓励项的最高单项分值。
试点城市评价总分116分。
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对符合以下3条标准的试点城市命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1)无否决事项;(2)评估分数达90分以上;(3)关键项单项得分率大于60%,并向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推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申请。
2.抽查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根据GB10111-1988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从整体样本中抽取,原则上应逐层进行随机抽样,即市随机抽取县(区)、县(区)随机抽取乡镇(街道)。
3.无特别时间说明,各项指标均指当年度或在考核时间节点前达到。
49 / 49。
附件2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2017版)》的基础上修订。
一、分值设置《标准》分值按百分制设置。
关键项加基本项的合计分值为100分,关键项的分值≥50分,基本项的分值≤50分。
鼓励项为加分项,分值≤16分。
关键项的最低单项分值>基本项和鼓励项的最高单项分值。
总分值(关键项+基本项+鼓励项)≤116分。
具体分值由各省级食品安全委员会按照上述原则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中设置。
二、结果判定(一)依据相关省(区、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进行评价后,如果创建城市没有出现被否决的情形,关键项单项得分率≥60%,总得分≥90分,视为达到《标准》要求。
(二)首次创建国家层面评价中,专家评价得分与创建期间创建城市日常工作情况、省级评价得分情况、省级评价推荐提交资料审核情况、国家层面暗访检查情况、公示期间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情况,分别按照70%和5%、5%、5%、10%、5%的权重进行综合评议。
综合评议结果≥90分,视为合格。
(三)跟踪评价中,达到《标准》的获得命名城市,专家评价得分与省级跟踪评价得分情况、跟踪评价周期中第一年跟踪评价情况、第二年跟踪评价情况、第三年跟踪评价情况、国家层面暗访检查情况,分别按照70%和5%、5%、5%、5%、10%的权重进行综合复审。
综合复审结果≥90分,视为合格。
三、标准解释本《标准》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部分正文一、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一)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
无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
(否决项)(二)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4份/千人(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应科学合理)。
其中,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检验量不低于每年2份/千人。
(否决项)(三)当地群众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达70%,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达75%,对创建工作的支持率达90%。
2023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
一、法律法规遵守
1、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做到规范操作,依法经营。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从业人员的责任,确保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和追究责任。
3、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二、监测体系建立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3、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宣传教育加强
1、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引导消费者合理选择食品,促进全民食品安全素质提升。
2、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3、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公开食品安全信息和监管情况,增
强公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以上是2023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的主要内容,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卫生城市创建标准一、食品安全监管有力,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加强食品进出口管理,防止疫情疫病传入传出。
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筑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理。
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严格执行建筑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确保建筑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得到安全处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防止垃圾污染环境。
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
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确保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推行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至30%以上。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五、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
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
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强饮用水水质监测和监管,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
六、全市大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
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燃煤和燃油使用量,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和管理,推行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
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
(餐饮安全示范街)
一、必备项
1、明确起始点,不少于30家餐饮店,持证率100%。
2、街面设有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栏。
3、餐饮店内食品安全公示率达100%。
4、量化分级B级以上达90%,户外量化达100%。
5、全面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安全示范店或清洁厨房、食安泰安品牌店达50%。
6、诚信经营,规范索证,食品原料采购可追溯。
7、全面推行色标管理法。
8、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75%以上。
9、连续2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自选项
1、具备食品安全协管员,设立农残检测快检室。
2、推行先进管理方法,达90%以上。
可选择4D法、五常法、六T法等管理方法。
3、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4、部门联合,卫生部门的集中消毒餐具管理、城管部门的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在示范街有体现。
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
(餐饮安全示范店)
一、餐饮店
1、合法经营,证照齐全。
2、餐饮店内公示食品安全(证照、制度、监管动态等)。
3、量化分级达B级以上,在户外公示。
4、店面卫生整洁,工作人员个人卫生良好。
5、推行明厨亮灶(视频摄像头或玻璃幕墙方式)。
6、实行色标管理法,并推行负面清单、4D法、五常法、六T法等管理方法。
7、诚信经营,规范索证,食品原料采购可追溯。
8、具备网络经营的,应公开标志、承诺。
9、规范处置餐厨废弃物。
10、连续2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学校食堂
除上述标准外,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食品安全进课堂。
2、设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开展农残快检。
3、在宣传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4、开展社会监督,向家委会成员等社会各界开放食堂。
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标准
(快检室)
1、具备单独的检测室。
2、具有能够开展检测的专(兼)职人员。
3、具有满足需求的快速检测仪器。
4、具有检测、记录、退市等相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