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构造教学案例二——构造柱和圈梁的构造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圈梁与构造柱总结一、圈梁概述圈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之一,通常用于承受水平荷载,使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圈梁的定义、构造和使用进行总结。
1.1 圈梁的定义圈梁是指位于两个支点之间、距离较短且主要用于承受水平荷载的梁。
它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
1.2 圈梁的构造圈梁的构造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上部水平梁:上部水平梁是圈梁的主要承载构件,它位于圈梁的上方,并连接两个支点。
上部水平梁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2.侧向支撑:为了增强圈梁的稳定性,通常在圈梁两端设置侧向支撑。
侧向支撑可以是水平的横梁或竖向的支撑柱。
3.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圈梁的各个部分,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以确保圈梁的整体牢固和稳定。
1.3 圈梁的使用圈梁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建筑物结构中的水平荷载承载:在地震等情况下,圈梁能够承受建筑物的水平荷载,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物的刚性连接:圈梁能够连接不同部位的结构构件,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刚性连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中的支撑和固定:圈梁可以作为支撑或固定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中的重要构件,确保其稳定性。
二、构造柱概述构造柱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柱状构件,主要用于承受垂直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
下面将对构造柱的定义、构造和使用进行总结。
2.1 构造柱的定义构造柱是指位于建筑物内部的竖直柱状结构构件,用于承受垂直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构造柱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2.2 构造柱的构造构造柱的构造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柱身:构造柱的主体部分,负责承受垂直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基础上。
柱身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构造柱的各个部分,通常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以确保构造柱的整体牢固和稳定。
3.加固措施:为了增强构造柱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通常在柱身的四周或关键部位设置钢筋或纤维增强材料,以增加构造柱的强度。
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的施工钢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抗裂性。
所以,为了保证砖砌体的抗裂性能和防震能力,增加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需在墙体中配制相应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这就是平常所说的砖混结构。
在砖墙砌体中配制钢筋,主要有墙体上设置的圈梁、构造柱等构件。
这些构件,与砖墙体连成了一个整体。
一、砖墙圈梁圈梁是砖混结构中的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地方又称墙体腰箍,它可以提高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避免和减少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
圈梁是沿外墙、内纵墙和主要横墙设置的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的连续封闭形结构梁。
如图4-54所示为某一圈梁的配筋。
圈梁设在+0.000以下的称为地圈梁,如图4-55所示,图样上常用DQL来表示,凡是承重墙的下边均应设置地圈梁。
装配式混凝土楼群层、屋盖的砖房、砌块房,在抗震设防区,应在安装楼板的下边沿承重外墙的周围、内纵墙和内横墙上,设置水平闭合的层间圈梁和屋盖圈梁,图样上常用QL来表示。
如果圈梁设在门窗洞口的上部,兼作门窗过梁时,则应按图4-56所示进行施工。
如果圈梁被门窗或其他洞口切断不能封闭时,则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墙的搭接长度应大于圈梁之间的2倍垂直间距,并不得少于1m,如图4-57所示。
图4-54 某一圈梁的配筋示意图4-55 地圈梁图4-56 圈梁兼作过梁圈梁骨架的安装应按下面要求进行:(1)圈梁施工前,必须对所砌墙体的标高进行复测,当有误差时,应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
(2)圈梁钢筋骨架一般是待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
圈梁骨架一般在墙体上进行绑扎,有的为了赶施工进度,常在场外预先进行绑扎,或者委托钢筋加工单位进行加工。
当采用预先绑扎和加工的骨架,可先进行编号组装。
有构造柱时,则应在构造柱处进行绑扎。
图4-57 附加圈梁设置当在模内进行绑扎圈梁骨架时,应按箍筋间距的要求在模板侧划上间距线,然后装主筋穿入箍筋内,箍筋开口处,应沿上面主筋的受力方向左右错开,不得将箍筋的开口放在同一侧。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法详细解读与分析,看了秒懂!一、构造柱部分(一)构造柱设置要求1. 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或墙端部没有混凝土柱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
2. 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
3. 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
4. 构造柱的截面不小于墙宽×200㎜,纵向钢筋不小于4Ф12,箍筋不小于Ф6@200㎜。
5. 当填充墙体与构造柱、承重墙或结构柱相连时,应设不小于2Ф6@500㎜(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拉结筋拉结。
拉结钢筋锚入柱、墙内应不小于200 ㎜,伸入填充墙内不应小于1000 ㎜。
后置拉结筋必须锚固可靠,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0㎜。
6. 构造柱的柱顶、柱脚应在主体结构中预埋不小于4Ф12的钢筋,接驳长度不小于500㎜7. 构造柱的钢筋绑扎完成后,先砌墙,在留出马牙槎后,再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超过300㎜。
(二)构造柱施工流程构造柱:预插钢筋→钢筋加工→模板安装→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三)施工方法1、预留构造柱位置砌体施工: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
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
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
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
2、钢筋预埋:构造柱的底部钢筋与承台梁一同施工,,在承台梁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构造柱的钢筋必须绑扎好,构造柱的钢筋在承台及承台梁施工时就一同预埋和绑扎好,待与地圈梁一同在进行混凝土施工。
3、构造柱钢筋安装与砌体拉结筋预埋:构造柱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应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作用;设置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却属脆性材料,在抵御地震等水平力、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规范对砖混结构现绕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做了明确规定。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作用;设置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却属脆性材料,在抵御地震等水平力、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因此,规范对砖混结构现绕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柱做了明确规定。
1 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房屋建筑教案(四)墙体、柱和梁的构造本课目主要介绍墙体的作用、分类,墙体材料和细部构造以及柱、梁的作用和形式。
一、墙体的构造墙体:建筑物的竖向围护构件,在多数情况下为承重构件,承受屋顶、楼层、楼梯等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和其自重传给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墙体的作用墙体在建筑中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承重作用。
承受房屋的屋顶、楼层、人和设备的荷载,以及墙体自重、风荷载、地地震荷载等。
2、围护作用。
抵御自然界风、雪、雨等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和噪声的干扰等。
3、分隔作用。
墙体可以把房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或小房间。
4、装修作用。
墙体是建筑装修的重要部分,墙面装修对整个建筑物的装修效果作用(影响)很大。
(二)墙体的分类1、按制作材料分类:(1)砖墙(普通黏土砖、黏土多孔砖、黏土空心砖、灰砂砖、焦碴砖等);(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水泥、砂子、磨细矿渣、粉煤灰混合,用铝粉作发泡剂,经蒸养而成);(3)石材墙(乱石墙、整石墙、包石墙);(4)板材墙(钢筋混凝土板材、加气混凝土板材、玻璃幕墙等)2、按墙体所在位置分类:墙体按所在位置一般分为外墙和内墙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各有纵横两个方向,共形成四种墙体,即:纵外墙、横外墙(山墙)、纵内墙、横内墙。
另外,还有窗间墙、窗下墙、女儿墙等。
3、按受力特点分类:(1)承重墙:承受屋顶和楼板等构件传下来的垂直荷载和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的墙体。
(2)承自重墙:只承受墙体自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楼板等竖向荷载的墙体。
(3)填充墙: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并起着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的墙体。
(4)隔墙:起着分隔室内空间和隔音作用的墙体。
4、按构造做法分类: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
(三)砖墙1、砖墙材料砖墙,是用砂浆将砖按一定技术要求砌筑而成的墙体,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1)砖①普通黏土砖,规格:240mm×115mm×53mm(长×宽×高)②KP1型承重多孔黏土砖,规格:240mm×115mm×90mm③DP2型承重长方孔黏土砖,规格:240mm×175mm×115mm④DP3型承重长方孔黏土砖,规格:240mm×115mm×115mm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有MU10、MU15、MU20、MU25、MU30等五级。
关于圈梁、构造柱的设置要求和规范(干货)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1,墙体转角;2,砌体丁字接关处;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一、圈梁的设置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mm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mm;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砖砌体工程——构造柱与圈梁构造节点1、构造柱与基础连接节点工艺说明:1.构造柱与基础连接时,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应伸入混凝土基础中,无混凝土基础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伸入混凝土基础时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应符合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e(La)要求,且末端应弯折90°,平段长15d,弯钩向外侧拐向。
2.对于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和箍筋加密要求如立面示意图在柱头、柱脚钢筋搭接区是≥500mm及1/6层高,≥LlE(L1)。
搭接区段为相应的箍筋加密区,伸入基础的箍筋且不少于两道定位箍筋,当设计有明确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3.无地圈梁的,构造柱底标高应低于室外地面以下≥500mm。
构造柱箍筋从伸入砖基础到搭接区做加密处理。
砌砖基础先退后进。
4.在砌砖墙大马牙槎时,沿墙高每隔500mm通长埋设水平拉结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采用2Φ6水平筋与Φ4@250的分布短平面内点焊而成的钢筋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与构造柱钢筋绑扎连接。
2、构造柱与现浇梁连接节点工艺说明:1.现浇梁纵筋伸入构造柱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中锚固长度Lae(La)的要求,现浇梁上部纵筋遇板底圈梁时应从圈梁纵筋外侧插入。
现浇梁上部纵筋遇板侧圈梁时应从圈梁纵筋内侧插入,并且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两道箍筋,在其直径不小于d/4。
梁端也必须设置3道Φ8@100的加密箍筋。
2.对于构造柱的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和箍筋加密要求如立面示意图,在柱顶、柱脚钢筋搭接区是≥500mm及1/6层高,LlE(L1)。
搭接区段,构件连接区段以及柱顶1/6层高范围内相应地采用箍筋Φ6@100进行加密。
3、组合砖柱与现浇梁连接节点工艺说明:1.现浇梁纵筋伸入组合砖柱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中锚固长度Lae(La)的要求,现浇梁上部纵筋遇板底圈梁时应从圈梁纵筋外侧插入。
现浇梁上部纵筋遇板侧圈梁时应从圈梁纵筋内侧插入,并且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两道箍筋,在其直径不小于d/4。
建筑构造教学案例二——构造柱和圈梁的构造(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案例课题:构造柱的构造引入新课:播放视频使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先砌好四面墙,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墙上,接着在楼板上再砌墙,然后再搭一层预制板……当遭受较强地震、两堵墙以不同频率摇晃起来时,预制板便会猛地从当初固定较弱的一端甩开,砸向下层楼板,最终使房屋由上而下整体倒塌。
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大量的预制楼板随处可见,而这些使用预制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是为脆弱的,许多人正是被它们夺去了生命。
经过灾难,我们还用预制板吗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展示圈梁和构造柱实物图片抗震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对于砌体结构,要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一种措施是使用现浇板,另一种措施就是使用“构造柱”和“圈梁”。
对于混合结构来说,无论使用预制板还是现浇板,圈梁和构造柱都是其最主要的抗震结构,而在现浇板中,钢筋混凝土的圈梁与板融为一体,整体性则更加牢固。
“构造柱”和“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一大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构造柱与圈梁的构造。
讲授新课:一、构造柱(一)定义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的砌体内的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各层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的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做到裂而不倒。
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
(二)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展示构造柱的实物图片,配合PPT讲解展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构造柱的实物图片。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抗震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四周、较长墙体中部较大洞口两侧等位置(三)构造柱的构造展示构造柱的结构图,配合PPT讲解动态地在结构图中画圈标识。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GZ)。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教学案例
课题:构造柱的构造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使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先砌好四面墙,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墙上,接着在楼板上再砌墙,然后再搭一层预制板……当遭受较强地震、两堵墙以不同频率摇晃起来时,预制板便会猛地从当初固定较弱的一端甩开,砸向下层楼板,最终使房屋由上而下整体倒塌。
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大量的预制楼板随处可见,而这些使用预制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是为脆弱的,许多人正是被它们夺去了生命。
经过灾难,我们还用预制板吗?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展示圈梁和构造柱实物图片
抗震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房屋的整体性。
对于砌体结构,要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一种措施是使用现浇板,另一种措施就是使用“构造柱”和“圈梁”。
对于混合结构来说,无论使用预制板还是现浇板,圈梁和构造柱都是其最主要的抗震结构,而在现浇板中,钢筋混凝土的圈梁与板融为一体,整体性则更加牢固。
“构造柱”和“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一大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构造柱与圈梁的构造。
讲授新课:
一、构造柱
(一)定义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的砌体内的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各层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的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做到裂而不倒。
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
(二)构造柱的设置位置
展示构造柱的实物图片,配合PPT讲解展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构造柱的实物图片。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抗震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置在
●建筑物的四角
●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电梯间四周、较长墙体中部
●较大洞口两侧等位置
(三)构造柱的构造
展示构造柱的结构图,配合PPT讲解动态地在结构图中画圈标识。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一般取240mm×240mm;
●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φ12,箍筋φ6,间距不大于250mm。
●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 处。
●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该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φ 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四)构造柱的施工顺序
展示构造柱的施工现场图片
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
展示构造柱的支模图片
●介绍不同位置的构造柱模板的支设情况;侧模和阴角模。
●构造柱模板支设前需在墙体两侧贴双面胶条。
目的:保证模板与墙体的紧密结
合,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
二、圈梁
(一)圈梁定义
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
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二)种类
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三)圈梁的设置位置
钢筋混凝土圈梁在墙身上的竖向位置,在多层的砖混结构房屋中,基础顶面和屋顶檐口部位必须设置一道,中间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层设或隔层设一道。
(四)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同厚,当墙厚为240mm以上时,其宽度可取为
墙厚的2/3,且不小于240mm;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m,且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基础圈梁
的最小高度为180mm。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五)设置附加圈梁
当圈梁遇到门窗洞口等致使其局部被截断时,补救的方法是在该洞口上方或下方增加一道附加圈梁与被中断的主圈梁搭接。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距离的2倍,并不小于1m。
巩固小结:
1、介绍了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
2、重点讲解了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位置。
3、结合图纸讲解了构造柱和圈梁的构造要求。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