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地质地貌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齐文化之力淄博的独特之处淄博,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一个充满齐文化底蕴的城市。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淄博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
本文将从淄博的历史传承、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人文魅力四个方面,展示淄博作为齐文化之地的独特之处。
一、历史传承淄博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齐国就是中国七雄之一,而淄博正是齐国的发源地。
丰富的历史渊源,使得淄博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游览淄博,你可以参观到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淄川古城遗址、邹城巢湖遗址等,这些遗迹见证了淄博古代文明的繁荣与辉煌。
二、自然风光淄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这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淄博地处鲁西南山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例如,芝罘山是淄博最高的山峰之一,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此外,淄博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涌泉、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数不胜数,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三、文化遗产淄博是中国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也是淄博的独特之处。
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力。
淄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了传承和弘扬齐文化的重要基地。
例如,淄博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馆内收藏了大量与齐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齐文化的精髓。
四、人文魅力淄博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有独特的人文魅力。
淄博人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这种友善的态度使得淄博成为了一个宜居的城市。
此外,淄博还有许多文化节庆活动,如齐文化节、泉城文化节等,这些活动丰富了淄博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体验。
总而言之,淄博作为一个充满齐文化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其历史传承、自然风光、文化遗产和人文魅力,使得淄博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淄博,感受齐文化之力,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1、地理位置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千米,东西最大横距87千米。
2、地形淄博市南依泰沂山脉,北濒九曲黄河。
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2.0%、29.9%和28.1%。
3、气候淄博市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9.3~2523.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90~210天。
4、自然资源历史上淄博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发现矿产 50种(含亚矿种),已探明储量的28种(含亚矿种)。
受成矿地质条件的制约,主要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油气资源分布在北部(为胜利油田的一部分);铁矿集中蕴藏在中部(金岭铁矿区及东南端(韩旺铁矿区);煤、耐火黏土、铝土矿及部分重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在中部及南部地区。
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淄川区、临淄区、沂源县。
在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全市列入省储量平衡表的矿产地168处。
5、烧烤食材(1)西北的牛羊肉串是全国烧烤的启蒙,羊肉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推荐榜内都占据榜首。
(2)比起其他地区,腰子、鸡爪、鸡架这些“边角旮旯”的食材在东北更受青睐。
(3)华北烧烤融合了许多地区的烧烤特色,人们的包容度也高。
华北人民也实在的很,吃饱很重要。
配菜中的方便面和烧烤中的面包片、馒头片排名均很靠前。
淄博不仅能撸串,更能抹着蒜蓉辣酱撸饼。
(4)华东地区对生蚝、鱿鱼等更加偏爱。
在华南,生蚝也超过了羊肉串,成为烧烤食客心中top1。
(5)华中地区的烧烤以湖南为代表,湘西小串腌制讲究,一口一串。
在湖北,小龙虾遇见烧烤,就变成了烤虾球。
(6)西南地区烧烤以小串为主,可分川渝、云贵两种类型。
宜宾的“把把烧”遍布全国,乐山的烤鱼片搭配鱼骨汤堪称绝杀,西昌的猪鼻筋绝对忘不了;烤脑花是重庆烧烤的典型代表。
淄博基本气候情况介绍临淄实验中学淄博地处鲁中,南依沂蒙山区,北临华北平原,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
市域形态南北狭长,南北最大纵距15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7公里。
地理适中,交通发达,是沟通中原地区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道,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淄博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迭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
淄博地处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为640.5毫米,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12.3℃-13.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42.6-2832.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80-220天。
全市总面积5938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3.79%。
其中市区面积2961平方公里。
淄博位于山东中部,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其四季特征分明, 春季风大干旱,夏季湿热多雨,秋季晴朗多旱,冬季干冷少雪。
最热月份为七月,最冷月份为一月。
由于全市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有明显的地方性气候特点。
南部山区的气候特点是: 年雨量较大,多集中在夏季,但一般不易成涝;冰雹较多,汛期又多暴雨,常常造成山洪暴发;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短,春霜期结束较晚,冻土期长。
地域温差大:"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不一天"。
北部平原的气候特点是:年雨量适中,多集中于夏季,常有三年一遇的水涝;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春季少雨干旱,多西南大风,为全省春旱严重地区之一;秋季晴朗多旱,但夏旱危害尤大,平均五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
夏季常出现短期的高湿天气,为全省高湿区之一。
淄博市地震地质构造概况淄博地处我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郯庐地震带西侧,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近南北向的禹王山断裂和王母山断裂、北西向的益都—无棣断裂和张店—仁河断裂、北东东向的广饶—齐河断裂以及北东—北北东向的淄河断裂和上五井断裂在境内交汇成网。
据历史记载,淄博及邻区共发生5.0—5.9级地震 6次,6.0—6.9级地震2 次,无7级以上地震。
1829年11月19日青州6.25 级地震、 1888年渤海7.5级和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均达到了Ⅵ度以上,1668年郯城8.5 级地震对淄博的影响烈度高达Ⅷ度。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包括两图一表,即"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及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等。
一、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新编的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划分图将中国及邻近地区划分为7个地震区,4个地震亚区,地震区、带名称地震区、带代号区内各级地震个数M≥8M7-7.9 M6-6.9 M5-5.9天山地震区南天山地震带ⅥⅥ-171303中天山地震带Ⅵ-2164445北天山地震带Ⅵ-310251171127阿尔泰山地震带Ⅵ-4416199505499青藏地震区西昆仑-帕米尔地震亚区青藏高原北部地震亚区龙门山地震带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青藏高原中部地震亚区巴颜喀拉山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青藏高原南部地震亚区喜玛拉雅地震带滇西南地震带藏中地震带ⅤⅤ1Ⅴ2Ⅴ2-1Ⅴ2-2Ⅴ2-3Ⅴ3Ⅴ3-1Ⅴ3-2Ⅴ4Ⅴ4-1Ⅴ4-2Ⅴ4-3 172422010110523 126372110101323293614157 5581695723201411611105216936162 168053819776625938331352561164171227东北地震区Ⅳ 0 2 9 32华北地震区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郯庐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朝鲜半岛地震带鄂尔多斯地震带Ⅲ-1Ⅲ-2Ⅲ-3Ⅲ-4Ⅲ-5Ⅲ-6Ⅲ-7 5011210 201657110 110371329207140 3685062104992112华南地震区长江中游地震带华南沿海地震带ⅡⅡ-1Ⅱ-2 000 505 28226 1394693台湾地震区台湾西部地震带台湾东部地震带ⅠⅠ-1Ⅰ-2 202 38830 26157204 89114576南海地震区Ⅶ 2 7 12二、潜在震源区划分在中国大陆及邻区共划分出986个潜在震源区,其中东部地区488个,西部地区498个。
1、地质。
地处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隆断区的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
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他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
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等。
2、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跌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
中国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
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丘陵、低山占总面积的70%。
丘陵海拔大多在200公尺左右。
有数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海拔500~1,000公尺,以崂山(1,130公尺)最高。
沿海有海积平原,面积不足30%。
半岛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岬角和岛屿。
是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闻名国内外。
烟台一带受海洋影响春季回暖较迟,苹果开花延迟到立夏以后,因而少受寒流侵袭,果树座果率高。
沿海盛产鱼、盐。
半岛东南的青岛为中国优良海港之一。
有纺织、机车车辆、化学等工厂。
夏季气候凉爽、又为旅游避暑疗养胜地。
山东半岛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湖泊),山东省2007年底总人口达9367万,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拥有在校大学生133.8万,研究生4.2万,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50%。
2008年山东省总人口将控制在9424万人左右。
经度:东经114度19分-122度43分纬度:北纬34度22分-38度23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半岛风景地质与地貌半岛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
山东淄博烧烤地理题一、淄博简介淄博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淄博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山东淄博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成为了中国烧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聚集地。
二、淄博地理位置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21′,东经116°00′-117°02′。
淄博的东临渤海,东北部毗邻烟台,南接济南,西临泰安,北靠滨州。
淄博市总面积为5895平方千米。
三、淄博地势和气候特点淄博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南部为丘陵地带,北部为平原。
淄博市境内有淄河、沂河、千佛山等地形。
淄河是淄博境内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市,为淄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淄博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800毫米左右。
四、淄博烧烤地理背景由于淄博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淄博成为了中国烧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聚集地。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丘陵地形和泉水资源淄博地区东部是丘陵地带,这种地形的特点为南高北低,使得烧烤时的风力较小,火力更加稳定。
同时,丘陵地区还分布着丰富的泉水资源,提供了较好的水源条件用于烧烤食品的制作和清洗。
2. 河流和河谷地带淄河是淄博市境内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贯穿全市。
淄河沿岸的河谷地带土地肥沃,农作物丰富,提供了大量的食材用于烧烤。
河流也提供了众多的铁矿石资源,为烧烤中使用的铁制炉具的制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渤海近在咫尺淄博地处山东半岛的中部,东临渤海。
渤海是一个富有海洋资源的区域,水域中有大量的鱼类、虾类等海产品。
淄博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得淄博市民可以轻松获得新鲜的海鲜材料,丰富了烧烤菜品的种类,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4. 自然生态环境淄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该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这种自然环境为淄博市民提供了理想的烧烤场所,如淄博周边的千佛山、红岩寺等风景名胜区就是淄博市民常常选择的烧烤场所。
山东淄博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城市,位于山东半岛的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以下是淄博的一些地理知识:1. 地理位置:淄博市位于北纬35°55′20″~37°17′14″,东经117°32′15″~118°31′00″之间,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莱芜相邻,北靠黄河,东临潍坊,西接济南。
2. 地形地貌: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3. 气候:淄博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
4. 河流:淄博市内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柴汶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小清河水系的淄河、孝妇河、乌河、东猪龙河、涝淄河等河流。
5. 湖泊:淄博市内有马踏湖、大芦湖等湖泊,其中马踏湖是山东省五大地质公园之一。
6. 矿产资源:淄博市内发现矿产50种,已探明储量的28种,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耐火黏土、白云石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地理知识,淄博还有一些其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植物资源:淄博市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植物有松树、柏树、杨树、柳树等。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还有许多野生果树和中药材。
2. 动物资源:淄博市的动物资源比较丰富,有野生动物如狐狸、黄鼠狼、刺猬、野兔等,还有许多鸟类和昆虫。
3. 农业资源:淄博市内的农业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花生等农作物,以及各种蔬菜和水果。
4. 水资源:淄博市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有沂河水系的沂河、大汶河水系的柴汶河、弥河水系的三岔河等河流,还有许多水库和地下水源。
5. 人文地理:淄博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如齐文化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临淄齐国故城遗址等。
淄博区域资料1、淄博市⾃然地理淄博市位于⼭东省东部,东经117°42′--118°30′、北纬85°56′--37°05′,西接济南市张丘县;东连潍坊市益都县,南与临沂市和泰安市相毗连;北部为滨洲市的邹平、博兴县、东营市⼴饶等县。
全境南北长约110-130公⾥,东西宽约45公⾥。
全市辖张店、博⼭、淄川、临淄、周村五区和桓台、⾼青、沂源三县。
张店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化中⼼,交通⽅便,铁路有胶济、⾟(店)-泰(安)、张(店)东(营)、张(店)博(⼭)等线,并有济青⾼速、滨博⾼速及309、205等国道公路四通⼋达。
淄博市矿藏资源丰富,产煤、铁、铝矾⼟、陶⼟、⽯灰⽯、铜、钴、硫、重晶⽯及⽯英砂岩等。
第⼀节地形地貌全市地形南⾼北低,东西南三⾯环⼭,中间低平,向北开阔,呈簸萁状盆地。
南部鲁⼭主峰海拔⾼度1108.3⽶,北部平原最低点9⽶,相对⾼差近1100⽶。
各区县海拔⾼程如下:博⼭⽕车站附近175⽶、淄川北关87⽶、张店中⼼路41⽶、索镇南17.9⽶、周村城南61⽶、⾟店⽕车站附近72.1⽶。
淄博是⼀个⼭地、丘陵、平原、河⾕等诸类地貌景观齐全的地区,中⼭⾯积约650平⽅公⾥,分布在南部的沂源、博⼭、淄川,为构造侵蚀地形;低⼭丘陵⾯积700余平⽅公⾥,遍布五区,为构造剥蚀地形;平原⾯积约1650平⽅公⾥,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的张店、临淄、周村、桓台、⾼青等地,属⼭前倾斜平原,往北与黄河下游黄泛平原相接,张店⾄索镇地⾯坡降1.36‰,索镇⾄齐风地⾯坡降0.6‰;河⾕⼭川地貌⾯积约532平⽅公⾥,主要分布于5个区和沂源县。
第⼆节⽓候淄博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区⼤陆性⽓候,具有春旱多风、夏季炎热多秋季易于旱涝、冬季寒冷少雪等特点;⼀年四季交替分明。
⼀、⽓温:全市多年平均⽓温12.6-13.1℃,极端⾼温42.1℃(1955年7⽉24⽇张店);极端低温-23℃(1972年1⽉23⽇张店)。
淄川区情资料库第二卷自然地理第一类地质第一辑地层淄川地处淄博向斜中部,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降,自东南——西北,。
也露地层由老到新。
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下古生代的上寒武纪(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 、奥陶纪海相碳酸盐地层。
上古生代的石炭纪(中、上统)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
二迭纪、三迭纪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中生代的侏侈纪陆盆碎屑岩地层。
新生代第四纪砾岩,上更新统和全更新统的松散沉积岩层。
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淄川区除形成褶皱断裂等构造形迹外,尚伴有明显的岩浆活动,具体表现为中基性岩浆的侵入,其存在形式,多呈岩墙岩脉。
下古生界:一、寒武系(E)总厚度861米。
主要分布在淄河以东,另见于区内西南端,禹王山断裂带之西侧,岩层出露较好,各统组之间均呈正合接触。
1·寒武系下统(E1)厚度232米,下部以自云质泥质灰岩为主,上部以页岩为主。
2·寒武系中统(E2)厚度230米,下部为页岩,上部为厚层状鲤状灰岩,夹黄褐色页岩。
3·寒武系上统(E3)厚度399米。
下部以黄色绿页岩夹灰岩扁豆体为主,上部为竹叶状灰岩,细砾状泥质条带石灰岩夹页岩泥灰岩。
二、奥陶系(0)总厚度790米。
区内奥陶系地层出露完整,分布广泛。
其中,下奥陶系为白云质灰岩,上部含燧石条带状结核。
中奥陶系主要由泥灰岩、石灰岩各三层相间组成,呈明显的三个典型的沉积回旋。
第021、O23、O52段含镁质较高的泥灰岩组成,其各段的发育均有砾状岩层。
第O22、O32、026段为含钙质较高的厚层、中厚层灰岩组成,越往上成份越变纯(Ca0)的成份增加,与寒武系地层呈假正合接触。
上古生界:区内只出露有石炭、二迭系地层。
一、石炭系(C)厚度为213米。
1.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厚度为35米。
该岩层底部为厚1~3米的棕绿色铝土页岩(G层铝土) 或铁质页岩。
上部为紫色页岩、灰色粘土页岩、砂岩夹二层石灰岩。
下层石灰岩称草埠沟灰岩,肉红暗绿色,厚0.5~1.20米,层位不稳定。
淄博的土壤类型研究报告1. 引言淄博地处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它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淄博的土壤类型对于合理利用土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淄博地区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对淄博的土壤类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淄博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2.1 野外调查在淄博地区选取典型样点,利用穿刺式土壤取样器和钻孔设备进行采样。
根据土壤横剖面的观察和土壤颜色、结构等指标的测量,初步判断土壤类型。
2.2 室内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检测。
对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定土壤类型。
3. 结果与分析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结果,淄博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3.1 黄棕壤黄棕壤是淄博地区较为常见的土壤类型。
它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分保持能力较好,适宜于农业生产。
黄棕壤的pH值一般在中性到微碱性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于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3.2 赤红壤淄博地区的赤红壤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带,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赤红壤的pH值较低,富含铁、铝等矿物质,土壤呈红色或深红色。
赤红壤适宜于种植果树和山地蔬菜等作物。
3.3 沼泽土淄博地区的沼泽土主要分布在湿地和河流沿岸等地带。
沼泽土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也较高。
沼泽土适宜于湿地保育和水生植物的生长。
3.4 红壤红壤是淄博地区少数的土壤类型之一,分布较为局限。
红壤呈红色或棕红色,富含铁、铝等矿物质。
红壤对水肥管理要求较高,适宜于种植桑树等耐旱作物。
4. 结论淄博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棕壤、赤红壤、沼泽土和红壤等。
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和适宜种植的作物类型。
合理利用和保护好土壤资源,对于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第一节 淄博概况淄博是山东第三个省辖市(地级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
为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第16个工业经济过万亿的城市、全国城市GDP40强。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及辖县权的“较大的市”、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也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山东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淄博是山东省内建成区面积及城镇化率仅次于济南、青岛。
淄博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齐鲁化学工业区是继上海、南京之后,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三家专业化工园区。
淄博是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
淄博市内设有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是全国5个重点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山东省唯一的股权类交易市场。
“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煤矿开发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作为区域名称,是从1938年10月成立中共淄博特委时开始的;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始于1945年8月23日中共鲁中区党委建立的淄博特区专员公署一、行政区划淄博市辖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5个市辖区和桓台、高青、沂源3个市辖县,以及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
总面积5965平方千米,人口总数453.06万。
二、地理环境1.地貌淄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高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育;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市域内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淄博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42.0%、29.9%和28.1%。
2.气候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淄博市年平均气温12.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09.3~2523.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90~210天三、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淄博市土地总面积5965平方公里,其中土壤面积5174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率89.96%。
淄博烧烤的地理知识淄博烧烤的地理知识一、淄博的地理位置淄博,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地区,地处胶东半岛南缘,东临黄海,西、南、北三面环山,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淄博地处山东半岛与鲁西南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二、淄博的气候特点淄博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正是人们享受户外烧烤的好时光。
秋季气温宜人,正是人们聚会烧烤的好季节。
三、淄博的地形地貌淄博地处黄河与淄河的交汇地带,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群山连绵,以太行山为主,山区多为野生植物茂盛的森林和自然保护区。
东部是平原区,黄土丘陵起伏,适宜发展农业。
淄博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为烧烤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资源。
四、淄博的水资源淄博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山东省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
淄博境内有多个水库,如固始水库、草台水库等,为烧烤提供了清澈美味的水源,使得淄博的烧烤食材更加鲜美可口。
五、淄博的土壤条件淄博的土壤主要以黄土为主,土质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淄博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等谷物,也有各种蔬菜水果。
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为淄博的烧烤提供了丰富的食材基础。
六、淄博的特色美食淄博烧烤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淄博烧烤香肠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淄博烧烤香肠以优质的猪肉为原料,配以特制的香料,制作工艺独特,风味浓郁。
此外,淄博烧烤还有烤鸭翅、烤鲈鱼等美味佳肴,深受食客的喜爱。
七、淄博的烧烤文化淄博的烧烤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户外聚会时常常选择烧烤作为主题活动。
烧烤时,人们亲自动手准备食材,用心烹制,与亲朋好友分享美食。
这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团结互动的方式,凝聚着人们的感情。
总结:淄博烧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食材资源成为人们喜爱的美食。
淄博的烧烤风味独特丰盛,让人们享受到了口腹之欢。
同时,淄博的烧烤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
如果你来到淄博,一定要尝尝当地的烧烤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1、地质。
地处华北地台鲁西台北斜鲁中隆断区的北缘,为一向斜构造,称“淄博向斜”。
构造特征是褶皱平缓舒展而不甚发育,除较高一级的“淄博向斜”外,其他系与“淄博向斜”相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区内断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正断层为甚,纵横切割。
岩浆岩石分布面广,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主要有金岭闪长岩杂岩体、昆仑辉长岩体等。
2、地形。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跌宕,中部低陷向北倾伏,南北落差千余米。
以胶济铁路为界,以南大部分为山区、丘陵,岩溶地貌发达;以北大部分为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泛平原,土地平坦肥沃。
北部有黄河、小清河流经,发源于淄博的河流有沂河、淄河、孝妇河等。
全市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42%、29.9%和28.1%。
中国山东省东部伸入黄海、渤海间的半岛。
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丘陵、低山占总面积的70%。
丘陵海拔大多在200公尺左右。
有数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海拔500~1,000公尺,以崂山(1,130公尺)最高。
沿海有海积平原,面积不足30%。
半岛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岬角和岛屿。
是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泽山葡萄闻名国内外。
烟台一带受海洋影响春季回暖较迟,苹果开花延迟到立夏以后,因而少受寒流侵袭,果树座果率高。
沿海盛产鱼、盐。
半岛东南的青岛为中国优良海港之一。
有纺织、机车车辆、化学等工厂。
夏季气候凉爽、又为旅游避暑疗养胜地。
山东半岛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湖泊),山东省2007年底总人口达9367万,城镇人口为4379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46.75%,拥有在校大学生133.8万,研究生4.2万,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50%。
2008年山东省总人口将控制在9424万人左右。
经度:东经114度19分-122度43分纬度:北纬34度22分-38度23分,自北向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山东半岛风景
地质与地貌
半岛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
太古代片麻岩和片岩等深变质结晶岩广泛出露,白垩纪末有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中新世以后,渤海总体大幅度下陷,成为华北—下辽河沉降带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断裂—拗陷盆地。
上新世末,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峡断裂下陷,山东半岛形成。
全区被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北西两组断裂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断块,经长期剥蚀分割,形成较破碎的低缓丘陵。
少数山岭突出丘陵之上。
半岛南部的崂山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为半岛最高峰。
中北部的牙山、昆嵛山、伟德山以及罗山、大泽山、艾山等,多为近北东走向。
山地丘陵间有桃村地堑盆地、莱阳断陷盆地和胶莱凹陷平原等。
沿海有宽窄不等的带状平原,以蓬(莱)黄(县)掖(县)平原面积最大。
山东半岛
山东半岛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岬角交错,岛屿罗列,是华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区。
胶州湾的青岛(见青岛市)、芝罘湾的烟台(见烟台市)、威海湾的威海(见威海市)、石岛湾的石岛和龙口等均为中国著名港口。
半岛沙嘴沙滩发育。
沙洲发育之地,岛陆相连形成陆连岛,
如烟台附近的芝罘岛、龙口附近的屺 岛。
沿海岛屿除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外,均分布于近
陆地带,较大者有象岛、莫邪岛、杜家岛、田横岛、刘公岛、鸡鸣岛、崆峒岛、褚岛、苏山岛和南黄岛等。
气候
气候半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
1月均温-3~-1℃,8月(最热月)均温约25℃,极端最高温约38℃。
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100℃。
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半岛南侧在800毫米以上;西北侧滨海平原约600毫米。
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夏季,且强度大,常出现暴雨。
降水年均相对变率约20%。
年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
半岛东侧南部沿海4~7月多海雾,年均雾日30~50天。
水系
半岛水系发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独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
河川径流洪枯悬殊,汛期集中全年径流量的70~80%,水位、流量过程线随降水变化而迅速涨落,但一般不致为害。
如遇暴雨则山洪暴发,加以河口受海潮顶托,往往加重了洪水危害;枯水季节河床暴露,甚至发生河水断流和枯涸现象。
植被与土壤
天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如麻栎、檞、枹等树,以麻栎最多,但常因放养柞蚕而伐去主干呈灌木状,构成山地丘陵特殊的“柞岚”景观。
针叶树以日本赤松为代表。
植物区系中有亚热带成分,如苦木、山胡椒、三桠乌药等;还有东北区系成分,如蒙古栎、辽东栎、赤杨等。
20世纪初引种了黑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
山东半岛开发历史悠久,原生植物破坏殆尽。
山东半岛风景
地带性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一般分布在缓坡地和排水良好的平地,多已辟为农田和果园,发育成熟化的耕作土。
低山丘陵中上部残积、坡积物上的粗骨棕壤土层浅薄,质地较粗,多种植花生、甘薯等作物。
半岛的果树栽培以苹果、梨、葡萄为主,著名者有烟台苹果、莱阳茌梨、平度大泽山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