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模拟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5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B)。
A. 自然环境B.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C. 人类社会D. 生态系统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A)。
A. 人类活动B. 自然灾害C. 气候变化D. 物种灭绝3.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D)。
A. 定性分析B. 数值模拟C. 实验研究D. 以上都是4.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包括(C)。
A. 水污染B. 大气污染C. 以上都是D. 土壤污染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由(B)提出。
A. 联合国B.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 世界银行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多项选择题6. 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CDE)。
A. 环境化学B. 环境工程C. 环境生物学D. 环境地学E. 环境经济学7. 以下哪些是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BD)。
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自然排放D. 城市生活8. 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BCDE)。
A. 污染治理B. 污染源识别C. 污染程度评估D. 环境质量评价E. 污染趋势预测9.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ABDE)。
A. 环境现状评价B. 影响预测C. 环境规划D. 环境风险评估E. 环境管理措施10.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ABDE)。
A. 法律法规B. 经济激励C. 环境教育D. 技术标准E. 公众参与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错误)12. 环境问题仅指环境污染问题。
(错误)13. 环境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
(正确)14.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预防环境问题。
(错误)15. 环境科学不涉及人类健康问题。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
它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污染的来源、影响、控制和管理,以及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环境监测与评价B. 环境规划与管理C. 环境工程与技术D. 所有选项答案:D2. 环境问题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A. 自然环境问题B. 人为环境问题C. 社会环境问题D. 所有选项答案:D3. 环境科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指()。
A.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B. 只关注经济增长C. 只关注环境保护D. 只关注社会公平答案:A4. 环境污染的类型包括()。
A. 大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所有选项答案:D5.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A. 自然来源B. 人为来源C. 两者都有D. 两者都没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指标?()A. 重金属B. 有机污染物C. 放射性物质D. 微生物污染答案:ABCD7.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
A. 法律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技术手段答案:ABCD8. 环境科学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
A. 供给服务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支持服务答案:ABCD9. 以下哪些是环境科学中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A. 环境影响矩阵法B. 环境风险评估法C.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D. 环境系统分析法答案:ABCD10.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环境质量目标的确定B. 污染控制策略的制定C.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D. 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答案:正确12. 环境问题只与经济发展有关,与社会文化无关。
()答案:错误13.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保护环境,而不是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错误14. 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答案:错误15.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伦理主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气B. 水体C. 土壤D. 经济答案:D2. 环境污染物中,重金属污染不包括以下哪种元素?A. 铅B. 汞C. 铜D. 氮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排他性原则答案:D4.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哪种气体的排放增加引起的?A. 二氧化碳B. 甲烷C. 臭氧D. 二氧化硫答案:A5. 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煤炭答案:D6.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环境变化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答案:D7. 以下哪种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A. 噪声污染B. 放射性污染C. 化学污染D. 生物污染答案:A8. 生态系统服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物质供给B. 文化服务C. 调节服务D. 废物处理答案:D9. 以下哪种污染物主要通过食物链传递?A. 重金属B. 放射性物质C. 挥发性有机物D. 二氧化碳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管理的手段?A. 环境立法B. 环境教育C. 环境监测D. 环境破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环境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环境质量?A. 人口增长B. 工业发展C. 农业活动D. 文化娱乐答案:ABC2.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A. 增加公共交通使用B. 发展可再生能源C. 提高能源效率D. 大规模砍伐森林答案:ABC3. 以下哪些属于环境污染物的来源?A. 工业排放B. 农业活动C. 生活垃圾D. 自然灾害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A. 大气监测B. 水质监测C. 土壤监测D. 噪声监测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A. 保护自然资源B. 改善环境质量C. 促进经济发展D. 保障人类健康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环境科学只关注自然环境,不涉及人类社会。
2023年环境科学家《环境科学概论》考
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以下是2023年环境科学家《环境科学概论》考试的一些真题,以及对这些题目的答案解析。
1. 问题:环境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现象、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一门
综合性学科。
解析: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环境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包括自然环
境和人为环境,以及与环境相关的各种问题,如污染、资源利用和
生态保护等。
环境科学的目标是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2.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
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当前的发展不会对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考虑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控制,同时也关注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3. 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
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食物、水源、气候调节、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些利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是确保生态系统服务持续供应的关键措施。
以上是部分2023年环境科学家《环境科学概论》考试的题目与答案解析。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环境科学概论》模拟复习题(5套)模拟题01一,名词解释(先将英文译成中文,再解释;每个4分,其中英译中1分,解释3分,共32分)1,Ecological balance2,Biosphere3,Fundamental niche4,Realized niche5,Food chain6,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7,Ecosystem8,Ecological strategy二,问答题(48分,每小题8分)1,何谓物种入侵?简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物种间相互作用有几种形式,试举例说明之。
4,何谓顶极群落?从一处荒地开始须经过哪些阶段(或过程)才能达到顶极群落,上述各阶段各有哪些特点?5,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请问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有哪些特点?6,生物界的“能量分配原则”是何含义?如何用该原则来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三,分析题(20分)我国水域(如近岸海域和湖泊)存在哪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至少指出两种)?试分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模拟题02一,填空(30分)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____,_____,____,____甚至生物圈作为研究对象(4分)2,光因子主要从____,_____,____方面作用于生物。
(3分)3,____,____是影响生物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2分)4,昆虫的休眠与滞育具有明显的规律,这主要与____有关。
(2分)5,种群生态学当前研究主要有______两个方面(3分)6,种群的空间分布有_____,_____,_____.(3分)7,在分析种群动态中重视种群年龄结构与性比的原因是_______.(3分)8,从进化论的观点讲,k-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___,r-对策者把较多能量用于__(3分)9,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主要取决于____,_____,和_____三个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地球物理现象B.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C.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A. 经济可持续性B. 社会可持续性C. 文化可持续性D. 环境可持续性答案:C3.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A. 工业排放B. 交通尾气C. 农业活动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4.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重金属污染B. 有机污染物过多C.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D. 微生物污染答案:C5.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B. 海平面上升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人类健康改善答案:D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环境、经济、社会2. 绿色能源是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________影响较小的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环境、太阳能、风能、水能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4.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现象,说明了污染物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
答案:食物链、生物富集三、简答题1.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能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活动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如森林砍伐、湿地消失等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农业生产受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环境保护概论》模拟试卷201802(适用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二次污染物2.酸雨3.可持续发展4.环境问题5.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土壤污染特点()A.隐蔽性和潜伏性B.不可逆性C.以自然污染为主D.危害的严重性E.长期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D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4为氧化剂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3.借助于挥发、扩散、稀释等物理过程实现对土壤自身的净化,土壤自身的性质对物理净化效果有着明显影响,下列哪个土壤特性不属于影响土壤物理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A.土壤含水量B.土壤温度C.土壤质地D.土壤酸碱性4.处置和利用固体废物对维护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其基本原则不包括()A.资源化B.最小化C.投弃化D.无害化5.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因为()中毒A.铅B.镉C.铬D.甲基汞6.影响COD数值,导致出现误差的还原性物质不包括()A.硫化物B.亚硝酸盐C.氨和低价铁盐D.Fe3+7.下列有关某一工业企业连续排放污水的排污口描述正确的是()A.人为污染源B.工业污染源C.固定源、点源和连续源D.以上都正确8.重金属多具有显著的生物毒性,其中的“五毒”是指()A.汞、镉、铅、铬、砷B.汞、镉、铅、铬、铜C.汞、镉、铅、铬、锌D.汞、镉、铅、铬、金9.下列不是属于废水中磷存在的形式()A.磷酸盐B.聚磷酸盐C.有机磷D.磷单质10.有关固体废物分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按其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B.按其危害状况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C.按其形状分为固体的和液体状的D.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放射性废物11.下列不属于水体保护和治理措施的是()A.严格控制污染源B.采用无水造纸法C.建立污水处理厂D.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12.以下减少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耳塞D.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13.以下不属于按环境要素划分环境污染的是( )A.大气污染B.水体污染C.土壤污染D.物理污染14.如果地球森林大面积消失,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CO2增加 B.SO2减少 C.O3减少 D.NOX减少15.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A.钙B.磷C.汞D.氮16.可吸入粒子一般直径为()A.大于10μmB.小于10μmC.大于2.5μmD.小于2.5μm17.根据摄取营养方式,废水生化处理中微生物可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社会B. 自然环境C. 社会经济系统D.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D2. 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所有以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环境问题的特点?A. 全球性B. 长期性C. 局部性D. 复杂性答案:C4.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是在哪个文件中提出的?A. 《人类环境宣言》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宣言》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物质供给B. 调节服务C. 文化服务D. 技术服务答案:D二、填空题6.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______与______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影响的学科。
答案:人类活动;自然环境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______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答案:环境影响8.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放大是指某些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传递,导致在______体内积累的现象。
答案:高级消费者9.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对______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资源10.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对______无害的化学产品和过程。
答案:环境和人类健康三、简答题11. 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政策与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等。
12.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准则的学科。
它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引导人们采取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以及推动环境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四、论述题13. 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真菌、病毒等)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包括了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态破坏:外界的压力和冲力超过生态系统的阀值(自我调节能力的极一次污染物限值)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人口容量:是在不损害生物圈或者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的资源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应的人口数量的多少。
(4)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从而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6)大气污染:是指大气污染物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
(7)PM10:是指粒径小于十微米的大气悬浮物的总称。
(8)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
这类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生成物(二次污染物)形成的特殊混合物,即称为光化学烟雾。
(9)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其水质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
(10)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可以间接的反应出有机物的含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升数表示(mg/L)(11)化学需氧量(COD):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mg/L),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12)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生物放大: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元素或稳定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在体内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环境学导论》模拟试题一、名词解释1、大气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の与一次污染物の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の新の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2、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而引起の水质污染现象。
2、半衰期:进入土壤の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の时间。
3、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の最高人口数。
4、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の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5、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の自净能力,使水体の水质和底质の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の使用价值及功能の现象,称水体污染。
6、光化学烟雾:含有NOX 和烃类大气,在阳光の紫外线(290~430nm)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の产物及反应物の混合物叫光化学烟雾。
7、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力”,指在一定生态环境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生态系统所能承受の最高人口数。
8、固体废物资源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讲,表示资源の再循环;狭义讲,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指从原料—成品—消费—废物—生产系统。
9、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の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の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0、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の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自净作用の速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の现象叫土壤污染,11、生化需氧量:指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质の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の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の综合指标之一。
12、人口环境容量:又称人口承载量。
一般理解为在一定の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の最高人口数。
13、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の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の发展。
14.噪声: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の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の声音”,都统称为噪声。
如机器の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の马达声、鸣笛声,人の嘈杂声及各种突发の声响等,均称为噪声。
二、填空:1、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の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の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利用の科学。
2、大气の运动是在各种力の作用下产生の,作用于大气の力中,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重力最为重要。
而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最直接最本质の因素。
3、常用の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包括CODcr、BOD5、TOC、TOD。
4、固体废弃物最终处置の方法有许多种、最适合我国国情の方法是卫生填埋,但需注意防止土壤地、下水环境の污染。
5、人类活动对气候の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燃烧排放有毒气体和热带森林、温带植被破坏。
6、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一般认为,当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浓度高时,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低时,则以络合—螯合作用为主。
8、反映水质污染の微生物学指标为( 细菌总数)和( 大肠菌群)。
9. 大气中含硫化合物の二次污染物包括( SO2 )和( H2SO4 )。
10. 噪声控制常用の声学技术是吸声、( 隔声)、消声和( 隔振)等。
11. 伦敦烟雾又被称为(还原型或煤炭型)烟雾,洛杉矶烟雾又被称为(氧化型或汽车尾气型)烟雾。
12.环境问题按其发生原因分为第一环境问题和第二环境问题。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什么是土壤污染和土壤净化?有何关系?土壤污染指人类活动产生の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些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の现象。
土壤净化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の浓度降低而消失の过程。
两者是同时进行の,是两种相反作用の对立统一过程。
两者处于一定の相对平衡状态。
如果进入土壤の污染物质の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の净化作用速度,打破了平衡,使污染物の积累占优势,达一定数量时,导致土壤正常功能の失调,影响植物の生长发育,属于土壤污染。
如污染物进入土壤の速度和数量尚未超过土壤の净化能力,尚不致影响土壤の正常功能如植物の生长。
2、举例说明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生物降解の一般规律。
步骤:首先在细胞膜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
降解の后期产物是生成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继续分解,最终产物是CO2、H2O及NO3等;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反消化、酸性发酵等过程,最终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NO3、有机酸、醇等。
以碳水化合物、脂肪或含N有机物为例。
3、简述辐射逆温の产生和对大气污染物扩散の影响。
晴空少云夜间,当风速较少时,地面因强烈の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自地面向上渐发展の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据大气稳定度の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の,所以逆温の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の垂直运动,上升の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下面,会造成严重の大气污染现象。
4、写出水体富营养化の预测模型及参数“滞留分数”の推求式。
dc/dt= Ic(1-Rc)/v -rc 吉柯奈尔—迪龙模型Rc=1-Σq0jc0j/Σqikcik (Rc=1-J 出/J 入)5、造成臭氧层破坏の主要气体是什么?破坏机理是什么?造成臭氧层破坏の主要气体包括NOX、CLOX、HOX等。
其中氯氟烃气体为主。
破坏机理:以氯氟甲烷气体为例:CFCL3+hv CFCL2+CLCFCL2+hv CFCL+CLCL+O3 CLO+O2CLO+O CL+O2O3+O 2O26、简述我国人口增长の特点及对环境の压力。
特点:(1)人口基数庞大,总量增长迅速(2)人口增长率波动,变化幅度剧烈(3)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出现老化趋势(4)农村人口比重大,但城市化发展迅速(5)人口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差异很大(6)人口素质有所好转,但整体水平不高对环境の压力:(1)人口增长对生存__________环境の压力①生存空间及承载力②对气候の影响③对城市环境の影响(2)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の影响①水资源②粮食问题、土地问题③能源与资源の问题7、简述辐射逆温の产生和对大气污染物扩散の影响。
晴空少云夜间,当风速较少时,地面因强烈の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自地面向上渐发展の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
据大气稳定度の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の,所以逆温の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の垂直运动,上升の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下面,会造成严重の大气污染现象。
8、什么是酸雨?简述酸雨の形成和危害。
酸雨是指含有酸性物质の降水,pH值小于5.6。
酸雨形成の主要来源是SO2和NOX,来自于矿石燃料の燃烧。
大气中SO2和NOX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转化,转化成のH2SO4和HNO3气溶胶,为雨滴吸收而形成酸雨。
酸雨の危害:酸雨危害涉及面积大,范围广,对水体、土壤、植物、材料和文化古迹の危害相当严重。
①湖泊河流酸化,鱼类大量死亡②土壤酸化,肥力降低③酸雨淋蚀植物,伤害巨大④酸雨腐蚀。
材料、古物,风化加速⑤酸化环境,人类健康受害9、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分类及特点是什么?固废分类:①工业固废,特点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处理困难;②矿业固废,特点:数量大,污染程度及范围小;③农业固废,特点是:N、P 含量多,易引起水质恶化,可利用性大;④放射性,特点:数量在增大,有潜伏の“三致”效应;⑤城市垃圾,特点:数量剧增,成份发生变化。
10、噪声の定义和公害特点是什么?噪声定义:从物理学讲是声强和频率の变化都无规律の声音;从心理学讲指一切主观感觉不需要の声音。
公害特征:①主观判断性;②局部の和多发性の;③噪声消失后,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
11、简述“温室效应”の形成机理及对环境の影响。
引起“温室效应”の主要气体是CO2、CH4、CO 等温室气体,故大气不吸收太阳の短波辐射,主要吸收从地面返回の红外长波辐射,这样就像一个罩子,可保持地球表面の一定温度,但如这种气体太多,则会引起温度上升。
影响:①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②气候带北移,引起水资源の重新分配;③引起生态环境の变化。
12、举例说明水体富营养化の危害和防治措施。
富营养化危害:①破坏水产资源;②藻类种类减少,一些藻类不适合做鱼の饵料,危及鱼类;③危及水源;④加快湖泊の老化进程;防治措施:①疏浚,挖底泥;②生物工程,植物吸收;③化学治理,撒药剂除藻。
13、简述城市污水处理の方法和效率。
一级处理:初级,主要去除固体悬浮物(ss);二级处理:生化,主要去除有机物(BOD5);三级处理:深度,主要去除难降解物质(N、P)。
四、论述题1、论述大气“光化学烟雾”の形成机理、形成条件及对人类の主要危害。
(1)形成机理:其形成是由一系列复杂の链式反映组成の。
是以NO2光解生成Oの反映为引发,导致了臭氧の生成。
由于碳氢化合物の存在,但使NO向NO2の快速转化,在此转化中自由基起了重要作用,致使不需要消耗臭氧而能使大气中のNO转化成NO2,又继续光解产生臭氧。
如此不断进行链式反映,直到NO或碳氢化合物消失为止。
最终产物是O3、醛类、PAN等の混合物。
NO2+ hv NO+OO+ O2+M O3+MNO+ O3 NO2+O2RH+.OH RO2+H2ORCHO+.OH RC(O)O2+H2ORCHO+ hv RO2+HO2+COHO2+NO NO2+.OHRO2+ NO NO2+RCHO+ HO2RC(O)O2+ NO NO2+ RO2+CO2.OH+ NO2 HNO3RC(O)O2+ NO2 RC(O)O2 NO2(PAN)RC(O)O2 NO2 RC(O)O2+ NO2(2)条件:地理条件—副热带高压控制区の夏季和早秋季节。
污染源—石油燃烧、汽车尾气排放(3)危害:蓝色强氧化性气体,刺激人の眼睛、喉鼻,引起喉头痛、头痛、眼病。
伤着植物叶片,使橡胶开裂,降低大气能见度。
2、土壤条件如何影响重金属の迁移转化?(1)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中,土壤中の氧化还原体系是一个由许多无机の和有机の单项氧化还原体系组成の复杂体系。
以O2—H2O体系和H2体系の两个极端,重金属在氧化或还原の条件下生成氧化难溶性元素和还原难溶性元素(价态变化)。
(2)土壤酸碱度:碱性条件下,重金属呈难溶态の氢氧化物,也可能以碳酸盐和磷酸盐形态存在。
酸性相反。
(3)土壤胶体の吸附作用:土壤中丰富の无机、有机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の固定作用。
吸附在胶体表面上易释放,保持在胶体矿物の晶体中则难释放,不易迁移。
(4)重金属の络合—螯合作用:土壤中存在无机酸体系,与重金属产生络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