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庆-地大(武汉)-岩石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源建设
- 格式:pptx
- 大小:12.04 MB
- 文档页数:26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矿物岩石学》线上课程建设探索*马莉燕,丁伟*,王葆华,赵义来,白令安,温淑女,杨金豹(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一、概述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070901)属于地质学(0709)的二级分支学科,涉及相关的课程包括“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岩石学”“矿物学与岩石学”“环境矿物学导论”“成因矿物学概论”“岩石显微结构分析”“岩矿物理化学”等10门课程[1]。
其中,矿物学是研究矿物化学组成、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形成和变化的条件、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形成与演化的历史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2-3]。
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分布、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等[2-3]。
无论从事地质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还是勘探开发利用地下资源或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都需要有矿物岩石学的基本理论[2]。
因此,在我国本科院校开设的地质类工科专业,包括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将“矿物岩石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4]。
结合矿物岩石学专业性强、知识点多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以MOOC课的形式在线授课,尽管已有少量矿物岩石学相关课程MOOC的教学改革探索[5]。
然而,截至目前,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能搜索到《矿物岩石学进展》《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等有些相关性课程,而缺少《矿物岩石学》的在线课程。
2019年国家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关于一流课程的5类推荐类型中,有2类就是与线上课程有关的,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可以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故此,《矿物岩石学》在线课程建设是本课程改革建设的主摘要:为响应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我校《矿物岩石学》课程组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建设,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教改项目成果概述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1. 选择区域变质作用及其岩石这一章在教师先讲主体内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学生方式让学生展示本章更详细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自学与自我展示技能。
2.加强学科知识实践应用及归纳总结方面的内容,分组讨论各个实验的难点和注意内容,组织研究生和上课学生一起总结探讨,教师给予点评,并收集他们的问题进行有征对讨论与解答。
3. 强化综合性实践与野外实习的教学内容,到昌平周边的二龙山和军都山实习,野外观察认识岩石岩性、结构、构造、产状、脉体及风化等特征,并要求大家就感兴趣的方面分组讨论、查阅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做到课堂实习与课间野外实习相结合。
二、实践运用情况及效果评价1. 培养了学生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学习与实践的兴趣。
2. 让学生熟练掌握了不同类岩浆岩和变质岩近四十块手标本认识特征,并能运用鉴定知识和技能方法对未知岩石进行有效鉴定。
3.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查阅文献、发现问题等能力,初步培养其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
三、项目成果支撑材料目录授课计划或教学日历研讨课和实习课教案学生实习和实验总结报告项目研究主报告1.项目研究与改革的背景、思路和方法1.1项目背景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是地质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既是地质学专业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又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科的内容不仅与专业前导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后继理论课程及地质综合实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该门学科对于指导学生野外综合实习,提高地质学综合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的学科体系已基本成熟,但内容丰富、教学时间短,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要观察标本也多,传统的教学为记忆这些费时,常使学生困难重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会学生从大量岩石标本和丰富的资料中理出头绪,应采取研究性的教学方法。
先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研究思路,再以此为线索理解、审视丰富的资料,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果科类:理学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教学理念创新:总结出立德树人要突出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精神(“一德”)的培养,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国际交流和创新创业能力(“四能”)是全球化时代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要素。
围绕以上教育目标,提出了“培养‘一德四能’创新人才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国际化氛围,通过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实践来实现”的教育新理念。
2、教学体系创新:确立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实践基地和国际高水平名师“五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和支撑体系,构建了特色鲜明、综合性强、辐射功能广的人才培养体系。
3、教学模式创新: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宽口径、创新性、实践型和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双语化课堂教学、互动式实验教—1 —学、递进式野外实践、团队化课题培养和国际化联合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具备“一德四能”的优秀创新人才。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对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矿产资源分布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点,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的配置必然要走国际化和多元化道路。
因此,培养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地学创新型优秀人才,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岩石学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对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为校训,培养的学生基础厚实、专业精深、事业心强,广受社会赞誉。
但数十年来单科性办学模式导致培养学生知识体系过于狭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欠缺,跨界适应能力偏弱。
因此,从1990年代开始,我们开展了地学人才智能结构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实践创新型岩石学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式,旨在应对本科教学中面临的以下三个挑战:(1)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水平教学体系,为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实践奠定坚实基础?(2)如何发挥地学多时空尺度和多过程耦合特征对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利用地质工作锤炼艰苦奋斗精神的独特条件,把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密切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3)如何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地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走向世界的国家战略需要?针对上述教学问题,经过20年的努力,本项目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1)搭建了由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实践基地和国际高水平名师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坚实教学平台,大幅度增强了学科实力,有力提升了团队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了优越的支撑条件。
0818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01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四化建设人才。
2、掌握较坚实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具有较深入的了解。
3、具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并撰写科技论文。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2年。
提前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三、研究方向01、区域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02、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03、资源环境联合评价四、培养方式培养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导师要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导师所在单位要为研究生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2、鼓励聘请外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兼职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合作培养;3、研究生课程的授课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和考试方式。
除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外,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他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4、教学实践是培养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内容可以是40学时左右的课程讲授或辅导、指导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
要求在第四学期前完成,完成后由负责教师写出评语,通过者取得学分,不通过者应重新进行;5、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撰写学术论文,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要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杂志(含会议论文)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6、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的学分总数至少为27学分,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
地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方面的概念。
2. 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原因,如山脉、河流、湖泊、峡谷等地质作用过程。
3. 学生能够认识我国主要的地质景观及其特点,并了解其地质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质观察和地貌分析。
2. 学生能够在研学旅行中,运用观察、调查、记录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地质信息。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地质知识,设计并实施地质研学小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对地质学科的兴趣。
2. 学生在地质研学旅行中,培养探索精神、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地质景观的形成过程,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质学相关学科的研学旅行课程,结合室内教学和户外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学基础,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在课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学基础知识: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概念的学习,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2. 地貌形成及地质作用:学习山脉、河流、湖泊、峡谷等地貌的形成原因,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貌特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貌与地质作用3. 我国主要地质景观:介绍著名地质景观(如张家界、黄山等)及其地质背景,分析其形成过程。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我国地质景观特点4. 地质观察与地貌分析:教授简单的地质观察方法,组织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貌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质观察与分析5. 地质研学小项目:分组进行课题研究,设计研学小项目,结合所学的地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地理地质博物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地质博物馆内展示的各类岩石、矿物和化石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演变历程、地层结构和地质作用的相关知识。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识别地质博物馆内的各类标本。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源分布。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地质小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认识到地质变迁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中,深入了解地质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思考性,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质博物馆导览:介绍博物馆的布局、展区设置,引导学生了解地质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 课本关联章节:地质学概述2. 岩石、矿物和化石的认识:学习各类岩石、矿物和化石的形态特征、分类及成因。
- 课本关联章节:岩石与矿物、古生物与化石3. 地球演变与地层结构:了解地球演变历程,学习地层结构及其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
- 课本关联章节:地球的演变、地层与地质年代4. 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学习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
- 课本关联章节: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5. 我国地质资源及其保护:介绍我国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探讨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岩上飞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综合楼设计周鑫;苏博洋;李钫【摘要】校园单体建筑的设计、建设与校园整体的规划格局关联紧密.本案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一轮校区改建的首个重要建筑,设计理应向上扩展到较大范围的校区规划设计研究,从规划控制的全局出发,尊重历史和文化,为教学楼所在地块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最终为教学楼单体的设计提供规划依据.该文详述了这一单体建筑规划序列的背景、构思以及设计实现的全程,转译方案如何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解决问题,并注重层次间的衔接和统筹,以实现基于校园空间脉络的教学综合建筑的整体营造.%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ingle building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planninglayout of the campus. As the first important building of the new 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in Wuhan, the whole campus pla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research process, start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campus plan, respect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n conclude the planning principle of the site, and finally offer the design principle for the single Building.ln this ariticle, we describe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planning order, the concept of the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translate the way which architect chooses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micro to macro aspects, the architect not only puts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of different layers, but also plans them as a whole, to achieve the mix-use educational building schem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text of the campus space.【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5页(P45-49)【关键词】校园规划;空间脉络;综合;教学建筑【作者】周鑫;苏博洋;李钫【作者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武昌美丽的东湖之畔,鲁磨路南望山麓,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办学特色的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2006-10-26 18:1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中小】【我要纠错】081803☆地质工程二选一: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李粮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01地球科学学院070500地理学01-06方向:二选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四版07方向: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保继刚,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二版070702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环境与地质,吕炳权、孙志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070704☆海洋地质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笮、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070900☆地质学地球科学导论:地球科学导论(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二选一:结晶学及矿物学:结晶学及矿物学(上、下册),潘兆橹,地质出版社,1998,第三版岩石学:岩石学(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路凤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70902☆地球化学二选一:应用地球化学:应用地球化学,蒋敬业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化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沉积环境与沉积相: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王良忱等,石油出版社,1996070904☆构造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中国大地构造学,万天丰等,地质出版社,2002070905☆第四纪地质学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070922☆★生态地质学环境学导论:环境学导论,何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071200科学技术史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遥感概论:遥感概论,彭望琭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2资源学院070501自然地理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管理学总论,陆红生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070704☆海洋地质01—04方向:盆地分析: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李思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5方向:应用地球物理:地球物理勘查设计采集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06—09方向: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环境与地质,吕炳全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二选一:区域成矿学:区域成矿学,翟裕生等,地质出版社,1999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定量地质学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地质出版社,2004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01—05方向:二选一: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范永香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定量地质学理论与方法,赵鹏大等,地质出版社,200406—13方向:二选一:含油气盆地分析: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王成善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盆地分析:沉积盆地分析基础与应用,李思田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二选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遥感导论:遥感导论,梅新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1820☆★地学信息工程二选一:C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资源信息系统:资源信息系统教程,吴冲龙,地质出版社,2004081823☆★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杨伦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081826☆★能源地质工程二选一:含油气盆地分析: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王成善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油气综合勘探:石油资源地质评价导论,武守诚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081827☆★资源管理工程二选一:国土资源学:国土资源学,吕贻峰等编写,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矿产经济与管理:矿产经济与管理,李万亨,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082001油气井工程二选一:保护储集层技术:储集层保护,罗平亚,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保护储集层技术,张绍槐等,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材料科学概论:材料科学概论,许并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082002☆油气田开发工程石油开发地质学:石油开发地质学,谢丛娇,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120405☆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管理学:土地管理学总论,陆红生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03工程学院081400土木工程二选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混凝土结构原理,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081401☆岩土工程二选一: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李智毅、唐辉明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陈建平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体力学: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081601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控制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孔祥元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金为铣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081822☆★地下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地下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陈建平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081830☆★资源与环境遥感二选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贾永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081831☆★钻井工程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陈庭根,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现代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毛海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104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070800☆地球物理学、08180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25☆★地球物理工程考生可从各教材中选择出对应的勘探方法:1.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张胜业、潘玉玲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2.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刘天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3.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姚姚、陈超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4.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综合三选二:接口与通讯: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原理与应用,刘乐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最新版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青,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的理论与设计基础及应用,单成祥,国防工业出版社,最新版081829☆★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浅层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解释,李大心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105环境学院070602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综合:大气科学概论,徐玉貌、刘红年、徐桂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070922☆★生态地质学生态地质学: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一版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郜金荣、叶林柏,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077501环境科学专业综合:环境管理学,叶文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1500水利工程专业综合: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水力学,吕文肪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岩体力学,刘佑荣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土力学,方云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081821☆★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地下水动力学,陈崇希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水力学,吕文肪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环境学导论,何强、井文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版环境工程导论,王建龙,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06珠宝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二选一:电脑首饰设计:犀牛Rhino 3D魔典,周豪杰编著,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首饰制作工艺:现代首饰工艺与设计,邹宁馨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070920☆★宝石学二选一:宝石鉴定:宝石学证书课程,英国宝石协会,陈钟惠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2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107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070300化学化学综合: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四版070921☆★岩石矿物材料学现代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武高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二选一:现代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周玉、武高辉编著,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材料表面与界面(表面化学部分):界面化学,颜肖慈、罗明道,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1704应用化学二选一: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第二版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潘祖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第三版201信息工程学院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原理,庞丽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康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李元,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原理,庞丽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吴信才,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02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050404设计艺术学产品艺术设计:电脑工业设计,李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080200机械工程二选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代华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机械原理:机械原理,孙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二版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余锡存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第一版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路及电子技术:电路,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四版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数字部分),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四版203计算机学院0774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原理,庞丽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原理,庞丽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301管理学院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二选一: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徐莉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0200工商管理01、02、04方向:企业管理概论:企业管理概论,黄渝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3方向二选一: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郭道杨、朱小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朱海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05方向二选一: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刘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学,林南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20201会计学二选一: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朱海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审计学:审计学,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20202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概论:企业管理概论,黄渝祥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0203旅游管理二选一: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刘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旅游市场学:旅游市场学,林南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第二版302经济学院020100理论经济学01方向:现代政治经济学:现代政治经济学,程恩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02方向: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余瑞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03方向:世界经济十论:世界经济十论,程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4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邓宏兵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020200应用经济学01方向:现代产业经济学: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2方向:区域经济学教程:区域经济学教程,孙久文、叶裕民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03方向: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古扎拉蒂著,林少宫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三版04方向:金融学原理:金融学原理,彭兴韵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081824☆★资源产业经济现代产业经济学: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03政法学院010108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概论,胡显章、曾国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理学:法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导论,杨光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071200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概论,胡显章、曾国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0400公共管理政治学:政治学基础,王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4艺术与传媒学院050302传播学传播实务:媒介管理学,邵培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版现代广告学,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六版050404设计艺术学01方向:环境艺术新视野,系列丛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02方向:动漫艺术教程,张弓、汪洋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3方向:图形创意,林家阳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04-05方向: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06方向:新编大学书法,洪丕漠、晏海林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07方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刘惠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8方向:图像音乐运动:实用媒体美术,(美)泽特尔著,赵森森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第三版401外国语学院050201英语语言文学01方向:英美文学:英国文学选读,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美国文学选读,吴伟仁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02方向:英语语言学: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修订版03方向:英语文化与翻译基础: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汉英诗歌翻译与比较研究,张保红,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03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学教程,胡壮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修订版04方向:二选一:科技俄语:大学俄语科技阅读基础,董宗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大学俄语:大学俄语(东方7-8),北京外国语大学、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第一版402数理学院070102计算数学二选一:数值分析:数值分析,李庆扬、王能超、易大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0104应用数学二选一:概率论:概率论,齐民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教程(前六章),丁同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70207光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第五版403体育部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01方向:户外运动理论与技术:户外运动,闻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方向:各专项理论与技术:田径,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游泳,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篮球,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03方向:体育管理学:实用体育管理学,孙汉超等,人民体育出版社,最新版501高等教育研究所040106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选择与入学考试初试专业基础科目不同科目复试)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陈孝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二版502应用心理学研究所040203应用心理学01- 03方向:专业综合:心理咨询与治疗,江光荣,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修订版04方向:认知心理学,王甦、汪安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第一版05方向:现代心理技术学,杨鑫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矿物学岩石学进展》是一门地球科学学院硕博通用的专业学位课程。
课程主要介绍水与大火成岩的形成、地球深部水的存在形式与分布特征、地幔氧逸度以及地球氧逸度演化、岩石圈动力学、岩石的变形等矿物学岩石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课程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学、岩石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并利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解决实际地质问题。
一、教学安排(内容丰富,前沿知识涵盖面广)1.关键金属成矿矿物学研究关键金属的矿物学研究;新矿物的发现。
2.花岗岩岩相学与成因花岗岩的地质和岩相学;花岗岩的成因。
3.氧逸度的测量方法与大氧化事件氧逸度的概念与表达、氧逸度体系、地幔矿物岩石氧逸度的测量方法;地幔氧逸度的变化、大氧化事件等。
4.高温高压实验研究方法与进展高温高压实验设备的原理和特点、高温高压实验测量方法和研究进展;地球深部探测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方法与进展。
5.光谱学基本原理与应用光谱学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历史;高温高压光谱学及其在地球深部物质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6.深部岩石圈含水性与浅部地质过程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以及地幔柱理论;岩石的脆性和塑性变形。
7.晶体化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矿物晶体化学进展、矿物成分标型、晶体结构标型、成因解析实例;EPMA CHIME DATING、测试数据质量控制、独居石U-Th-Pb系统化学等时线方法、计算过程优化与应用实例。
8.名义上无水矿物研究进展名义上无水矿物概念、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的发现;名义上无水矿物中结构水研究从矿物学走向地球动力学的过程。
二、教学案例案例一:涉及关键金属的国家战略关键矿产资源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产业和国防军工等行业重要的金属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
未来国际科技竞争很大程度上集中于对关键矿产资源的博弈。
课上先介绍关键金属的由来和研究意义,进而分析关键金属在资源、能源、环境三大领域地位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突出关键金属的“国家战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讲述老一辈何作霖、丁道衡的稀土矿产发现之路。
《矿物岩石学》教学大纲(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选修课, 54学时)一、教学思想人类的工程建筑活动是在地壳表层的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任何建筑物都是以岩土体作为建筑地基、建筑介质或建筑材料,因而,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形式和规模的根本条件。
因此,地壳表层的岩土体的研究是工程地质专业的最重要的任务。
矿物学和岩石学作为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的物质组成及其性质。
针对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有一概括的了解,掌握十余种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鉴定特征,熟悉地表各种常见岩石的鉴定特征(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岩石当前的性状,也能够分析其性质的形成条件、分析并预测岩石性质的可能变化,为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有关矿物学和岩石学问题及其它地质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学时分配和授课方式本课程包括矿物学和岩石学两大部分,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矿物学部分占24学时,主要涉及手标本矿物学,掌握十余种常见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和鉴定特征。
岩石学部分30学时,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三大岩介绍,包括沉积岩石学、岩浆岩石学和变质岩石学,本部分以岩类学的介绍为主,让学生掌握地表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及鉴定特征;第二部分为岩石的物理性质.针对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了解有关矿物学与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之外,重点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时安排为:讲授27学时,实习27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下: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堂实习及课外作业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本门课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和标本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摘要:地质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其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文章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了岩矿课程实践教学策略。
关键词:岩矿课程;地学;实践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47-02收稿日期:2015-04-27作者简介:林清茶(1977—),女,福建莆田人,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质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地学特色人才”(2013jyxm078);安徽理工大学校级教研项目“基础地质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2014zdxm044)2016年第1期(总第1161期)No.1,2016S eria l No.116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HEILONGJ IANG EDUCATION (Higher Educa tion Res ea rch &Appra is a l )一、地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地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它的理论教学须密切结合实践即实验教学来有效完成。
地学专业中理科类专业为地质学,工科类专业包括地质工程和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其中实验教学可以辅助和加深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质专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能。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学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不断总结地质工程专业过去50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及实验过程进行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2013年在新版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将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的实验课进行独立成课,由原来的零星学时调整为整周学时开课,授课教师除了要做好课程实验间的交叉与衔接以外,还要对分散性野外实习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固定,同时优化开设实践教学的时间段,分别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实习内容,做到安排有序,开设得当。
地质工程专业二学位本科生矿物学与岩石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牛花朋;谢庆宾;朱毅秀;王春英【摘要】According to weak geological basis and short learning period for the second degree undergraduates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jor, th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system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were explored and adjusted by means of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ncreasing enhancement-type and innovation-type research experimental course, changing the test modes and so on. Th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基于地质工程专业二学位本科生地质学基础薄弱和学习期短的特点,笔者从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实验安排、改变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对矿物学与岩石学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教育》【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矿物学;岩石学;二学位;地质工程【作者】牛花朋;谢庆宾;朱毅秀;王春英【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近年来,为适应油田的发展需要,一些油田选派部分原专业不对口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第二学位,进行为期两年的与石油产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
Discussion on Difficult Points and Improving Methods of Indoor Teaching of Metamorphic
Petrology
作者: 李益龙;王国庆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质教育
页码: 43-4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2期
主题词: 课程难点 改进方法 变质岩 室内教学
摘要:变质岩岩石学是岩石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变质岩的岩性特征,探讨变质岩组合与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过程的关系,寻找与变质岩有关的各种矿产。
本文结合变质岩石学的学科特点和笔者多年来的室内教学经验,对变质岩岩石学课程的难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