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大纲.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22
心理咨询师培训纲要心理咨询师培训纲要第一部分: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心理咨询的定义和目标: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目标,明确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职责。
2. 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如焦虑、抑郁、恐慌症等,学习各类问题的症状和特征。
3. 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介绍常见的心理咨询理论,如人本主义、认知行为主义、精神动力学等,理解不同理论对心理问题的解释和干预方法。
4. 心理咨询的职业伦理和法律规范:了解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和法律规范,如隐私保密、专业边界、职业责任等,掌握正确的职业行为和操守。
第二部分: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技能1. 有效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和回应,培养与来访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能力。
2. 组织和建立咨询过程: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技巧,如咨询初探、目标设定、干预实施和评估等,培养规划和管理咨询过程的能力。
3. 技巧和策略选择:学习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技巧和策略,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和需求,灵活应用干预方法。
4. 解决问题和促进自我发展:训练解决问题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技能,帮助来访者面对困难和挑战,提高个人能力和自我意识。
第三部分:专项咨询技能和知识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学习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专门技能和知识,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特点和干预方法。
2. 夫妻和家庭咨询:学习夫妻和家庭咨询的技能和知识,掌握解决家庭关系问题和促进家庭和睦的方法。
3. 职业与组织心理咨询:了解职业与组织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处理职业和组织问题的能力。
4. 跨文化心理咨询:学习跨文化心理咨询的技能和知识,掌握处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差异的能力。
第四部分:实践技能和经验积累1. 实习和督导:进行心理咨询实习和督导,实践应用所学技能,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和反思提高咨询能力。
2. 病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学习病例分析和报告撰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和描述心理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出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一、会谈的目标、内容和范围: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咨询师可以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控制会谈内容方法:释义、中断(暂时休止,如倒杯水)、情感反射(慎用)、引导(由原来话题引申出新的话题)三、会谈内容的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2、现实生活状况3、婚姻状况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7、其他四、会谈法的种类:1、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客观背景等)2、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3、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的会谈4、咨询性会谈:健康人的某些问题,职业选择、子女教育培养问题等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求助者发生意外,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等。
五、最常用的摄入性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
第四单元一、资料来源是指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而是求助者亲人或转诊的中介人。
二、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1、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
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
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三、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1、暗示2、早期印象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第二节初步诊断一、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二、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第二章心里咨询技能一、建立咨询关系首先,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方法、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个性特征;其次,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领悟水平、自我察觉水平、行为方式、对心理咨询师的反映会影响咨询关系和咨询效果。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大纲第一部分:理论知识培训
1.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3.心理评估与测试
-心理测量的概念与分类
-常用心理评估工具的介绍与应用
-量表的编制、分析与解读
-面试与观察的技巧与方法
4.人际关系与沟通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特点
-冲突与协调的处理
-有效的沟通技巧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培训
-倾听与共情的技巧
-提问的艺术
-反馈与解读的技巧
2.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
-心理危机的概念与分类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与策略
-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与应对
-自杀危机的干预与预防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阶段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策略
-组织心理学的概念与原则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策略与实施
-人力资源开发与员工培训的重点与方法第三部分:实习与考核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案例讨论的组织与引导
3.考核评估
-实践技能的考核标准与程序-理论知识的考核形式与内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评估方法。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大纲(三级)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一、教学目标: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体系。
(2)掌握心理过程及人格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二、教学内容:(1)基础心理学绪论(识记)(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识记)(3)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4)记忆(掌握)(5)思维、言语及想象(重点掌握)(6)意识和注意(掌握)(7)动机与需要(掌握)(8)情绪、情感和意志(重点掌握)(9)人格(重点掌握)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一、教学目标: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人当作一个社会实体来研究,通过考察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来解释人的心态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社会心理学各流派理论及基本概念。
(2)掌握人际关系概念及相关理论。
二、教学内容:(1)社会心理学概述(识记)(2)社会化与自我(重点掌握)(3)社会知觉与归因(掌握)(4)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重点掌握)(5)态度(重点掌握)(6)沟通与人际关系(重点掌握)(7)社会影响(识记)(8)爱情、婚姻和家庭(识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一、教学目标: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学科。
学习目的是让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使我们了解个体毕生各种心理能力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发展的趋势,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毕生发展观,全面了解个体发展的纵向图景。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发展心理学各基本概念及各流派观点。
(2)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发展心理学概述(识记)(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重点掌握)(3)幼儿期的心理发展(掌握)(4)童年期的心理发展(重点掌握)(5)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重点掌握)(6)青年期的心理发展(掌握)(7)中年期的心理发展(识记)(8)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识记)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教学目标: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涉足两大学科领域及其分支学科,一个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另一个是医学的分支学科:临床精神病学。
心理咨询师(三级)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及目标:保健按摩师初级课程是专业理论性及实操性丢较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操培训,使学员能够对保健按摩师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有一个初步了解和掌握,对人体生理解剖知识、中医基础知识、保健按摩基本知识、按摩种类、按摩方法、按摩介质、按摩器具、相关法律法规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和掌握。
初级保健按摩实操技能课程主要包括:接待与咨询、按摩前准备、仰卧位保健按摩、俯卧位保健按摩等实操技能。
通过教学培训,使学员真正掌握这几个方面保健按摩的操作流程、技能手法和技术要点等,做到动作规范、正确、熟练。
二、教学总体要求: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保健按摩师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准则,了解保健按摩师执业前应该知晓的基础知识、政策法规及及必要的职业资质、职业能力,为执业上岗奠定基础。
㈡、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保健按摩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接待服务流程、咨询内容、按摩室内环境及按摩用具的准备等按摩前各项基础的准备工作,能正确、熟练运用。
㈢、使学员正确、熟练掌握头面部保健按摩、胸腹部保健按摩、上肢保健按摩、下肢前内外侧保健按摩、颈肩部保健按摩、腰背部保健按摩、下肢后侧保健按摩等相关技能。
注意培养学员专业理论与实操动作的结合与互动能力。
㈣、注意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教学课时分配比例掌控问题,专业理论知识要讲精讲清讲透,繁简结合,取舍得当;实操技术要用足课时,多示范、多练习、多指导、多总结。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㈠、本章节是一门基础性、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在注意提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培训对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㈡、本大纲中培养初级保健按摩师的起点是针对没有保健按摩基础的人员,要注意由基础知识和技能入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达到熟练的效果,在进行实际教学的同时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注意实操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
㈢、注意引导和培养学员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指导实际操作以及用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能力,避免出现只会操作动作,不懂专业理论的偏差。
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一、说明本计划力求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职业培训指导思想,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理论知识的选择,注重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根据心理咨询实践中将遇到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方面,既有理论课,其内容以与咨询实践相关的各种知识为主,也有案例分析课和心理疗法课,提高学员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的能力,最后通过严格的实习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使学员真正具备心理咨询的实战能力。
本计划适用于面授,而不适用于远程教学。
二、培训目标通过系统的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心理咨询实践,使学员掌握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员对心理问题的鉴别与判断能力、心理咨询实施能力、心理咨询效果评估与处理能力,具备独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培训要求(一)职业道德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守则。
(二)基础心理知识了解基础心理知识,如情绪、感受、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动机、人格等。
(三)社会心理学知识了解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概述、社会化与自我、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爱情、婚姻与家庭等内容。
(四)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内容,如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发展心理学。
(五)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了解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知识。
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学的差别,常见精神心理障碍,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概念。
(六)心理测量知识了解心理测量的概念、心理测量效度、心理测量的常模、心理测量的信度以及测量的分析和使用。
(七)咨询心理学的使用了解心理咨询的历史、方法、对象、程序、效果评估等内容。
(八)心理诊断技能了解心理诊断的初步接待、程序、对病情的诊断、摄入性会谈、正确使用心理测验以及临床资料的整理和搜集。
助理心理咨询师培训计划(三级)一、说明本计划根据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2004年8月制定《心理咨询人员职业标准(1)》编制。
本计划力求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职业培训指导思想,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理论知识的选择,注重代表性、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技能培训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助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案例,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方面,既有基础理论课,帮助助理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其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适当地让其掌握一些咨询技术,使其学会初诊接待和实施心理测验,最后通过实习,使学员具备协助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能力。
本计划适用于面授,而不适用于远程教学。
二、培训目标通过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心理咨询技术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心理咨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心理问题筛选鉴别能力和心理测验的实施能力,能够协助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三、课程内容和培训要求(一)普通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心理的生理基础,理解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及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
(二)社会心理学掌握社会化与自我社会认知与归因的基本概念,以及社会动机、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助人利他与侵犯和人际吸引等社会心理现象。
(三)发展心理学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特点。
(四)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在认知、情感诸方面的特征与教学的关系;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学习的特点与教学的关系以及适应学生各类学习的教学举措。
(五)心理统计与测量掌握心理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念,理解智力测验及其理论、人格测验及其理论以及测量理论,包括信度、效度、项目分析、量表和常模等基本概念,以及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六)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心理咨询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咨询的目标与阶段,心理咨询中的阻力等。
(七)性别差异心理学掌握性别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性别差异的特点以及研究方法。
(八)学校心理咨询掌握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学校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
(九)助理心理咨询师实习通过实习,能运用所学心理咨询基础知识,进行初诊接待和实施心理测验。
(十)伦理道德与法规掌握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关系的伦理准则、保密原则和保密措施。
四、课程与课时分配表1.《基础心理学》,梁宁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2.《普通心理学》,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3.《社会心理学》,孙时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4.《社会性动物》,[美]阿伦森著,郑日昌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1月5.《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6.《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7.《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8.《医学心理学》,季建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徐光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5月10.《学校心理学》林崇德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11.《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知识出版社,2003年12.《心理咨询师》(上册、下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13.《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吴庆麟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普通心理学》培训大纲一、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事实。
2.理解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基本原理。
3.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与解决心理咨询工作中的问题。
二、培训要求和内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培训要求熟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了解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
培训内容1.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1.2心理学发展简史及主要流派1.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4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二章感知培训要求熟悉感觉和知觉的定义、知觉的种类,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组织原则。
培训内容2.1 感觉的含义和感觉的种类2.2知觉的含义和知觉种类及其基本特征第三章注意培训要求熟悉注意的定义、注意的种类和注意的品质,了解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的基本规律、注意特点和注意的功能。
培训内容3.1注意的含义和注意的种类3.2注意的品质第四章记忆培训要求熟悉记忆的基本过程和记忆的主要类型,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掌握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方式、编码过程和储存特点。
培训内容4.1记忆的含义和记忆的类型4.2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3遗忘的含义和遗忘的规律4.4防止遗忘的方法第五章思维培训要求熟悉思维的概念、特点、类型和基本过程与基本形式,了解问题解决的特点、阶段、策略、思维品质及其培养措施。
培训内容5.1思维的含义及其类型5.2思维过程和基本形式5.3问题解决的含义、基本特点及问题解决的阶段第六章情绪情感培训要求熟悉情绪的概念、分类、情绪产生与情绪的表达,了解情绪的基本理论以及情绪情感的性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培训内容6.1情绪的含义及其分类6.2表情的含义和表情的种类6.3情绪的主要理论第七章意志培训要求熟悉意志的概念和意志行动的特征,了解意志的性质、意志与情绪、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志行动的品质。
培训内容7.1意志的含义和意志行动过程7.2需要的含义和需要理论7.3意志的品质第八章个性和个性心理倾向性培训要求熟悉个性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的概念,了解个性和个性心理倾向性的特点、分类以及动机、兴趣等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培训内容8.1个性的含义和基本特征8.2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和组成成分8.3动机、兴趣、理想和世界观的含义与特征第九章气质培训要求熟悉气质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气质的性质以及气质与性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培训内容9.1气质的含义和气质类型9.2气质的基本特征9.3气质的生理机制9.4气质与性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十章性格培训要求熟悉性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性格的基本类型、性格的结构,了解性格的基本理论和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培训内容10.1性格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性格的结构10.2性格的特质和性格的类型理论10.3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第十一章能力培训要求熟悉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了解智力的基本理论和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培训内容11.1能力的含义和种类11.2能力与知识与技能的区别与联系11.3智力的基本理论11.4智力测验及其计算11.5能力发展的趋势和个别差异三、课时分配表《社会心理学》培训大纲一、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使学员能够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二、培训要求与内容第一章导论培训要求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培训内容1.1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1.2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1.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二章人的社会化培训要求理解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自我意识的基本含义。
培训内容2.1社会化概述2.2社会化的途径2.3社会化的结果2.4自我意识第三章社会认知培训要求掌握社会认知及影响因素,掌握归因理论。
培训内容3.1社会认知概述3.2社会认知与自我认知3.3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3.4印象的形成3.5归因理论第四章人类的攻击性培训要求了解人类攻击性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减少攻击性的方法。
培训内容4.1攻击性行为的定义4.2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4.3降低攻击性行为的途径第五章利他行为培训要求了解利他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利他行为因素。
培训内容5.1利他行为的定义5.2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5.3旁观者效应第六章社会态度培训要求1、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2、掌握相关理论和方法。
培训内容6.1态度概述6.2态度的形成与改变6.3态度的测量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培训要求掌握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的意义。
培训内容7.1群体心理与行为概述7.2群体压力与规范7.3群体决策与问题解决7.4合作与竞争第八章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培训要求学习几种社会影响的行为及有关条件。
培训内容8.1从众8.2顺从与服从8.3模仿、暗示和感染8.4时尚、流言和舆论8.5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第九章人际吸引与亲和培训要求掌握人际吸引与亲和的基本内容培训内容9.1人际间的亲近行为9.2人际吸引9.3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三、课时分配表《发展心理学》培训大纲一、本课程培训的基本要求1.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事实。
2.理解认知、语言、智力、情绪、个性和道德等领域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二、培训要求和内容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论培训要求熟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以及历史背景及标志和主要理论派别及其观点,了解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设计。
培训内容1.1发展心理学的含义以及研究对象与任务1.2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主要理论1.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培训要求熟悉发展的概念及其特点,了解发展的相关模型,以及毕生发展的主要理论,了解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早期发育特点和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及辨证关系。
培训内容2.1心理发展的实质、主要特点和毕生发展观2.2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因素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2.3 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第三章认知发展培训要求熟悉婴儿期知觉发展特点和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的有关理论,了解认知发展领域特殊性的研究。
培训内容3.1婴儿期的知觉与认知发展3.2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阶段和对认知发展的解释3.3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特定任务的信息加工以及儿童记忆的发展3.4认知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心理理论的发展和儿童数能力的发展第四章语言发展培训要求熟悉儿童语音发展以及语言发展理论,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培训内容4.1前言语阶段:婴儿期的语音发展和交流发展4.2儿童语言的发展: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发展4.3语言发展理论:认知发展模型和环境与学习理论第五章智力发展培训要求熟悉智力的概念、智力理论和智力发展趋势与差异性表现,了解智力测验的构成要素、智力测验的种类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区别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培训内容5.1智力的含义和相关智力理论5.2智力发展的趋势、智商稳定性与可变性以及智力发展的差异性5.3智力测验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智力测验以及智商公式5.4智力因素、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及成就的关系第六章情绪发展培训要求熟悉情绪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以及儿童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了解儿童情绪的功能及测量方法。
培训内容6.1儿童情绪的含义、功能及其测量6.2情绪发展的理论: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和生态学理论6.3儿童期和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第七章个性发展培训要求熟悉个性的含义以及个性发展的主要理论,以及婴幼儿气质的主要类型,依恋的主要理论观点,了解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和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制的含义及其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