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 1624-1987 低碳非合金钢冷轧带材技术条件
- 格式:pdf
- 大小:765.82 KB
- 文档页数:4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企业标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BQB 403-1999代替Q/BQB 403-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为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冷轧部生产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这种产品主要用于冷变形加工和表面处理,但不作表面硬化、淬火或调质处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 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30-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1818-94 金属表面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 2975-82 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 4156-84 金属杯突试验方法(厚度0.2~2mm)GB 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EURONORM 49-72 无镀层冷连轧钢板的粗糙度测量Q/BQB 400-1999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BQB 401-1999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 分类及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如表1所示。
表 13.2 钢板及钢带按表面质量区分为二级:高级的精整表面 FC(即O5表面)较高级的精整表面 FB(即O3表面)注:O5、O3来源于德国标准DIN 1623部分1,字母O表示从德文字表面(Oberflache)的第1个字母而来。
3.3钢板及钢带按表面结构分为四种:特别平滑 b平滑 g无光泽 m粗糙 r3.4牌号为St14的钢板及钢带按拉延级别分为三级:用于冲制拉延最复杂的零件 ZF用于冲制拉延很复杂的零件 HF用于冲制拉延复杂的零件 F4尺寸、外形、重量4.1 St15钢板及钢带的公称厚度为1.0~2.0mm,St14-T的供货厚度为0.7~1.5mm,其他尺寸及尺寸允许偏差、外形、重量应符合Q/BQB 401的规定。
I CS 77.140.50Q/SG H 46首钢总公司企业标准Q/SGZGS 324.1—2007前 言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2部分:欧标(E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3部分:德标(DIN)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4部分:日标(JIS)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第5部分:美标(ASTM)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
本部分为Q/SGZGS 324《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第1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首钢技术质量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钢股份有限公司顺义冷轧分公司、首钢技术质量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建军、闻达、唐牧、王丽萍、姚舜。
本标准首次发布。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第1部分:首钢(SG)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轧低碳钢板和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首钢生产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相关部分)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 ISO 6892:1998)GB/T 2523 冷轧薄钢板(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GB/T 2975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eqv ISO 377:1997)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5027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试验方法GB/T 5028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试验方法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Q/SGZGS 322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SGZGS 323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分类见表1的规定。
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本文件适用于冷成形用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223.9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GB/T223.40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GB/T223.59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B/T223.60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GB/T223.6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72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重量法GB/T223.75钢铁及合金硼含量的测定甲醇蒸馏-姜黄素光度法GB/T223.76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量GB/T223.79钢铁多元素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常规法)GB/T223.84钢铁及合金钛含量的测定二安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8.1—202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1,ISO6892-1,MOD)GB/T232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47钢板和钢带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709—2019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2975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4336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4977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的一般要求GB/T17505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GB/T18253—2018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GB/T20066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20123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GB/T20125低合金钢多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20126非合金钢低碳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感应炉(经预加热)内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38813热轧酸洗钢板及钢带的一般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70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德国标准 1997年12月用以冷加工软钢制无镀层窄带材供货技术条件德文版EN 10139:1997 DINEN 10139ICS 77.140.50 对DIN1624:1987-06的补令用以冷加工软钢制窄带材无镀层供货技术条件德文版EN 10139:1997德国版EN10139具有德国标准的法律地位。
标准前言欧洲标准EN10139是由欧洲钢铁标准委员会钢制连轧平扁平产品冷加工第13技术委员会制订的。
(秘书处:比利时)。
德国标准主管委员会是DIN标准钢铁标准委员会的下属委员会01/1,主管“钢制扁平产品;由软非合金钢制冷轧带材,轧制宽度至650毫米;供货技术条件”中。
欲想知道钢种划分和处理状态的性能(见表格1),请阅DIN EN10130。
下面介绍一下在第2款中引用的欧洲标准和CEN报告的相应德国标准:欧洲标准5 见DIN 50133欧洲标准49 见SEP 1940*)CR10260 (EC1SS-1C10),见DIN V 17006-100修改对DIN 16124:1987-06标准作了下述的改动:a)钢钟划分符合DIN EN 10130的匹配b)修改了钢钟命名c)限制了轧制宽度在600毫米以下的带材使用范围。
d)删除了深冲要求;e)采纳了垂直各向异性(r值)和硬化指数n值(见表格1以及附件A和B)。
旧版本DIN 1624:1954-08,1977-07,1987-06.国家标准附件NA(供了解信息):索引提示:DIN V 17006-100钢命名体系-缩写的各补充符号;德文版ECISS-IC10:1993。
DIN 50133试验金属材质-维氏硬度试验-范围HV0.2至HV100。
DIN EN 10130用以冷加工的软钢制冷轧平扁平产品-供货技术条件,德文版EN10130:1991。
SEP 1940*)使用随机粗糙度结构来测量钢制冷轧扁平产品的算术中等粗糙度值Ra和最大值RPc。
*) 新址:钢铁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信箱105164迪塞多夫40042。
冷轧薄钢带暂行技术标准FRZJ01-20071 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轧薄钢带的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说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0.15㎜~1.50㎜、宽度80㎜~1250㎜的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2006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方法与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5-1997 钢铁与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GB/T 223.58-1987 钢铁与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GB/T 223.59-1997 钢铁与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GB/T 223.68-1997 钢铁与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GB/T 223.69-1997 钢铁与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GB/T 247-1997 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与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 2975-1998 钢材力学与工艺性能实验取样规定GB/T 4156-1984 金属杯突实验方法(厚度0.2~2㎜)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3 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EC—钢带边缘状态,切边。
EM—钢带边缘状态,不切边(轧制边)。
FA—钢板和钢带表面质量,普通级。
FB—钢板和钢带表面质量,较高级。
PT.A—钢板和钢带厚度尺寸精度,普通厚度精度。
PT.B—钢板和钢带厚度尺寸精度,高级厚度精度。
PW.A—钢板和钢带宽度尺寸精度,普通宽度精度。
PW.B—钢板和钢带宽度尺寸精度,高级宽度精度。
DIN 17118 中文版-自己翻译版)范畴此标准适用于冷轧钢执照厂家。
更适用于按照DIN 59413标准交货厂家,以及第二部分列举的钢种。
材质2.1 按照此标准,原料是可冷变形的热轧或冷轧钢卷。
DIN 1614 第一部分:扁轧钢制产品热轧钢带和薄钢板冷轧用非合金软钢质量规范DIN 17100 一般结构钢质量标准Stahleisen Data sheet 092-供冷轧的热轧高密度钢,质量规范(现时期仅为草案)DIN 1623扁轧钢制产品冷轧钢带和薄钢板冷轧用非合金软钢质量规范DIN 1624 宽度为650mm以内的低碳非合金钢的冷轧卷板,质量规范(增补版正在修订中)。
Stahleisen Data sheet 093-低碳非合金钢的冷轧卷板成型的最小屈服点,质量规范(增补版正在修订中)。
其他可冷变形的冷轧型钢,例如:DI N17440中的不锈钢及耐酸钢或者表面处理过钢。
2.2 关于专门用途的冷轧钢不能做出任何适用性的保证。
相反,当客户选择钢种的时候,还需考虑工艺过程(例如:焊接,热镀锌,冷加工等)和应用(如:dynamically stressed structural components)。
在选择钢种时,客户应询咨询供应商的意见,除非买卖双方另有协议,否则将不负责任。
3 名称冷轧钢的名称应加上所需材质的编码或者炉批号,如同在尺寸标准中所给出的名称。
4. 要求4.1 钢铁熔炼和去氧的方法标准规定详见2.14.2 成型过程冷轧钢是由卷板连续轧制而成。
4.3 化学成分标准规定详见2.14.4 物理性能及工艺过程标准规定详见2.1。
按照6.3.1和6.3.2的标准要求,与设定值有微小偏差也是能够同意的。
4.5 表面状况4.5.1 一样来讲,表面状况与原料在熔炼过程时的状态有关。
然而,在成型和矫直过程中,flaked-off rolling skin,微小刮伤,压力梯度等都可能造成轻微刮痕。
关于在标准范畴内的表面除锈和酸洗是可同意的。
冷轧带钢检验规范篇一:冷轧用热连轧钢带技术要求冷轧用热连轧钢带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冷轧用热连轧钢带的尺寸、外形、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集团公司冷轧用热连轧钢带,其它产品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7 钢板和钢带检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3 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3.1 钢带尺寸供冷轧用带钢的规格见表1。
表1 单位为毫米项目公称厚度公称宽度带卷内径带卷外径要求值1.3~6.0 600~1300 762±201200~21503.2 尺寸允许偏差钢带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的规定。
3.3 外形允许偏差3.3.1 钢带的凸度应为0.035~0.070mm。
3.3.2 钢带的楔形应不大于0.050mm,局部高点应不大于0.012mm。
3.3.3 钢带外形的其它要求应符合GB/T 709的规定。
3.4 重量钢带按实际重量交货。
4 技术要求4.1 牌号及化学成分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4.2 交货状态钢带以热轧状态交货。
4.3 表面质量4.3.1 钢带表面不应有气泡、结疤、折叠、裂纹、夹杂、压入氧化铁皮和对使用有害的其它缺陷。
钢带不允许有分层。
4.3.2 钢带表面允许有深度或高度不超过厚度负(或正)偏差之半的麻点、凹面、划痕等轻微局部的缺陷,但应保证钢带允许的最小厚度。
4.3.3 钢带应无边裂,边缘破口应不大于钢带宽度的允许偏差,并应保证不小于钢带的最小宽度。
4.3.4 对于钢带,由于没有机会切除带缺陷部分,所以允许带有若干不正常的部分,但有缺陷部分不得超过每卷钢带总长度的6%。
超低碳(Ti+Nb)IF钢组织性能和织构的研究[ 08-08-23 15:29:00 ] 作者:陈银莉编辑:studa20【摘要】研究了冷轧总压下率和退火温度对(Ti+Nb)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EBSD技术对织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当冷轧总压下率达到75%时,高温退火后r值可达到180以上,并随压下率的增大而上升;到85%时,r值达到最大值210左右,当冷轧总压下率达到90%时,r值开始下降。
钢热轧板经80%压下率冷轧后,退火温度低于850℃时,r值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上升;850℃以上退火时,r值受退火温度影响不明显,r值保持在195左右。
EBSD织构分析结果表明,经75%以上的大压下率冷轧后,再经850℃以上高温退火后,(Ti+Nb)IF钢具有强烈的γ纤维织构。
【关键词】 (Ti+Nb)IF钢冷轧退火值织构Abstract: The effects of cold rolling reduction,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i+Nb)IF Steel were studied. And the texture was analyzed by EBSD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otal cold rolling reduction reaches 75%, the r value can reach above 180 after annealing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s with the cold rolling reduction growthuntil 85%, the r value reaches to 210, then r value begins to decrease when total cold rolling reduction reaches 90%. After the (Ti+Nb)IF steel hot rolling sheets were cold rolled by 80%reduction, at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below 850℃, the r value increases with annealing temperature growth. 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r value are not marked when annealing temperatureis above 850℃, then the r value maintains at about 195. The results of EBSD show that (Ti+Nb)IF steel has intensive γfibre texture after cold rolled by above 75% reduction and annealed above 850℃.Key words: (Ti+Nb)IF steel; cold rolling; annealing; r value; textureIF钢(Interstitial Free Steel),即无间隙原子钢,是在超低碳钢(C<0005%,N<0003%)中加入一定量的Ti、Nb,使钢中C、N原子被固定成碳化物、氮化物,而钢中无间隙原子存在,从而使钢具有非时效性和超深冲性。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QB 403-2003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代替Q/BQB 403-1999BZJ 407-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的分类和代号、尺寸、外形、重量、技术要求、检验和试验、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30mm~3.5mm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19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 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975-1998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5027-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值)试验方法GB/T 5028-1999 金属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值)试验方法GB/T 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Q/BQB 400-2003 冷轧产品的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Q/BQB 401-2003 冷连轧钢板及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SAE J911-1998 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数测量方法3 分类和代号3.1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如表1的规定。
表 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3-06-04 发布2003-12-15 实施表2表34 订货所需信息4.1 订货时用户应提供如下信息:a) 产品名称b) 本产品标准号c) 牌号d) 产品规格及尺寸、不平度精度e) 边缘状态f) 表面结构g) 表面质量级别h) 包装方式i) 用途4.2 如订货合同中未注明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表面质量级别、边缘状态及包装方式,则本标准产品按普通的尺寸及不平度精度、表面结构为麻面、FB级表面质量的切边钢带及切边钢板供货,并按供方提供的包装方式包装。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非调质冷镦钢热轧盘条》团体标准编制说明(初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9〕**号文“关于印发2019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牵头制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规范非调质冷镦钢热轧盘条》团体标准,项目编号为:,计划完成时间为2021年底。
2、主要工作过程(1)计划下达后,2020年一、二季度,组织成立了起草工作组,进行了起草标准的数据收集、情况调研、问题分析等准备工作,形成行业标准初稿。
(2)2020年7-8月,征求生产和顾客行业代表企业及研究院所意见。
共征集到……等……家单位的……条修改意见,其中……条采纳,……条不采纳,……条部分采纳。
(3)计划2020年10月召开标准研讨会,……等单位就标准体系、技术指标设置、生命周期评价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4)计划2020年12月在……召开审定会。
有……等……个单位的……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提出了……条修改意见。
会后按照审定会的意见要求,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5)计划标准于2020年6月申请报批。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共同起草。
所做工作: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及资料查证,对产品生产工艺、性能和使用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整理。
按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编写标准草案、标准征求意见稿、标准送审稿、标准报批稿。
完成标准技术讨论会与标准审定会的答辩。
根据需要,在标准发布实施后组织必要的宣贯培训。
二、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适时推出、及时修订、不断完善”的原则,注重标准修订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相结合,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标准的目标、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来进行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35-88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及带材)GB/T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GB/T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GB/T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GB/T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T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3.1定义3.1.1标准比总铁损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W/kg3.1.2标准磁感应强度温度为20℃,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3.1.3弯曲次数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牌号表示方法4、分类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5、技术要求5.1磁特性5.1.1磁感取向钢在8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800(峰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无取向钢在50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5000(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5.1.2铁损取向钢在磁感为1.7T、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7应符合表1的规定。
中国钢号、板材知识1、碳素钢的定义及钢中五元素含碳2%以下的铁碳合金称为钢。
碳素钢中的五元素是指化学成份中的主要组成物,即C、Si、Mn、S、P(碳、硅、锰、硫、磷)。
其次是在炼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气体,含O、H、N(氧、氢、氮)。
此外,用铝—硅脱氧镇静工艺中,必然在钢水中含有Al,当Als(酸溶铝)≥0。
020%时,还有细化晶粒的作用。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炼钢的主要任务是按所炼钢种的质量要求,调整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范围之内,并使P、S、H、O、N等杂质的含量降至允许限量之下。
炼钢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炉料中过剩的碳被氧化,燃烧成CO气体逸出,其它Si、P、Mn 等氧化后进入炉渣中。
S部份进入炼渣中,部份则生成SO2排出。
当钢水成份和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后,即可出钢。
为了除去钢中过剩的氧及调整化学成份,可以添加脱氧剂和铁合金或合金元素。
3、转炉炼钢简介从鱼雷车运来的铁水经过脱硫、挡渣等处理后即可倒入转炉中作为主要炉料,另加10% 以下的废钢。
然后,向转炉内吹氧燃烧,铁水中的过量碳被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当探头测得达到预定的低碳含量时,即停止吹氧并出钢。
一般在钢包中需进行脱氧及调整成份操作;然后在钢液表面抛上碳化稻壳防止钢水被氧化,即可送往连铸或模铸工区。
对要求高的钢种可增加底吹氩、RH真空处理、喷粉处理(喷SI—CA粉及变性石灰)可以有效降低钢中的气体与夹杂,并有进一步降碳及降硫的作用。
在这些炉外精炼措施后还可以最终微调成份,满足优质钢材的需求。
4、初轧模铸钢锭采取热装、热送新工艺,进入均热炉加热,然后通过初轧机及钢坯连轧机轧成板坯、管坯、小方坯等初轧产品,经过切头、切尾、表面清理,(火焰清理、打磨)高品质产品则还需对初轧坯进行扒皮和探伤,检验合格后入库。
目前初轧厂的产品有初轧板坯、轧制方坯、氧气瓶用钢坯、齿轮用圆管坯、铁路车辆用车轴坯及塑模用钢等。
初轧板坯主要供应热轧厂作为原料;轧制方坯除部份外供,主要送往高速线材轧机作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