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案例讨论筛检
- 格式:pdf
- 大小:275.81 KB
- 文档页数:2
流行病学案例分析一、2015年3月14日,临沧市某学校午餐后陆续出现多例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学生。
截至下午3点,送医学生480人,其中,320人住院治疗(包括较重的30人),留院观察160人。
问:在紧急应对处置的同时,应按照什么步骤开展该事件的调查。
(请结合资料进行阐述)二、在一项胆固醇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60岁及以上的确诊冠心病患者200例,未患冠心病的对照300例。
结果发现,冠心病病例组中有120例存在高胆固醇,对照组中有160例存在高胆固醇。
问:(1)改研究采用了何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列出分析表格(3)计算并比较两组的高胆固醇暴露率(卡方=20.548)(4)计算并解释高胆固醇者患冠心病的危险度(注:该危险度的95%可信区间为2.52~4.62)三、某医生抽取一级高血压患者300例者700例,采用血压计进行筛检,结果漏诊20例,误诊90例。
问:(1)列出分析表格(2)计算该高血压的真实性评价指标(3)如果用该血压计在一级高血压患病率为8%的1万人中进行筛检,会造成多少人误诊?阳性预测值是多少?(重新列表计算)四、1979年Shapiro等文对口服避孕药(OC)和心肌梗塞(MI)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选择因MI住院的25-49岁育龄妇女234人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一地区1742名育龄妇女为对照组,分贝调查她们口服避孕药的情况:在病例组中有29人服用,对照组有135人服用。
(1)请问这是什么研究方法?(2)列出分析表格。
(3)若=5.84请分析结果。
(4)请计算OR值,并分析结果。
已知OR(1.10,2.58)五、在1975年开始选择1000名从事油漆镭盘的表厂健康女工与从事电话员工作的1000名健康妇女进行追踪观察研究至1995年。
研究结果中发现其从事油漆镭盘的工人中发生了20例骨癌患者,电话员中发生了4例骨癌患者。
(1)改研究为何种流行病学方法?(2)列出分析表格。
关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典型案例篇一:流行病学案例讨论《反应停与先天性畸形关系的研究》案例讨论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预防医学黄波 20213021700431、案例中对原因不明疾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运用了哪些流行病学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答:1)、《反应停与先天性畸形关系的研究》中进行了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案例对反应停引起的先天性畸形——海豹肢畸形的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通过病例报告及病例分布特点说明了海豹肢畸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哪些人群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不同国家的短肢畸形病例数与反应停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分析,继之通过人群回顾性的调查,分析了反应停致畸形的现象,以及剂量和时间对致畸作用的影响,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初步分析了反应停致畸形机制的研究。
2)、案例中运用了以下流行病学方法:①、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一个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收集的,客观地反映了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联。
在案例中,反应停于195年投放市场,1959年~1961年间,许多国家发生了病例数逾万的先天性畸形的流行,具有相同的临床表现。
在较短的时间区间(1959~1962),横断面调查揭示了典型的海豹肢畸形的时间分布集中在1959到1962年之间,地区分布上缺乏确切数据,但是从当时世界各地的病例报告来看,使用反应停的地方就有短肢畸形的发生,大致说明了地区分布与反应停使用的关系,对于人群分布,没有证据说明反应停只在某些人群致畸,或在某些人群中比在其他人群更易致畸,种族、气候和饮食与发生畸形无关。
横断面调查基本阐明了海豹肢畸形的三间分布以及短肢畸形与疾病的关系。
优点:I、通过对发病地区或人群的调查,描述了海豹肢畸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从而为发现高危人群(孕期服用反应停)或有关的病因提供了初步的线索;II、在较短的时间(1959~1962)获得海豹肢畸形分布与反应停使用关系的初步结果,能够为预防海豹肢畸形的再发提供策略依据;缺点:I、海豹肢畸形的分布不集中,分布于世界上许多的国家,横断面研究获得的资料分散,样本量小不足以对疾病和病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II、横断面调查的结论可靠性不高,只能描述疾病的分布,不能充分说明反应停的使用就是海豹肢畸形的病因,因果关系不强。
筛检方法评价[课题一] 在沿江农村用皮肤试验来筛检肝血吸虫病,试验结果见表4-1。
问题1: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和预测值是多少?问题2: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是多少?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是多少?问题3:筛检阳性率是多少?人群患病率是多少?例:用尿糖试验检查某一人群的糖尿病病患者,共检查10000名,400名糖尿病患者中尿糖阳性者140人;非糖尿病者中尿糖阴性者9400人。
列四格表分别计算尿糖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课题二] 某社区的人口为5万人,现拟用血糖试验来筛检糖尿病。
不同的筛检标准及其准确性见表4—2。
问题1:按下面3种情况,分别列出四格表,通过计算填入相应数字,并计算预测值。
1.社区患病率为1.0%,筛检标准为≥130mg/d12.社区患病率为1.0%,筛检标准为≥180mg/dl3.社区患病率为2.0%,筛检标准为≥180mg/dl 问题2: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试总结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课题三】在实施筛检时,可采用多项筛检试验检查同一受试对象,以提高筛检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增加筛检的收益,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试验。
将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的联合试验称为串联检验;将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称为并联试检。
表4为用尿碘和血碘对某镇居民筛检,检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果。
表4 某镇居民尿碘和血碘筛查的结果筛检结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尿碘阳性,血碘阴性14 6尿碘阴性,血碘阳性46 22两者均阳性90 14两者均阴性148 15240合计298 15282问题1:请分别计算单纯的血碘试验、尿碘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联试验与串联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问题2:同单纯某一项筛检试验相比,联合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何改变?问题3:如果让你主持一项较大规模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普查工作,你认为是采用某一项试验,还是联合试验中某一组合?为什么?。
筛检的案例前言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一种常见的虫媒传染病且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疟疾流行于102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恶性疟死亡率极高。
每年我国有不少感染的患者,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临床医生缺乏对疟疾诊断和治疗的意识,极易导致误诊漏诊。
因此正确的临床诊疗思路和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对疟疾患者尤为重要。
案例经过患者女,42岁,四川南充人,于2019年2月到非洲旅游,回国后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律发热于院外社区就医,按上感治疗无效后,于2019年3月到本院就诊。
查体:神志烦躁、精神差、发热、发冷、出汗,双肺听诊呼吸音粗,肝脾触诊轻度肿大。
入院检查结果血常规:WBC 4.15×109/L,RBC 3.67×1012/L,HGB 105g/L,PLT 95×109/L肝肾功:ALT 70U/L,AST 58U/L,Urea 7.5mmol/L,Crea 65mmol/L心电监护:HR95次/分,BP95/65mmhg,R28次/分,SPO2 100%。
临床初步诊断:1、发热待诊2、轻度贫血原因待查主要治疗措施和转归:入院后拟诊为感染(病因待诊),予以抗感染、退热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
与此同时连续检测血常规监测血象改变,于入院第三天发热时复查血常规,实验室血常规仪器报警提示(疑似疟原虫感染),检验人员根据仪器报警提示以及样本复检规则进行涂片镜检发现疟原虫病原体,该结果反馈给临床,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后最终确诊为疟原虫感染,予以病因治疗,服用喹啉类药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贫血得以纠正。
案例分析临床部分典型的疟疾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周期性发冷、发热、、寒颤、出汗,每天或者隔天或者隔两天发作一次,据此可初步诊断。
而不典型的疟疾则表现出不规律发热,而伴有肝脾肿大以及贫血,初诊医院未充分考虑到此情况而出现漏诊误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临床流行病学的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典型案例篇一:分析性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不包括a.病例―对照研究b.回顾性调查c.队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
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
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临床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硕士研究生用,20xx 年版)临床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硕士研究生用)福建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二○一一年一月实习一病因学研究与评价【目的】熟悉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程序与方法,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设计要点、分析方法,及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
【时间】3学时【内容】【案例1】Reye综合征病因学研究背景资料11963年10月,Reye等首次报告一种急性脑病伴肝脂肪变的综合征,现称之为Reye综合征(简称Rs)。
流行病学案例讨论在公共卫生领域,流行病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保障人群的健康。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流行病学的应用和实践。
案例一:某学校爆发的流感疫情在一所拥有 2000 名学生的学校中,突然出现了大量学生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学校医务室在短时间内接诊了超过 200 名学生。
接到报告后,当地的疾控中心立即介入调查。
首先,调查人员对发病的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他们收集了每个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近期活动轨迹、接触人群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最早的病例出现在一周前,随后病例数迅速增加,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学校在近期组织了一次大型的校内运动会,学生之间的接触较为密切。
而且,当时正值流感季节,病毒传播的风险较高。
为了确定病原体,采集了部分患者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显示,此次疫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
包括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对教室、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通风,建议未患病的学生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个人防护。
同时,学校暂停了大型聚集性活动,推迟了考试安排。
经过两周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新发病例逐渐减少,最终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流行病学在疫情爆发后的快速调查、原因分析和控制措施制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及时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迅速控制疫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危害。
案例二:某社区的食物中毒事件在一个周末的中午,某社区的许多居民在参加完一场社区聚餐后,陆续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当地医院急诊科在短时间内接收了数十名患者。
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流行病学专家和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首先对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和共同就餐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记录。
大肠癌筛检案例讨论
上海市2003~2007年大肠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35/10万和22.42/10万,其中结肠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55/10万和12.75/10万,直肠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80/10万和9.66/10万。
大肠癌的发病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
大肠癌的死亡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位。
研究者甲从1989年至1996年在上海市某大肠癌高发区3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中,应用反向被动血凝大便潜血试验法(RPHA-FOBT)实施大肠癌筛检,得到如下资料。
表1 RPHA-FOBT法在30岁以上普通人群中的大肠癌筛检结果
病人非病人合计+65 535 600
-55 23345 23400
合计120 23880 24000 研究者乙同期对同一人群,调查研究对象肠息肉史、慢性腹泻史、粘液血便史、便秘史等等13个高危因素,并计算个体大肠癌危险隶属度(AD值),实施大肠癌筛检,以AD值≥0.2诊断为阳性,得到如下资料。
表2 大肠癌危险隶属度(AD值)法在30岁以上普通人群中的大肠癌筛检结果
病人非病人合计+96 7200 7296
-24 16680 16704
合计120 23880 24000
1. 试分别计算反映上述两个筛检试验真实性和预测值的指标。
2. AD值法的ROC曲线如图1,请问筛查大肠癌时,诊断阈值取何值最佳?
图1 AD值法的ROC曲线
3. 若在该人群中进行大肠癌筛检,要尽量降低漏诊率,选择上述哪种方法较好?
4. 在AD值法中,若将诊断阳性的阈值从0.2改为0.3,预期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 若分别使用联合试验的串联法和并联法,分别得到如下资料,请分别计算串联法和并联法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并解释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
表3 RPHA-FOBT法和AD值法检测联合筛检大肠癌患者和正常人结果
RPHA-FOBT法AD值法患者正常人合计+ - 10 35 45
- + 41 6700 6741
+ + 55 500 555
- - 14 16645 16659
6. 这两个筛检试验得到的阳性预测值均较低,请解释原因,若该地70岁以上且有不良习惯(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缺乏纤维素饮食和体力活动)者中的大肠癌患病率达10%,则预期在此类人群中应用RPHA-FOBT法得到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各为多少?
7. 结合本案例谈谈实施筛检的原则有哪些?
8. 结合本案例谈谈提高筛检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9. 研究者甲选择了附近未进行大肠癌筛检的某县作为对照区,并获得了当地30岁以上人群自1989年至1996年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累积死亡率,与筛检区比较获如下资料(图2、3)。
图2、3 1989年至1996年筛检区与对照区结肠癌(左)、直肠癌(右)累积死亡率变化图
研究者甲还统计出筛检区直肠癌中位生存期为40 个月(95 %CI 为7~73个月),而对照区则为14 个月(95 %CI 为9~19个月),1989~1996年筛检区与对照区直肠癌平均确诊年龄为(57. 4 ±13. 2)岁与(58. 6 ±13. 7)岁。
根据上述资料,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