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地理资料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3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
【教学目标】
1、了解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2、通过总结君主专制的强化过程,复习旧识,建立思维体系。
3、根据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所带来的的弊端,培养其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军加处设立的背景和概况,理解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分析出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端
【教学过程】
一、军机处设立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
1、康熙,南书房的设立。
2、雍正,设立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从临时机构变为常设机构。
二、军机处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关于军机处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找出军机处的特点。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特点:简、速、密、专。
(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总结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加强过程】
三、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弊端
根据教材103T04页内容归纳
1.政治上:奢侈无度,贪污腐败
2.军事上: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3.经济上:经济衰退,财政收入减少
4.社会上: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
清朝军机处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加强刘珂内蒙古包头市回民中学,内蒙古包头 014030摘要:军机处是雍正皇帝为了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绝对皇权而继密折制度后所设立的。
纵观历史,它实际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清初满族统治者由贵族分权向中央集权不断演变的产物。
由于军机处的建立,加强了雍正的统治,因而为迅速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清朝;军机处;中央集权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08-0246-02军机处始建于雍正朝中期,是为集中军政大权,便于处理西北军务设立的,但是军机处的出现并非偶然。
纵观历史,它实际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清初满族统治者由贵族分权向中央集权不断演变的产物。
1 军机处的建立中国的封建历史是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统治,可是历代封建王朝的行政大权却是集中在中枢机关,由宰相来实现的。
因此皇权和相权必然发生矛盾。
秦首创丞相制,丞相为百官之长,掌行政大权。
汉承秦制,莫之能改,三公中仍以司徒为重。
直到东汉初,光武帝起用掌管文书的小官尚书,专司章奏和出纳王命,才分夺了丞相的部分权力。
然而久之,尚书令又成了名符其实的宰相,三公徒具虚名而已。
三国曹魏时,用职位低下的中书令取代尚书之权。
南北朝又以侍中(门下省长官)参预政事,钳制中书。
隋则确立了三省分权制,以内史(中书)省领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皇权因此有所加强。
唐虽承隋制,但为了抑制中书权力,更以品级较低的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职衔,参预政事,相权实际掌于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手。
五代十国,形同割据。
宋统一后,皇帝独揽大权,设二府(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各掌行政、军事、财政之职,互不统摄,直接受命于皇帝。
辽、金、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虽然各有其统治特点,但也都是因唐、宋制度而略加变通。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对皇权的影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演变。
其中,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对皇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了解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清朝初期的政治格局。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朝的一些制度,但也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在康熙年间,出现了南书房,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帝对政务的直接掌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务日益繁杂,原有的制度逐渐难以满足皇帝集中权力、高效处理政务的需求。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为了紧急处理军报,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
最初,军机处只是一个临时的军事指挥机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能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清朝的核心决策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对皇权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首先,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在军机处设立之前,清朝的政务处理存在着一定的分权,内阁、六部等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
然而,军机处成立后,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执行。
这就使得决策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大大削弱了其他机构的权力。
皇帝能够更加直接、迅速地处理政务,避免了权力的分散和决策的延误。
其次,军机处提高了政务处理的效率。
军机处的人员精简,办事程序简单。
与以往繁琐的官僚机构相比,军机处能够迅速响应皇帝的指令,迅速处理各类事务。
这种高效的运作方式,使得清朝的统治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内外挑战,加强了皇权的统治效能。
再者,军机处的保密性极强。
由于军机处的办公场所位于内廷,与外界相对隔绝,加之其工作流程的保密性,使得重大决策和政务能够在相对秘密的环境中进行。
这有助于皇帝掌控局势,避免了信息泄露和外界的干扰,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权威性。
然而,军机处的设立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皇权的过度集中,皇帝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判断水平对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更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
一旦皇帝出现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是什么清朝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和传达皇帝的旨意,实质是总揽朝政,提高办事效率。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
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机处的职责1、跪承旨意军机处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将全国各地的奏折汇集起来,交给雍正皇帝。
由雍正皇帝审批,他们再按照雍正皇帝的旨意来执行。
因此,军机处的大臣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等待皇帝召见,和皇帝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
2、向皇帝推荐官员军机处的官员的品阶并不是更高,有些官职只有五品,而且大都是兼职。
但是军机处的官员有权利向皇帝推荐官员,上至大学士,下至七品县令。
在任职的时候,军机处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推荐。
因此,军机处的官员可以称为皇帝跟前的“红人”,一般的官员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3、皇帝日常的“秘书”军机处掌管着全国的军饷、粮饷,山川和河流分布等等其他的重要资料,以备皇帝的询问。
同时,还会帮助皇帝起草一些赏罚的诏书,并接受一些重要的文件。
军机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皇帝的行政压力。
军机处的设置(1)设立时间:雍正帝时。
(2)始设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漏军事机密。
(3)职能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4)组成:皇帝直接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谨慎可靠的亲信任军机大臣,人数无定制。
(5)特点:清朝特有的机构,组织形式特殊。
地位显要,本身无独立性,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办公于内廷,近于皇帝,召见方便,机构精干,人员干练,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6)评价:便于集权,办理政务迅速、机密,君主旨意畅通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清代军机处清初沿明旧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到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因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其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
初设时名为“军机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改名办理军机处。
军机处是分割内阁之权,所以说它是“内阁之分局”。
军机处在清代统治了180余年,成为大政所出的宰辅之区。
它的体制特殊,职官简炼,有官而无吏。
它的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军机章京办理。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奉特旨应召入值,为兼差,人员无定额;由亲王或大学士满、汉各一员为首领,当时称为“揆首”、“领袖”。
依清制,亲王不能入军机。
嘉庆四年一月,曾以军机处事繁,命成亲王永瑆在军机处行走。
同年十月,又以“非祖制”罢值。
至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以后,始有亲王任军机大臣。
初期,凡应皇帝召见商议政务,或依皇帝旨意起草诏谕等,均为领班军机大臣之责。
凡经皇帝选调到军机处工作的军机大臣,则称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
初入值军机处者,若因其资历或能力尚浅,则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即是见习之意,其地位稍低,排班时列于后。
一、二年后,再由领班军机大臣专折奏请皇帝,除去“学习”二字。
各军机大臣之间,也有资格、品位高低之分,权力各不相同。
例如有的满洲大臣只准阅看满文奏折,或新任大臣不准阅看皇帝朱批的奏折。
这些不同待遇都是由皇帝亲定。
据《光绪会典》卷1017记载,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规定: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承写当曰所奉上谕,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办理(因军机大臣为兼职,仍保留部院原职实缺)。
各部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回事”(找他们本衙门堂官请示事务)。
军机章京办事之处,不准闲人窥视。
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为了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每天派都察院御史一人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房监视,军机大臣散值后,才准他们退值。
明朝丞相废除和清朝军机处设立说明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明朝丞相废除和清朝军机处设立引言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和清朝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朝代。
清代的军机处
刘子扬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81()2
【摘要】清代军机处,是清王朝在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设立的一个中枢机构。
初设时名“军机房”,雍正十年,颁“办理军机”银印,改名“办理军机事务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点。
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一
些官私著述不承认它是国家的正式机构(直至嘉庆朝修《会典》时,才将军机处叙入)。
笔者参加过军机处遗存档案的整理,拟对这一机构的设立、职掌、性质以及它在清
王朝国家机构中的地位诸问题,作一些探讨。
【总页数】6页(P99-104)
【关键词】军机处;军机大臣;清王朝;军机房;事务;内阁;军机章京;君主专制制度;统治者;诸问题
【作者】刘子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浅论清代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 [J], 张奕睿
2.论清代圆明园军机处 [J], 何瑜
3.论清代圆明园军机处 [J], 何瑜
4.小议清代军机处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J], 范秉璋[1]
5.一史馆向社会开放16万件清代内务府档案及24万条军机处奏折目录 [J], 王金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