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水合物
- 格式:pptx
- 大小:329.75 KB
- 文档页数:21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燃料资源,其储量相当丰富,可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重要后备力量。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科技的热点。
一、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以天然气和水形式结合的化合物,也称为天然气冰或脆冰。
它的分子结构是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构成的六边形晶格结构,其中天然气占70%左右,水分子占30%左右。
由于这种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呈脆性,有如冰块,因此被称为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浅海和大陆架上,特别是北极地区、南海和日本海等开垦较少的区域。
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超过14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的海域储量最高,达3400亿立方米以上,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国家。
二、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与开发现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密集的进展。
目前,全球主要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中国等。
在日本,多家大型能源公司已经积极投资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研究。
日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运输、存储等方面。
美国和加拿大也在积极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和开采技术等。
美国已经成立了多个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而加拿大则在开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方面颇具优势。
在印度,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发也备受重视。
印度天然气公司和国家天然气水合物公司联合投资,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采工作。
中国也将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战略能源资源来进行研究开发。
自2013年以来,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基地建设进展迅速,中国海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等多家国内大型能源公司也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开发工作。
三、天然气水合物的优缺点与传统燃料相比,天然气水合物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天然气水合物储量丰富,可作为未来的主要能源资源;其次,天然气水合物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最后,天然气水合物与液化天然气相比,其产生的碳排放量更少,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与防止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冰火)是一种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物质,由水和天然气分子相结合而成。
它主要存在于深海沉积物中,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
然而,天然气水合物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止和控制。
以下是有关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和防止方法的详细说明。
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危害1. 环境污染: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和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盐和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水体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废气中含有甲烷等温室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2. 地质灾害:天然气水合物属于一种稳定的结构,在地质条件发生改变时,有可能导致其解聚释放出大量的天然气。
这些气体若在地下形成较大规模的气囊,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地质灾害,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的安全造成威胁。
3. 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深海沉积物中,开采和开发这些水合物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和工具,这些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例如,底部拖缆或钻浆泄漏可能导致海洋底栖生物死亡,捕捞设备的使用可能破坏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
4. 社会经济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如果能够成功开发和利用,将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然而,由于水合物开发技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开发难度较大,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旦投资失败,将会对相关企业和国家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二、天然气水合物的防止1. 加强监管和管理: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开发活动,应加强监管和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机制,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标准。
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提高违法成本,减少不合规行为的发生。
2. 发展环保技术:开发天然气水合物的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应用。
例如,开展废水处理和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发,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水合物的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碳的电负性较大,在高压下能吸引与之相近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构成笼状结构)。
它可用m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
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类型有三种,即I型结构、II型结构和H型结构。
I型结构气水合物为立方晶体结构,其在自然界分布最为广泛,其仅能容纳甲烷(C1)、乙烷这两种小分子的烃以及N2、CO2、H2S等非烃分子,这种水合物中甲烷普遍存在的形式是构成CH4·5.75H2O的几何格架。
II型结构气水合物为菱型晶体结构,除包容C1、C2等小分子外,较大的“笼子”(水合物晶体中水分子间的空穴)还可容纳丙烷(C3)及异丁烷(i-C4)等烃类。
H型结构气水合物为六方晶体结构,其大的“笼子”甚止可以容纳直径超过异丁烷(i-C4)的分子,如i-C5和其他直径在7.5~8.6A之间的分子(表2)。
H型结构气水合物早期仅见于实验室,1993年才在墨西哥湾大陆斜坡发现其天然形态。
II型和H 型水合物比I型水合物更稳定。
除墨西哥湾外,在格林大峡谷地区也发现了I、II、H型三种气水合物共存的现象。
天然气水合物结构类型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是一种特殊的结晶化合物,由水分子和气体分子形成的固态晶体结构。
其中,水分子以六边形的结构排列,气体分子则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温度和压力,一般需要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的冷寒地区,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地质问题。
根据水合物结构中气体分子的类型和排列方式,天然气水合物可分为多种结构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类型。
1. I型水合物(Structure I)I型水合物是最常见的天然气水合物结构类型,其中气体分子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这种结构类型适用于大部分低碳烷烃类气体,如甲烷、乙烷等。
I型水合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稳定,常存在于海洋沉积物中。
2. II型水合物(Structure II)II型水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结构类型。
在这种结构中,CO2分子以线性链的形式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II型水合物的稳定性较低,需要较高的压力和低温才能形成。
这种结构类型常见于深海寒冷地区。
3. H型水合物(Structure H)H型水合物是由大型气体分子(如烷烃类)形成的结构类型。
在这种结构中,气体分子以大团簇的形式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H型水合物的稳定性较低,需要更高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才能形成。
这种结构类型常见于陆地冷寒地区。
4. S型水合物(Structure S)S型水合物是由硫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结构类型。
在这种结构中,H2S分子以线性链的形式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S 型水合物的稳定性较低,需要更高的压力和较低的温度才能形成。
这种结构类型常见于海洋沉积物中。
5. Clathrate水合物Clathrate水合物是由较大的气体分子形成的结构类型,气体分子以笼状结构嵌入在水分子的六边形晶格当中。
Clathrate水合物可以包括多种气体分子,如甲烷、乙烷、氮气等。
天然气水合物一、简介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分子式为CH4·8H2O。
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 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首先,低温。
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
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
;其次,高压。
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后,充足的气源。
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二、特点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分布广、资源量巨大、埋藏浅、能量密度高的特点。
1.分布广泛据推算,世界上占海洋总面积90%的海域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据调查,世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面积可达全部海洋面积的30%以上。
目前,实际上在所有海洋边缘水深大于300~500m 的大陆斜坡上均已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在一些海洋边缘的深水海台或盆地的浅部地层中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在极地冻土带和极地陆架海也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证明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十分广泛。
据初步研究,我国东海陆坡和南海陆坡及盆地具备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其中南海西沙海槽、台湾东南陆坡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
2.资源量巨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全球第二大碳储库,仅次于碳酸盐岩,其蕴藏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据保守估算,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所含天然气的总资源量约为(1.8~2.1)×1016m3,其热当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热当量的2倍,也就是说,水合物中碳的总量是地球已知化石燃料中碳总量的两倍。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现状及研究进展天然气水合物(NGH),也称气体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10MPa)和低温(0~10℃)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结晶物质。
因天然气水合物中80%~90%的成分是甲烷,故也称甲烷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象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所以,也有人叫它“可燃冰”。
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分布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首先温度不能太高;第二压力要足够大,但不需太大;0℃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生成;第三,地底要有气源。
天然气水合物受其特殊的性质和形成时所需条件的限制,只分布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单元内。
一般来说,除在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与永久冻土带相关的天然气水合物之外,在海底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存在于水深300~500m以下(由温度决定),主要附存于陆坡、岛屿和盆地的表层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也可以散布于洋底以颗粒状出现。
这些地点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使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保持稳定。
深海钻探发现,天然气水合物以冰状或更多地以水合物胶结的火山灰和细砂产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
天然气水合物与火山灰或火山砂共存,暗示了其形成与火山喷发有某种联系。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于低温高压条件下,分布限于极地地区,深海地区及深水湖泊中。
在极地地区天然气水合物通常与大陆和大陆架上的永冻沉积物有关;在海洋里,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外大陆边缘和洋岛的周围,水深超过大约300 m。
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温度为1~21.1℃,分布的最大下限深度不超过海底下2000m[2]。
深海钻探已经表明天然气水合物既可以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也可产于活动大陆边缘。
但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来自于活动边缘[2]。
据估计,陆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
绝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在海洋里,其资源量是陆地上的100倍以上。
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原理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极强的燃烧力。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就是在特定的低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分子被锁在水分子形成的笼子里啦。
就好比是天然气分子在水分子搭成的小房子里安了家,乖乖地待着呢。
那要开采它呀,可是个技术活。
有一种开采方法叫热激发开采法。
想象一下,可燃冰就像一个怕冷的小团子,咱们给它加热,就像给它盖上温暖的小被子。
通过向地层注入热水或者热蒸汽,温度升高了,这个稳定的小环境就被打破啦。
那些天然气分子就像睡醒了的小精灵,开始活跃起来,从水分子的笼子里跑出来。
这时候呢,天然气就可以被收集起来啦。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点小麻烦呢,就像你在热牛奶的时候,要是火候掌握不好,可能就会溢出来。
加热的温度、注入的量等等都得精确控制,不然可能会引发一些地层的不稳定之类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降压开采法。
这就像是给天然气分子的小房子撤掉了一部分围墙。
咱们降低地层的压力,原本在高压下老老实实待在水合物里的天然气分子,突然觉得压力变小了,就像被松绑了一样,开始往外跑。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环保呢,就像轻轻地推开一扇门,让天然气自然地流出来。
但是呢,降压的速度和幅度也得拿捏得准准的,要是降得太快太猛,就像突然把气球里的气放得太快,气球可能就爆了,地层也可能会出现一些裂缝之类的不好的情况。
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也很有趣哦。
这就好比是给天然气分子送了一把小钥匙。
咱们把一些化学试剂注入到地层里,这些试剂就像聪明的小助手,能够和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反应,把那些水分子搭成的笼子给破坏掉。
这样一来,天然气分子又可以自由活动啦。
不过呢,这些化学试剂可不能随便乱用,就像你不能随便给小动物乱喂东西一样。
得选择合适的试剂,而且还要考虑试剂对地层和环境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要是试剂选得不好,就像给地层吃了坏东西,可能会让地层生病呢。
宝子们,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可不容易呀。
这每一种方法都像是在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要充满耐心和智慧。
天然气水合物引言天然气水合物(Methane Hydrates),简称NGHs,在过去几十年中备受关注。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它是天然气和水形成的结晶化合物。
它的结构中包含了天然气分子(主要是甲烷)和水分子,形成了固体晶体结构。
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于寒冷的深海底部和极地地区的沉积物中,被认为是一种巨大的未开发能源资源。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潜在的能源潜力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形成过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压力和温度条件。
在大部分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地点,地下水的渗透会将水带到脆弱的沉积物层中。
当水和天然气接触时,由于寒冷的温度和高压力,水和天然气中的甲烷分子会结合成为水合物晶体。
这种过程被称为水合物形成。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条件是温度低于零下6摄氏度且压力超过200个大气压。
分布情况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寒冷的海洋和极地地区。
它们主要存在于深海海底的沉积物中,以及北极地区的冻土和冰川中。
据估计,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可能比现有的天然气储量还要多。
然而,由于水合物存在的极端环境条件和技术挑战,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开采。
潜在的能源潜力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未来能源的候选者之一,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
根据估计,全球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能远远超过传统天然气储量。
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被视为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的一种替代能源。
然而,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和利用面临着技术挑战和环境风险。
技术挑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和利用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
首先,水合物形成的地点通常位于深海或极地等极端环境中,需要克服高压、低温和深水等条件。
其次,水合物本身的物理性质使得开采过程更加困难,因为水合物在外部环境下会分解成天然气和水,导致压力下降和结构不稳定。
此外,无论是开采还是运输天然气水合物,都需要解决海底管道技术和安全问题。
环境风险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风险。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及利用方案近几十年来,人类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与使用越发亢奋。
这种过度的消耗不仅带来压力,更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寻找新的、清洁化石能源便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其中,天然气水合物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型能源。
那么天然气水合物是什么?如何开采?又应该如何利用呢?1. 天然气水合物是什么?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天然气的结晶体。
简单来说,就是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温条件下无序地结合在一起。
其外观类似于普通的冰,因此又称为“火山冰”。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的地层中,十分丰富,可储量极为巨大。
以我国为例,据测算,其储量甚至超过了传统天然气资源,具有极大的资源价值。
2.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难点主要在于其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采取冷却法和化学方法等多种针对性的开采方式,在这里只简要介绍一下两种主要的开采方式。
2.1 冷却法冷却法开采的原理主要是靠低温条件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出来。
冷却可以通过采用低温液体(比如液氮和液氧)或者采用某种物理设备(如循环冷冻系统)来实现。
其优点在于能够高效地提取天然气,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即设备价格高昂、能耗大、开采效率不高等。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向天然气水合物中注入某种物质来使得其气态分离,提取出天然气。
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醇切和溶剂浸提等。
这种方法相对冷却法开采的成本较低,能耗相对较小。
但是,它也存在着某些问题,比如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大量注入溶剂的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等。
3. 天然气水合物的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石能源,其能量储备十分丰富、可再生性强、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特点,十分符合当今国际社会对于非常高效、清洁且可持续能源的追求。
3.2 化工天然气水合物所含有的不仅是天然气,同时也含有大量水分,所以水合物可以用来提取到清凉剂、制造纯水等方面,特别是在能源供应压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它的化学利用方案将显得越发重要。
天然气水合物结构天然气水合物,说白了就是一种天然气和水结合形成的固体物质。
嗯,听起来有点复杂对吧?不过其实它就像冰块里藏着天然气一样。
你能想象冰箱里放一个超级厉害的冰块,不仅能凉快,还能帮你解决能源问题吗?这就是天然气水合物的魅力!它是一种存在于寒冷地方的天然资源,像极了我们生活中的“冰山一角”,但却比冰山更加“有料”。
你看,天然气水合物是怎么形成的呢?它需要低温、高压的环境,像是海底或者极地地区。
在这些地方,天然气会和水结合在一起,形成类似冰的晶体。
而这个过程可不是随便能发生的,要有特定的条件。
要是你从海底捞上一块天然气水合物的“冰块”,它可能在地面上就融化了,结果就只剩下天然气气体飘到天上去了。
所以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谜,既神秘又充满潜力。
那它有什么用呢?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想,天然气水合物含有的天然气量可是非常巨大的。
有些专家估计,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简直可以媲美全球所有已知的天然气储量。
嗯,没错!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只不过它藏在海底或者寒冷的地带,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挖出来的。
而一旦我们能掌握开采技术,这个“宝库”就能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能量来源了。
不过,嘿,说到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难度可不小。
开采它需要的技术非常复杂。
你要知道,这可不是在地面上挖个坑就能搞定的事。
海底的压力那么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危险。
天然气水合物一旦暴露在常温下,它的结构就会崩溃,天然气会瞬间释放出来。
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环境风险,甚至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所以,说起来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看似一块“大蛋糕”,但吃下去也得小心咯。
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影响也不可忽视。
咱们都知道,天然气是化石能源的一种,燃烧它会产生温室气体。
如果开采不当,释放出来的天然气就会加剧全球变暖。
海底一旦发生“天然气水合物的大爆炸”,后果可不堪设想。
所以,在开发这个“宝藏”之前,我们得仔细考虑清楚,怎么保证它的开采不会破坏环境,或者给地球带来新的麻烦。
2024年天然气水合物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天然气水合物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供应和价格等方面。
2. 市场规模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富含天然气的固态物质,其蕴藏量巨大。
根据研究数据,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可能达到数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常规天然气的储量。
然而,目前全球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的能力仍相对较低,市场规模较小。
3. 市场需求天然气水合物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清洁燃烧特性,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强,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需求也得到了提升。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市场主要供应工业生产和居民用气两方面的需求。
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来满足生产和运营的需求,而居民用气则主要用于热水供应、采暖和燃气灶等日常生活用途。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天然气水合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4. 市场供应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技术还相对不成熟,且成本较高。
全球仅有少数国家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包括日本、中国、美国等国家。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目前全球供应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未来几年天然气水合物的供应量将逐步增加。
5. 市场价格天然气水合物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市场供需关系、开采成本、技术进展等。
由于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供应量有限,价格较高。
然而,随着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成熟和供应量的增加,预计未来市场价格将逐渐下降。
此外,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有望推动天然气水合物的市场价格上升。
6. 结论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市场规模虽然较小,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的市场可能会得到进一步扩大。
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Hp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
它可用CH4·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
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性质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像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
它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称它为甲烷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和度、水的盐度、PH值等)下,由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与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白色固态结晶物质。
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甲烷气则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便趋于崩解。
(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及0.8立方米的淡水)所以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 米以上的海底沉积物或寒冷的永久冻土中。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依赖巨厚水层的压力来维持其固体状态,其分布可以从海底到海底之下1000 米的范围以内,再往深处则由于地温升高其固体状态遭到破坏而难以存在。
从物理性质来看,天然气水合物的密度接近并稍低于冰的密度,剪切系数、电解常数和热传导率均低于冰。
一、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极低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天然气和水的复合物。
它主要形成于海底或极寒地区的冰层下方,具体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需要极低的温度,在摄氏零下10度至零下20度左右的温度范围内,水分子能够与天然气分子形成结晶结构,形成水合物。
2.压力条件:高压也是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重要条件。
海底深层的巨大压力能够促进水合物的形成,使得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更容易结合。
3.适宜的气体组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气体成分,一般为甲烷等轻烃类气体。
不同的气体组成会影响水合物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二、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规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在全球的冷海域和极寒地区,其分布规律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海底地质构造:海底地质构造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裂陷盆地、深海扇、海底隆起等不同地质构造对水合物的分布和储量都有一定影响。
2.沉积环境:海底沉积环境的不同也会对水合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富营养的海域、富有机质的沉积环境更有利于水合物的形成。
3.气候环境:气候环境对水合物的分布同样有一定影响,寒冷气候和丰富降水的地区更容易形成水合物。
4.地球动力学作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质运动也会对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三、结语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随着人们对海底资源的深入挖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利用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对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对于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科研人员投入到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中,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涉及到天然气和水在特殊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海底或极寒地区的极低温和高压环境下,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分子式CH4·8H2O,密度0.9 g/cm3,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特点1:高能:“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要多出数十倍,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其甲烷能效是常规天然气的2-5倍。
特点2:储量大:全世界拥有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40年或50年后逐渐枯竭。
而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特点3:清洁无污染: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开采方法: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热激化法。
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
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
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而是较为均匀地遍布着。
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二是减压法。
减压开采法是一种通过降低压力促使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开采方法。
但它们都面临着和热解法同样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的问题。
方案三是“置换法”。
研究证实,将CO2液化,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它的比重比海水大,于是就会沉入海底。
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开采弊端: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天然气水合物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其温室效应为CO2的20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P85选题2天然气水合物(一种潜在的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一、可燃冰相关概念可燃冰: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又称笼形化合物)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用M·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
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
又因外形像冰,而且在常温下会迅速分解放出可燃的甲烷,因而又称“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
因为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为甲烷水合物,而甲烷在常温中为气体,熔、沸点低,所以甲烷为分子晶体,因而可燃冰也为分子晶体。
可燃冰存在之处: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可燃冰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的分布图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笼状化合物(Clathrate):在天然气水合物晶体中,有甲烷、乙烷、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稀有气体等,它们在水合物晶体里是装在以氢键相连的几个水分子构成的笼内,因而又称为笼状化合物。
天然气分子藏在水分子中水分子笼是多种多样的二、可燃冰的性质可燃冰的物理性质:(1)在自然界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淡黄色、琥珀色、暗褐色亚等轴状、层状、小针状结晶体或分散状。
(2)它可存在于零下,又可存在于零上温度环境。
(3)从所取得的岩心样品来看,气水合物可以以多种方式存在:①占据大的岩石粒间孔隙;②以球粒状散布于细粒岩石中;③以固体形式填充在裂缝中;或者为大块固态水合物伴随少量沉积物。
可燃冰的化学性质:1、在冰的空隙(“笼”)中可以笼合天然气中的分子的原因:(1)气水合物与冰、含气水合物层与冰层之间有明显的相似性:①相同的组合状态的变化——流体转化为固体;②均属放热过程,并产生很大的热效应——0℃融冰时需用0.335KJ的热量,0~20℃分解天然气水合物时每克水需要0.5~0.6KJ的热量;③结冰或形成水合物时水体积均增大——前者增大9%,后者增大26%~32%;④水中溶有盐时,二者相平衡温度降低,只有淡水才能转化为冰或水合物;⑤冰与气水合物的密度都不大于水,含水合物层和冻结层密度都小于同类的水层;⑥含冰层与含水合物层的电导率都小于含水层;⑦含冰层和含水合物层弹性波的传播速度均大于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