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题《野望》讲评课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野望》教学反思哎呀,说起《野望》这课的教学,我可得好好唠唠。
我先问问,你们能想象得到我刚准备教这课的时候有多紧张吗?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心里直犯嘀咕:这课能教好吗?孩子们能听懂吗?一开始,我觉得吧,这首诗应该挺简单的,不就是讲个野外的景色嘛。
可真到了课堂上,我才发现,没那么容易!那些个词句,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有点难理解。
我讲着讲着,就发现有些孩子的眼神开始迷茫,我心里那个急呀!我就想,是不是我讲得太枯燥啦?也许是我没把那些意思解释清楚?比如说“东皋薄暮望”这句,我讲了半天,感觉孩子们还是似懂非懂的。
我当时就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像什么傍晚站在山顶看风景之类的,也许这样他们就能明白得多。
还有啊,我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去感受诗中的意境,我觉得这应该不难吧。
可结果呢?他们好像没啥感觉。
难道是我引导得不够?我就很疑惑,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后来我又反思,是不是我太着急了,一下子给他们塞了太多的东西?可能得慢慢来,一点一点地让他们去体会。
在教“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时候,我给他们描述那秋天的树,那落日的余晖,说得我自己都陶醉了,可孩子们还是没啥反应。
这可把我愁坏了,难道是我的描述不够生动?还是他们根本就没心思听?不过呢,也有几个孩子好像听懂了,还能跟着我一起说几句感受,这让我又有了点信心。
我就在想,以后教学是不是得先摸摸孩子们的底,看看他们到底能接受多少,不能我一个人在那自说自话。
这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就像打了一场败仗,垂头丧气的。
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个教训呀,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我就不信了,还教不好这《野望》!你们说,我下次再教这课,是不是得换个法子?比如说让孩子们先分组讨论讨论,自己先琢磨琢磨,然后我再来讲?哎呀,我也不确定这样行不行,反正试试看呗!你们说,教个课文咋就这么难呢?你们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有时候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就是听不进去?哈哈,反正我这次是长教训啦!。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诗歌鉴赏,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1. 教学准备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之前,我认真准备了相关诗歌的文本和解读资料。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准备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的教学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和创作等。
2. 教学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一首生动有趣的现代诗歌进行导入。
通过朗读和讨论,我匡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诗歌分析在诗歌分析环节中,我选择了几首经典的古代诗歌进行讲解。
我首先介绍了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然后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表达,我匡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背景。
4. 诗歌欣赏在诗歌欣赏环节中,我播放了一些与诗歌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感受诗歌的声音和形象,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诗歌创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我组织了一次诗歌创作活动。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了一首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诗。
通过互相分享和讨论,学生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成果,还学会了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6. 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之前,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
我强调了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文学素质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反思和改进本次诗歌鉴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较紧,导致部份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作和讨论。
下次教学中,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其次,部份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差,导致他们在诗歌分析环节中表现不积极。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次教学中,我会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辅助材料,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5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我们在教学中有了一些经验后,大家可以写份教学反思,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诗歌鉴赏的教学反思篇1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与完善,在新课标概念下,高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对于高中语文来说,诗歌鉴赏是目前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实际下,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提出来的,亦是现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着重从现在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提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做好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教学思考诗歌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而在现今的高中诗歌教学中,并没有积极地发扬民族文化,不重视诗歌教学,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我国大力推行新课标教学,尤其是高中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是从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状况来看,诗歌鉴赏教学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诗歌的记忆、背诵、朗读为主,学生对诗歌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是单纯地记住了诗歌,应付了目前的考试,这虽然解决了学生当前的问题,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记忆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就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新课标针对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所推行少教多学教学方式的优点,并为改善教学状况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教师引领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并巧设问题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在诗歌鉴赏和文言文的学习上比较吃力,而这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要想学好诗歌鉴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野望》教学反思
《野望》是八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单元中的一首诗,是初二学生学习古诗的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过程中,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借助“四步读书法”,通过多形式朗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对诗句的品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一些基本的
赏析方法。
3.理解作者的“愁”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教学的方法,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熟悉诗歌内容。
同时,结合“四步读书法”中的“知诗人,解诗题”“多形式朗读古诗”“悟诗意,想意境”“品语言,明诗意”四个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对诗句的品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一些基本的赏析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同时,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时,我过于急躁,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理解。
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赏析方法时,我过于琐碎,没有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是过多地讲解和演
示。
最后,在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时,我过于局限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没有让他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诗歌。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将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感受和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最后,还将更加注重拓展训练的思路和视野,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诗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野望教案与反思第【2】篇〗《野望》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学问与力量目标】1、了解曲王绩的生平创作,积存文学学问;2、了解五言律诗这一体裁;3、积存名句;4、反复诵读,品尝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5、培育学生观赏古诗词的力量;6、完成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拟阅读法多媒体帮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惆怅、孤寂的情怀,感受汉语言的美,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诗的内容;借助品读、想象,感受诗人孤独仰郁的心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存名句。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育学生鉴赏力量,理解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2、预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秋天黄昏时分,诗人眺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风光,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思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全诗于萧瑟舒适的风光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幅山中秋景画——《野望》吧!2、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家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屡被弹劾。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野望》讲评课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必修3《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更大的障碍和难度。
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角度切入,每节课选取诗歌鉴赏的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记忆,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力求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有收获。
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诗歌鉴赏课小角度切入的实际操作。
本节课我通过评讲诗歌《野望》的练习题,向学生介绍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做的练习明确学习目标:1. 明确诗歌中词语及意象的含义,正确理解把握诗歌。
2. 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3. 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带着这个目标,我认真琢磨教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于是我用大屏幕展示几句学生熟知的写景诗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诗句中的景物在诗人笔下魅力无穷,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些诗句中用的写景手法,由此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评讲课前练习《野望》时,先读诗,理解诗歌大意;再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再筛选,确定答题内容;最后,形成规范答案。
展示学生答案,让学生现场打分,找出不足之处,然后重整答案,对比参考答案,调整提高。
接着展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常见术语和答题模式,让学生当堂理解,当堂记忆,并进行背诵比赛。
诗歌鉴赏听课总结反思(必备8篇)诗歌鉴赏听课总结反思第1篇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
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野望》的教学反思一、教学回顾本节课是王绩的《野望》,整首诗的基调是比较低沉和抑郁的。
因为这是王绩为数不多的且至今较早的五言律诗,所以,我选择用诗歌源远流长这样的词汇,作为导入语。
当我在黑板的正中央板书完题目及作者后,首先从作者王绩入手,既而抓住题目,使学生解释并质疑。
以此来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正式开始学习诗歌内容之前,我让学生边读诗歌边思考质疑的问题((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原因)。
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我便让同学们试着口头表述问题的答案,同时,更进一步追问,诗歌的画面和内容。
其次围绕着诗歌突出的写作手法方面进行对比赏析。
然后让同学们尝试概括出全诗的思想感情,谈收获。
最后进行拓展训练和作业的布置。
二、成功之处在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质疑环节恰如其分的融入。
对于古诗学生初读可能不太理解,这可能会造成质疑环节的滞后。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不例外,所以我打算从释题入手。
使学生简单且富有兴趣的思考对于题目的种种解读。
有了问题在接下来的读诗就会更加专注。
2、拓展延伸环节。
本环节是在归纳总结之后,通过总结学生的思路打开,心中有各种异样的声音,所以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独特入微的描写。
学生也是各有千秋。
找学生读完自写小片段之后,我们又出示范文自读。
这样使学生有练习、有分享、有对比、有收获。
三、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所以在我的整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1、导入不够精彩。
对于导入部分,简短有力的用一段几十秒的文字来进行,总感觉新意不够,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欠佳。
2、对于朗读还不够和情感指导不到位。
初读部分,我进行了六遍不同形式的朗读。
归纳之前,也进行了一次齐读。
但是,在画面出来之后,却忽略了再读。
对于古诗朗读,作者那些孤寂愁苦之情在感情的指导不到位。
3、导纲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偏难。
同时出现两联进行赏析,学生心理会紧张害怕;对于写作顺序,写作手法,部分同学可能不熟悉;对于答题思路,语言组织也是一个难点。
《野望》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熟练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分为二地看待诗歌所体现出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品格情操,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重点:领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难点:学习诗人品格情操,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一教学过程:导入:回忆以前学习过的五言律诗,导入新课。
(已经学过的典范五言律诗有《次北固山下》《过故人庄》)一、琅琅上口——读顺:读一读下面的生字:皋徙倚晖薇有人说,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身着布裙的村姑,全身透露出来的是不施脂粉的朴素美。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我们常听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格律诗在唐朝达到巅峰,而“格律”的意思就是说“声律有一定的格式”。
1、音尺。
2、平仄:(五律有四种常见的格式)本诗为平起韵: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注<○平声字><●仄声字><⊙平仄两可字><▲仄韵><△平韵> 涉及到本诗的规律性知识点:(1)带鼻音韵尾n、ng的音节,都不是入声。
(2)有的字在普通话中读平声却是古入声字,如本诗中的“唯”“犊”“识”“怀”旧读入声。
3、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野望》讲评课
教学反思新人教版必修3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观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代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更大的障碍和难度。
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有畏惧心理,怕做这类题目。
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角度切入,每节课选取诗歌鉴赏的一个小知识点,让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记忆,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力求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有收获。
下面是笔者上课的一个实例,从这个实例来谈诗歌鉴赏课小角度切入的实际操作。
本节课我通过评讲诗歌《野望》的练习题,向学生介绍诗歌中常见的写景手法。
在备课过程中我首先根据学生做的练习明确学习目标:1. 明确诗歌中词语及意象的含义,正确理解把握诗歌。
2. 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3. 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带着这个目标,我认真琢磨教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于是我用大屏幕展示几句学生熟知的写景诗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诗句中的景物在诗人笔下魅力无穷,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出这些诗句中用的写景手法,由此导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评讲课前练习《野望》时,先读诗,理解诗歌大意;再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再筛选,确定答题内容;最后,形成规范答案。
展示学生答案,让学生现场打分,找出不足之处,然后重整答案,对比参考答案,调整提高。
接着展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常见术语和答题模式,让学生当堂理解,当堂记忆,并进行背诵比赛。
紧接着此环节,我让学生带着知识储备进行当堂练习,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师生共评,明确答案。
最后让学生写出并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实践证明,通过练习,引出知识点,当堂记忆,再强化训练,学生有效的掌握了知识,有力的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
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
以上谈到的只是我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当然,诗歌鉴赏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结合诗歌教学的特征,立足诗歌本身,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日积月累,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