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厂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7厂内的绿化带及草坪要定期修剪,保证其干净。
1.8厂区内的各种物品要放到指定的位置,不得随意摆放、堆积。
1.9厂区内的厂房、厂房的固定物及其他设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定期进行维护,防止产生垃圾。
1.10厂区内的排水沟应随时保持通畅,不得有淤泥、杂物蓄积,清扫人员应每天清理一次,将杂物妥善处理。
1.11各种废弃物应根据垃圾桶上的标识分类放到各垃圾桶内,负责清扫的人员应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防止异味及桶满现象的产生。
2.0厂房卫生管理2.1厂房的内外墙壁应保持清洁及其本色,禁止乱涂乱画。
2.2厂房内的灯具、灯罩、配管等外表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清洁。
2.3厂房的地面应随时保持干净,达到无烟头、无油污、无纸屑、无杂物的程度。
遇有脏乱时,区域的负责人应及时进行清理。
2.4厂房内的排水沟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或废油沉积。
2.5在下料车间应注意水的使用,防止地面积水。
2.6厂房内的废弃物应在每天下班后清理出去,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
2.7各区域责任人应仔细检查所负责区域内的各个角落,清理各个角落的垃圾,防止产生异味。
2.8厂房内的设备应保持清洁,每日上下班前应清理设备,保证设备无污垢。
3.0食堂卫生管理3.1工厂食堂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及发网,防止头发、头屑及其他杂物落入食品中,必要时应戴口罩。
3.2工厂食堂的工作人员应保持手部的清洁,工作前用清洁剂清洗,凡与食物接触的工作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抹指甲油、佩戴手上饰物。
3.3在工厂食堂工作中不得抽烟、嚼口香糖,防止污染食物。
3.4食堂工作人员若患有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疾病,不得与食品接触。
3.5食堂的设施设备及地面等应定期消毒,碗筷盘等应每餐后进行消毒。
4.0宿舍卫生管理4.1员工宿舍由在宿舍中居住的或使用宿舍的人员负责清扫。
4.2员工宿舍应每天进行打扫,地面应保持干净,宿舍的墙壁不允许乱涂乱画。
4.3员工宿舍应整体保持清洁,保持宿舍中床单、被单、桌布等用品的整洁,员工宿舍中不允许发出异味。
生产场所卫生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企业卫生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公司一切与生产卫生有关的项目均适用本制度。
3.生产车间卫生管理制度3.1车间内要随时保持整洁,不准有垃圾、积水,地面、门窗、天花板不准带有灰尘和霉斑,要定时清洁。
3.2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进入车间前应洗手消毒,在过脚池中浸脚,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工作帽;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严禁饮食、吸烟和随地吐痰。
3.3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①开始工作之前②上厕所以后③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④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⑤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3.4车间工作人员(含新参加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
3.5生产中所有的设备、容器、用具、工作台等,在上班前、后必须清洗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清洗,工作结束后要求分类摆放整齐。
3.6灭蚊灯、捕鼠器、紫外消毒灯、防尘设施等,必须保证能正常工作,并按要求使用。
3.7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3.8车间内的更衣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3.9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
无明显水汽、积水。
3.10各生产班组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按规定将操作场地的废弃物、垃圾清除到有关的卫生设施处,保持车间清洁,必要时应对地面、墙壁、设备、管道、排水沟等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____人员卫生管理制度4.1食品生产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车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车间卫生是维护员工健康、保证生产环境清洁、促进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管理车间卫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卫生条件,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责任和义务1. 车间经理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和监督车间卫生工作,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2. 车间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执行卫生管理制度,组织相关培训和检查,及时解决卫生问题。
3. 所有员工应依法遵守卫生管理规定,积极参与卫生工作,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车间卫生要求1. 保持车间内外的清洁,定期进行清扫和除尘,特别是易积尘和易滋生细菌的区域和设备。
2.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保证员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安全和卫生。
3. 垃圾分类,分类垃圾桶设在指定区域,做到垃圾及时清运,防止产生异味和细菌滋生。
4. 提供充足的清洁用品,如肥皂、洗手液等,促使员工经常洗手,保持卫生习惯。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厕所设施,保持厕所的清洁和通风,并配备充足的卫生纸和洗手液。
四、卫生培训和教育1. 新员工入职时必须接受卫生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垃圾分类处理、手卫生等内容,并签订相关承诺书。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醒员工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并定期考核员工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违规处理1. 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员工,将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若情节严重,可采取停职、降职等相应处罚措施。
2. 如有员工发现他人违规行为,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
六、附件1. 卫生风险评估表格:用于评估车间内各项卫生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
2. 卫生检查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卫生检查的时间、内容、问题和整改情况。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应经车间经理批准后执行。
所有员工都有义务遵守并落实本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违反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纪律处分。
一、总则为了保障车间及个人卫生,预防疾病传播,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及个人卫生管理。
三、管理职责1. 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确保车间环境卫生整洁。
2. 个人卫生由员工本人负责,车间主任负责监督。
3. 公司行政部门负责对车间及个人卫生进行定期检查。
四、卫生要求1. 车间内不得有积水、油污、杂物等,保持地面、墙面、门窗等清洁。
2. 车间内设备、工具、原材料等应摆放整齐,不得随意堆放。
3. 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不得留长指甲。
4. 员工不得在车间内饮食、吸烟、吐痰、乱扔垃圾。
5. 车间内不得存放食物、饮料等易腐物品。
五、卫生措施1. 定期对车间进行清扫、消毒,每周至少一次。
2. 设立专门的垃圾桶,员工应将垃圾投入垃圾桶内。
3. 员工进入车间前应换上工作服,离开车间前应换下工作服。
4. 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有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5. 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消毒液等卫生用品。
六、监督检查1. 公司行政部门每月对车间及个人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车间主任应定期对车间卫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员工有权对车间及个人卫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保持车间及个人卫生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车间及个人卫生问题的员工,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公司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行政部门补充修订。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及方案一、编写规章制度的目的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切实保障员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提高车间生产、管理和服务质量,提高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范围和制度制定程序1.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所有员工都要遵守本制度。
2. 制定程序:(1)制定编写组织:由公司管理部门牵头,卫生、安全、生产部门参加。
(2)调研和分析:分析车间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3)制定制度: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4)评审和审核:制度草案提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核和评审。
(5)发布和执行:草案获得批准后,发布到车间,并在每个岗位张贴。
三、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1.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
2.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
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与实际生产安排相适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检查。
4. 《行政管理法》:规定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以及员工的管理。
5. 公司内部政策规定: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卫生、安全和生产管理制度,车间应当根据公司内部政策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四、制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1. 车间卫生制度(1)名称:车间卫生制度。
(2)范围:适用于车间生产现场。
(3)目的: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内容:- 安全生产方面: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机械、用具、电气等方面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 卫生保健方面:规定车间卫生保洁、消毒、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空气、噪声、辐射等环境的管理和监检,维护员工身体健康。
- 废弃物处理方面:建立健全废弃物处理制度,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流向和处理方式。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生产车间内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
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
2、车间内必须有用于工器具和固定设备消毒的工装,并保持齐全有效,工装本身及使用过程中不得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
3、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
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且不影响食品的卫生。
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
连续使用的消毒剂,要定期检查其浓度。
清洗剂、消毒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车间使用和存放,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样,贮存在专门库房或橱柜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
4、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饮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5、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车间,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6、同一生产现场内不得同时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也不得同时加工影响车间卫生或产品质量的副产品。
7、车间内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包装物。
包装物只能装填产品,任何时候不能盛放有其他物品,以免误入生产线造成质量事故。
清洗车间时,必须移开或遮蔽好生产线上的包装物,以免污染。
8、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避免对食品造成污染。
9、车间内的更衣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必要时进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
10、生产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食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
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
11、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工装,必须保持良好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
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
生产车间个人卫生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保障员工健康、维护生产环境乾净、提高生产效率,订立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全部员工。
三、管理内容1.个人卫生要求1.全部员工要求每天洗漱。
2.按时洗手,并搭配使用消毒液。
3.不允许直接趴在工作台上布置休息或进食。
4.禁止在工作区内吸烟、喝酒、放松饮料罐等。
2.服装装备要求1.工作服应穿戴乾净。
颜色、样式与车间订立的服装标准统一,不准穿带有大面积花纹、五颜六色的休闲服装。
2.具有某些疾病或伤病的员工,应穿戴专门的防护服或防护器具。
3.车间内设施要求1.废弃物应统一放置于指定位置,每天由相关人员清理一次。
2.工作区内不准存放乱放刀具、针架等不安全物品。
3.禁止穿鞋进入厕所。
4.个人卫生用品、饮用水杯等物品应单独存放,且不得与同事共用。
4.生产工具和设备要求1.每天下班前员工应整理好本身的工作区,保持环境卫生。
2.戴防护手套进行操作,维护和修理设备时必需戴上切割手套。
切记要保护好眼、耳、口、鼻和皮肤防止任意污染和受伤。
3.使用过的工具设备要适时清理、修整好,存放至指定位置。
5.总体管理要求1.全部员工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对于违反制度的员工,将予以警告、罚款及请离等惩罚。
3.各班组之间应相互管束,不相互影响。
4.生产车间领导严格管制卫生环境的乾净。
四、责任与义务1.生产车间:对员工供给必要的修改和公开发布布置,同时维护和管理工作区环境的乾净卫生。
2.班组长:负责本身班组卫生管理工作。
激励员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适时发觉、矫正不当言行,并提出定期整理工作环境,定期清理工具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员工:遵保卫生制度,自发做好本职工作,对于违反本规定,给与相应的处理和信用点。
4.检测部门:定期检查各班次、洗消站的水和消毒液,引导班组长做好现场卫生处理和报告不合格情况。
发觉问题适时矫正和改善。
五、结论订立本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车间内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打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车间卫生管理制度范本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为了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车间主任负责对车间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片区分配给各班组承包负责,班长负责指挥、协调、监督、带领本班员工随时对自己负责区域进行日常清洁、整治;车间组织对各责任片区进行检查、评比和考核。
第二条、整理清洁标准可按本规定和其他专项规定要求执行。
第三条、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服工作鞋必须保持整洁干净,要防止交叉污染,发现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就医。
第四条、要保持操作区地面和墙壁无垃圾、无污迹,门窗无积灰、无污迹,工作凳放置在制定位置并摆放整齐,电缆沟要保持清洁。
第五条、控制台无积灰,台面干净,台面上只能放置与工作有关的记录本、当班分析单和传达文件等物品,不能堆放其他物品。
第六条、通讯设备、饭盒、水杯等个人工作生活用品要收拾整齐,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第七条、各班工具箱要保持整齐干净,公用工具要定位摆放,报废工具要及时处理,无关物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
第八条、污水沟要保持清洁、通畅。
第九条、车间油桶要在专属的区域内摆放整齐,好油桶、废油桶、空桶要区分放置。
第十条、操作时产生的垃圾和洒落的物料当班人员交班时要清理干净,禁止推至下一班。
第十一条、各槽罐、机泵、管线等设备表面干净无油污,操作中造成设备污染的要及时清理干净。
第十二条、各种操作工具、运送工具、辅助材料等均按指定地点整齐摆放,并保持其清洁。
第十三条、未使用的工具、材料要堆放整齐,并且要与回收材料区分开。
报废的材料要送到指定地点整齐存放。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20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02、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无钮扣,无口袋)、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保持清洁且每天必须更换了。
03、不得将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品(如手表,首饰等)带入车间。
04、进入车间应洗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按规程洗手;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
一、目的为了保障车间生产环境的整洁、卫生,预防职业病,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车间。
三、卫生管理职责1.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车间卫生管理工作,确保车间卫生达到规定标准。
2.各班组负责人负责本班组卫生工作,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员工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保持个人及工作区域的清洁。
四、卫生管理内容1.地面卫生(1)每天下班前,员工应将地面清扫干净,确保无垃圾、杂物。
(2)每周对车间地面进行彻底清洁,使用清洁剂擦拭地面,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2.设备卫生(1)员工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
(2)设备内部应定期清理,清除积尘、油污。
3.墙壁、门窗卫生(1)每周对墙壁、门窗进行清洁,确保无灰尘、污渍。
(2)定期检查墙壁、门窗,发现破损及时修补。
4.空气卫生(1)车间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开启门窗通风。
(2)禁止在车间内吸烟、饮食,确保空气清新。
5.个人卫生(1)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定期理发、洗澡。
(2)禁止在车间内穿着拖鞋、短裤等不雅服饰。
五、卫生管理流程1.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及流程,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管理职责。
2.组织员工进行卫生培训,提高员工卫生意识。
3.定期检查车间卫生,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
4.对卫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
5.根据实际情况,对卫生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修订、完善。
六、附则1.本制度及流程由车间主任负责解释。
2.本制度及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各部门、各岗位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及流程,共同维护车间卫生环境。
工厂卫生管理制度为了做好厂区卫生保洁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管理,特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一、室内外1、不能随地吐痰,不得乱扔杂物、烟蒂;2、厂区所有道路、草坪、露天工作台及各建筑物附近不得长期堆放杂物、垃圾;3、生产区、食堂生垃圾要及时清理,进水口垃圾由夜班值班人员打捞,格栅垃圾由白班清运,办公楼垃圾由食堂工作人员负责清运;4、使用水冲、洗、浇时要节约用水,不得乱冲、乱洒,不得常流水、常明灯。
二、室内1、办公用品、文件资料、报纸书刊、化验器皿、药品、杂物不散不乱,桌面、台面卫生整洁;2、办公机具、办公用品、门窗、地面要勤擦、勤洗、勤扫、勤拖,室内墙面瓷砖明亮洁净,厕所无异味;3、个人衣着整洁,待人接物礼貌得体,言谈举止大方,持续室内安静有序。
三、设备1、设备、仪器、仪表外观清洁,无油污与灰尘;2、设备四周地面干净、无积水、积油;3、各班组负责卫生区,未按时打扫,或未打扫干净,发现一次扣当天工资____元。
值班记录填写制度一、值班人员在填写值班记录时,应按照规定,按时、按实填写,能够反映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
二、运行记录应由值有机蔬菜班人员填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持续记录表(本)干净整洁。
三、认真填写值班日期、天气、交接时间和实际到岗人员。
四、运行记录:填写所辖的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对未运行的设备设施应在备注上注明原因:如故障、检修、备用或停用等。
五、操作记录:注明值班期间内对设施设备所进行的操作资料,对不经常开启的设备注明原因。
六、各表格为按实按时填写,发现漏填、错填一次扣当天工资____元。
七、本月记录表(本)填写完毕后,应移交给综合科整理存档。
工厂卫生管理制度(2)一、背景和目的工厂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工伤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确保工厂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厂卫生管理的水平,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工厂的可持续发展。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生产车间的现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和生产流程卫生控制,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清理、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职责
(一)车间主任负责监督车间卫生工作实施情况,负责对生产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
(二)生产操作人员按要求做好主管区域清洁卫生工作。
(三)清洁工负责打扫区域内入口通道、洗手池、更衣室、卫生间等。
四、管理要求
(一)卫生包干制度
1、车间主任负责对卫生工作进行分区承包,车间员工对自己负责区域每天进行日常清洁、整理归位,每周五进行一次彻底地清理和清洁,车间主任和办公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清洁标准可参照本规定及其他专项规定。
整理按各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原料等车间定置规定摆放。
(二)现场卫生管理
1、地面、墙面、固定物清洁
(1)地面清洁、无灰尘、无垃圾、无污迹、无积水、无死角。
(2)墙壁(角)和天花板清洁、无污染、无蛛网、无死角。
(3)门窗明亮干净、无积灰、无污迹、无蛛网。
(4)照明、杀菌灯具保持清洁,无灰尘积压。
(5)桌凳保持干净,物品堆放整齐。
(6)水池及地下水道清洁、排水畅通、无阻塞现象。
(7)现场目视牌保持清洁、无污迹。
(8)楼梯通道畅通。
(9)车间四周责任区内清洁、无垃圾、无烟蒂。
(10)厕所、洗手处、换衣房保持清洁干净、地面无积集水、墙面无污迹。
2、设备清洁
(1)生产设备、管道在使用前须消毒,使用后进行清洗,保持清洁。
(2)设备保持干净无油污(包括消防器材),计量器具清洁内外清洁、无污渍。
(3)不使用的设备、生产用具(包括各种计量仪器、转运设施等)应定期清洗,无污渍和异味。
(4)设备、管路每周进行一次日常保养,含清洁清理的内容,做到表面目视无灰尘、油渍、污渍等异物。
3、工具、材料清洁、整理
(1)工具、容器、衡器、搬运工具等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并保持其清洁。
(2)操作工具、容器等在使用前后均应清洗、消毒、无污渍和异味。
(3)衡器的托底(盘)、游标及砝码在使用前、后揩拭干净。
(4)未用的原料、辅料及时清理、堆放整齐。
(5)各种半成品用转运箱、输送平板及垃圾箱保持清洁。
(6)产品包装(塑料瓶、塑料桶、产品标签和纸板箱)保持清洁、摆放整齐。
(7)卫生洁具使用前后清洗、清理,按指定位置摆放。
(8)饮用水杯保持干净,放在指定位置。
(9)文件资料摆放整齐、无杂物。
4、废品、垃圾清理
(1)废弃物、残次品按指定地点存放整齐;不能放入垃圾箱的工业垃圾必须定时清理(二小时一次)。
(2)工作中产生的垃圾,必须放入车间内的临时存放袋、箱中,每天上午、下午(下班前)二次将生产区域的垃
圾清理出车间。
(三)人员卫生管理
1、健康检查及培训
新入职车间员工必须到正规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并经过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在职员工必须每年定期进行体检。
2、个人行为规范
(1)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澡,勤理发,勤剃须,勤剪指甲,勤换衣。
(2)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手表、戒指、耳环等物品,不得化妆,不得喷香水。
(3)员工正确着装,头发不外露,衣帽整洁,工鞋保持干净,做到勤洗勤换。
(4)生产人员上班前,须在更衣室换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调配人员按规定着装和带好其他防护用品(如粉未生产时戴口罩),然后用洗涤液和消毒液清洗双手才能进出入生产区域。
(5)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保持工作服和双手卫生,发现弄脏,及时清洗;到卫生间后必须重新清洗和消毒双手。
(6)车间生产人员(外来人员)进入黄色区域(调配生产区域),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工作服、口罩;进入红色区域(内包装区域)必须二次更衣、消毒,方可进入。
(7)员工外出办事在更衣室去除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品,回车间时按规定穿工作服,用洗涤液和消毒液清洗双手,并按规定带好其他防护用品。
(8)非生产人员原则上不得进入车间;如果必须进入,有关人员(如公司领导及检查人员、检验员、销售内勤等)进入车间必须按车间着装规定和卫生要求办理;其他人员进入车间必须经生产副总审批。
(9)车间员工下班时,须在更衣室更换衣服,并保持工作服摆放整齐。
(10)工作期间严禁挖鼻孔、掏耳朵、剔牙、抓头等不符合食品作业卫生规范的行为,在生产现场打喷嚏须背对生产线并用手遮住嘴巴和鼻孔。
(11)禁止将个人用品带入生产场所;禁止在生产车间吸烟、吃东西。
(12)严禁随地吐痰和唾液,严禁随地乱扔纸巾杂物。
(四)生产流程卫生控制
1、车间领料人员在仓库中领取原辅料时需把好原料卫生关。
2、均质机、调配釜、反应釜、搅拌缸和生产用的其它容器及管道在使用前、后进行冲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3、调香锅加盖防蚊蝇、防尘,使用后立即冲洗干净,不得存有异味。
4、纯净水贮水箱每月清洗一次。
5、软管输出口端不接触地面,管道和阀门清洁、无污渍。
6、经管道灌装的产品,灌装口不得加滤布进行灌装,每批产品包装完毕,必须清洗过滤器、过滤网、漏斗及垫网。
灌装称量后随即盖上塑桶盖,以防瞬间异物落入产品。
任何原料、半成品、成品不能着地和贴墙放置。
7、标签打印人员负责产品标签的字迹清晰和标签纸面清洁,外包装工负责包装物(瓶、桶、袋、标签、纸箱)的清洁,确保成品在包装过程中的干燥和清洁。
严禁使用模糊不清或肮脏的标签,严禁使用被污染或渗漏的包装桶和桶盖。
8、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料和加工的半成品必须加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料空桶,可先放在暂存区内,待暂存区放满后,在车间外垃圾箱外摆放整齐。
9、产品包装和成品储存等工序分开,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10、生产操作区(包括操作台面、调香锅及相关的辅助设施)不定时清洗,保持清洁;调香锅在产品包装完后立即冲洗干净;
(五)检查与考核
1、车间主任负责对车间卫生工作进行内部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督促员工进行纠正,并计入个人每月的工作绩效考核。
2、公司办公室每周对生产区域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