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与研发
- 格式:pdf
- 大小:69.83 KB
- 文档页数:2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八章缺氧。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八章缺氧1、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2、缺氧的原因和类型3、缺氧时器官功能和代谢变化(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概念: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1)概念: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O2产生的张力(血氧张力)。
(2)正常值:PaO2100 mmHgPvO240 mmHg(3)影响因素:①吸入气氧分压②呼吸功能:肺通气、肺换气、通气/血流比③动-静脉血分流。
2、血氧容量(1)概念: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温度38℃,在体外100ml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
血氧容量反映单位容积血液最大携氧量(2)正常值:20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血红蛋白(Hb)的质与量。
3、血氧含量(1)概念: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
(2)正常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19 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14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氧分压与氧容量。
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概念:即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的摄氧能量。
(2)正常值:5ml/dl 。
(3)影响因素:①PaO2②细胞利用氧的能力③ Hb和氧的亲合力。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概念: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即血氧饱和度。
(2)正常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约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约70%~7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二)学习任务1、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2、水肿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3、低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4、高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1、脱水的概念: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
根据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2、脱水的类型➢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为主。
(1)原因①水摄入减少:见于水源断绝、饮水困难、呕吐、昏迷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导致口渴中枢受损患者不思饮水等。
②水丢失过多:❶经皮肤丢失: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
❷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等导致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❸经呼吸道丢失:过度通气、代谢性酸中毒、脑炎等。
❹经肾丢失:尿崩症、大量脱水剂的使用(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2)对机体的影响①口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感觉。
②少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
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严重时引起脑细胞脱水,患者可出现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2. PPT课件3. 实验器材:显微镜、切片、病理标本等4.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病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 病理学定义- 病理学研究内容-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2. 病理学的基本原理- 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 病变的基本类型- 病变的临床表现3. 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病理切片的制作- 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病理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三、案例分析1. 选择典型病例,分析病理学在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2. 引导学生讨论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1. 观察病理切片,了解病变的组织学特征。
2. 分析病理标本,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技能。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3.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5年10月 下旬刊 教学·信息149·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的去接受新知识。
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但凡有经验的教师都能归纳总结出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来,可我却独爱利用多媒体导入,根据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一、图片渲染法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图文结合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春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桂林山水》可以这样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多媒体投影上的画面,美不美!这是我们祖国美丽大花园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桂林,这里的山:奇、秀、险;这里的水:静、清、绿,游览桂林的山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桂林山水》。
二、音乐熏陶法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
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长春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就是一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根据这一课文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歌曲的意境中体会情感。
三、视频欣赏法运用媒体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录像,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猴王出世》一文的导入: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老师现在给大家播放《西游记》里的一段《猴王出世》,请大家静静地看,认真思考: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视频把课文的内容变成了形象直观的人物了,视频里的故事正是文章的内容,不但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真是两全其美啊。
《病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今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1. 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4. 具备初步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6学时;2. 病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8学时;3. 常见疾病的病理学改变:24学时;4. 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4学时;5. 实验课:8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病理改变;2. 组织病例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病例,培养临床思维;3. 结合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2. 实验操作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规范性等,占总评成绩的20%;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病理学》教材为指定教材,学生需认真阅读;2. 参考书籍:推荐阅读相关病理学书籍,拓宽知识面;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病理学教学视频、课件等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4. 实验室:提供病理学实验设备和场地,供学生进行病理学观察和诊断实践。
七、课程评估与改进1.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定期组织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4)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任务1、肾小球肾炎。
2、肾盂肾炎。
3、肾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简称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的改变(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一般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两类。
1、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抗原(肾小球基膜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膜抗原等)和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补体和DNA等)。
②外源性抗原:包括各种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药物、异体血清和类毒素等。
(2)发病机制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于肾小球内,在补体等参与下,引起肾小球损伤。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指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或经血液循环植入的非肾性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
2、肾小球肾炎的分类肾小球肾炎的类型较多,主要介绍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肉眼观察:①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颜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②肾表面光滑,可见散在的出血点,状如蚤咬,故称“蚤咬肾”。
③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清楚。
镜下观察:①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高职院校“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病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的医学类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病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路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病理学课程的特点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的病理生理、组织病理学、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等。
病理学的课程内容丰富、深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病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思政教育在病理学课程中的重要性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通过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病理学的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应该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通过病理学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探索1.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医学伦理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医学伦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医学工作的特殊性和医生的责任感。
通过讨论病理学在医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医疗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恪守职业操守的意识,保持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进入临床实验室进行病理切片镜下诊断,让学生亲身体验病理学在临床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3、风湿病。
4、心功能不全。
(二)学习任务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4、呼吸系统常见肿瘤5、肺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老年人为多见。
临床上以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
晚期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呼吸道反复感染②理化因素❶吸烟❷空气污染❸气候因素。
③过敏因素。
④其他因素。
(2)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
杯状细胞增生。
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
③支气管壁平滑肌、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④喘息型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有时管壁软骨可以发生变性、纤维化、骨化和钙化。
(3)、临床病理联系①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
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粘液脓性痰。
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③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双肺布满哮鸣音。
④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气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②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2)病理变化肉眼观,肺气肿呈弥漫性,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苍白,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触之捻发音增强。
48UMU 互动课堂工具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唐双龄(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0241)摘 要: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UMU平台是优幕公司开发的一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功能包括分享知识、组织互动、在线考核等。
“病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高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授课为主,根据教学现状,把UMU互动平台引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UMU互动课堂;病理学;高职护理;信息化教学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3年制181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5人。
以“病理学”课程作为改革试点,将UMU互动课堂工具引入教学环节。
二、研究方法(一)前期分析1.课程分析。
病理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配合PPT演示为主,预调查发现71.6%的学生觉得课程信息量大,37.5%的学生觉得缺乏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必修“病理学”的护理181班65名学生,前期已经学习过正常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学生熟练使用手机,预调查发现,75.6%的学生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为4小时以上。
56.3%的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
3.可行性分析。
在学习硬件方面,学校具备合格的外部硬件环境。
在软件环境方面,预调查发现,护理181班65名学生手机拥有率为100%,67.3%的同学听说过MOOC等移动终端学习APP,43.5%的同学曾经使用至少一款移动学习APP,学生对教学改革工具的引入接受度较高。
(二)教学设计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UMU互动课堂工具的特点,在疾病概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四章中重新设计适合UMU互动课堂教学的课件及教学资源。
1.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知识目标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再加入适当的情感目标。
2.教学方法:根据授课章节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适当混合。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态学科,也是探讨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属于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同时又是临床的主要诊断科室。
它作为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1],既要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等学科为基础,又要为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书、幻灯片等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生动、立体地表达教学内容。
而多媒体网络课程可将学生带入文、图、声、像的学习环境,尤其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等教学难点,可用动画、视频生动的演示,这些多媒体手段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效率及理解深度[2]。
1网络课程设计思路本系统以blackboard 为网络服务器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等为设计工具进行开发。
基本设计思路,见图1。
2网络课程素材模块建设病理学多媒体素材的选择与收集制作是网络课件中工作量最大、最烦琐、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依靠本学科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良好把握才能实现。
本网络课程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第5版)为蓝本,进行网络课件素材模块的建设,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病理尸检、病理资源库、知识链接与拓展、互动与交流、相关链接等八大模块。
2.1理论教学包含教学大纲、学习指导、PPT 课件、随堂测试题、理论考试等二级栏目,通过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及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在PPT 课件课件中通过热点字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以章节为主线,导航主页面提供每一章节的代表图标,点击进入就可以开始学习。
并且可以通过每章节后的随堂测试(做完题后自动生成成绩,并给出正确答案),自测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通过模拟题和答案,了解期末考试题型及问题解答。
2.2实验教学包含实验教学大纲、实习指导、实验PPT 课件以及病理学网络实验考试与练习系统。
通过实验大纲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要求、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实习指导即可作为学生预习、复习的参考书,也可通过学习指导中的图示很快找到病变,了解病变特点。
实验课件与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相互呼应,是学生自学和教师带教实习的主要依据。
病理学网络实验考试与练习系统主要适用于学生总复习时的练习及测验,其题库按照知识点分成若干组,每组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一个知识点,学生考试时计算机从每组试题中随机抽取一题组成自己的试卷,每张试卷覆盖所有知识点,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
随机生成试卷,从根本上避免了学生可能存在的抄袭。
无纸化考试,计算机自动判分也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出卷和阅卷负担。
此课件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随时上网练习(配有正确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2.3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本教研室开展了5年“临床病理诊断技术”的第二课堂活动,在这一模块中,介绍了第二课堂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基本原理和操高职高专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与研发刘立新,张丹丹,杨黎明,任丽丽,孟桂霞(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北京101300)【提要】病理学多媒体网络课程主要用于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用于课堂的辅助教学和远程教学。
课件具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教学结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课程的网状构架。
【关键词】病理学;网络课程;网络课件;高职高专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938-02中图法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10JYY095)。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和教学内容组织专家论证采集和制作文本、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媒体素材设计网络课程的基本框架,搭建网络课程平台设计可操作细则,建立病理学学习站点修改后再运行专家鉴定,结题测试,调整测试,调整坨坨坻▲▲图1病理学网络课程设计基本思路坻坨坨坨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3月30日第28卷第6期J Mod Med Health ,March 30,2012,Vol.28,No.6小儿外科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儿科方向学生所开设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
附属教学医院的临床医生是指导医学生的一线教师,须具备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技巧,才能带教出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临床教学工作主要是由各个教学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生承担,随着我国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展开,住院医生也逐渐参与到临床教学中来。
国外有调查表明,实习医生1/3的临床知识是从住院医生的临床带教中获得[1]。
但同样研究表明,由于住院医生临床经验有限、缺乏系统知识等,使得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出现教学深度或广度不足等缺憾;此外,住院医生获得的教学机会有限,尚缺乏系统化的宏观体系来保障住院医生参与临床教学的行为。
因此,如何提高住院医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有多年的临床带教实践经验,笔者作为一名临床主治医生结合多年的自身带教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提高小儿外科住院医生临床教学质量的探讨刘丰,林涛,何大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重庆400010)【提要】小儿外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程,随着我国临床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展开,住院医生也逐渐参与到临床教学中来。
但住院医生临床经验有限、缺乏系统的知识,使得在临床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提高住院医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住院医生的教学培养,建立合理的教学考评体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关键词】教学;质量控制;儿科学;外科学;住院医生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6-0939-03中图法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作的注意事项,并且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病例标本的采集、固定、取材,以及石蜡切片制作和病理诊断报告填写的基本过程,使病理教学与临床病理诊断技术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4病理尸检病理尸检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在发现和认识新病种,加深对已知疾病病因和病变过程的理解,探讨疾病在个体之间的差异,验证临床诊断,总结临床经验,积累病理资料,评价医疗质量等多方面具有现实而且重要的意义[3]。
目前本院的尸检率很低,尸检病例极其有限,严重地影响了尸检教学工作的开展。
为了弥补不足,在这一模块中介绍了尸体解剖的概念与意义,尸体解剖检查方法及步骤,标本处理、尸检后修复及病理尸检报告的书写。
并配有相关的尸检图片及男、女各1例尸检录像。
2.5病理资源库包含病例素材库、图片资料库、题库和动画集锦等二级栏目。
病例素材库图文并茂,病例简单、典型、常见,适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不仅有病史和各种检查结果,还插入了图片以及病例讨论题和答案。
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诊断,将病理学知识与基础学科和临床各学科知识有机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80个病例素材中已有一半病例已用于各环节教学中,如综合实验病例分析、课程导入、课堂举例、教学内容总结、实验课病例分析、教材编写等。
图片资料库的图片利用Photoshop 处理,加箭头指出病变部位,注意正常与异常之间以及易混病变之间的比较,附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使学生一看就清楚病变的特点,学习起来更轻松。
题库按章节分类,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同,题量大约2000道题,都配有标准答案。
动画集锦的动画可以表现病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加入了同步的中文解释及背景音乐,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6知识链接与拓展知识链接是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介绍学生应当掌握的常识性知识或有利于帮助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的知识。
如在病理教学中容易混淆的概念中,收集了40组91个在教学中容易混淆的名词进行了对比、解释,以便学生学习、记忆。
知识拓展主要是为了适当增补有关进展类知识,让学生了解与职业有关的理论、技术的发展前沿。
如在病理科医生常见问题解答中,通过声音和简单的动画介绍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注意事项、鉴别诊断以及病理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7互动与交流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在随堂测试、实习考试与练习系统等多个方面有人机交互,同时还建立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在线双向互动讨论模块,使学生能及时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咨询和广泛交流。
2.8相关链接精心选择一些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如中国病理网、病理之家、华夏病理、便于学生随时获取先进的学习信息,检索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并与临床病理密切接轨。
3网络课程建设的意义网络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习者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或远程学习的教材,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4]。
笔者的课程在2010级的教学过程中试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时时的网上交互,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学空间[5]。
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课程教学应用于本校继续教育远程教学中,能充分节约远距离临床护师的空间和时间成本,对本校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龙捷,张雅洁,陈丽,等.《肝脏病理》网络课件的研制与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1):47-49.[2]念红,宋宝辉,孙卫,等.助教型课件与助学型网络课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联合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02-1023.[3]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4]范宏志,伊延吉.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信息,2010(19):551-552.[5]梁明廉,苏曲之,蒋葵,等.《正常人体解剖学》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3):100-101.(收稿日期:2011-11-21)(本文编辑:王海英)·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