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hg 肿瘤代谢物
- 格式:docx
- 大小:28.75 KB
- 文档页数:3
三羧酸循环2hg酶1.引言1.1 概述三羧酸循环(也称为Krebs循环或柠檬酸循环)是生物体体内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个循环通过将食物中的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能量来提供给细胞。
在三羧酸循环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葡萄糖分解成能量形式并释放出高能的电子,最终将这些电子转移到细胞色素呼吸链以产生三磷酸腺苷(ATP)。
这个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并且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以及产生足够的能量是至关重要的。
与三羧酸循环相关的一个重要酶是2hg酶(aconitase)。
2hg酶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个关键催化酶,它参与将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的反应。
该酶在三羧酸循环的第二步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催化柠檬酸分子内部的水分子的添加和去除,将柠檬酸转化为异柠檬酸。
这一转化过程是三羧酸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产生了一种中间产物,为后续的化学反应提供了原料。
2hg酶的功能不仅限于三羧酸循环中,它还参与了其他重要生物反应的调节。
例如,在氧化应激条件下,2hg酶可以通过与一氧化氮反应,发挥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此外,2hg酶还参与DNA修复和基因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因此,对2hg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三羧酸循环的细节,还对于理解细胞的能量代谢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三羧酸循环的相关知识,并着重探讨2hg 酶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通过对三羧酸循环和2hg酶的全面了解,我们有望进一步揭示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节,并为未来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如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下述结构进行讨论:1. 引言: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为读者提供对接下来内容的整体了解。
2. 正文:2.1 三羧酸循环:介绍三羧酸循环的背景和重要性,探讨其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1.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程和相关基础知识。
研究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代谢中异常的代谢变化及关系- 经典论文Advances in drug development targeting tumor metabolism and the relevance with tumor angiogenesisAbstract:The reprogramming of cellular metabolism is one of the hallmarks of cancer,which is featured as enhanced glycolysis, glutamine metabolism and other biosynthetic activities. Given its crucial role in tumor development, targeting tumor cell metabolism has bee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ntitumor drugs. Angiogenesis, a process related to a metabolic shift in endothelial cells, is another hallmark of cancer and supports the metabolic activities in tumor cells. In this article, the abnormal metabolic pathways in tumor cells and tumo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discussed and their relevance was further explored. The advance in therapeutic medicine targeting the metabolic pathways above was also summarized.Keyword:the reprogramming of tumor metabolism; endothelial metabolism; angiogenesis; aerobic glycolysis; glutamine metabolism;肿瘤能量代谢重编程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致/抑癌基因的突变及环境压力使肿瘤细胞的代谢网络发生重排,以适应生存与增殖的需要。
综 述?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促进丝氨酸合成在肿瘤进展中的机制崔畅婉,孙峥嵘Themechanismof3-phosphoglyceratedehydrogenasepromotingserinesynthesisintumorprogressionCUIChangwan,SUNZhengrongDepartmentofBiobank,Shengjing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LiaoningShenyang110001,China.【Abstract】Upregulationofserinebiosyntheticpathwayactivityisadistinctcommonfeatureofmanycancers.3-phosphoglyceratedehydrogenase(PHGDH),thefirstrate-limitingenzymeinthispathway,ishighlyexpressedinmelanoma,breastandkidneycancer.PHGDHplaysanimportantroleintumorcellproliferation,metastasisandinvasion.Glycolysisintermediateproduct3-glycericacidphosphateoxidizedtohydroxypropionicacidphosphateunderPHGDHaction,andfinallysynthesizedserine.Serineconvertedtoglycineandthen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synthesisofnucleotides,s-adenosylmethionine(SAM)andreducedglutathione(GSH).PHGDHisexpectedtobeanewtargetfortumortherapy.【Keywords】3-phosphoglyceratedehydrogenase,cancer,glucolysisModernOncology2021,29(05):0885-0888【指示性摘要】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活性的上调是许多癌症明显的共同特征。
肿瘤代谢物2-HG与胶质瘤发生发展及其检测陈妍红;陈小平【摘要】IDH mutation is prevalent in lower-grade glioma and secondary glioblastoma. Patients bearing IDH mut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overproduction of 2-HG. 2-HG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on of DNA and histone hypermethylation in glioma, thus re-sulting in impaired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tumor formation. As a surrogate marker of mutant IDH, 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development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2-HG. LC-MS is widely used in detecting 2-HG in vitro,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 of 2-HG by the non-invasive MRS has been tested in vivo and ex vivo previously. However, whether 2-HG could represent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atient survival or other clinical features for glioma still needs further study.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mechanism adopted by 2-HG in glioma initiation and pro-gression, as well as the detection method tested in clinic. We try to provide guidance to the future combination therapy using mu-tant IDH inhibitors.%低级别胶质瘤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常携带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编码基因突变.代谢组学研究发现,IDH突变患者肿瘤组织中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G)的相对浓度升高. 2-HG可通过影响 DNA 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细胞能量代谢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分化,影响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建立灵敏、特异的2-HG检测方法是临床应用2-HG作为IDH突变替代标志物的前提. 2-HG体外检测主要基于LC-MS技术,应用1H-MRS技术无创检测胶质瘤组织中2-HG相对水平的方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目前关于2-HG是否可作为胶质瘤患者独立分子标志物仍存在争议.该文重点对2-HG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总结,为后续相关研究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5页(P898-902)【关键词】神经胶质瘤;IDH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2-羟基戊二酸;检测方法;肿瘤治疗【作者】陈妍红;陈小平【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8;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R394.2;R730.264;R730.5;R977.3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人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高。
内源性代谢物靶标发现及其在精准靶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叶慧;郝海平【摘要】随着生物质谱和功能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内源性代谢物能作为功能性配体,与体内多种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然而,大多数功能性代谢物在肿瘤内的直接作用靶标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对其认知的缺失阻碍了进一步基于肿瘤代谢重编程现象研发精准靶向药物的探索.因此,寻找内源性代谢物在体内的直接作用靶标,不仅有助于基于靶向肿瘤代谢的先导化合物的新药研发,也为实现肿瘤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文中就肿瘤代谢的特点及内源性代谢物对肿瘤生存的影响,以及目前适用于内源性代谢物的靶标发现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基于肿瘤代谢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9(032)005【总页数】6页(P468-473)【关键词】肿瘤代谢;内源性代谢物;靶标发现;精准治疗【作者】叶慧;郝海平【作者单位】210009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210009南京,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药物代谢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 引言肿瘤中代谢物水平与正常细胞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致癌信号通路与代谢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1-2],代谢重编程在癌症中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承认。
代谢重编程使肿瘤细胞高度依赖于特定代谢通路、代谢酶,而代谢物除了作为代谢转化中的中间体,也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进一步触发肿瘤细胞的多种信号通路,对蛋白网络进行调控。
研究表明,代谢物在细胞内往往存在多个作用靶标,而同一靶蛋白同时也可受到多种代谢物的共同调节[3]。
因此,在复杂的肿瘤代谢网络中明确功能性代谢物的作用靶标与调节机制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其在小分子靶标发现领域显示出卓越的优势。
目前,基于质谱的小分子药物靶标发现方法按照是否对小分子进行官能基团的修饰这一标准可分为非修饰及修饰的靶标发现方法。
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李青丽;文君;闵雪洁;赵丽;赵小平【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38)008【摘要】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是参与三羧酸循环重要的代谢酶.近年来,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IDH 成为突变最频繁的肿瘤代谢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突变不同,该基因突变后获得的新功能可催化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产生肿瘤代谢物二羟基戊二酸(D-2-hydroxyglutarate,D-2-HG).而细胞中升高的D-2-HG可直接通过遗传表观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骨髓微环境变化等方式影响骨髓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诱发AML.目前,新型的IDH2抑制剂AG-221和IDH1抑制剂已成为靶向治疗AML患者中IDH突变的临床一线药物.该文主要针对IDH突变及其突变特点、突变产生的代谢物对AML的形成机制、肿瘤代谢物的代谢通路以及IDH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页数】7页(P960-966)【作者】李青丽;文君;闵雪洁;赵丽;赵小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上海2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相关文献】1.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J], 周匡果;黄亮;周剑峰2.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J], 黄涵英;孙京男;刘相良;李薇3.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J], 罗丽卿;彭振翼;司秀文4.NPM1、CEBPA、FLT3-ITD及c-kit基因突变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余蕙君; 陈茜; 刘青; 周义文5.伴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J], 罗丽卿;曹曰针;彭振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hg 肿瘤代谢物
"2-hg"代表二羟基戊二酸(2-Hydroxyglutaric acid),它是一种肿瘤代谢物。
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尤其是某些类型的脑肿瘤(如胶质母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瘤),会发生2-HG的异常积累。
2-HG的异常积累与特定的遗传突变有关。
通常情况下,酶称为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会将2-HG转化为另一种代谢物。
然而,在某些突变条件下,如IDH1和IDH2基因突变,这些酶会发生功能异常改变,导致2-HG不能正常代谢,从而在细胞中积累。
这种异常积累的2-HG对细胞的代谢和生理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
它可抑制DNA修复和细胞的正常分化,并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通路。
因此,2-HG的异常积累被认为是某些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检测2-HG的积累可以帮助诊断、监测和治疗这些特定类型的肿瘤。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2-HG异常积累与特定遗传突变相关,因此并非所有肿瘤都存在2-HG积累,也不是所有2-HG积累都与肿瘤有关。
对于特定的临床情况,应咨询医学专业人士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肿瘤代谢重编程谷胱甘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在其生长和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特征。
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表现出异常的能量代谢、物质转化和信号调控机制,以适应其快速生长和侵袭性生物学特性。
肿瘤代谢重编程涉及多个代谢通路和分子机制的改变,其中谷胱甘肽被认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谷胱甘肽是一种由谷氨酰胺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
它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功能和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谷胱甘肽在肿瘤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和无限制的增殖导致其代谢需求的增加。
由于肿瘤细胞处于高度恶性的代谢状态,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和自由基。
这些代谢废物和自由基对细胞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进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存活和增殖。
而谷胱甘肽通过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研究发现谷胱甘肽还参与了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重要通路。
它通过调控相关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影响肿瘤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和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适应生长和进化的一种重要特征。
谷胱甘肽在肿瘤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又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代谢通路,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肿瘤代谢重编程和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和药物。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肿瘤代谢重编程和谷胱甘肽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
我们将首先介绍肿瘤代谢重编程的概念和其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阐述谷胱甘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在调控肿瘤代谢中的作用。
正文部分将对肿瘤代谢重编程和谷胱甘肽在肿瘤代谢中的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肿瘤细胞代谢研究肿瘤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疾病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之一。
在肿瘤研究中,人们一直在探索一个关键问题: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代谢差异。
肿瘤细胞的代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研究领域,它不仅与肿瘤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还涉及到能量代谢、营养物质的利用、膜结构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DNA修复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节。
参与肿瘤细胞代谢的物质在肿瘤细胞代谢调节中,有一些重要代谢物质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中ATP是细胞合成和维持大量生物活性进程所必需的通用能量分子,ADP则是合成ATP时所使用的能量储备物质。
另外,肿瘤细胞代谢还涉及到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来源。
这些物质的代谢和利用方式与正常细胞也有所不同。
肿瘤细胞代谢路径肿瘤细胞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多条代谢通路的综合作用。
其中最为核心的代谢途径是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是细胞生命活动中最常使用的代谢途径之一,它能够快速地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乳酸和ATP等分子,同时生成NADH并转入线粒体内。
三羧酸循环是细胞将葡萄糖完全氧化的最主要通路,它能够将各种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代谢产物全部转化为ATP,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肿瘤细胞代谢与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代谢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代谢通路会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方面,肿瘤细胞代谢会导致ATP水平的升高,从而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肿瘤细胞增殖的关键机制;另一方面,肿瘤细胞代谢的紊乱还会导致细胞的各种信号和调节机制失控,增加DNA的损伤和突变的风险,使某些DNA修复机制失效。
一些关键代谢途径的乱序特别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产生,如线粒体功能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研究。
肿瘤细胞代谢的治疗肿瘤细胞的代谢在癌症治疗的研究中拥有了广阔的前景。
在目前的治疗中,经典的方式就是化疗和放疗,它们可以通过攻击增殖的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这种方法的致命缺点在于,化疗和放疗不仅会对癌瘤细胞产生作用也会对非癌瘤细胞产生损害,因此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和并发症。
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调节肿瘤是一种细胞增殖异常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代谢异常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肿瘤细胞不仅可以通过各种代谢途径获取能量和物质,还可以利用代谢途径来逃避免疫、维持增殖、抗药等。
在肿瘤细胞代谢的途径和调节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主要代谢途径、调节因子以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一、主要代谢途径1. 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是两大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不仅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能量,还可以提供物质合成的基础。
2. 脂肪酸代谢途径:除了利用糖异生和糖酵解途径提供的代谢产物外,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脂肪酸代谢途径获取能量和物质。
3. 过氧化物酶体途径和谷氨酸途径:在这两种代谢途径中,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体途径来维持其生存和增殖,而谷氨酸途径则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抗氧化物质。
二、调节因子1. 信号通路: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代谢、增殖、转化和死亡等的主要途径,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信号通路的参与。
在肿瘤细胞中,信号通路可以被突变或过度活化,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代谢。
2.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影响细胞代谢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许多基因编码代谢途径中的酶和转运蛋白,这些基因可能通过转录因子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节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调节。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和微环境等因素,也会对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缺乏营养和含氧量低的环境下,肿瘤细胞会通过代谢途径来适应和存活。
三、治疗策略基于对肿瘤细胞代谢的途径和调节的研究,许多治疗肿瘤的策略已经涌现出来。
其中,一些治疗策略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靶向糖异生、靶向谷氨酸代谢等,这些策略对恶性肿瘤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治疗方法之一。
免疫治疗可以启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从而在肿瘤细胞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肿瘤细胞代谢调节是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重要的靶点和策略,还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支撑。
肿瘤谷胱甘肽代谢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谷胱甘肽作为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了解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对于理解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谷胱甘肽是一种由谷氨酸和甘氨酸合成的三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它可通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协同工作,将细胞内的各种有害氧化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
在肿瘤细胞中,由于其代谢异常和外界环境的恶劣条件,谷胱甘肽的合成和代谢过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是谷胱甘肽的合成过程。
谷胱甘肽的合成主要依赖于两种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GCL)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
GCL能够将谷氨酰胺与半胱氨酸结合形成γ-谷氨酰胺肽,并消耗大量的谷氨酰胺。
之后,GR则能够将氧化态的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态的谷胱甘肽。
这两个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会对肿瘤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产生很大影响。
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这两种酶的活性都明显降低,导致谷胱甘肽的合成能力减弱,从而使得肿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易于氧化应激的侵袭。
其次是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
谷胱甘肽可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代谢:一种是通过谷胱甘肽酶(GGT)将谷胱甘肽分解为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并释放出谷氨酰胺,供给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丝氨酸和蛋氨酸。
另一种则是通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催化谷胱甘肽与各种化合物(如有毒物质、药物等)结合形成非活性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复合物,通过膀胱排泄体外。
这两种代谢途径在肿瘤细胞中均可发生异常变化。
一方面,肿瘤细胞为了满足自身快速生长所需的谷氨酰胺,可能通过降低GGT活性来抑制谷胱甘肽的分解,从而持续维持谷胱甘肽水平的上升。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上调GST的活性,将细胞内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并排泄出去,从而减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
在肿瘤治疗方面,谷胱甘肽的代谢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方面,通过抑制谷胱甘肽的合成及抬升其代谢的速度,可以减少肿瘤内谷胱甘肽的水平,破坏肿瘤细胞的氧化平衡,促使肿瘤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相关的细胞死亡。
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型诊断进展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50%-60%,在WHOⅡ-Ⅲ级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共同检测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率在70%以上。
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IDH1突变在继发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70%-80%,而在原发性肿瘤中发生率较低,仅不到10%。
WHOI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没有检测到任何IDH1突变,间接提示这些肿瘤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展而来。
最近的基因组研究表明IDH1基因突变胶质瘤显示出更好的临床预后。
突变的IDH1诱导2-羟基戊二酸(2-HG)异常积累从而影响表观遗传学和肿瘤发生。
IDH1突变意味着胶质瘤的不同治疗策略。
因此,临床上识别IDH1突变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就胶质瘤IDH1基因型诊断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DNA测序、免疫组化目前突变检测多采用对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直接检测,或采用特异性等位基因探针进行定量PCR,可以检测出很大比例的突变。
免疫组化染色和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术后IDH1突变的检测。
Agarwal等研究了免疫组化及测序检测的50个胶质瘤标本冷冻组织中IDH1突变(第4外显子密码子132)的一致性。
免疫组化使用IDH1-R132H突变特异性抗体(DIA-H09),发现两种方法有88%的一致性。
免疫组化检测到30个IDH1-R132H突变,测序检测到24个IDH1-R132H突变。
免疫组化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在6个不同的结果中,重复测序3个样本没有检测到任何突变,另外3个样本有R132L突变。
相比之下,免疫组化检测的突变样本中,约45%的肿瘤细胞不同部位的免疫染色存在差异。
2.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DH1/2突变的肿瘤细胞会积累IDH突变代谢产物2-HG,术前无创检测2-HG提示肿瘤的IDH1/2突变,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
因此,MRS被认为是一种有价值的技术,有研究表明MRS能够检出2-HG的存在,但是研究所使用的技术并不能在临床中常规应用。
肿瘤代谢学
肿瘤代谢学是研究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和调控机制的学科。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代谢方面存在差异,肿瘤代谢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并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细胞代谢的主要特征包括增强的糖酵解、改变的脂质代谢、异常的氨基酸代谢、增强的乳酸产生以及异常的细胞呼吸等。
肿瘤细胞通过这些代谢途径来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学基质,促进其快速生长和扩散。
肿瘤代谢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代谢途径的鉴定、代谢产物的检测、代谢网络的建模和调控机制的解析等。
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可以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同时也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近年来,肿瘤代谢学已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肿瘤细胞的代谢特征,可以为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有望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突破。
脑转移瘤波谱诊断标准一、代谢物变化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中,代谢物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磁共振波谱(MRS)中,脑转移瘤的代谢物主要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
正常情况下,NAA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中,其含量反映了神经元的密度和功能状态。
脑转移瘤发生时,由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神经元受损或破坏,NAA含量降低。
Cho和Cr含量的变化则与肿瘤的增殖和能量代谢有关。
一般而言,Cho含量增高提示肿瘤细胞活跃,Cr含量增高则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脑转移瘤的代谢物变化,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二、血流动力学评估血流动力学评估也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手段。
通过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相对较高的血流灌注和血管通透性,在DCE-MRI图像上表现为早期强化和延迟强化。
通过分析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灌注量、血管通透性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恶性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分子标志物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瘤的波谱诊断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
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分子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来源。
常见的分子标志物包括EGFR、VEGF、HER2等,这些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增殖能力和预后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物,可以为脑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案。
四、影像学特征影像学特征是脑转移瘤波谱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头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观察到脑转移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强化程度等信息。
一般来说,脑转移瘤多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缘模糊或毛刺状。
在MRI图像上,脑转移瘤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强化。
通过分析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
五、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脑转移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复旦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简介一.课题组介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下称复旦MCB)于2005年开始筹建,2006年初成立,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坤良教授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熊跃教授共同领导,现位于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上海医学院。
运用分子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蛋白和基因组学等手段,致力于代谢与肿瘤领域研究,涉及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通过学科交叉和融合,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密切合作。
复旦MCB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我国科技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等多方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同时,实验室还整合了学校原有学科(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的优势力量。
成立九年来,经过各方坚持不懈的努力,复旦MCB现已初步成为了一支硬件设备齐全,实验技术成熟,研究方向明确,朝气蓬勃,潜心学问的科研队伍。
该实验室现有人员,包括4名PI,1名管理员,2名技术员和20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开辟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代谢与人类疾病”的创新研究领域,显示了向临床医学转化的巨大潜力。
复旦MCB科研团队成立12年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50篇(详见如下“课题组发表论文”)。
其中研究论文46篇,包括Science (3篇)、Cancer Cell (2篇) 、Cell Metab (1篇) 、Mol Cell (6篇) 、JCI (2篇) 、Genes Dev (2篇) 、Cell Res (1篇) 、Nat Commu (1篇) 、EMBO J (2篇) 、Cancer Res (2篇)以及Oncogene (4篇)等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
另外,复旦MCB在Cancer Cell、Cell、J Cell Biol、Trends Biochem Sci、Curr Opin Cell Biol、Clin Cancer Res和Cell Re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评论或综述,共计10篇。
2-hg 肿瘤代谢物
2-HG(2-羟戊酸)是一种肿瘤代谢物,它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与
肿瘤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
在本文中,将介绍2-HG的生物学特性、
调控机制以及与肿瘤发展的关系。
2-HG是羟戊二酸(α-酮戊二酸)的内消旋异构体,可以分为L-
2-HG和D-2-HG。
它最早被发现在二羧酸症(2-HGA)的患者体内,这
种病是由于缺陷的亚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引起的代谢紊乱。
在肿瘤中,2-HG的积累通常是由于酶的突变或表达异常引起的,例如异位表达的
酶OGDH和IDH1/2。
这些酶突变会导致α-酮戊二酸转化为2-HG,从而导致2-HG在肿瘤细胞中的积累。
2-HG的积累会对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产生广泛的影响。
首先,2-HG可以竞争性地抑制α-酮戊二酸依赖的酶,抑制细胞的能量代谢和
酸化剂生成,导致细胞能量不足和氧化应激。
其次,2-HG通过抑制
DNA脱甲基酶和蛋白质羟化酶等酶的活性,干扰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稳定性,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
此外,2-HG还可以通过破坏DNA甲基化平衡,改变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状态,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2-HG在多种肿瘤中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且与肿瘤的分子亚型和预
后有关。
例如,IDH1/2基因突变和2-HG积累在胶质瘤、急性髓性白血病和软组织肉瘤等肿瘤中发现较为常见,与较差的预后和化疗抵抗性
相关。
此外,2-HG还与肿瘤干细胞的维持和肿瘤转移相关。
研究发现,2-HG可以通过抑制正常细胞分化和增殖来促进肿瘤干细胞的特性维持,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和抵抗治疗。
针对2-HG的积累,已经提出了一些潜在的治疗策略。
首先,针对IDH1/2突变的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例
如AG-120和AG-221。
这些抑制剂可以恢复正常的α-酮戊二酸代谢,
减少2-HG的积累。
其次,在维生素C作为辅助治疗的研究中,发现维
生素C可以通过促进2-HG o-酮戊二酸的代谢,减少2-HG的积累。
此外,还发现球形培养和部分化疗药物可以减少2-HG的积累,从而降低
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和肿瘤的转移。
综上所述,2-HG作为一种肿瘤代谢物,在肿瘤的发展和进展过程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积累不仅影响细胞的代谢和信号传导,还
与肿瘤的分子亚型和预后密切相关。
针对2-HG积累的治疗策略也正在
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有望为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改善提供新的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