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4.04 KB
- 文档页数:2
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离析混凝土怎么处理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1篇混凝土施工的离析泌水怎么处理混凝土施工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遇到棘手问题您也要知道如何解决好。
作为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麻烦,离析和泌水的处理是必须掌握。
从概念上看,离析是指由于混凝土黏聚性和保水性差,在自身重力作用和其它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分离现象,这会增加力诺搅拌泵堵管的可能。
泌水则是指拌合水析出表面,通常,泌水是离析的前奏。
那么今天,力诺就为大家带来离析和泌水的原因及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1)砂率偏低或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应提高砂率,降低砂中含泥量。
(2)石子级配差或为单一粒径的石子。
调整石子级配,单一粒径的石子应提高砂率。
(3)用水量大。
提高外加剂减水率或增加外加剂掺量,减少用水量。
(4)外加剂掺量过大,且外加剂含有泌水的成分。
减少外加剂或在外加剂中增加增稠组分和引气组分,提高混凝土的粘聚性,防止泌水和离析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也可能会出现滞后泌水的情况,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比如1h)才产生大量泌水的现象,而这时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又会不一样,主要为以下几点:(1)真实砂率低,砂含石过高。
提高砂率,增加真实砂含量。
(2)砂子中细颗粒含量少。
提高掺合料用量,做必要补充。
(3)石子级配不合理、单一粒径。
提高砂率2--5%。
(4)水泥、掺合料泌水率大。
更换水泥、掺合料;外加剂中增稠组分。
(5)粉煤灰颗粒粗、含碳量高:更换粉煤灰。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第2篇混凝土裂缝怎么处理?首先需要查明是否为结构受力裂缝,若为非结构受力裂缝,要根据裂缝宽度分别可以采用水泥浆抹缝或环氧砂浆修补;若为结构裂缝,首先应采用环氧砂浆修补或化学灌浆处理,再进行结构加固。
混凝土裂缝分好几种情况,有通缝的、不通缝的,规则的、不规则,缝隙大的、缝隙小的等,另外还要看裂缝在什么位置,如果在受力较小部位一般为混凝土配比没配好含水率大(水泥不合格偶尔也会有)在混凝土没有足够的强度前在其上面施加大荷载造成的,此情况其实不处理也不会有多大影响,就是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心理压力。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离析是指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组份呈现凝固状态,与其它辅助组分隔离开来,不参与水泥结合效应,影响混凝土性能的现象。
离析缺乏结合力,导致混凝土抗裂性和耐久性较差,严重时会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如何避免和改善混凝土中的离析现象,就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沥青混凝土离析的原因1、混凝土搅拌温度过高。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如果搅拌温度过高,混凝土的胶结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离析。
2、沥青混合料使用不当。
混凝土中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如果不合理,不符合现场工程要求,容易造成离析,如沥青质量不足、等温线不合理等。
3、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
砂浆施工温度过高,混凝土温度也会随之升高,过高的沥青温度会导致混凝土中沥青与其它组分隔离形成离析。
4、施工现场温度过低。
在冷季施工,混凝土中的温度较低,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容易形成离析。
5、组织机构的缺乏。
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缺乏良好的组织机构,容易形成离析。
二、改善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措施1、加强施工厂的管理。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的每一步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混凝土的主要组分是合格的,不断改善施工现场厂的管理,减少拌合工艺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2、采用合理的拌和温度。
研究成果表明,混凝土的温度与离析形成有关,应采用合理的拌和温度,适当控制混凝土的各组分的温度,防止离析的发生。
3、使用合格的沥青混合料。
在施工时应采用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确保混凝土的环境适宜,类型、质量、混合比和各组分剂量要满足使用标准。
4、扩大施工施工计划,减少施工过程中停工时间。
施工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施工量,尤其是长期搅拌机单次施工量增加,减少停工时间,确保拌和中各组分的均匀混合。
5、强化后期维护。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采取相应的热维护措施,减少温度的下降,同时采取局部或全部覆盖保护,改善混凝土的组织结构,以改善它的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的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正确选择成分和拌合工艺,调控搅拌温度,强化热维护及保护等,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耐温耐久性,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对策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中产生离析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给道路使用和维护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分析产生离析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1. 施工质量不过关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理,或者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就可能导致路面沥青混凝土出现离析情况。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条件下,施工人员如果不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也容易产生离析问题。
2. 材料质量不过关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如果选用的沥青或者骨料质量不合格,就会导致路面沥青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3. 施工环境影响施工环境对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在降雨天气或者高温天气下进行施工,就容易导致路面沥青混凝土的离析问题。
4. 设计和施工配合问题如果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不合理,或者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之间存在误差,也容易导致路面沥青混凝土的离析。
1. 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在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时,要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
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需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因为施工温度过高而导致离析现象。
2.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在选用沥青和骨料时,要严格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要求供货商提供质量合格证明。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强施工质量管控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控制配合比例,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硬化时间和强度符合要求。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4. 完善设计和施工配合在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因素,确保设计与施工方案的配合。
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要加强沟通,确保施工方案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对策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离析的问题,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保障道路的安全和通行畅顺。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路面缺陷问题,其中离析问题尤其突出。
因此,本文将分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离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离析的产生原因1.缺乏粘结面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通过多层依次施工而成的。
然而,在不同层之间,由于施工质量或其他因素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接触面积不足,使这两层之间的粘结力降低。
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离析问题。
2.沥青的硬化过快在混凝土层上施工沥青时,如果沥青的含沥青量过低,可能会使其在施工过程中速度过快地硬化,导致混凝土与沥青粘结不佳,同样出现离析现象。
3.沥青膜流性不佳沥青膜的流性应该符合规范的要求。
如果沥青膜的流性不达标,就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不平整的现象,进而引发离析问题。
4.现场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要求沥青的施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如果现场温度和湿度不符合要求,沥青就可能出现某些问题,如硬化过快或过慢,进而可能与混凝土粘结不佳,导致离析问题。
二、离析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过厚居留,需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叠加,同时要根据试验结果掌握叠加层之间的粘结面积,合理确定每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以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
2. 控制沥青质量沥青膜的质量对路面整体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品质,根据规范的要求和试验结果,确保沥青的含沥青量和质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3. 合理控制施工环境沥青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沥青的流动性,进而避免离析问题的发生。
为了防止离析问题的发生,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温度、湿度和其他细节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
此外,还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做好各项工作,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问题的发生。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措施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在浇筑后发生分层现象,即水泥浆体中的水分和颗粒在浇筑过程中分离,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的水分,而内部则较为干燥。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影响其外观质量。
本文将从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相关措施进行阐述。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骨料选择和搅拌不均匀:骨料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和增强作用,但如果骨料选择不当或搅拌不均匀,就会导致骨料在混凝土中分布不均匀,加剧离析现象的发生。
2. 水泥浆体粘度过大:水泥浆体的粘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水分和颗粒难以均匀分布,从而造成离析。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水泥的用量过多或水灰比不合理造成的。
3. 混凝土浇筑方式不当:如果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充分或浇筑速度过快,就会使得混凝土中的颗粒和水分分离,产生离析现象。
4. 环境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凝结过程有重要影响。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会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增加离析的风险。
为了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选择骨料:骨料的粒径和形状对混凝土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减少离析风险。
2.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易发生离析;而过低的水灰比则会导致混凝土凝结困难,同样容易出现离析现象。
3. 均匀搅拌: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确保骨料和水泥充分混合,避免出现局部浆体粘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4. 控制浇筑速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浇筑速度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颗粒和水分难以均匀分布,而过慢则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凝结,同样易发生离析。
5. 控制环境温湿度: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可以采取遮阳、喷水等措施,以保持适宜的施工条件,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和凝结。
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骨料选择、水泥浆体粘度、浇筑方式和环境温湿度等。
1 混凝土离析的定义及混凝土离析的表现混凝土离析是指泵送剂掺量超过了其胶凝材料的饱和点,而导致胶凝材料颗粒之间的阻力减小,位移加快的状况。
混凝土离析的现象是:当混凝土拌合物堆成一堆时,拌合物的流动性很好,在一分钟或较长一点的时间内,拌合物表面泌出稀浆向边缘流出,表面露出石子,并且石子表面不沾砂浆。
砂石下沉紧贴底板,用铁锨很难铲动,这种现象也叫扒底。
2 混凝土拌合物离析的危害危害一:若运输车驾驶员为了节省燃油,在运输途中不转罐体,到工地卸料时因罐体严重偏心而不能转动罐体,导致混凝土报废,清除罐体也需要很多时间。
危害二:很容易造成堵泵,离析的料从站底接料到卸入泵斗,只要进行搅拌,就不会扒底。
在连续泵送过程中也不会有问题,当停泵一分钟后就形成堵管(即稀浆上浮,砂石下沉紧贴管壁形成很大的阻力,导致无法泵送)。
危害三:同配合比的混凝土离析的料与不离析的料要降低混凝土强度10% 左右。
危害四:在施工现场浇筑过程中,离析的混凝土拌合物所上浮的稀浆会沿着模板缝流出,污染施工环境,给需方造成较大的清理费用。
3 原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3.1 砂子的含泥量不稳定的原因分析3.1.1 原因分析由于天然砂的资源越来越少,砂子的含泥量也忽大忽小,有时甚至是同一个砂场的砂子,也会存在这一现象。
当含泥量大时,需要多掺加泵送剂,因为泥吸附减水成分;当砂子中的含泥量忽然变小时,如果不减少泵送剂掺量,就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因为该掺量已经超过了其饱和点掺量。
3.1.2 预防措施要保持砂子中含泥量的稳定性,当检测发现砂子中的含泥量有较大的差别(≥0.5%)时,应分开存放,不得混掺存放。
3.2 粉煤灰质量不稳定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3.2.1 原因分析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大型电厂都要安排检修,致使粉煤灰产量降低。
在此时如果经常变换粉煤灰的等级或生产厂家,当由Ⅲ级灰改换成Ⅱ级灰时,如果不及时改变泵送剂的掺量,就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离析。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对策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车辆的行驶和行人的步行,为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离析的情况,给路面的使用和维护造成一定的困扰。
对于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离析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离析的原因1. 施工材料的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沥青是粘合材料,如果沥青的质量不好或者配比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离析。
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例不合理,也容易导致路面的离析。
2. 施工工艺的问题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工艺控制不当,比如温度控制不佳、摊铺不均匀等,都容易导致路面的离析。
如果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不好,比如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也会影响路面的质量。
3. 设备的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需要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如果设备的性能不好或者操作不当,就会影响路面的质量,导致离析的情况。
4. 施工人员的问题如果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够,就会导致施工质量不过关,容易产生离析的情况。
5. 其它因素其它因素包括路面的基础条件、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水平等。
二、治理措施1. 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优质的沥青和混凝土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避免因为材料的问题导致路面的离析。
2.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保证施工环境温度、施工工艺等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为施工工艺的问题导致离析。
4.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施工单位应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达标,避免因为施工人员的问题导致路面的离析。
5. 合理选择施工时机施工单位应该合理选择施工时机,避开恶劣天气,保证施工条件的良好,避免因为环境条件的问题导致离析。
6. 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达标,避免因为管理不善导致离析的情况。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的现象,通常表现为表面粗糙、孔洞、裂缝等问题。
混凝土离析的出现给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深入了解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施工振捣不当。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如果振捣不充分或者振捣时间不够,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料分布不均匀,从而出现离析现象。
2. 骨料粒度不合理。
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度不合理,过大或者过小的骨料都会导致混凝土离析,因为这样的骨料在混凝土中容易发生分层现象。
3. 水灰比过大。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出现离析现象。
4. 混凝土拌和不均匀。
如果混凝土拌和不均匀,就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分布不均匀,从而出现离析现象。
针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方法:1. 加强施工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充分,振捣时间要足够,确保混凝土内部骨料分布均匀,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2. 合理选择骨料。
在混凝土配合比中,要合理选择骨料的粒度,避免过大或者过小的骨料,从而避免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3. 控制水灰比。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要控制好水灰比,避免水灰比过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出现离析现象。
4. 加强混凝土拌和。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要加强拌和,确保混凝土拌和均匀,避免出现骨料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从而避免混凝土的离析现象。
综上所述,混凝土离析是由于施工振捣不当、骨料粒度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混凝土拌和不均匀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我们可以加强施工振捣、合理选择骨料、控制水灰比、加强混凝土拌和等方法来进行补救。
只有在深入了解离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常见的一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混凝土离析的问题。
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与水泥浆体分离,造成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美观。
那么,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补救方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1. 水灰比过大,水灰比过大会使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黏度降低,导致骨料易于沉积,从而引起离析现象。
2. 搅拌不均匀,搅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布不均匀,造成混凝土离析。
3. 骨料粒径差异大,骨料粒径差异大会导致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离析现象。
4. 混凝土流动性差,混凝土流动性差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无法充分填充模板,从而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离析的补救方法:1. 控制水灰比,合理控制水灰比,保证混凝土中水泥浆体的黏度,减少离析的发生。
2. 加强搅拌,加强搅拌过程中的时间和力度,确保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充分混合,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3. 控制骨料粒径差异,选择骨料粒径差异小的骨料,保证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均匀,减少离析的发生。
4. 使用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流动性好的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5. 注意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控制浇筑速度和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充分填充模板,避免离析的发生。
总结: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水灰比过大、搅拌不均匀、骨料粒径差异大、混凝土流动性差等。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水灰比、加强搅拌、控制骨料粒径差异、使用外加剂、注意施工操作等补救方法来减少混凝土离析的发生,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之邯郸勺丸创作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资料之间的粘聚力缺乏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别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示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别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至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别离出来.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资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1.离析的危害1.1 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1.2影响混凝土结果表不雅效果,混凝土概略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1.3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笼力,破坏结构的平安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4混凝土的均匀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1.5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资料混合而成;泵送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调整砂石粗细骨料级配、砂率和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而成.混凝土离析除于搅拌办法、搅拌时间长短有关外,一般的来讲,于混凝土拌合物的胶凝资料的优劣、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关系更密切.2.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资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水泥质量的变更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并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2.1.1 水泥的细度的变更.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更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效果将得到增强,在外加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用水量将大幅减少.水泥细度的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加剂的过量,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并且这种离析通常产生在减水剂掺量较高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2.1.2水泥中含碱量变更.含碱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很大,水泥含碱量降低,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增强,所以当水泥的含碱量产生明显的变更时,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在黏度、流动度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2.1.3 水泥存放时间的影响.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资料,如果存放欠好,极易受潮,水泥受潮后需水量将降低;同时水泥存放时间越长,水泥自己温度有所降低,水泥细粉颗粒之间经吸附作用相互凝结为较大颗粒,降低了水泥颗粒的概略能,削弱了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在混凝土试验时往往表示为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增强,混凝土新拌合物出现泌浆、沉底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使用长时间存放的水泥,配合比不予调整,极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当然,水泥存放时间对不合品种的水泥其影响是不一致的,这需要通过试验去了解.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水泥中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是很多的,也较为庞杂,但不管是何种因素的影响,其表示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即:1水泥需水量的变更,2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变更.因此,如果是因为水泥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的离析,一般的都可以采纳以下措施解决:1水泥进场后,必须按要求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特别注意水泥的需水量情况,发明需水量异常时,及时做水泥与现使用的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需要时重新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2在包管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基天性包管混凝土的28d强度),适当的调整减水剂的用量.3在包管强度的基础上,改用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较大的配合比进行生产(商品混凝土公司具备相同强度等级的不合配比),这必须以试验为基础.4用Ⅰ、Ⅱ粉煤灰等少量取代水泥,将能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改良混凝土的和易性.2.2外加剂混凝土中使用的外加剂,大多是由减水剂同其他产品如引气剂、缓凝剂、保塑性等复合而成的多功效产品,是泵送混凝土不成或缺的重要资料,外加剂的掺入极大地改良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但外加剂使用不当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离析.1如果混凝土减水剂的掺量过大,减水率过高,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有可能使减水剂在搅拌机内没有充分阐扬作用,而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竭的产生作用,导致使混凝土到现场的塌落度大于出机时的塌落度.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混凝土的严重离析.并且表示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危害极大.2外加剂中缓凝组分、保塑组分掺量过大,特别磷酸盐或糖类过量,也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当由于外加剂的原因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1适当调整配合比,降低减水剂的用量;2在混凝土外加剂中复合一定量的增稠剂;3在外加剂中复合一定量的引气剂,可增强混凝土的粘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离析性;4在混凝土试配时,应使混凝土在静态的条件下有20~30mm的塌落度损失(1h),在实际生产中混凝土不容易出现离析现象.2.3 粉煤灰粉煤灰是混凝土的重要的掺合料之一,虽然用量很少,但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粉煤灰能极大改良混凝土和易性、密实性及强度性能.优质的粉煤灰细度在20~8规模内,是配制混凝土的理想资料,能取代10%~30%的水泥用量,极大的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若粉煤灰质量动摇较大,增加了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难度,有时会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的情况.1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好时(如细度从19%变成4%),粉煤灰的需水量降低很大,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突然离析的现象;2同样当粉煤灰的质量突然变差时(如细度从19%变成38%),由于粉煤灰的很大一部分重量已失去胶结料的功效,因而外加剂相对胶结料掺量实际上已经提高了,所以会出现混凝土的离析现象对于粉煤灰应采纳如下措施:1加强检测,最好能对每车进场的粉煤灰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资料坚决不克不及进场,起到预防作用.2调整粉煤灰的用量,选用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3当粉煤灰质量较好情况,可适当的减少用水量,加强搅拌.或选用外加剂掺量较低的配合比进行生产.2.4砂、石骨料砂石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大的资料,砂石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砂石质量的动摇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并且其造成离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碎石粒径增大、级配变差、单一级配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现象.2砂子中得含石(粒径大于9.75mm的颗粒)量过大、特别是含片状石屑量过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混凝土的严重离析.3砂石的含水率过高(特别是砂子含水率过高,大于10%),将使混凝土的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由于砂子中含水过大,砂子含水处在过饱和状态,当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机中搅拌时,砂子表层毛细管中得含水不克不及够及时的释放出来,因此在搅拌时容易使拌合水用量过大,同时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骨料毛细管中的水不竭的往外释放,破坏了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造成混凝土的离析泌水.4砂石的含泥量过大将使水泥浆同骨料的粘结力降低,水泥浆对骨料的包裹能力下降,导致骨料的别离,引起混凝土离析现象.对于骨料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离析的现象,可以采纳以下措施进行调整.1为避免因骨料的问题造成混凝土的离析问题,首先应以预防为主,严格骨料进场检查制度,包管骨料的质量.2针对以上原因的第1条原因,可适当的提高砂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解决离析问题.3对于因骨料中含片状石屑过大造成的离析问题,单靠调整砂率是不克不及解决问题的,应提高混凝土胶结资料(特别是掺合料的用量),同时调整外加剂用量.4对于应骨料含水率问题造成的混凝土离析问题应采纳延长搅拌时间的手段来解决.提高粉煤灰等掺合料的用量对控制这类离析现象也很有效果.2.5其他.以上阐发了许多有关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如水泥用量、水泥及掺合料品种、计量等问题都是引起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在平时任务中,应注意积累,加强细节的办理,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产生离析的原因及对策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路面类型,它具有耐磨、耐压、耐腐蚀、防水和抗冻性好等优点,是公路工程中常用的路面材料。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路面产生离析的情况,这给公路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生离析的原因(一)基层质量差基层是路面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如果基层的密实度不够或者松散,就会造成路面沥青混凝土和基层层间的黏结力不足,从而导致路面产生离析。
(二)沥青混凝土拌合料质量差拌合料质量差是引起路面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拌合料的配合比例不当,或者含有过多的杂质,或者沥青质量不达标,都会导致拌合料的抗压强度不够,易产生龟裂、开裂或者剥离,引起路面离析。
(三)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是影响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工艺不当,比如摊铺温度控制不好、压实不够等,都会影响路面质量,引起路面离析。
(四)水分渗入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完成后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致密性和硬度。
如果在养护期间受到雨水浸泡或者水渗入,都会影响沥青混凝土的黏结力,从而引起路面的离析。
(五)温度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也是产生离析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季节,路面温度高,沥青混凝土材料容易软化,降低了其抗压强度和黏结力,容易导致路面产生离析。
二、对策(一)加强基层处理在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检查和处理,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承载力达标,填平均匀,保证路面材料的黏结力和稳定性。
(二)合理选择拌合料在选择沥青混凝土拌合料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符合国家标准的拌合料,控制拌合料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确保其抗压强度和黏结力。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特别是对摊铺温度、压实工艺等要严格控制,确保施工工艺符合要求,提高路面的质量。
(四)做好养护工作(五)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合理控制施工温度,避免在高温季节进行施工,或者采取降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稳定性。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混凝土的离析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与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至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就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与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1、离析的危害1、1 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1、2影响混凝土结果表观效果,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
1、3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笼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混凝土的均匀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就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1、5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粗细骨料、外加剂等材料混合而成;泵送混凝土就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调整砂石粗细骨料级配、砂率与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而成。
混凝土离析除于搅拌方法、搅拌时间长短有关外,一般的来讲,于混凝土拌合物的胶凝材料的优劣、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关系更密切。
2、1 水泥水泥就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而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2.1.1 水泥的细度的变化。
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更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
混凝土泌水离析问题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
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矿渣比普硅易泌水;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易泌水;掺Ⅰ级粉煤灰易泌水;掺非亲水性混合材的水泥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砼易泌水。
4、配同等级砼,高标号水泥的砼比低标号水泥的砼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砼易泌水、离析。
6、强度等级低的砼易出现泌水。
7、砂率小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现象。
8、连续粒径碎石比单粒径碎石的砼泌水小。
9、砼外加剂的保水性、增稠性、引气性差的砼易出现泌水。
10、超掺砼外加剂的砼易出现泌水、离析。
二、解决途径
1、根本途径是减少单位用水量。
2、增大砂率,选择合理的砂率。
3、增大水、水泥用量或掺适量的Ⅱ、Ⅲ级粉煤灰。
4、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
5、改善砼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或适量降低砼外加剂掺量,搅拌站若降低砼外加剂掺量,又可能出现砼塌落度损失快的新问题。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
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至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
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1.离析的危害1.1 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1.2影响混凝土结果表观效果,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
1.3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笼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混凝土的均匀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1.5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2.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粗细骨料、外加剂等材料混合而成;泵送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调整砂石粗细骨料级配、砂率和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而成。
混凝土离析除于搅拌方法、搅拌时间长短有关外,一般的来讲,于混凝土拌合物的胶凝材料的优劣、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关系更密切。
2.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稳定。
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而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2.1.1 水泥的细度的变化。
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更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效果将得到增强,在外加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用水量将大幅减少。
浅析水泥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和控制措施摘要:施在水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问题,个人根据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大家及时指正。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离析;原因;控制;措施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混合料各组分之间的粘结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现象。
主要是混凝土骨料的离析、分层、底抓、硬化、泌水、施工性差。
混凝土离析会造成混凝土性能各个方面的下降。
具体影响为影响混凝土的可泵性能,造成堵管、卡罐,影响工期,降低经济效益;影响混凝土外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线、露骨料、露筋等现象;降低混凝土强度,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甚至造成返工;水泥浆表面层较厚,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加大,造成开裂;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泌水、板结”问题与日常所见的一般泌水现象不同。
在多组分混凝土中,由于各组分的密度不同,水的密度最小。
在混凝土进入模具后的静态状态下,或多或少的水总是浮在一起。
这种上升的现象叫“出血”。
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是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澄清透明。
只要水蒸发速率大于或等于泄流速度,混凝土表面就不会出现泄流现象。
只有当水的蒸发速率小于流血率时,混凝土表面才会有出血。
但这种泌水出现时混凝土浇筑已完成,砂石仍处于悬浮在水泥砂浆中,不会板结、抓底,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正常凝结硬化,可以认为是正常现象。
“滞后泌水、板结”是指混凝土入模后或入模前,当混凝土处于静停状态时,水泥砂浆从粗骨料中分离析出,使粗骨料失去砂浆的包裹性而出现泌水、板结、抓底的现象。
因此,它不同于常见的混凝土少量泌水,它使混凝土分层,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匀质性,甚至蜂窝麻面,外观露砂、流痕;在施工中因供料跟不上或因拆管的需要,在暂停时会因“泌水、板结”问题而造成堵管施工事故;特别是钻孔灌注桩结构可能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泌水、板结问题由于成因复杂,治理措施各异,因此有些泌水、板结的成因至今仍在争议之中。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中的骨料和水泥浆体分离,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骨料暴露的现象。
混凝土离析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美观性,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对于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水灰比过大是导致混凝土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水泥浆体流动性增加,易使骨料沉积,从而造成混凝土离析。
其次,混凝土的振捣不当也是混凝土离析的重要原因之一。
振捣不当会使混凝土内部空洞增多,骨料易发生沉积,导致混凝土离析。
另外,混凝土拌和不均匀也是导致混凝土离析的原因之一。
拌和不均匀会使混凝土中的骨料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混凝土离析。
针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方法:
首先,控制水灰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拌合,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水灰比过大导致混凝土离析。
其次,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工作,确保混凝土内部没有空洞,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混凝土离析的发生。
另外,在拌和混凝土时,要注意控制拌和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凝土拌和均匀,避免拌和不均匀导致混凝土离析。
总之,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了解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补救方法对于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分
析,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