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24.03 KB
- 文档页数:3
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从MMC(国际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糖尿病患者里面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行MMC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对比护理情况。
经护理,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水平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值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血糖指标的合理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对患者健康保障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引言糖尿病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常存在负性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抑郁症状,自护能力较差,长期服药使患者抵触心理较为严重,因此血糖水平不能得到很好控制,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其自护能力成为了临床研究重点。
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配合治疗有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帮助患者维持正常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本文对延续性护理个案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入组MMC(国际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从MMC中选取150例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
对照组75例患者,男44例,女31例,年龄44-68岁,平均年龄55.3±5.9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9.3±2.0年;观察组75例患者,男40例,女30例,年龄39-98岁,平均年龄54.9±5.8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9.4±2.2年;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未见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用药指导、健康教育、血糖水平监测等MMC常规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研究选择了一定数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后的干预实验,通过对干预措施的实施和数据结果的分析,发现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减轻其他合并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数据分析显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在讨论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干预效果的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
总结指出,延续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其在更多疾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2型糖尿病、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健康、数据分析、干预措施、研究结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讨论、结论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过高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肢体缺血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干预措施的实施和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旨在验证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效用,并探讨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我们也希望能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并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患者群体特点的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评估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个体对干预的响应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调整措施。
长期效果评估显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维持稳定血糖水平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结论指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干预手段和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患者群体特点,干预措施,效果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长期效果评估,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据统计,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已经成为当前健康管理的重要任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该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效果;2.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3.分析干预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4.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作用,为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康复,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
1.3 研究意义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长期遵医行为的形成,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延续性护理干预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延续性护理干预是指在医疗机构或社区等场所,通过长期持续的护理和关怀,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进行干预,以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研究进行探讨。
一、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理论基础延续性护理干预是基于疾病管理的理论基础而产生的。
疾病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卫生服务系统和社区资源,组织和协调医疗资源,通过全程参与和终身关爱,以改善疾病预后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慢性疾病,因此延续性护理干预就成为了疾病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延续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定期随访:通过医生或护士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其进行全面评估,检查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 教育指导:向患者提供关于糖尿病知识、饮食、药物使用、运动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
3. 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
4. 治疗依从性监测:监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严格遵守医嘱,确保治疗效果。
1. 随访频率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一项研究发现,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从而减少高血糖发作的次数。
2. 教育指导对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系统的糖尿病教育指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
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定期的教育课程,可以提高患者对于合理饮食和科学运动的认识,使得患者更容易控制血糖。
3. 心理支持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一些研究发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活动的参与度。
糖尿病的延续性护理糖尿病即多因素所致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障碍引发的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病,随病情进展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且可累及全身脏器,甚至导致大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微血管病变等,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至2035年预计将达10.1%。
我国是目前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统计显示,成年人中约有超1.1亿糖尿病患者以及4.9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院后若无法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加之缺乏持续性照护等,则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极易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再次入院。
国外相关研究发现,予以糖尿病患者有效的延续性护理则可使患者院后生活质量提高,并可有效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死亡率等。
因此临床认为,有必要针对糖尿病患者采取适当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一、认识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理念最早于1947年产生,出自美国联合委员会一项研究报告,即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待患者转至家庭、社区后,质量与护理也随之自医院转至家庭和社区。
20世纪80年代起,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定义延续性护理,至2003年,美国老年学会定义了延续性护理,即:患者于不同地点间或同一地点不同保健服务间转移时,为确保患者接受协调且连续的服务所设计的系列行为。
2001年延续性护理由香港学者引入我国,自此我国开始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延续性护理在我国临床的应用已可由相关学术文献得到证实。
作为一种开放且延伸的护理模式,延续性护理经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间的有目的性互动,为患者院后护理提供了一种护理服务模式,其集患者预防、护理、康复于一体,非常适用于慢性病患者院后护理。
二、糖尿病的延续性护理形式1、出院指导:在糖尿病患者经住院病情稳定后,为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需于患者出院前发放相关健康手册,并予以相应的自我护理指导等,同时结合患者出院时病情制定相应的出院指导计划,内含用药、运动以及饮食等。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综述了糖尿病延续护理的模式和护理干预内容,认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将护理延续到社区,满足患者自我护理的需求,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得到全面支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推广。
标签:延续性护理;糖尿病;生活质量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据IDF预测,如不加干预204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上升至1.54亿。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靶细胞對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导致的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的护理指导,虽能够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完善、优质的护理服务,但由于糖尿病延续性强、难治愈、病程长,需配合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服务延续至家庭,延续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在并发症发生率和在住院率,对家庭和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1 延续性护理涵义延续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场所收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和连续性照护服务,一般是指从医院到家庭或社区的延续服务。
2 糖尿病延续性护理模式及具体方式2.1 基于医院(hospital-initiated)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后,建立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档案或护理回访登记表通过电话定期访问患者近期的血糖水平及生活状况,指导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 “三位一体”(即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专业护理服务。
建立社区个人健康档案,为患者在医院复诊提供数据支持。
医院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延续服务网络等建立合作联系,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发挥医院社区联动作用,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
2.3 基于社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社区护士为主力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制定社区延续护理方案,社区护士通过家庭访视或电话随访,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社区居家护理的工作小组建立微信平台开展定期答疑,也可了解患者自我管理的状态和病情进展。
延续护理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李金梅;祁贯成;张海云【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5(000)015【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70例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应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判定病人依从性,分别于干预3个月及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采用t 检验,判断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
[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后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干预护理3个月、9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由(11.82 mmol/L±4.64mmol/L)下降至(6.08 mmol/L±2.39 mmol/L)、(5.04 mmol/L±2.49 mmol/L),HbA1 c由(7.55±2.01%)下降至(6.01%±1.34%)、(5.46%±1.64%),干预6个月后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或 P <0.01)。
[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总页数】2页(P1420-1421)【作者】李金梅;祁贯成;张海云【作者单位】222042,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22042,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222042,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2.延续护理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血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3.延续护理对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血脂、血压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4.居家糖尿病护理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5.延续护理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