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出题范围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7
一、名词解释:⒈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成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语言链条上的某一环节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⒉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叫做语流音变。
分析例子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books的s发成/s/,可是dogs的s却变成了/z/,因为/g/是浊音,/s/受/g/的影响也变成了浊音/z/。
2、异化: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另一个不同。
如普通话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你好、语法、粉笔、雨伞、土改”3、弱化: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做弱化。
如英语冠词a、an、the的语音弱化.4、脱落: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如北京话“你们”常发成/nim/,“我们"常发成/wom/,“豆腐”/toufu/说成/touf/。
⒊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常常是一组音,其各个音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多个音素,都是这个音位的变体.⒋非音质音位语音中,音高、音强、音长也是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也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也能构成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叫做非音质音位。
⒌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⒍义素是义位的组成部分,是由分解义位而得到的比义位低一层的语义单位。
如“哥哥"这个义位可分解为四个义素:亲属、同胞、年长、男性。
⒎义项是传统词汇学—-词典学中常用的术语。
现代语义学中的“义位”基本上对应于传统词汇学中的“义项”.⒏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
句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叫做句法.⒐内部屈折即“屈折”,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复习导言1. 语言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2. 专语语言学:以某一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它包括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两种。
总之,专语语言学只研究某一种语言。
3. 共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4. 历时语言学:语言研究的一种方法,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6.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7. “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8. 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实际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
9.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
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 说话: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本身不等于语言。
3.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4. 交际工具:人类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此外,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5. 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一种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大学语言学试题一、简答题1.语言学的定义是什么?语言学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什么是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音素及其组织规律的学科,它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方面的内容。
3.什么是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句法结构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句子的构成、成分的功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4.什么是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句义及其组织规律的学科,它关注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以及意义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5.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及其背后的意义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意义,关注语境、语用原则等内容。
二、论述题1.语言学与语法学的区别和联系。
语言学是对语言现象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涵盖了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内容。
而语法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法现象及其规律。
语言学与语法学的联系在于语法学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研究语言结构和规律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同时,语法学的研究结果也为语言学的其他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语言学与语法学的区别在于语言学更加宏观和综合,它研究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等。
而语法学则是语言学中具体研究句法现象的一个分支,着重研究句子的构成、成分的功能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2.语音学与音系学的关系。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而音系学则是语音学中研究语言音素及其组织规律的一个分支领域。
语音学通过观察和记录语音现象,研究不同语音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而音系学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语言中的音素及其分类、组织以及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言之,语音学是对语音现象的整体研究,而音系学是语音学中对语音结构及其规律的具体研究。
三、分析题1.什么是语言的意义?语言的意义是指语言表达所传递的信息内容。
它涉及词汇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多个层次。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范围语文学:为了继承文化遗产,一批人开始专门解读古人留下的经典著作,这称为语文学,而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做语言上的注释。
语言: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
是社会的交际工具,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它是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笔记)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
言语:(笔记)人们平常说话或写作时对语言的具体使用。
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结构。
结构中的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P31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P31音素:以语音的自然属性和人类语音共性为研究对象的语音学,把它们叫做“音素”。
P43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P67条件变体:指各个音位的变体,出现的条件收环境的制约,叫音位的条件变体。
P67 (笔记)在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各自出现条件的变体。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笔记)在语流中总是要占据一定的片段位置,是独立性较强的语音单位。
非音质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
P68形态: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
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叫做形态。
P103语法意义:(笔记)同词汇意义相对而言的。
是语法单位在组合所产生的关系意义,范畴意义或功能意义。
语法范畴:词形变化所表现的语法意义的聚合就叫做语法范畴。
P104句式的变换:(笔记)就是运用添加、删除、移位、替代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楚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
句子多义:(笔记)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屈折词:语言学中把类似俄语那样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叫做屈折词。
(一)名词解释1. 语言学: 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 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2. “小学”: 在中国古代, 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 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 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个分支学科。
3.非语言交际工具或副语言交际工具: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 不但动嘴, 而且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非语言的东西也都参加进来。
我们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工具称为副语言交际工具。
副语言交际工具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只能起辅助性的交际作用, 以补充语言交际的某些不足。
4.辅助性交际工具: 指的文字、旗语、电报代码等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交际工具。
这些交际工具若离开语言就不能独立存在。
其特点是: 都有特殊的服务领域, 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
5.符号:符号, 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记号, 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6.符号的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之一。
其含义是: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 必然的, 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 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 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 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 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
7.语言符号: 特定语言系统中作为音义结合体的语言单位称为语言符号。
与一般符号相比, 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能指的线性特征、所指组合的层次性等等。
8.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 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 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 意义在这里被装进形式的口袋, 成了音义结合的最小的符号。
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威廉琼斯等人的研究使语言学摆脱了附庸地位,标志着语言学已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结构主义语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鼻祖。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学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中国的语言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
3、音素: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音位: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5、义素:义素是对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小的语义特征。
6、语境: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指的是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语境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也叫小语境和大语境。
7、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它不能独立运用。
8、基本词汇:语言中词汇的核心部分,它和语言中的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基本词汇是由基本词构成的。
9、语法:语法是组词造句规则的综合,它是语言的一个层面,独立于音系学和语义学之外。
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10、实词:实词在有形态的语言里往往有词形变化,实词都有明晰的词汇意义,实词主要充当一般性的句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实词往往是开放性的即能产性很强。
二、填空题:1、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体上可分成语言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2、语文学的三个源头在古中国、古希腊与罗马、古印度。
中国语文学的特点是围绕字的音形义。
3、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是威廉琼斯,草创者是施列格尔,奠基人物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格里木和葆朴。
4、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但宣告语言学真正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物是洪堡特和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6、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
第一章名词解释1.语言学2.历史比较语言学3.语言4.言语5.符号6.组合关系7.聚合关系8.语言的层级性9.语言的融合第一章简答题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2.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3.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特点4.为何说荀子的“约定俗成”四个字道出了语言符号的本质?第二章名词解释1.语音2.音素3.音位4.国际音标5.音位变体6.非音质音位7.语流音变8.元音9.辅音第二章简答题1.举例说明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大体原则2.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3. [i]、[ɿ]、[ʅ]这三个音在普通话中到底归并为几个音位好?为何?4.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第三章名词解释1.语义2.义素3.义位4.语义场5.概念意义第三章简答题1.简述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区别与联系2.举例说明词义的特点3.举例说明什么是义位,什么是义素4.举例说明语境对语义有哪些作用。
5.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包含和预设。
6.会做简单的义素分析题第四章名词解释1.词2.语素3.词根4.词缀5.词尾6.复合词7.派生词8.叠音词9重叠词10.同源词第四章简答题1.举例说明如何区分词和词组2.举例说明语法构词的类型复合词派生词变性转化变形转化3.会分析组成词的语素类型、词所用的构词法和词的结构类型4.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二者有哪些区别?第五章名词解释1.语法2.词组3.语法范围4.词形范围5.词类范围6.语法手腕7.直接成份分析法8.转换分析法第五章简答题1.什么是语法组合的递归性?2.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印欧语的词类划分标准和汉藏语的词类划分标准有什么不同?3.语法意义的类叫作“语法范围”,其中主要由词的转变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是“词法范围”。
试概念和举例说明语言中有几种词法范围示例:“性”范围是一种体词属性范围,指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如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俄语用词尾表示,德语用冠词表示。
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文学:以研究和解读古代文化典籍为主要目的,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但语文学时期的语言研究还不是独立的学科。
(2)普通语言学:也称理论语言学,以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为任务的语言学研究。
(3)共时语言学:以描写语言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语音、语法、语汇)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共时状态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为目的的语言学研究.(4)历时语言学:以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为目的的语言学研究。
二、问答题1。
谈谈语言学发展的大致历程.答:最先发展出来的是以研究古代文献为目标的语文学,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语言自身独自具有的发展规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逐渐加深,对研究对象的界定逐渐明确,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文学形成,标志着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学科,并逐渐分化成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三个派别。
2。
为什么说语言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答: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语言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现象的研究之一,对语言性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人类对于自身和周围世界的一些基本理念,从这一点讲,语言学是一项基础研究。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感情越激动越说不出话?请用语言学的观点解释。
答:当人的感情很激动时,意味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很大,掌管着人体感性思维的右脑接受到的刺激相对于掌握着抽象、概括思维的左脑要大很多,因此在分配脑力时,人体会自动的分出更多给右脑,左脑相对的就会少一些,故而人在心情激动时说不出话来。
2。
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①语言促进思维认知;②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③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3.简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常用交际工具,比较他们的重要性。
答:人类常用交际工具有语言、手机短信、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
语言学名词解释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3.线条型: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4.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5.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6.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7.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8.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9.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words that differ in only one soundThey differ in meaning, they differ only in one sound segment, the different sounds occur in the same environmentExample: beat, bit They form a minimal pairSo /ea/ and /i/ are different sounds in EnglishThey are different phonemes1.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linguistic determinism (语言决定论)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语言相对论)-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languages.2.BehaviorismBehaviorism in linguistics holds the view that Children learn language through a chain of 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 (刺激—反应—强化), and adults’ use of language is also a process of stimulus-response.3.discovery proceduresA grammar is discovered through the performing of certain operations on a corpus of data4.Universal GrammarUG consists of a set of innate grammatical principles.Each principle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parameters.5.Systemic GrammarIt aims to explain the internal relations in language as a system network, or meaning potential.6.Ideational MetafunctionThe Ideational Function (Experiential and Logical) is to convey new information, to communicate a content that is unknown to the hearer. It is a meaning potential.It mainly consists of “transitivity” and “voice”. This function no t only specifies the available options in meaning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their structural realisations. For example, “John built a new house” can be analysed as a configuration of the functions (功能配置): Actor: JohnProcess: Material: Creation: builtGoal: Affected: a new house7.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embodies all uses of language to express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 This includes the various ways the speaker enters a speech situation and performs a speech act.8.basic speech rolesThe most fundamental types of speech role are just two: (i) giving, and (ii) demanding.Cutting across this basic distinction between giving and demanding is another distinction that relates to the nature of the commodity being exchanged. This may be either (a) goods-&-services or (b) information.9.finite verbal operatorsFiniteness is thus expressed by means of a verbal operator which is either temporal or modal.10.Textual MetafunctionThe textual metafunction enabl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making the language user produce a text which matches the situation.It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has mechanisms to make any stretch of spoken or written discourse into coherent and unified texts and make a living passage different from a random list of sentences.It is realized by thematic structure,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cohesion.11.theme and rhemeThe Theme is the element which serves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message. The remainder of the message, the part in which the Theme is developed, is called the Rheme.As a message structure, a clause consists of a Theme accompanied by a Rheme. The Theme is the first constituent of the clause. All the rest of the clause is simply labelled the Rheme12.experientialismExperientialism assumes that the external reality is constrained by our uniquely human experience.The parts of this external reality to which we have access are largely constrained by the ecological niche we have adapted to and the nature of our embodiment. In other words, language does not directly reflect the world. Rather, it reflects our unique human construal of the world: our ‘world view’ as it appears to us through the lens of our embodiment.This view of reality has been termed experientialism or experiential realism by cognitive linguists George Lakoffand Mark Johnson. Experiential realism acknowledges that there is an external reality that is reflected by concepts and by language. However, this reality is mediated by our uniquely human experience which constrains the nature of this reality ‘for us’.13.image schemataAn 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 structure within our cognitive processes which establishes pattern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Image schemas are formed from our bodily interactions, from linguistic experience, and from historical context.14.prototype theoryPrototype theory is a mode of graded categorization in cognitive science, where some members of a category are more central than others. For example, when asked to give an example of the concept furniture, chair is more frequently cited than, say, stool. Prototype theory has also been applied in linguistics, as part of the mapping from phonological structure to semantics.二、Directions: Pleas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y is Saussure called “one of the founders of structural linguisticsand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He helped to set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on a new footing (basis).He helped to promote semiology.He clarified the formal strategies of Modernist thoughts.H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intimate rela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human mind.2.W 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aussure’s langue andparole and Chomsky’s competence a nd performanceThe similarities (1) language and competence mainly concerns the user’s underlying knowledge; parole and performance concerns the actual phenomena (2) language and competence are abstract; parole and performance are concrete.The differences (1) 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age is a mere systematic inventory of items; according to Chomsky, competence should refer to the underlying competence as a system of generative processes (2)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age mainly base on sociology, in separating language from parole, we separate social from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Chomsky, competence was restricted to a knowledge of grammar.3.What is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criptive adequacy and explanatoryadequacy A nd what is Chomsky’s solution to thi s conflicta theory of grammar: descriptively adequate should adequately describethe grammatical dada of a language.should not just focus on a fragment of a language.a theory of grammar: explanatorily adequateshould explain the general form of language.should choose among alternative descriptively-adequate grammars.should essentially be about how a child acquires a grammar.A theory of grammar should be both descriptively and explanatorilyadequate.But there is a conflict:To achieve DA, the grammar must be very detailed.To achieve EA, the grammar must be very simple. (think why)because the child can learn a language very easily on very little language exposure.Chomsky’s solution:construct a simple UGlet individual grammars be derivable from UG4.What are Chomsky’s contribution s to the linguistic revolutionChom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linguistic revolution is that he showed the world a totally new way of looking at language and at human nature, particularly the human mind. Chomsky challenged behaviorism and empiricism because he believes that language is innate.Rationalism (vs. empiricism in philosophy)Empiricist evidence is often unreliable.Innateness (vs. behaviorism in psychology)Children can acquire a complicated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very limited exposure to speech.This indicates that UG is innate faculty.5.How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Generative Linguistics and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from perspectives of epistemology, theoretical basis, research tasks and methodology6.How many process types are there i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Pleaseillustrate each type by a proper example.Six. Material Processes, Mental Processes, Relational Processes, Behavioural Processes, Verbal Processes, Existential Processes The typical types of outer experience are actions, goings-on and events: actions happen, people act on other people or things, or make things happen. This type of process is called Material Processes.The inner experience is that in our consciousness or imagination. You may react on it, think about it, or perceive it. This type of process is called Mental Processes.Then there is a third type of process: we learn to generalize, to relate one fragment of experience to another. It does this by classifying or identifying. This kind of process is called Relational Processes.These three processes are called major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m are three minor processes: each one lies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two processes of the three. Not so clearly set apart, they share some features of each, and finally acquire the character of their own.On the borderline between material and mental are the Behavioural Processes: those that represent outer manifestations of inner workings, the acting out of processes of consciousness and physiological states.On the borderline of mental and relational is the category of Verbal Processes: symbolic relationships constructed in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enacted in the form of language.Then on the borderline between the relational process and the material process are Existential Processes, by which phenomena of all kinds are recognized to be or to exist.7.What is a multiple Theme to be contrasted with a simple Theme What isa marked Theme to be contrasted with an unmarked Theme Please illustratethem with proper examples.Conjunctions in ThemeConjunctive and modal Adjuncts in ThemeTextual, interpersonal and experiential elements in ThemeInterrogatives as multiple Themes8.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ceptual metaphorand conceptual metonymyMetaphor and metonymy are viewed as phenomena fundamental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ceptual system rather than superficial linguistic‘devices’.Conceptual metaphor (概念隐喻) maps structure from one conceptual domain onto another, while metonomy highlights an entity by referring to another entity within the same domain.隐喻就是把一个领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领域,或者说从一个认知域(来源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