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消毒与灭菌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9
小龙虾养殖如何进行养殖过程中的消毒处理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消毒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预防病害和保障小龙虾的生长健康。
本文将介绍小龙虾养殖中的常见消毒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消毒概述消毒是指使用一定的物理、化学手段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达到预防、消除疾病传播的目的。
小龙虾养殖中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二、物理消毒物理消毒主要通过高温、紫外线等手段杀灭病原微生物。
在小龙虾养殖中,常用的物理消毒方式有热水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1. 热水消毒热水消毒是利用高温杀灭病原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处理。
操作步骤如下:(1)将养殖设施清空,去除杂物。
(2)用火炉烧开一定量的清水,确保水温达到80℃以上。
(3)将烧开的热水均匀地倒入养殖设施中,确保设施内外都被热水完全覆盖。
(4)保持热水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5)排出热水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设施,确保无热水残留。
(6)待设施完全干燥后,重新投放小龙虾。
2.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病原微生物。
操作步骤如下:(1)将养殖设施清空。
(2)确保紫外线灯管完好,开启紫外线灯。
(3)将紫外线灯靠近养殖设施,大约距离设施10-15厘米,确保紫外线能覆盖到设施内外的表面。
(4)保持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
(5)关闭紫外线灯,重新投放小龙虾。
三、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杀灭病原微生物。
在小龙虾养殖中,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过氧化氢消毒(1)将养殖设施清空。
(2)将过氧化氢稀释到适宜浓度,一般为200-500ppm。
(3)将稀释后的过氧化氢均匀喷洒或浸泡在养殖设施内外。
(4)保持过氧化氢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
(5)将过氧化氢洗净,确保无残留。
(6)待设施完全干燥后,重新投放小龙虾。
2. 次氯酸钠消毒(1)将养殖设施清空。
(2)将次氯酸钠溶解到适宜浓度,一般为50-100ppm。
水产养殖消毒剂的种类和原理随着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水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水产养殖消毒已经成为保持养殖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消毒剂种类繁多,不同的消毒剂会依据不同的机理对水中微生物产生不同的杀菌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消毒剂的种类及其杀菌原理。
自然杀菌剂自然杀菌剂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等无害化水中微生物的物质。
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一种能够高效杀死水中菌群和病毒的无化学剂杀菌技术,它的杀菌作用主要来源于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分子,从而导致其死亡。
由于紫外线消毒操作简单、杀菌效果显著、对环境污染小,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以臭氧(O3)为主要杀菌剂的消毒技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物质,能够与微生物细胞膜里的脂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导致其死亡。
臭氧消毒具有杀菌迅速、覆盖面积广、不会留下残留物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因操作不当而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的风险。
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是指通过化学作用对水中微生物进行高效杀灭的剂型。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次氯酸钠、过氧化氢、甲醛等。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毒剂,它的杀菌原理是以次氯酸离子(OCl-)为主要活性物质。
次氯酸离子能够对微生物细胞膜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导致其死亡。
此外,次氯酸还具有去除水中氯化物、硝酸盐、臭味等污染物质的功能。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高效的氧化剂,在水中能够氧化分解有机物质并杀灭微生物。
其化学式为H2O2,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
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杀菌速度快、性价比高等特点,因此成为水产养殖消毒中的重要消毒剂。
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它能够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导致其死亡。
在水产养殖消毒中,甲醛常常被用来进行消毒防病。
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菌剂主要是指能够凭借微生物自身特性进行杀菌的消毒剂。
在水产养殖消毒中,生物杀菌剂主要指生物制剂。
微生物的消毒和灭菌技术一、微生物消毒和灭菌的概念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 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灭菌方法分为物理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
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二、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物理法就是用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主要有热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电离辐射法、微波法等。
最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是热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法。
热消毒法(煮沸法 :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
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 对芽胞作用较小。
煮沸时间一般为 10~30分钟。
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用煮沸消毒。
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
热消毒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紫外线消毒法就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微生物诱变致死, 达到将被服中的有害微生物除掉的目的。
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 15W 、 20W 、 30W 等规则。
瓦数代表灯管在 25~40℃时紫外线输出能量。
灯管寿命一般为 3000~4000小时, 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
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革兰阴性菌最敏感, 其次为革兰阳生菌。
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抗力。
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
灯管距地面约 2.0~2.5m 高。
每 10~15cm 2面积可设 30W 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 2小时后,间歇 1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
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 灯管距表面不超过 1m , 灯管周围 1.5~2cm 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水产养殖低温杀菌方法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滋生往往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传统的杀菌方法往往使用化学药物,但这些药物有时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寻找一种低温杀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低温杀菌方法的原理低温杀菌方法是通过将水产养殖环境暴露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来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这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可以导致其死亡。
低温杀菌方法的应用冷水浸泡法冷水浸泡法是最简单和常见的低温杀菌方法之一。
该方法可以通过将水产养殖设施和器具浸泡在低温水中来杀死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一般来说,将设施和器具浸泡在0至10的水中30分钟至1小时,可以有效地杀灭大部分细菌和病毒。
冷冻杀菌法冷冻杀菌法是通过将水产养殖设施和器具冷冻以杀死微生物。
冷冻的目标温度通常在-10至-20之间。
冷冻杀菌法的优点是可以杀死更多种类的微生物,但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将设施和器具在冷冻条件下放置12至24小时可以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低温触摸杀菌法低温触摸杀菌法是通过将易受污染的水质通过低温器械冷凝传导给微生物,达到杀菌的目的。
这种方法适合于处理较大体积的水质,并且可以杀灭较多的微生物。
一般来说,将水质通过-5至-10的冷凝器械流动10至30分钟,即可达到预期的杀菌效果。
低温杀菌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 环保:使用低温杀菌方法无需使用化学药物,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健康:低温杀菌方法对水产养殖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健康没有不良影响。
3. 高效:低温杀菌方法可以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提供更好的杀菌效果。
局限性1. 耗能:低温杀菌方法需要额外的设备和能源来维持低温条件。
2. 时间:与传统的杀菌方法相比,低温杀菌方法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杀菌效果。
3. 适用范围:低温杀菌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不适用,例如大规模养殖场和高浊度水质。
结论综上所述,低温杀菌方法是一种环保、健康且高效的水产养殖杀菌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微生物病害往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微生物病害会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病害成为了水产养殖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进行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
一、了解微生物病害的种类和病原在进行微生物病害的控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病害和其病原。
常见的水产养殖中的微生物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等。
不同的微生物病害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病原,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细菌性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溃疡病等。
病原细菌通过水体、饲料、介体等途径传播,容易引起养殖动物的感染。
病毒性病害主要包括病毒性出血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等,病毒通过水体、病原体等途径传播,对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皮肤病、真菌性鳃病等,真菌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传播,易引起养殖动物的感染。
二、加强水质管理,减少病原菌的传播良好的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也是控制微生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首先要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废物和残饵,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要保持水体流通,增加溶解氧含量,提高水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养殖密度和投喂量,保持水质稳定。
三、加强饲料管理,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的侵袭。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其次要避免过度投喂,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因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另外,定期清理饲料残渣,避免残留饲料成为病原菌的滋生地。
四、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和消毒是控制微生物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传播。
水产养殖过程消毒、解毒、补菌都要怎么操作?特殊情况也要
注意!
养殖过程中消毒、解毒、补菌,都要怎么操作?消毒通常为放苗前塘口消毒及正常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
放苗前消毒
1、放苗前消毒,一般在放苗前1-2周进行消毒,在这期间消毒,毕竟还没有鱼在里面,可以用量大一些。
具体时间也是根据具体塘口情况来定,一般漂白粉至少要7天,生石灰至少10-15天。
2、补菌可以在放苗前2天或者等苗下塘后再用。
3、在下苗当天,建议多注意抗应激问题,可以多泼点Vc等抗应激产品。
养殖过程消毒
1、鱼塘水体正常是1-2周消毒1次。
2、消毒后一般2天进行解毒,也有特殊情况:如鱼塘水质较差、死藻比较多的时候,可以先解毒后解毒。
3、补菌先消后解一般间隔1-2天,先解后消,要2天以上再补菌。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场消毒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场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和有效的消毒措施,可以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养殖场消毒技术展开探讨。
一、消毒的重要性水产养殖场的消毒是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保障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细菌等都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疾病的爆发和生产损失的增加。
通过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水产养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消毒的主要方法1. 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方法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电解消毒等。
高温消毒是将水产养殖设施暴露在高温环境中,通过高温杀灭病原微生物。
温度和持续时间是关键因素,适当的高温可以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对养殖设施造成损坏。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辐射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紫外线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去繁殖能力。
但紫外线消毒的效果受到光线照射程度、水体浑浊度和紫外线灯的品质等因素的影响。
电解消毒则是通过电解产生的次氯酸钠(活性氯)来进行消毒。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能力,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但电解消毒设备的选型和操作要求比较高,需要养殖场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管理。
2. 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方法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多聚冰醋酸、次氯酸钠等。
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氧化性和杀菌能力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多聚冰醋酸则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的杀菌剂,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破坏其结构。
次氯酸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的消毒剂,具有杀菌广谱、效果持久的特点。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需要考虑其杀菌效果、安全性和环保性。
同时,合理控制药剂的使用浓度和处理时间,以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消毒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养殖场消毒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消毒效果的最大化。
海水灭菌方法一、介绍海水是一种充满生物活性的环境,其中包含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为了确保海水的安全性,特别是在海水被用于供水、游泳或其他需要消除病原体的应用场合,海水灭菌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海水灭菌方法。
二、物理灭菌方法物理灭菌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杀灭或去除海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1. 紫外线辐照紫外线辐照是一种常见的海水灭菌方法,通过使用紫外线辐射器照射海水,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辐照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其缺点是无法彻底去除有机物。
2. 加热灭菌加热灭菌是利用高温来杀灭海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通过将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然而,加热灭菌的缺点是需要大量能源,并且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 膜过滤膜过滤是一种通过过滤膜来去除海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膜孔径,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的有效过滤。
膜过滤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但其缺点是需要定期更换膜,并且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三、化学灭菌方法化学灭菌方法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海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灭菌方法:1.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灭菌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通过将适量的氧化剂加入海水中,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然而,氧化剂的使用需要控制剂量,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2. 氯化物氯化物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如氯化钠、次氯酸钠等。
通过将适量的氯化物加入海水中,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然而,氯化物的使用需要控制剂量,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3. 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一种利用臭氧氧化细菌和病毒的方法。
通过将臭氧注入海水中,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臭氧消毒的优点是无毒性、高效性,但其缺点是设备和运行成本较高。
四、综合灭菌方法综合灭菌方法是将物理灭菌方法和化学灭菌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灭菌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综合灭菌方法:1. 紫外线辐照+氯化物将紫外线辐照和适量的氯化物结合起来使用,可以在辐照的同时杀灭细菌和病毒,并保持长效消毒效果。
水产养殖中消毒技术小结消毒对水产养殖的病害发生主要起预防作用,利用消毒剂的氧化性及对病原体渗透压的改变,破坏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膜结构,使病原体中酶和蛋白质失去活性,进而致其死亡。
一方面,消毒可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鱼类感染的风险,减少鱼病发生、调节水质。
另一方面,消毒产品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和刺激性,对水产动物造成一定的损伤,加之水体是一个变化的、复杂的系统,某些化学物质对水体环境易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选择合适的消毒时机、合适的消毒产品以及合理控制用量非常重要。
一、消毒前需考虑的因素消毒时间视实际情况而定。
全池泼洒消毒剂,时间一般常选在晴天上午9-11 时或下午3-5 时进行。
一般情况下,药物的药效与水温呈正相关,药物作用强度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强,作用速度加快,如含氯消毒剂等。
阳离子表明活性剂会随水体pH的升高作用增强。
常用消毒产品如生石灰本身具有强碱性。
养殖水体有机物种类与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消毒剂的使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原因:有机物会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阻碍药物的渗透;有机物与药物作用后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消毒效果更弱的化合物,并且这些化合物对病原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机物直接与药物作用,降低药物浓度、影响药效。
水体溶氧较高时,水产动物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强;溶氧较低时,易发生中毒或相关不良影响。
二、消毒种类1、鱼体消毒鱼体消毒一般是在放苗前,时间视水温和鱼体忍受力灵活掌握。
主要为浸泡和喷雾两种方式。
一龄或无鳞类鱼苗下塘前可用3%食盐水+蛭弧菌浸泡10~15 分钟。
对于亲鱼或名优鱼类则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为无机化合物,深紫色方柱状结晶体,具强氧化性,使用浓度一般为15~20 毫克/升,药浴时间10~30分钟。
聚维酮碘的有效碘在溶液中逐渐解聚、溶解,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杀菌效果,属广谱消毒剂,对大部分细菌、真菌和病毒有不同程度杀灭作用,但对真菌孢子与细菌芽孢作用较弱,主要用于鱼卵及水生动物体表消毒,浸泡浓度为0.3~0.6 毫克/升,时间为10~15分钟。
水产养殖-消毒剂篇消毒剂是水产动物养殖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
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通常需要对养殖水体、动物苗种、饲料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醛类醛类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有甲醛、戊二醛和复方戊二醛。
戊二醛包括浓戊二醛(戊二醛含量20%),稀戊二醛(戊二醛含量5%,10%)。
1.戊二醛主要成分:戊二醛含量5%,10%,20%药理作用:戊二醛的杀菌灭毒机理是通过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使之烷基化,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蛋白变性,酶和核酸的功能发生改变而死亡,当PH为7.5-8.5时,杀菌作用最强,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孢。
适应症:用于水体消毒,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
产品特性:戊二醛等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使蛋白质变性,酶失活,对细菌、芽孢、病毒、寄生虫、藻类、真菌均有杀灭作用,具有广谱、高效、速效、低毒等特点。
副作用:对水产动物刺激性和环境影响都较大,现多用于对鱼类水霉病的防治。
用法与用量:用水稀释300~500倍,全地均匀泼洒。
治疗每1立方米水体40mg (以戊二醛计),即每亩/米水体使用浓戊二醛约130ml,稀戊二醛依此类推,每2~3天1次连用2~3次;预防15天一次(剂量同治疗量)。
注意事项:1、勿用金属容器盛装;2、避免接触皮肤和粘膜;3、水质较清的瘦水塘慎用;4、勿与强碱类物质混用;5、使用后注意池塘增氧。
二、卤素类常见的卤素类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含溴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一直以来含氯消毒剂都占据着水产养殖消毒剂的重要位置,从漂白粉到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都是以“氯”来打天下,包括无机类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有机类含氯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海因),属于高效消毒剂。
微生物习题七一.填空题:1.高温可以灭菌。
高温致死微生物的主要原因是。
2.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 ___________, 温度 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3.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间歇灭菌法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防腐的措施包括、、、、、和。
6.紫外线照射杀菌机理主要是破坏微生物的,最明显是诱导。
适用于。
7.强酸、强碱有极强的 _____________ 作用,而某些有机酸却常用作 _____________ 剂。
8.温度愈低,食物腐败愈 __________。
只有当食物 __________ 时,微生物的生长才是停止的。
9.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法保存食物。
10、____________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 ___________ 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1.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_________________,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_____________。
12.酸菜,饲料青贮是利用___________发酵产生的 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__,使之得以长久贮存。
.选择题:1.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2.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3.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
A 50%。
B 70%。
C 90%。
4.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
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5.饮用水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是:。
A.硫酸铜B、氯气C、漂白粉D、生石灰6.临床情况下,硝酸银有时用于。
A预防新生儿眼淋病B预防脓毒性咽喉炎C外科手术前灭菌肠道D冲洗呼吸系统的结核杆菌7.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 。
A 0.001%。
B 0.1%。
C 1%。
8.高锰酸钾是属于类的消毒剂。
A.氧化剂B、有机化合物C、卤素D、酸、碱类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
A. 121℃/30minB. 115℃/30minC. 130℃/30min10.对不能用加热灭菌的培养基或其他液态物品(如疫苗等)可采用除菌。
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C.过滤除菌法D、间歇灭菌法11.防腐是防止食品等发生霉变的措施,其机制是。
A.彻底杀灭微生物(杀菌)B、部分杀灭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D、彻底杀灭微生物(熔菌)12.下列不是利用高渗透压来防腐的是。
A.盐渍菜B、酱渍菜C、糖渍菜D、泡菜13.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 。
A 5-10%。
B 10-15%。
C 15-20%。
14.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糖类B酶类C核酸D细胞壁15.医院手术室、微生物接种室最适宜采取方法灭菌。
A.高压蒸汽灭法B、紫外线灭菌法C.过滤除菌法D、化学药物灭菌法16.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
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17.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 。
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18.除之外,下列情况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
A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B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C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D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19.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B真菌C革兰氏阴性菌D革兰氏阳性菌20.青霉素能够,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抑制细胞膜的合成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核酸的合成三.判别题:1.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措施称为防腐( )2. 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3.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灭菌();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消毒( )4.将食物长期置于冷冻状态,决不会腐败()5.腌肉防止肉类腐败的原因是提高了渗透压。
()6..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杆菌污染而腐败。
()7.间歇灭菌法的缺点是成本高()8.苯甲酸因其毒性低,常被用作食品防腐剂()9.氯和碘是常用的消毒剂。
碘多用于皮肤的消毒( )10.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1.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都是二分裂()12.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3.为了进行新陈代谢反应,生物体内必须有一定量的水()四.名词解释:灭菌消毒防腐化疗过滤除菌法表面消毒剂光复活作用抗代谢药物抗生素五.问答题:1.试比较杀菌(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异同。
2.简述高温灭菌的机制。
3.与干热灭菌法相校,湿热法具有哪些优点。
4.在相同温度条件下,为什么湿热灭菌的效力比干热灭菌大?5.实验室中培养微生物常采用那些无菌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那些物品,具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6.利用加热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常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采用哪些对策方可避免?7.防腐主要有哪些措施?8.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9.为什么有些物品在灭菌过程中要实施间歇灭菌?10.简述紫外线作用后,微生物对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11.简述抗代谢药物的主要作用。
12.结合本章的知识,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措施是被用来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高温可以灭菌。
高温致死微生物的主要原因是引起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大分子发生变性、破坏,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类脂成分,导致微生物死亡。
2.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工艺条件是:压力 __15/平方英寸__, 温度 __121℃__, 时间___20分钟__。
3.巴斯德消毒法的工艺条件是 __62-63。
C,30min或 71。
C,15min__ 。
4.间歇灭菌法的具体方法是 :__常压80-100℃处理15-60分钟,37℃保温培养过夜,再同上蒸煮,如此连续三天。
5.防腐的措施包括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和添加防腐剂。
6.紫外线照射杀菌机理主要是破坏微生物的DNA,最明显是诱导其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DNA结构变形,阻碍正常的碱基配对,从而造成微生物变异或死亡。
适用于空气和物体的表面消毒。
7.强酸、强碱有极强的 __杀菌__ 作用,而某些有机酸却常用作 __防腐_ 剂。
8.温度愈低,食物腐败愈 ___慢_____。
只有当食物 __冰冻___ 时,微生物的生长才是停止的。
9.利用干燥对微生物影响的原理,日常生活中常用 __烘干__、__晒干___、__熏干_等方法保存食物。
10.__70%__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好,实验室空气杀菌常用 __2-6ml/M3___ 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11.高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 _发生质壁分离_,低渗溶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 __吸水膨胀甚至破裂_。
12.酸菜,饲料青贮是利用__乳酸菌___发酵产生的 __乳酸___抑制___腐生细菌__,使之得以长久贮存。
.选择题:1.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B 。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2.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 D 。
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5.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 : B 。
A 50%。
B 70%。
C 90%。
6.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
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5.饮用水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是: B 。
A.硫酸铜B、氯气C、漂白粉D、生石灰6.临床情况下,硝酸银有时用于 A 。
A预防新生儿眼淋病B预防脓毒性咽喉炎C外科手术前灭菌肠道D冲洗呼吸系统的结核杆菌8.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 : B 。
A 0.001%。
B 0.1%。
C 1%。
8.高锰酸钾是属于 A 类的消毒剂。
A.氧化剂B、有机化合物C、卤素E、酸、碱类9.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 。
A. 121℃/30minB. 115℃/30minC. 130℃/30min10.对不能用加热灭菌的培养基或其他液态物品(如疫苗等)可采用 C 除菌。
A.高压蒸汽灭菌法B、紫外线灭菌法C.过滤除菌法D、间歇灭菌法11.防腐是防止食品等发生霉变的措施,其机制是 C 。
A.彻底杀灭微生物(杀菌)B、部分杀灭微生物C.抑制微生物D、彻底杀灭微生物(熔菌)12.下列不是利用高渗透压来防腐的是 D 。
A.盐渍菜B、酱渍菜C、糖渍菜D、泡菜13.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 : B 。
A 5-10%。
B 10-15%。
C 15-20%。
14.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C 。
A糖类B酶类C核酸D细胞壁15.医院手术室、微生物接种室最适宜采取 B 方法灭菌。
A.高压蒸汽灭法B、紫外线灭菌法C.过滤除菌法D、化学药物灭菌法16.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 B 。
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17.链霉素抑菌机制是 : C 。
A 破坏膜的结构。
B 阻碍细胞壁的合成。
C 阻碍70S 核糖体对蛋白质的合成。
18.除 C 之外,下列情况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
A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B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C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D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19.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D 。
A病毒B真菌C革兰氏阴性菌D革兰氏阳性菌20.青霉素能够 A ,因而阻止细菌正常生长。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B、抑制细胞膜的合成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核酸的合成三.判别题:1.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措施称为防腐( × )2. 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3.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灭菌(√);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方法称为消毒( × )4.将食物长期置于冷冻状态,决不会腐败(×)5.腌肉防止肉类腐败的原因是提高了渗透压。
(√)6..酸泡菜较鲜肉更易受大肠杆菌污染而腐败。
(×)7.间歇灭菌法的缺点是成本高(×)8.苯甲酸因其毒性低,常被用作食品防腐剂(√)9.氯和碘是常用的消毒剂。
碘多用于皮肤的消毒( √ )10.四环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1.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都是二分裂(×)12.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3.为了进行新陈代谢反应,生物体内必须有一定量的水(√)四.名词解释:灭菌消毒防腐化疗过滤除菌法表面消毒剂光复活作用抗代谢药物抗生素五.问答题:1.试比较杀菌(灭菌)、消毒和防腐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