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8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摘要:对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进行梳理,主要包括都市圈的主城区与新城联系的交通需求特点、道路公路网络形态、轨道交通以及铁路结构。
总结国外交通联系模式的经验,为上海都市圈以及我国大都市圈主城区与新城的联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交通模式。
关键词:大都市圈,新城,交通联系模式,对比研究1.前言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重构大都市地区空间体系,强调新城的能级提升、更关注新城主城区之间以及与新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
随着进一步发展,现有规划中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模式已不能满足大都市圈发展需求,同时也未考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更新对出行圈层距离的影响。
上海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与纽约、伦敦等公认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圈层交通联系还在发展阶段。
通过案例比较建立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适应性强的交通规划思路。
1.基础指标对比1.城市概况全球城市城市的范围可分为主城区、新城范围、都市圈范围,具体规模如下表所示。
其中,为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将城市圈划分为4个基本区域:第一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范围;第一圈层、第二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及新城范围,第三圈层为都市圈范围(邻近城市),下表为第一圈层的居住人口及密度。
图1 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尺度对比表1 国际大都市各圈层的面积及居住人口表2国际大都市居住及就业人口密度(人/km2)1.1.交通设施指标各大都市圈中新城之间联系主要有5种方式:个体交通主要依靠高快速路、主干路,公交包括轨道交通、中运量、常规公交。
新城与中心城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轨道交通的联系,相关轨道交通长度、密度见下表。
表3轨道交通线路长度km[1]1.交通发展模式1.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1.东京东京城市发展模式为环连中心式,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中心被城市骨架环线串联起来。
东京在距城市中心30-40km的范围内规划了4个大规模的新城。
从“TOD”走向“TOR”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更新郑金龙【摘要】中国的大中城市正在迎来轨道交通的建设高潮期,与此同时,城市也进入存量规划的阶段.为了从战略层面更好地建设城市,文章结合城市存量规划,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更新规划的执行工具,即通过引入轨道交通从而为城市老旧、衰败地区带来土地资本溢价,再由资本溢价实现城市更新、轨道建设、居民住房改善多方共赢的经济模式.同时,文章认为轨道交通并不只是单方向改变城市规划的空间分布,城市存量规划也反向影响轨道交通规划,如线路选线、选站、城市再开发等.以双向思维思考城市建设可以提高规划的集约化效率,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遗憾.【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更新;存量规划;土地资本溢价【作者】郑金龙【作者单位】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9近年来,随着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数十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并进一步把审批权限下放给省级发改委,轨道交通在全国大中城市迎来建设高潮期。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资金投入巨大,牵涉范围广,通常可以被定性为这个城市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性市政建设工程。
如何利用好这个系统性市政工程的建设机会,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风貌是相关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我国经过近30年的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城市中的“白地”(white site)越来越少。
城市中留存下来一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设质量不高的建筑,也进入了其建筑生命的后期,亟待改造。
基此,本文研究探索如何结合当前轨道交通市政建设,推动城市规划更新。
通过协同操作,提高效率,以减少城市建设中的遗憾。
同时,重点对“TOD”在新形势、新情况,延伸出“TOR”概念,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实施策略探讨。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1]。
香港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陈坚;潘国庆;李和平;王超深【摘要】轨道交通是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条件.香港作为典型的高密度都市,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协调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引导和支撑新城发展方面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相互关系视角将香港新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分析香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梳理香港轨道交通的管理经营模式.系统归纳香港轨道交通近期、中长期规划方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梳理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协调策略.最后,总结提出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引领新城布局、建设综合开发、运营共享互通等经验启示.【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轨道交通;大都市区;新城;协调发展;经营模式;香港【作者】陈坚;潘国庆;李和平;王超深【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新城成为大都市区重要地域单元和功能中心。
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背景下[1-2],轨道交通因其快速、准时、安全、大容量等特点成为新城与中心区之间连接的首选。
如何通过轨道交通实现旧城的功能疏解,以及在大都市区背景下区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协调分工,是中国大都市区城市与交通规划面临的紧迫问题。
与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大都市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区新城采用规模有限的轨道交通为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3]。
但由于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整合不足以及轨道交通系统内各种制式(区域铁路、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的规划定位、管理模式不协调,导致中心区在人口、交通上的压力并没有因为新城建设而得到根本解决,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失衡现象严重,出现大量卧城[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作者:张永生李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区域联系日趋紧密,长距离交通显著增多,城市交通迫切需要完善快速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各分区的快捷联系。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发展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轨道交通概述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两种制式均可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
在我国的规范中,轴重相对较轻,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
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量轻重之分。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1)运输能力大、运行正点率高。
城市轨道交通是单一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行正点率能得到保证;实行大容量、高密度的公交化开行方式,输送能力大,旅客乘车便捷。
(2)速度快。
旅行速度和旅行时间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客流量的重要因素。
(3)舒适度高、安全性好。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通过增加旅客在车厢内的活动空间,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等有效手段,使列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能源消耗少。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驱动,效率高,尤其适合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的国情。
(5)环境污染小。
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电力动车组基本没有废气污染。
(6)土地占用省。
一条复线城市轨道交通与一条16车道的公路具有相同的运输能力,占地仅为公路的1/5。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1.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1)伦敦地铁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1890年,蒸汽机车为电气机车取代。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一、引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和规划一直是两大核心议题。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那么,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呢?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二、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轨道交通具有大运量、高效率、低排放等优点,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合理布局轨道交通网络,可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城市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例如,北京市在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时,充分考虑了城市空间布局的需求,实现了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紧密连接,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
2.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轨道交通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但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土地的升值。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例如,上海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充分考虑了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通过高密度、混合用途的土地开发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轨道交通具有较低的能耗和排放,有助于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城市规划中,重视轨道交通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例如,广州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大量采用清洁能源和绿色施工技术,降低了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引导作用1.确定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布局城市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确定轨道交通建设的规模和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网络密度、线路走向、换乘节点等因素,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便捷性。
例如,深圳市在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时,充分考虑了城市未来发展需求,预留了足够的轨道交通建设空间。
2.保障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城市规划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在城市规划中,要将轨道交通建设纳入财政投资计划,确保建设资金的来源;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胡润州【摘要】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社会经济;交通拥堵;重要动力【作者】胡润州【作者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看,轨道交通建设对一个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不仅改变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让土地增值,而且促进其经济繁荣,消除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病”的滋生,提升其现代化发展水平。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武汉市就开始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探索。
当时,首先是遇上了以“公交乘车难”为特征的交通紧张期,常规公共汽电车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企业职工)的出行需求。
为此,国务院发文提出了“上天入地”的应对之策,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应运而生。
其次是由于建设汉口新火车站,原穿越武汉市中心的京广铁路旧线要外迁,迁移后的铁路旧线干什么、武汉的轨道交通应如何建设,也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这两点,从上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就开始了其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
◎Observer/产业观察城市轨道沿线综台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文—韦希扫一扫,分享本文时下,在基建不断提速的我国各城市,轨道建设蓬勃发展。
而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目的是加强交通衔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土地使用、挖掘土地价值,为轨道交通站点及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条件,实现规划有效管控。
轨道交通对城市的综合发展产生复杂而深刻影响,不仅体现在交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同时也体现在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区域产业、功能布局、人口与社会资源分布等方面,对沿线地区的土地使用方式、产业功能布局、生活服务网络、交通配套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以下简称“2号线”)为例,轨道全长45.71公里,共设车站32座,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52.56亿元。
2号线综合开发有利于塑造和强化城市空间结构,结合沿线的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与城市形象。
TOD与城市发展互为促进支撑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一土地的互动研究,实现沿线物业、空间、交通等多方面发展共赢。
优化不同性质和容量的土地在空间的分布,实现城市土地开发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结构优化,促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良性发展。
通过转移、耦合,组合等不同形式调整城市中心与站点的空间关系,提升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的耦合度;通过调整公共交通枢纽体系的布局,满足外围地区公共交通的接驳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锚固度。
带动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
采取TOD策略,将轨道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带动旧城更新改造。
2号线促进海沧新阳片区旧工业改造、本岛东部村庄改造,协调好再开发与现存风格保护的关系。
轨道交通是岛内外公共交通的重要通道,TOD将会大力带动岛外新城发展,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
带动马銮湾新城、海沧新城发展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推动本岛五缘湾片区和两岸金融中心建设,这些地区被形成为多个TOD节点,成为城市功能积聚的中心。
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导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对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1.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特别是地铁的建设规模和运营里程大幅增加。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超过40个城市开通地铁线路,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
这一系列建设投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2. 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已有城市开始尝试无人驾驶地铁的运营,借助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提高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升,采用了诸如能量回收和光伏发电等新技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
3. 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规划的调整与发展。
在新建地铁线路时,城市规划者通常会考虑线路覆盖范围与城市功能布局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一些城市将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城市建筑和景观的设计元素,使得地铁站成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一部分,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方向1. 高速化和智能化发展未来,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将主要体现在高速化和智能化方面。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快速的高铁列车将逐渐成为主流,提供更快捷、便利的跨城市出行方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优化列车调度和设备维护,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乘坐体验。
2. 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未来轨道交通也将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更多的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物排放,轨道交通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1.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容纳大量乘客,高峰期的地铁、轻轨等线路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数十万人次的输送能力2.高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起点送到终点,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3.低污染: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4.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广泛,换乘方便,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5.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封闭式运行,配有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降低了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输送乘客,减少私家车上路,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2.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乘客出行时间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3.促进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往往较高,有利于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4.减少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节约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6.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4.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推动城市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能够容纳大量乘客,高峰期的地铁、轻轨等线路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数十万人次的输送能力2.高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起点送到终点,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3.低污染: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4.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广泛,换乘方便,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5.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封闭式运行,配有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降低了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输送乘客,减少私家车上路,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2.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乘客出行时间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3.促进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往往较高,有利于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4.减少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节约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6.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4. 城市轨道交通改善交通状况的案例分析以我国北京市的地铁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开通以来,北京地铁线路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庞大网络地铁的运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地铁日客流总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约占全市公共交通客流的60%此外,北京地铁还承担着重要的换乘功能,日均换乘量超过500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再以上海市的地铁为例,上海地铁自1993年开通以来,线路不断拓展,已成为全球最长的城市地铁网络之一上海地铁的高密度网络和便捷的换乘系统,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大大减轻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地铁日客流总量已超过800万人次,约占全市公共交通客流的50%5.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推动城市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应用场合1. 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核心区域交通需求量大,道路拥堵严重,通过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2. 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在城市的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轨道交通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3. 大型活动与节假日交通保障在举办大型活动或节假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应对突发大客流,保证市民的出行需求例如,世博会上演期间,上海地铁就承担了大量的观众输送任务,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4. 促进城市间一体化发展对于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推动城市一体化发展例如,东京都市圈内的地铁网络发达,使得不同城市间的居民可以便捷地在各个城市间出行注意事项1. 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网络在轨道交通的网络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交通流量,确保轨道交通线路覆盖重点区域和交通枢纽,提高网络的便捷性和效率2. 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应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车等)的衔接,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信息服务,方便市民出行3. 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采取隔音降噪、绿化等措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4. 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如增加列车频次、缩短发车间隔、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等5. 注重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的安全是市民出行的基本保障应加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 考虑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7.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提高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效率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把握,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作用,推动城市交通的持续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显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目前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一般依据3项指标来衡量,即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在1000亿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以上,而轻轨的标准只要达到上述条件的60%即可,目前全国有将近50个城市具备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条件。
至2020年,京、沪、穗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都将超过500公里,其中上海将以877公里的总长度处于领先地位。
而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都有望突破1000公里。
在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旋律”下,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现火爆局面。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
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
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
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
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将有所提升。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
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合理与否,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影响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和居民出行,同时也对周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合理的站点布局能够促进周边经济的繁荣,提升区域竞争力。
1.1 提升区域交通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能够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方便人们出行。
在站点布局合理的情况下,居民、游客和商务人士可以方便地进出各个商业中心区域,促进商贸活动的展开。
同时,方便的交通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经济。
1.2 促进商业地产开发合理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能够吸引更多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
这些站点周边的区域,由于交通便利和人流量的增加,将成为各种商业活动的热点。
商业中心、购物中心以及各类便利设施的建设将迅速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商业经济发展。
1.3 带动住房地产市场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将带动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由于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居民将更倾向于选择靠近轨道交通站点的地段居住。
这将促进附近住宅楼盘的销售,并提高房价。
同时,购房者也将更关注周边的商业设施和生活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
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在大量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上海地铁的站点布局与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发展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陆家嘴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区,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量的地铁线路和站点被布局在陆家嘴地区周边,使得该区域成为金融、商务和零售等行业的集聚地。
规划设计徐志焕,葛 会(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产开发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111)第一作者:徐志焕, 男, 统计师引用格式:徐志焕, 葛会. 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04): 9-15. XU Zhihuan, GE Hui. 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strategy driven by urban rail transit TOD development - Ningbo city case study[J].Modern Urban Transit, 2024(04): 9-15.DOI:10.20151/ki.1672-7533.2024.04.0021 引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城镇化推进到摘 要:在土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及结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能够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如何在强调沿线土地高强度开发、协调开发主体复杂性、强化历史文化等特色价值挖掘与利用等理念及特征的同时引导城市更新,文章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开展案例研究,在分析其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及瓶颈的基础上,从开发主体、开发模式、资金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将轨道引领城市发展落到实处,助力城市更新,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城市更新;策略;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TU984一定阶段后,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转变,逐步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
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5.22% [1]。
预计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城镇化由高速推进向逐步放缓的“拐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