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_1978_2000_周立
- 格式:pdf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13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郭亚娟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6期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越来越多。
本文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基于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等分析,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分别以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明显的影响经济的增长。
关键字: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向量自回归1.引言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势头,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
同期,我国金融从改革初期几乎为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到2012年的金融总资产平均值(包括M2,股市值,债券余额)已达5643647.65亿元,比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倍还多。
下图是2001至2012年我国金融发展的概况。
原则上金融资产还包括保险及特别提款权,由于数据不易获得本文没有考虑。
按照戈德史密斯的思想,金融相关比率在快速上升一段时间后应该趋于某一稳定值,但是我国的金融相关比率目前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说明我国的金融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金融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国内外大量的理论推演与经验数据都显示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同环境下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不完全相同,作用方式也有所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特别是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的引导,而且目前经济系统正处于转型阶段,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和因果方向都很难直接进行定性分析,需要借助实际数据深层次分析两者的关联程度和变化趋势,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金融能够更有效服务于经济的途径,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相对于国外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大都是运用既有理论对我国金融和经济关系进行一些实证检验,很少有理论研究;此外,国内研究多集中于金融对于经济增长量的方面研究上,而对于金融对经济增长质的研究少,且研究不够全面。
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在短期内是“需求跟随”型的,长期内是“供给导向”型的。
短期内应使金融发展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满足其需求;立足长远,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速金融发展,以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因果检验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对于像我国这样的转轨经济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政策涵义,其结果会影响到我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是要优先改革金融体制、发展金融以促进经济增长还是要将政策重心放在经济增长上面,以经济增长来带动金融发展。
本文通过对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误差修正项(ecmt)的t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考察两者之间的长、短期动态因果关系。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选取我国2000~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所有数据均作了对数处理和季节调整,以2000Q1为基期)。
具体说明如下:(一)经济增长指标本文选取以PERGDP表示的从业人员人均真实GDP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增长的指标,即PERGDP=实际GDP/从业人员数量,它表示既有的资源禀赋。
(二)金融发展指标金融深化指标:根据McKinnon(1973)的定义,本文采用广义货币供给量M2与GDP的比值M2/GDP衡量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
银行部门发展指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LOAN/GDP,它反映了金融体系对经济运行的支持程度,也可以表示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规模;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DEPO/GDP,它的上升反映了政府、企业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加。
股票市场发展指标:规模-资本化程度SIZE,等于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占GDP 的比重,反映了一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股市流动性指标—股市周转率TURNOVER,等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值与股票总市值的比值,该指标也反映了股市的效率,较高的TURNOVER表示较低的交易成本。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郭子仪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9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郭子仪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使得各行业都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
我们应该认识到会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这其中金融发展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所以,文章主要讨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之余,深入的了解因为金融的不平衡发展给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而充分的证明金融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着突出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1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01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那么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很多研究学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上个世纪初期,戈德史密斯就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处于同步的状态”的结论。
但是后来麦金农又提出了与相反的结论,他认为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人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感兴趣。
文章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展开了实证分析。
二、方法和模型从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模型来看,其中包含有辅助性的解释变量,即对外开放、金融发展和经济制度等方面。
在本篇文章中,金融发展被视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按照总量生产函数对模型构造进行下面的描述:Yit=ai+β1kit+β2Iit+β3hit+β4finaceit+εit这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用y来代替,国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则用k来表示,劳动的增长率则是I,人力资本是h,金融发展则是finance ,各省用i表示,各年用t,α表示的是不同省、市和自治区固有的模型里遗漏的能够表现个体差异的变量的影响,设定其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出现变化;ε 表示的是误差项。
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17卷JO U RN A L O F T SIN G HU A U N IV ER SI T Y(Philo so ph y and So cial Sciences)No.2 2002V o l.17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状况分析(1978—1999)*周立, 胡鞍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摘要: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1999年金融资产相关比率(FIR)及其他指标的计算,文章分析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金融业一直代行着财政功能,并在90年代中期超过了财政的平衡作用,中央财政能力的下降是以中央金融控制能力的上升为前提的,中国牺牲了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保证了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行。
只有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改善政府治理结构,将政府在财政能力上的缺位变为到位,在金融发展上的越位变为归位,才能真正启动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中国金融发展; 地区差距; 市场开放; 政府治理; 金融改革中图分类号:F 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62(2002)02-0060-15*本文为作者2001年9月提交哈佛大学“中国金融部门改革”(Fina ncia l Secto r Refor m in China)研讨会的论文;会后,作者又根据反馈和多位专家意见,对论文作了多次修改。
论文的初稿曾提交2001年4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金融工作会议专家咨询会。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感谢论文成文过程中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王子明博士,世界银行王君先生,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孟健军博士的批评与建议。
收稿日期:2001-12-20作者简介:周立(1970- ),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博士后,副教授;胡鞍钢(1953- ),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纵观几十年来世界的转轨经济体,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6卷 J OURN AL OF SO UTH C H I NA AGR IC ULT URAL UNI VERSIT Y (SOCIAL SC IE NCE EDI T I ON No .42007(Vo.l 6收稿日期:2007-07-02作者简介:董绳周(1964,男,广东南雄市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金融.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董绳周(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摘要:运用19802004年间相应经济指标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更多的依靠信贷规模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而东部地区更多的依赖于金融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区域金融;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中图分类号:F 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704-0053-04一、前言国外诸多历史经验和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相互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因。
国内众多学者也对此做了许多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同样表明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动因,不过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使得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更多地表现在信贷市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的推动,而金融的其他方面的动力不足。
在探讨整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同时,国内部分学者也开展了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周立、王子明[1]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
一个地区金融发展初始条件低下,对其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利;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良好影响。
在金融发展指标中,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开放金融业可有效提高金融发展质量,金融市场化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以上海为例——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陈福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摘要:本文以上海为例,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金融相关率、金融效率及证券市场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保险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大于短期;当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接近1单位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A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xample ofShanghai——Th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Fuzhong Che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UAA, Jiangsu Nanjing, 210016)Abstract:The paper di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s an example of Shanghai.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the financial effici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tock market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economy, and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economic growth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s stronger in the long-term than that in the short-term; when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the economic growth deviate from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it will be closed to one unit adjusted effect to pull back non-equilibrium state to the balance state.Key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ed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1.引言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采用多层统计模型探讨我国金融发展状况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摘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完善,金融资本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由于地域差异,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不能单纯的从宏观的国家层面进行分析,而应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背景进行分析。
本文采用多层统计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金融相关比率解释了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大约13%,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大约为 11%。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多重线性模型;金融相关比率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金融政策的放宽,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李炜(2001)通过研究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地区金融在资本形成、劳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上的差异得出结论,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的投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艾洪德、徐明圣和郭凯(2004)则通过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却不存在投资增长之间,他们还发现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市场化改革甚至有可能抑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
当前已有的研究对本文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但是同样存在缺点,已有的研究在对金融发展程度做定量分析的时候,多数将金融发展指标作为第一层变量处理,然后直接做回归分析。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部分问题,但是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应当作为第二层变量,它并不是直接对 GDP 的增长起作用的,而是作用资本和劳动力然后间接影响 GDP 的增长的。
因此,金融发展指标不适合直接作为一层变量处理,而是应该作为宏观层次的二层变量也就是环境变量进行研究。
由于国内各个省份地区内金融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采用国内 15 个省份 2008- 2012年的数据,采用多层线性统计模型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来试图更为准确的的解释宏观层次的变量是如何影响 GDP 的变化的。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提要本文旨在分析区域各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模型,选取代表性的指标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认为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长短期之分,各个金融发展要素在长短期的作用不同。
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最适合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协整检验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衰退,再次引发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深层次研究。
金融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方面,在风险管理、信息提供、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直接反应区域性的特点,而且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的发展水平。
因此,探求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的作用机理,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制定适合本地区域金融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一国经济金融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1955年、1965年托宾在其《动态总体模型》和《货币与经济增长》提出了著名的新古典货币增长模型,托宾在该模型中引入了货币金融因素,认为货币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的机制在于:货币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又影响其消费或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20世纪七十年代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等发展金融学论著问世,标志着发展金融理论的形成。
1955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1960年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以及1967年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标志着格利和肖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他们的主要观点有:①货币与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类同性与替代性;②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③金融发展的过程是从不发达社会的初始金融制度向发达社会的金融制度的演进;④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技术创新。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5中国的实证检验【摘要】:金融发展是否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问题,也是西方理论界一直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金融体系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所实施的金融政策。
因此,合理制定金融政策已经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挑战。
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经济转轨的成功。
学术界和世界银行获得共识的观点之一是,中国渐进式经济转轨的成功得益于金融体系的相对稳定。
然而,在现有的大量实证研究中,却鲜有有关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国内一些学者虽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而且由于一些研究在样本的时间跨度上的局限性,在计量建模、方法运用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证研究的可信度。
本文运用金融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探究中国金融发展是否、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国未来金融发展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我们以1978年—2005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组织样本,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的框架下,采用基于向量纠错模型的格兰杰(非)因果关系分析、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的弱外生变量分析,以及基于V AR的新息分析法,探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我们将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是“供给引导”型的还是“需求跟随”型的?中国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如何?哪种金融体系更有益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改革成效如何?中国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对中国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具有什么作用?在未来的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2章,全面回顾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领域的相关理论,并根据3个理论分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金融政策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
收稿日期:2002-05-25作者简介:周 立,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博士后,副教授。
王子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①见World Bank (2002)及Levine (1997)的综述。
②指金融市场量的扩张和质的改善,衡量指标不一。
本文将金融发展定义为一国(或地区)金融深化的过程与达到的水平。
*本项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
文章的初稿曾提交2001年4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金融工作会议专家咨询会和2001年9月的哈佛大学“中国金融部门改革”(Financial Sector Reform in China )研讨会。
感谢论文成文过程中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的指导和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世界银行王君博士、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孟健军博士的批评与建议。
2002年第10期(总268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No .10,2002General No .268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周 立 王子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通过对中国各地区1978-2000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促进金融发展,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差距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一个地区金融发展初始条件低下,对其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利。
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对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会带来良好影响。
在金融发展指标中,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十分显著。
开放金融业可有效提高金融发展质量。
要进一步探索金融市场化的道路,以获得高质量的金融发展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市场化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46(2002)10-0001-13一、问题的指出近些年,关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多个经济学家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研究①表明,金融深化②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一国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也就越高,这种经验联系几乎毫无例外。
这些研究隐含了如下意义:可以努力发展金融市场来促进经济增长。
事实上,许多国家也都将金融发展作为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虽然经济学家们已大体上认同了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比如,如何将金融发展纳入经济增长要素,并作为一个内生变量,衡量金融发展的贡献度?金融结构(质的概念)和金融增长(量的概念)如何影响了金融发展,金融结构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相关吗?尤其是,还有如此多的国家,尚没有对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经验进行研究,如何找到新的经验证据,使人们进一步确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论文不可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而只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做出实证分析。
由于对于中国经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类同于跨国研究①。
所以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将进一步丰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经验性证据。
棰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研究的文献做出回顾;第三部分将用相关金融发展指标,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回归分析,并利用金融市场化指标,来衡量金融开放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四部分提出本项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含义。
二、文献回顾(一)已有的研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古典经济学家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实体经济上,认为货币不过是便利交易的工具,是实体经济的符号。
如琼·洛宾逊(1952,p86)宣称“企业领着金融走”(where enterprise leads finance follows ),卢卡斯(1988,p6)则根本不相信金融与增长的联系有什么重要性,声称经济学家“恶劣地过度强调”(badly overstress )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而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1912)②则论证了,功能良好的银行,通过识别并向最有机会在创新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家提供融资而促进了技术创新。
但上述结论都没有实证研究相配合,还仅仅是纯理论性的判断。
之后,对于金融功能与作用有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一些经济学家,如Gurley ①②在熊彼特前后,也有些人论述了金融对经济的正面作用。
如Walter Bargehot (1873)和Joho Hicks (1969)认为,金融通过为“大规模工程”(immense works )提供动员资本便利,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见胡鞍钢等(1995),林毅夫等(1998),蔡日方等(2000)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做的研究;周立、胡鞍钢(2002)对于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距做的研究。
Young (2000)的研究也表明,2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导致了“零碎分割的内部市场和受地方政权控制的封地”。
Sandra (2002)进一步表明,中国的“省际边界仍像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国界那样阻碍着与外界的贸易往来”,“中国国内市场有走向`非一体化'的危险”。
这样,对中国各省区的研究,已经类似于对30个国家的国别经验进行研究。
and Shaw (1955),Goldsmith (1969),Mckinnon (1973)等,认为金融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率。
他们对于金融结构、金融压制、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分析,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金融的作用并深入探讨金融发展的路径。
尤其是Goldsmith (1969)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贡献①。
他的跨国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体系规模与经济增长紧密相关,这奠定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的基石。
但是,根据这一研究,还不能确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②。
针对这一薄弱点,1980年代来,一些经济学家继续进行实证研究以弥补这一不足。
③这些研究已基本上推翻了琼·罗宾孙(1952)做出的被动结论,将金融发展视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一个好的金融体系可以减少信息与交易成本,进而影响储蓄率、投资决策、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率。
金融体系各个功能发挥的质量与经济增长有强烈的联系(Levine ,1997)。
针对一些国家的研究,如针对瑞典和韩国的经济研究(Pontus Hansson and Lars Jonung .1997;Chun Chang ,2000)还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业的结构不同,发挥的主要功能也不同。
遗憾的是,国际上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及转轨经济的国别实证研究成果虽然已有不少,但对于中国金融发展与地区差距方面的探讨则比较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太多,还无暇顾及这一层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获取中国系统的金融数据太过困难,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世界银行(1989a ,1989b )、亚洲开发银行(2000)、Nicholas R .Lardy (1998,1999)等对中国金融业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研究中国金融发展问题迫切性的认识,但这些研究还主要着重于金融改革与金融危机的应对层面上,有待于上升到长期金融发展的层面上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
在中国,对于整体金融发展状况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谢平(1992),易纲(1996),张杰(1997),赵志君(2000)等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定量分析,推动了研究金融发展问题的深入。
胡鞍钢(1999),王绍光、胡鞍钢(1999)等对中国通货紧缩、资本投入与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使宏观金融研究与宏观经济研究在方法论上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江其务(1998)、樊纲等(2000)对金融发展与企业改革问题的探讨,说明了将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这些研究基本上还是将中国金融业当作一个整体来探讨,有待于深入到具体的地区,对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也少有涉及。
关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问题,已有的研究在样本区间、衡量方法以及系统性方①②③这些研究有Demirgucs -kunt ,As li 和Levine ,Ross .1966a ,1966b ;King ,R obert G .,和R os s Levine .1993a ,1993b ,1993c ;Pontus Hanss on 和Lars Jonung ,1997;Worl d Bank .2001等。
戈德史密斯也认识到了这一研究的薄弱点。
比如,他写道:“然而,不可能建立一个确定不移的因果联系方向,去说明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金融发展反映了由其他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Goldsmith 1969,P48)。
在假定金融体系规模与金融服务供应和质量正相关的条件下,利用金融中介资产的价值除以GNP 以计量金融发展水平。
通过对35个国家1860-1963年(当明所能获得的)数据的计算,Golds mith 发现:(1)考虑几十年的较长时期,可观察到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平行;(2)在少数可获得数据的国家里,甚至还呈现较快的经济增长与超出平均水平的金融发展相联系的情况(当然,这并非没有例外)。
面,还存在某些缺欠。
例如,对于中国区域间的资金配置和流动,唐旭(1995)和贝多广(1995)的研究较早,唐旭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85-1994年,贝多广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7-1986年。
由于样本区间较短,使用的统计数据较为零散,没有形成统一的衡量指标,没能刻画出中国改革以来资金区域间配置的根本特征。
谈儒勇(2000)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做出了实证研究,但样本期间也十分短(1994-1998),且没有深入到中国各地区的层面。
张军洲(1995)和殷德生、肖顺喜(2000)都以“区域金融”分析与研究为题,用了较大的篇幅去探讨地区的金融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
但张军洲缺乏对中国各地区金融数据的计算与分析,殷德生等虽收集整理了一些地区金融发展的数据,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和可信的衡量方法。
可见,对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二)我们的研究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已将中国金融发展的研究深入到地区层面。
通过对经济差距和金融差距的计算和观察(周立、胡鞍钢,2002),我们已得出两点重要结论:(1)由于中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显著,对中国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国家层面,必须深入到地区层面,才有可能把握到基本的现实,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