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选修课程申报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校本选修课程纲要》的模式及举例说明各级部、处室:本周已进入校本选修课程推行期。
请各级部、处室主任通知校级社团、年级社团的主讲教师编写《校本选修课程纲要》(纲要要写清楚课程进行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分配),以电子稿形式,级部处室整理后于周五(10月19日前)统一发至教科处。
(字体要求:题目三号黑体,正文宋体小四,标题加粗)。
《校本课程纲要》的一般模式(一)一般项目1.主讲教师2.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3.课程类型(文化类、科学探索类、社会生活技能类、益智益体类、报告讲座类、活动类)4.授课时间5.授课对象(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或意图陈述(全面、适当、清晰、指向目标的三大领域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从易到难,设计选择什么样的内容。
3.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具体时间)、场地、设备、班组规模、要求等。
4.课程评价建议: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指明评价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建议采用多元评价(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
案例:“社交口语能力培养”校本选修课程纲要1.主讲教师:xxx2.教学材料:社交口语能力培养(拓展)3.课程类型:社会生活技能类4.授课时间:一学期(2课时/周,授课20课时,包括常规教育1课时,评价与展示2课时)5.授课对象:()年学生()人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学生变羞于、惧于自我表现、与人交际为敢于和乐于自我表现、与人交际。
2.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学会倾听、应对和表达。
3.学生树立正确的口才观,激发学习运用社交口语的兴趣。
4.学生了解社交口语的一般常识要求。
5.学生认识到社交口语能力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本课程根据学生需求、发展目标共安排六方面内容,共20课时1.口才就是人才(1课时):帮助学生了解社交口语能力对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任务、目标。
2.我敢说(2课时):通过让学生自选话题当众讲话,学生形成当众说话的自信心和勇气,克服羞涩和畏惧的心理。
重庆巴蜀中学关于开展校本课程总结表彰及等级评定的通知各位校长、各位老师:为了调动学校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为了整理、总结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不断提高教师、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的能力,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11年起,每年进行一次校本课程建设总结表彰。
现将《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见附一)公布于此,并对校本课程等级申报、评定工作,做如下部署,请各位老师参照执行。
1、凡是参与过高2011级高一(下)选修课程开设(具体课程名称及指导教师姓名,见附三)的教师及课程;凡是参与过高2013级高一(下)选修课程开设(具体课程名称及指导教师姓名,见附四)的教师及课程,因相关资料在学校已有存档,故相关课程教师,可以不再提交资料及填写申报表,学校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已有资料进行评审。
2、学校除高2011级、高2013级外,在其他年级开设过选修课的老师,或附3、附4有遗漏、错误的教师,请将开课的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于7月29日以前将纸质材料,课程等级申报表(见附二)交到本部行政楼二楼课改处。
或发往bashu_zhang@。
逾期不予受理申报申请。
重庆巴蜀中学2011年7月21日附一:巴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及评价原则落实学校教育理念。
校本课程开设要符合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引领教师多元发展。
贯穿学校德育主线。
校本课程必须体现学校的“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育人理念,校本课程评价必须依托“公正诚朴”的校训,提升学生对“善雅志”的感悟,培养紧跟时代主旋律的合格中学生。
彰显区域发展特色。
校本课程在“131”校本课程体系内,教师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来设计课程,但课程的选择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校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实际情况,体现区域发展特色。
***区、县(市)职教教研室、市直职业学校:现将《2016年浙江省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评选活动的通知》转发,请各校按照通知精神认真准备,请各校在12月10前将相关纸质和电子材料报送至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王彪处,(地址:绍兴市仓桥直街141号308办公室,联系人:王彪,联系电话:0575—********、********,电子邮箱:wangbiao********@)。
逾期将不再统一报送。
关于2016年浙江省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评选活动的通知浙教职研〔2016〕7号各市及义乌市职成教教研室: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精神,探索和构建中职选择性课程体系,建立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模块,同时也为了全省中职学校能够交流共享已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优秀资源,经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浙江省中职课改校本选修教材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要求1.校本教材必须符合省中职课程改革精神,要立足于满足选择性教育的现实需求,深受学生的喜爱,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努力体现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夯实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有利于优化学生专业技能。
2.校本教材可以是供学生“自由选修”的各类课程,也可以是体现与学生专业和发展方向有逻辑关联的“限定选修”课程科目。
教材以本校教师为开发主体,鼓励学校间、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开发。
3.校本教材内容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保证无版权纠纷。
4.凡已在省级获奖的中职校本课程不得再参与此次评选。
二、评选办法与程序1.校本教材申报数量。
各地市送选校本选修教材的数量原则上每所中职学校不超过3本。
2.评选奖励。
根据质量对参选的校本教材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其中一等、二等教材列入推荐书目,供全省中职学校选用。
三、其他请各地市教研室在12月20日之前将汇总表(见附件)和教材电子稿发至邮箱:cxy2051@,纸质教材一式五份寄至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学院路35号601室,陈晓燕收,电话:********。
泰教基函〔2013〕36号关于举办泰安市第五届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社会事业局,市直各中小学校:为交流全市中小学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经验,推动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参与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建立和完善与国家课程相补充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泰安市第五届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选范围2011-2013学年度全市中小学校开发并已经实施的校本课程,鼓励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积极参评。
二、评选标准(一)课程的开发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符合课程改革总目标,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目标明确、合理、科学、完备、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开展的要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课程构成要素齐全,内容科学合理、教学管理与实施到位,全面完成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检验达到预期效果。
(四)课程实施符合规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高。
三、评选办法与要求(一)由各县市区、市直学校按照评选标准,在认真组织初选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向市教育局报送校本课程不超过30项(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3项),各局属学校报送不超过3项(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1项)。
(二)已参加过前四届优秀校本课程评选的不得再报送。
课程负责人及主要成员人数最多5人,且必须实际负责或参与开发、实施,否则,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评资格。
(三)各县市区、市直学校于11月8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我局基教科,同时报送电子版。
联系电话:6991143,电子信箱:jjk7006@。
申报材料包括:1、申报表(一份,见附件1);2、学校对本门课程开展与实施的总结(一式三份)。
统一题目为《××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3、校本课程课程纲要及教学材料(一式三份);4、能反映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有关材料;5、县市区校本课程汇总表(见附表2)。
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制度1. 背景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自主开发和设计的课程。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合法性,制定一套完善的审核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校本课程的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和合法性,保障学生的研究权益和教育权益。
3. 审核程序校本课程的审核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1 课程申报教师或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申报校本课程。
3.2 专家评审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审核专家组,由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
专家组对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评审,评估其学术水平、教学质量和合法性。
3.3 学校审核学校教务部门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审核程序的公正性和合规性。
3.4 审核结果通知学校将审核结果通知课程申报人,包括通过、不通过或需要修改的意见。
3.5 课程修改与再申报如果校本课程审核未通过或需要修改,课程申报人可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申报。
3.6 课程存档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将进行存档,包括课程大纲、教学大纲、教材及教辅材料等。
4. 审核标准校本课程审核应参考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学术水平:校本课程应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
- 教学质量:校本课程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研究。
- 合法性:校本课程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教育政策。
5. 监督与评估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通过审核的校本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6. 结论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和合法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和标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校本课程教育。
关于评选2016年全区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的通知各学校:定于2016年 3月25日举行全区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参加人员各校校本课程参评教师,每所学校参评人员限报1人(教龄3年以上)。
二、时间、地点及要求1. 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日期为3月25日,所有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参评教师上午8:00抽取讲课顺序,然后依序进行。
2. 评课地点:芝罘区教科研中心二楼多媒体教室。
三、评选要求1.参评的校本课程优质课要符合《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烟教科发…2013‟72号)的相关要求。
带有国家、地方课程拓展性质的课程一律不能参评。
2.中小学校本课程优质课评选全部采用说课的评选办法,参评教师应基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提供相应的文字材料、视频资料进行展示,说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四、评选说明1. 采取现场说课方式进行(参考“附件3课程纲要”进行审查),参评教师需准备5份课程纲要、5份说课稿现场交予各评委。
2. 出现雷同、抄袭、作假等情况,经查实,一律取消获奖资格。
务于3月24日中午前将优质课评选候选人申报表电子版发至教科室邮箱jks6213515@ ,纸质申报表加盖公章后3月25日上午8:00评课前交(3月24日中午后报名无效)。
附件:1. 《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烟教科发…2013‟72号)2.芝罘区优质课评选候选人申报表3. 校本课程纲要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2016年3月18日附件1: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烟教发〔2013〕72号)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和谐主动地发展,现就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校本课程是基于学生个性需求和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关于征集校本课程建设先进经验与成功案例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总结、提升近年来涌现出的经验与成果,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现征集并将择优向市教科院推荐各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各学校、教师在推进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整体规划与实施,主题性课程以及学科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过程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二、征集内容
1.学校:对整体规划与实施“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主题性课程”的做法或者成功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展现课程的规划与实施过程,深刻挖掘和呈现课程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发展重要价值的经验做法。
2.教师:在系统化构建与实施“主题性”课程、或者一门学科课程的做法,能够体现教师个人对于该课程的深刻理解与独到把握。
三、相关要求
请各学校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交学校经验材料一份,择优推荐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案例成果一份。
所推荐的成果材料的总文件夹电子版以学校名称命名(内部包括学校材料和教师个人材料),学校材料以“芝罘区-学校名称”
(中学以“烟台*中”)命名,教师个人材料的以“芝罘区-教师姓名”命名,请于2017年6月10日前将材料报送教科室,邮箱jks6213515@,电话6220568。
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2017年5月12日
2。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2.23•【字号】教基〔2023〕426号•【施行日期】2023.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基〔2023〕426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设置与开发第四章审议与审核第五章实施与评价第六章监测与修订第七章保障机制第八章附则附件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全省中小学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水平,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国家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不设地方课程。
关于开设选修课、开发社团活动的通知(草稿)为进一步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创建课程实施优秀学校,经学校研究决定,本学期继续深化实施教师“1+1+1”管理模式,即“教师专业学科+兼任课程 +特长学科”,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一专多能”教师队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特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社团活动、选修课)开发。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及创生的方向,旨在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二、课程管理学校把学校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来抓,构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网络,确保课程教学落实到实处。
管理小组组长:宋国民(校长)副组长:王建滨(副校长)成员:高吉锋朱卫东牛建良张建波高新忠苏江波校长决策校本课程建设,监督和评估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及时调整出现问题。
教导处做好课程管理的常规工作,计划、执行、检查、评估考评教师工作。
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让每位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能手。
努力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评价。
教导处负责启动;德育处、各级部、团委等处室负责做好大力配合三、顺利开展社团活动,按时完成各项计划任务的教师,在教师学期全面评估中分等级加20、15、10分。
四、开设的具体内容:(1)学科类拓展课程,充实补充学科基础型教学,如语文学科开设“享受美文家园”;文学社。
(2)运动技能类(乒乓球、篮球、跳绳等等),发展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运动技能。
(3)艺术类(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手工学做等等),锻炼学生技能,陶冶学生情操。
五、各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个社团参加活动。
提倡每位教师都有一门选修课或带一社团,开设年级的学生必须选择一门选修课(或社团);六、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为社团活动的统一时间。
(盯校车教师)七、社团指导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课程目标,或探究方案进行教学,并要善于反思、积累经验。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申报课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6.03•【字号】教师[2007]363号•【施行日期】2007.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申报课题的通知(教师〔2007〕363号)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需要,应广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要求,省教育厅决定组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申报课题。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专业素质,成为学习型、教学研究型人才,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1.实践原则。
立足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贴近中小学教师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聚焦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社会关系中的亮点与热点。
2.实效原则。
科学阐释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准确描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有效解决农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创新原则。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有独特的视野,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规律的阐释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有独特的思路,对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独特的办法。
三、课题设计《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课题指南》(见附件1)是对申报者选题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申报范围和方向的提示。
申报者可在课题指南的范围内按照其提示进行具体的课题设计,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内容。
四、申报要求1.申报者(包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须是2005-2008年参加培训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象。
校本选修课程申报通知
一、一般项目
1、课程标题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改编、创编、选编)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
6、授课对象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的性质。
课程目标一旦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依据。
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校本课程开发者必须认真、全面地考虑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发展方向,并明确回答下列问题:这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究竟需要哪种课程?对这个问题作出圆满回答后,才能开始确定课程目标。
目标是有层次的,通常依次分解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是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它们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层次,如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开发者对有关社会、学生和知识的信息掌握的越全面,教育目标就越全面、越恰当、越细化。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及活动安排。
课程内容的成果通常包括教学大纲、教材、练习等。
课程内容必须重点明确、从易到难、并具有针对性,要避免不加选择地采用外来课程内容及方案。
3、课程实施建议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具体时间)、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
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实施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后实施的评价。
课程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成为下一轮校本课程开发的决策基础。
在课程评价建议中要指明评价方式,建议采用多元评价(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
三、准备程序
1、2012年10月至12月,请年级各科教师准备好所要申报的课题。
2、2013年2月开学,提交选修课申报表,年级根据申报情况,有学生选报,并根据选报情况安排课程和上课时间,教室。
开课时间为高一下学期一个学期,每一课程为8—9个课时。
3、请各班班主任和学习委员于2012年10月16日——18日组织各班将选修课选报完成。
选报注意事项:
1)本次选修课的设置是按照四川省新课改要求,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而设
置,同时也直接与学分挂钩。
希望各班积极组织和配合。
2)本次将开设选报较多的前40个课程。
由于教室分配不足,在上课安排上
分为单双周上课。
3)每一选修课程人数定在30——50人。
如人数不够或所报人数超过都将随
机编入其他选修课程。
每一学生最多选报2门课程。
4)为方便最后学分的评定,请所有选报课程的同学在课程安排确定后不要随
意更改课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谢谢合作!
5)各班于10月18日将各班选报数据统计好,并将数据(电子表格)交与梁
虞庚老师处。
6)附电子表格格式
2012年9月
彭州中学校本选修课教师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