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资料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6.13 MB
- 文档页数:52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汇编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督管理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与使用指南(doc 15页)ICS 13.020Z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4001-2004/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 with guidance for use内部资料仅供参考目次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环境方针4.3策划4.3.1 环境因素4.3.2 法律和其他环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4.4 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4.5 检查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4.6 管理评审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 24001与GB/T 19001之间的联系文献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GB/T 24001—1996作了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24001—1996。
本标准的二级标题由1996版的“规范及使用指南”改为“要求及使用指南”。
本标准对术语名称作了下列修改;——“规划(策划)”改为“策划”;——“环境表现(行为)”改为“绩效”在ISO 14001中,在正文中用Shall提出要求;在附录A中用should进行提示或提供指导。
对此,本标准中分别译为“应”和“应当”。
本标准是GB/T 24000系列中的一项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待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待定)引言现在,各种类型的组织都越来越重视通过依照环境方针和目标来控制其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并证实良好的环境绩效。
XXXXXXX有限公司环境手册ISO14001-2015文件编号:EM-01 A/10编写: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修订记录目录第1 章概述1.1 颁布令1.2 公司简介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3.2 术语和定义第4章组织的背景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第5章领导作用5.1 领导和承诺5.2 环境方针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6.1.2 环境因素6.1.3 合规义务6.1.4 措施的策划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6.2.1 环境目标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第7章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信息交流7.4.1 总则7.4.2 内部信息交流7.4.3 外部信息交流7.5 文件信息7.5.1 总则7.5.2 创建和更新7.5.3 文件信息控制第8章运作8.1 运行策划和控制8.2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9章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9.1.2 合规性评价9.2 内部审核9.2.1 总则9.2.2 内部审核方案9.3 管理评审第10章改进10.1 总则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 持续改进1.1环境手册颁布令环境手册是本公司从事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公司的基本法规之一,必须严格遵守,以确保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质量环境管理目标,促使公司环境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环境手册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写、并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是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用以统一、协调全公司的质量环境管理活动,使其基于ISO14001-2015标准要求,符合本公司产品、服务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能指导我公司环境管理工作。
环境规范文件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规范文件,希望所有人都能遵守并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一条,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水资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浪费水资源。
洗手、洗脸、洗菜、洗衣服等,都要尽量利用水资源。
在浇灌花草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避免浪费水资源。
第二条,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按照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都要分类投放。
在投放垃圾时,要注意包装袋是否清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条,节约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要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灯具、空调等电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出门时,要及时关闭电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第四条,保护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不随意砍伐绿化树木,不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五条,减少碳排放。
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选择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驾车出行。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选择使用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条,保护水源。
水源是我们生活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共同保护水源,防止水源污染。
不随意倾倒垃圾、化学物品等有害物质到水源附近,不随意破坏水源的生态环境。
第七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化肥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我们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选择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条,保护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传播环保知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以上是我们制定的环境规范文件,希望大家都能认真遵守,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逐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是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和规范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法律文件。
第三条环境保护规章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必须遵守。
第四条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应当遵循科学、严谨、民主、依法的原则,注重实际操作性,突出重点,解决问题。
第二章环境资源保护第五条加强环境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任务,各级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组织实施相关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及各类自然资源。
第六条禁止乱砍滥伐树木,破坏植被覆盖,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控制森林破坏的趋势。
第七条保护水资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当依法管理水资源,建立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的制度。
第八条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第九条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第十一条重点保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维护物种多样性。
第十二条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绿化率和空气质量,打造宜居城市。
第十三条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加强农田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条加大生态补偿力度,鼓励各类生态工程项目,推动绿色发展。
第四章环境监测与评估第十五条建立完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开展对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第十六条定期公布环境监测结果,及时发布环境预警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
第十七条建立环境标准,推动制定环境质量核准标准,指导环境监管工作。
环境规范文件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特制定本环境规范文件。
第一条,环境保护意识。
全体市民应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鼓励大家多步行、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
大力倡导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第二条,大气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市民应减少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不随意燃烧垃圾,不使用高污染的燃料。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提倡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第三条,水域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水域环境,市民应不随意乱倒垃圾,不在河流、湖泊中随意排放废弃物。
鼓励大家节约用水,不随意捕捞、破坏水生动植物,禁止在水域中进行污染性活动。
第四条,土壤环境保护。
为了保护土壤环境,市民应不随意倾倒工业废料、家庭垃圾等,不进行非法排放、倾倒污染物。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保护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第五条,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市民应不随意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进行盗猎、买卖珍稀野生动植物。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六条,环境违法行为处罚。
对于违反环境规范文件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
对于严重违法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奖励。
对于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环保事业。
第八条,监督与举报。
市民应积极监督环境保护工作,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应积极举报,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九条,宣传教育。
有关部门应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第十条,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由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本环境规范文件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对违反环境规范文件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