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2019(下)
- 格式:ppt
- 大小:16.28 MB
- 文档页数:64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硫和二氧化硫【过渡】早在1 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和利用了硫。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配方为“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硫”俗称硫黄,“硝”是火硝(KNO3)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硫单质的性质。
【问题1】根据硫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思考硫原子的结构及化合价有何特点?与氯、氧元素相比有何不同?【学生1】回答并板书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Ⅵ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学生2】硫元素的原子半径比氯原子半径大,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弱,硫化氢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弱。
【学生3】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弱,在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显+4或+6价,氧为-2价。
【教师】评价、强调:同族氧元素比较,硫元素多了一个电子层,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而失电子能力相对较强。
【问题2】阅读教材P2页内容,观察图51或硫粉样品,思考硫单质具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性质?并填写下表内容。
【教师】投影表格,引导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内容,展示交流:溶解性俗称颜色状态硬度水酒精CS2硫黄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难溶微溶易溶【教师】评价、强调:硫(俗称硫黄),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因此若试管内壁附着有单质硫时,可以用CS2洗涤除去。
图52 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该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ⅥⅥ溶液先变红,振荡后褪色,再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Ⅵ产生白色沉淀SO2具有还原性,可被新制氯水氧化成SO2-4,与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教师】评价、追问:实验Ⅵ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实验Ⅵ体现了漂白性;实验Ⅵ体现了还原性。
硫氧化物综合控制方法一、背景介绍硫氧化物是指由硫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包括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二氧化硫酸(Sulfurous acid,H2SO3)和硫酸雾(Sulfuric acid mist)。
它们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控制硫氧化物排放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主要措施1. 燃煤电厂采用脱硝技术燃煤电厂是硫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采用脱硝技术可以有效减少NOx排放量,从而降低SO2生成量。
常用的脱硝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方法。
2. 采用低含硫燃料燃料中含有较高的硫分会导致排放出更多的SO2。
因此,采用低含硫燃料可以有效降低SO2排放量。
如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等高污染能源。
3. 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烟气脱硫是目前最常用的控制SO2排放的技术。
它通过向烟气中注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石灰石、苏打灰等,将SO2转化为硫酸钙等固体物质,从而达到减少SO2排放的目的。
常见的烟气脱硫设备包括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
4. 采用低氮燃料低氮燃料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量,从而减少SO2生成量。
如采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低氮燃料替代传统高污染能源。
5. 加强监管和治理加强对企业和工厂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加大对环保投入力度。
同时推广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三、具体操作步骤1. 确定控制目标和指标在制定控制方案之前,需要先确定控制目标和指标。
根据不同行业、地区以及环境要求,确定硫氧化物排放的限值和控制目标。
2. 选择适合的控制技术根据不同企业、工厂的实际情况和硫氧化物排放特点,选择适合的控制技术。
对于燃煤电厂等大型企业,可以采用脱硝、烟气脱硫等技术;对于小型企业或者室内空气中SO2浓度较高的场所,则可以采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
3. 设计和安装控制设备根据选定的控制技术,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安装。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1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硫元素在物质中具有不同价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2)从硫的原子结构,理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3)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区分二氧化硫与氯水漂白性;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除杂方法。
(4)掌握硫酸的性质、用途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了解几种常见的硫酸盐。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能主动关心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运用2.教学难点硫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运用二、教学过程【想一想】如何清洗附在试管壁上的硫粉?【学生讨论】因为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可以用二氧化碳清洗试管。
【师】不错!看来大家都非常聪明,那我们下面来学习硫的化学性质 【展示PPT 】 (1)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2Na + S Na 2S (剧烈反应,轻微爆炸) 2Al + 3S Al 2S 3Fe + S FeS (黑色) 2Cu + SCu 2S (黑色)②与非金属反应H 2 + S H 2S(2)还原性S + O 2 SO 2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均产生刺激性气味。
)S + 2H 2SO 4(浓) 3SO 2↑ + 2H 2O注意:硫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黄色固体粉末很脆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3S + 6NaOH 2Na2S + Na2SO3 +3H2O【师】大家把相关的方程式记下来,深刻理解硫单质的化合价为0,可升可降,所以硫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一、硫和二氧化硫(一)硫1、硫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1)硫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2)与氧元素相比,得电子能力相对较弱,非金属性比氧的弱。
故在富含O 2的地表附近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显+4价或+6价,而氧显-2价。
2、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3、硫单质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表现为与金属、H 2反应:与Fe 、Cu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 +Fe=====△FeS、S +2Cu=====△Cu 2S、S +H 2=====△H 2S ,在这些反应,S 均作氧化剂。
(2)还原性表现为与O 2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反应中S 作还原剂。
注意:(1)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
(2)硫与氧气反应,无论氧气是否过量,只生成SO 2。
(二)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40体积的SO 2。
2、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①与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H 2OH 2SO 3。
②与碱(如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2NaOH===Na 2SO 3+H 2O。
(2)还原性SO 2在一定条件下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SO 3也是酸性氧化物,与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3+H 2O===H 2SO 4。
(3)氧化性SO 2与H 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2H 2S===3S +2H 2O。
(4)漂白性①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溶液又变红色。
②SO 2的漂白原理:SO 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一、多选题
1、脱硫剂有哪些?
A.海水
B.碳酸钠
C.柠檬酸钠
D.石灰石
正确答案:A、B、C、D
2、什么因素会影响吸收洗涤塔的寿命?
A.结垢
B.脱硫剂的利用率及脱硫产物
C.除雾器堵塞
D.腐蚀
正确答案:A、B、C、D
3、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哪些?
A.吸收剂制备
B.吸收和干燥
C.固体废物捕集
D.固体废物处置
正确答案:A、B、C、D
4、影响SO2去除率的主要操作参数有哪些?
A.SO2入口温度
B.吸收塔结构
C.吸收塔烟气出口温度
D.吸收剂钙硫比
正确答案:A、B、C、D
5、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可分为哪些方法?
A.新氨法
B.氧化回收法
C.再生法
D.抛弃法
正确答案:B、C、D
6、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有哪些?
A.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
B.氧化镁法
C.石灰石法
D.干法喷钙脱硫法
正确答案:A、D
二、判断题
1、脱硫副产品是硫或硫的化合物,如硫磺、硫酸、硫酸钙、亚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等。
正确答案:√
2、干法和半干法脱硫工艺通常安装在锅炉原有的除尘器之前。
正确答案:√
3、典型的石灰石/石灰法工艺最为复杂,喷雾干燥法的流程为中等复
杂,干法工艺流程简单。
正确答案:√
4、典型的石灰石/石灰法动力消耗最大,其次是循环流化床法,最小的是喷雾干燥法。
正确答案:×
5、动力消耗包含脱硫系统的电耗、水耗和蒸汽耗量。
正确答案:√
6、湿法工艺钙硫比一般为1-1.2。
正确答案:√。
第一章 大气污染的基本知识1、大气的组成及其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2、大气污染的概念3、大气污染形成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4、全球性大气污染三大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5、PM 2.5、光化学烟雾、API6、气体状态五大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和卤素化合物等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1、煤中硫的主要形态2、燃料完全燃烧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2、燃烧所需空气量、排放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理论空气量V a 0—理论烟气量V fg 0 实际空气量V a —实际烟气量V fg(1)理论空气量:V a 0=理论氧气量×4.78 (2)空气过剩系数0aa V V =αpp pO N O 222264.01-+完全燃烧(3)推导过程:=α()p p p pp CO O N CO O 5.0264.05.01222---+不完全燃烧(4)理论烟气体积V fg 0: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 (5)()10-+=αa fg fgV V V第三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1、颗粒物的粒径及粒径分布(1)粒径的表示方法: Stokes 直径d s 、分割直径d c50(2)粒径分布:频率分布g (%)、频度分布q (%.μm -1)、筛下累积分布G (%)及三者间换算 2、粉尘的荷电性与导电性:比电阻、导电机制(体积比电阻与表面比电阻)、比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3、净化装置的性能(1)气体处理量Q N 及漏风率δ=%100121⨯-NNN Q Q Q 计算(2)净化效率总净化效率:ηT =13S S =1-12S S =1-NN N N Q Q 1122⋅⋅ρρ 透过率P =1-η分级净化效率:ηi =ii i i S SS S 12131-= ηi =50%—d c50两者关系:η—ηi 、ηi —η多级串联效率:ηT =1-(1-η1)(1-η2)(1-η3)……(1-ηn )如何推得?(3)压力损失△P=ξ22ρν4、颗粒物捕集得动力学理论 (1)流体阻力产生的原因及计算221ρυρA C F D D =εpD K C Re =μρυρd p =Re①1Re ≤p ,颗粒运动处于层流状态,此时pD C Re 24=。
化学与环境(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的内容要求化学与环境(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酸雨)的内容要求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硫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硫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
高浓度的硫氧化物会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刺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硫氧化物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此外,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形成酸雨,对植物、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氮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氮氧化物(NOx)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另一种大气污染物。
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长期暴露于氮氧化物环境中可能会刺激呼吸系统,增加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氮氧化物也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形成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氮氧化物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酸雨的影响:酸雨是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组成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等。
酸雨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腐蚀植物、改变土壤性质、破坏湖泊和水生生态系统、杀死微生物等。
酸雨还会对建筑物、艺术品和文物等人类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4. 应对措施:为了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改进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加强排污控制等。
此外,公众应该了解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危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这些内容可以在一个完整的课程或讲座中详细讨论,以帮助人们了解硫、氮氧化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