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除极波与复极波的形成
• 1、除极波: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后,已除极 部位膜外带负电荷,邻近未除极部位的细胞 膜外仍带正电荷,两者形成一对电偶。正电 荷(电源)在前,负电荷(电穴)在后,随着除极向 前推进,电流从未除极部位流向已除极部位, 直至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
• 2、复极波:复极开始后,其过程与除极过程 方向一致,但此时是负电荷(电穴)在前,正电 荷(电源)在后,故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
• (4)陈旧期:发病数月至数年,倒置的T波已恢复正常 或长期存在,多遗留有病理性Q波。
• 3、心肌梗死的定位 • 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的相关导联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因此
可依照典型图形(异常Q波或QS波)出现的导联,进行定位诊 断。
前间隔 V1 V2 V3 前壁 V3 V4 V5 前侧壁 I II V4 V5 V6 高侧壁 I aVL
• 5、 T波:为心室复极波,代表心室肌快 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 6、 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 止点,代表心室除极开始至复极结束所 需总时间。
• 7、 U波:产生机制尚不清,估计为心室 兴奋的“后继电位”。
二、心电图的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
纵向距离:代表电压 若1mV定准电压 = 1cm , 则每小格=0、1mV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发生QRS脱漏 QRS波群正常
二度 Ⅱ型 房室 传导 阻滞
PR间期固定不变(可正常亦可延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QRS波群正常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群无关,PP间距与RR间距保持恒定 心房率>心室率
五、电解质紊乱、药物对心电图的
影响
• 1、高血钾
• 心室除极由心内膜面开始向心外膜面进行, 而复极由心外膜面向心内膜面进行,故除极 波主波方向与复极波方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