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美的古风绘画图片
- 格式:docx
- 大小:12.23 KB
- 文档页数:2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中国宋元精品国画大全,超高清国画中国内陆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龙美术馆在上海浦东和徐汇滨江同时拥有两个大规模场馆——浦东馆和西岸馆,构成独特的“一城两馆”艺术生态,也是中国内陆迄今最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2014年4月和11月,刘益谦先后以2.8亿港元和3.484亿港元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分别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龙美术馆也因其主人一年内大手笔竞投拍得这两件“镇馆之宝”藏品而声名远扬。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馆藏中的宋元绘画精品。
01北宋赵佶 | 写生珍禽图纸本墨笔 | 27.5 x 525cm 上海龙美术馆藏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作为龙美术馆宋画收藏中最受瞩目的一件,是学界共同认可的徽宗真迹,也是现存徽宗绘画中最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
徽宗的花鸟画风,普遍认为有精致工整、气质华贵的设色花鸟与粗简朴拙、充满文人气质的水墨花鸟两类,前者如《瑞鹤图》、《金英秋禽图》之类,后者如《枇杷山鸟图》、《柳鸦芦雁图》之类。
而本件《写生珍禽图》即为徽宗水墨花鸟风格的典型作品。
《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写生珍禽图》局部本图卷首第一帧所绘青冠雀,与大英博物馆藏《写生翎毛图》中所绘青冠雀形态极似;《写生翎毛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卷尾倒数第二帧所绘两只踞地对视的白眉鸫,又与下落不明的《金英秋禽图》卷尾极似。
《金英秋禽图》与《写生珍禽图》比较《写生珍禽图》曾著录于南宋邓椿《画继》、佚名《南宋馆阁录续录》、清安岐《墨缘汇观》等书,后入编清内府《石渠宝笈》。
19世纪末期流出内府,2002年被著名的尤伦斯夫妇拍得,2009年再次见拍时入藏龙美术馆。
02北宋易元吉(传) | 山猿野麞图绢本墨笔 | 25 x 73cm 上海龙美术馆藏易元吉以画猿闻名,北宋时名声已然显赫。
但他流传的画作较少,更缺乏用于对比真伪的标准件。
本件《山猿野麞图》是否出自易元吉之手已难考证,但根据卷后数则元人题跋,画作下限至少在元代初年,是一件难得的宋元珍迹。
唐代绘画经典作品38幅中国唐代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
由于隋、唐两代全国的统一,特别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间,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这一时期是中国绘画史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01《授经图》局部展子虔绢本设色纵30.1厘米横3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具体生卒年不详,在隋朝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官职。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成法,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
”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
02《备骑出行图》局部佚名壁画纵90厘米横60厘米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山东嘉祥县英山发现的。
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
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
有人物、也有山水。
所画人物都用铁线描,平涂颜色。
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
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简练劲健,可见其独特风采。
03《锁谏图》阎立本绢本设色纵36.9厘米横207.9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
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
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
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气氛紧张,人物表情十分传神生动。
04《步辇图》阎立本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美醉了岁月!诗与画诗画合一,将古诗和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称作为诗画,也称作古诗配画。
古诗讲究意境,而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意境。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马(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为草当作兰(唐)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明代早期吴伟二十三幅绘画作品赏析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
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
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前期,这一时期是以仿“两宋院体”为主。
花鸟画方面,继承了黄荃父子工笔重彩的画风;山水画方面,有的宗法郭熙,而大多数人物山水画,则完全效仿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虽师法古人,还展现出自己独有的面貌,形成了明代院体的特有风格。
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形象精确,法度严谨,色彩艳丽。
明画与宋画的区别主要是宋代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谨严,风格朴厚,而明代院体画,早期画风还比较严谨细密,多用水墨稍带写意,下笔轻快。
前期有院体画派林良,【秋林聚禽】,吕纪【残荷鹰鹭】吴伟【鱼乐图】戴进【风雨归舟】,这里介绍明朝早期吴伟绘画作品。
明代吴伟(1459-1508年),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湖北武汉)人,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
吴伟父亲早逝,年幼时被湖广布政使钱昕收养,来到江苏常熟。
吴伟从小就流露出绘画天赋,七岁时画了一幅画,并题字:“白头一老子,骑驴去饮水。
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
”令老师十分惊讶。
后来,吴伟的画名逐渐传开。
十七岁时,他闯荡南京,受到成国公朱仪赏识。
朱仪惊呼吴伟为小仙人,从此,吴伟便以“小仙”为号。
代表作品有:《溪山渔艇图》、《渔父图》、《东方朔偷桃图》、《歌舞图》、《琵琶美人图》、《江山渔乐图》、《长江万里图》、《武陵春图》、《松下高士图》、《词林雅集图》、《画刘海蟾》、《雪渔图》、《灞桥风雪图》、《醉樵图》、《临流读书图》、《湖山清夏图》、《樵夫图》、《北海真人像》《寒山积雪》、《柳岸闲步图》、《芝仙图》、《松溪渔炊图》《学渔图》等。
十二幅中国传世名画,你认识几个?中国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务员的常识考试当中也没有忽视对中国画的考查。
今天,就让小粉笔带着大家一起按时间顺序来欣赏中国的传世名画,领略千百年前古代中国的风采!一、洛神赋图【画家】东晋顾恺之【简介】《洛神赋图》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全卷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局部图)二、步辇图【画家】唐朝阎立本【简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画家】唐朝张萱【简介】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
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
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漠清新。
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 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五牛图【画家】唐朝韩滉【简介】黄麻纸本设色画,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一俯首吃草荆棵蹭痒L翘首前仰缓步前行,一纵峙而鸣,一回首舐舌, 一络首而立。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韩熙载夜宴图【画家】五代十国顾阂中【简介】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中期文徵明十五幅绘画作品赏析(下)文徵明系“明四家”之一,师从沈周,书画方面造诣极为全面,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
其绘画风格雅淡清逸、文秀沉静,构图丰满多样,尤其善于运用“钿文”的表现手法,主宰了明清绘画发展的主旋律。
赏析的作品有《山水图》、《积雨连村图》、《绿荫长话图》、《千林曳杖图》、《临溪幽赏图》、《溪山幽居图》、《湘君湘夫人图》、《林榭煎茶图》、《琴鹤图携琴访友图》、《兰竹画》、《古洗蕉石图》、《雪景山水图》、《溪亭客话图》、《碧荫坐钓图》、《春山烟树图》。
明代中期文徵明《山水图》赏析《山水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46.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远山隐约,连绵起伏;悬崖巨壁,苍松古树,洲渚汀际,杂树成林,茂密葱郁。
房屋掩于树间,一老者凝神窗外,涧泉蜿蜒,下泻入溪。
格调高雅,稳重而文静,虽有“元四家”及董、米根底,却自具风貌。
明代中期文徵明《积雨连村图》赏析《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水墨,纵87.9厘米,横29.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代中期文徵明《绿荫长话图》赏析《绿荫长话图》立轴,纸本,水墨,纵131.8厘米,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
画兼深远和平远,对话,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道旁山重峦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出。
构图严紧繁密,笔墨苍秀娴熟,画法师董、巨、“元四家”,而独具风格。
是文徵明的晚年细笔代表作。
明代中期文徵明《千林曳杖图》赏析《千林曳杖图》立轴,纸本,墨笔,纵35.3厘米,横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
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近几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考察有升温的趋势,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华传统文艺雅致大气,可考的内容也越来越多。
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画”。
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画作: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现有的只有一卷来自宋代的摹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的取材出处。
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画作:《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最大的特点,是以静止画卷,描绘了流动的时间。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
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每一段画面以屏风相隔。
每一段都描绘了在宴会的各个阶段,主人韩熙载的动向和所处的状态,生动而不呆板。
作者顾闳中充当了人体照相机一般的功能,将他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凭记忆用画笔记录下来,令人惊叹。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内容的主人公。
三、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
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作中有大量的人物,但是神态动作都生动十分,毫不雷同。
笔法轻盈舒畅,不仅对于人物,对于器物的描绘也是别具一格。
考察内容:作者的生活朝代。
画作内容的历史事件。
四、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100幅中国名画(之⼀)100幅名画,带你回顾中国美术史100幅名画,带你回顾中国美术史据说,古画排名前⼗的是: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唐代·阎⽴本《步辇图》、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图》、唐代·韩滉《五⽜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百骏图》。
下⾯,让我们⼀同⾛近这些古画,探访它们穿越千年的魅⼒......01《⼈物龙凤帛画》/战国帛画《⼈物龙凤帛画》⼜称《龙凤仕⼥图》,是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出⼟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也是中华⼈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出国(境)展览⽂物之⼀。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02《长沙马王堆⼀号汉墓帛画》/西汉帛画⾯完整,形象清晰,呈T 字形,画⾯内容也依T 字形的横幅和竖幅划分为天国、⼈间、地府3 个部分。
横幅部分描绘的是天界。
帛画中段画⼈间世界。
华盖与翼鸟之下,是⼀年⽼贵夫⼈的侧⾯像,⽼妇⼈⾝着锦⾐,在⼩吏侍⼥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
03《⼥史箴图》·局部/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纵24.8厘⽶、横348.2厘⽶。
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史箴》⼀⽂⽽作,原⽂⼗⼆节,所画亦为⼗⼆段,现存⾃“冯媛挡熊”⾄“⼥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
作品注重⼈物神态的表现,⽤笔细劲联绵,⾊彩典丽、秀润。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平稍逊,⽽多出樊姬、卫⼥2段,亦有研究价值。
04《洛神赋图》·局部/顾恺之《洛神赋图》顾恺之,是著名的东晋画家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内容画的作品,其中最感⼈的⼀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奈离去的情景。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赞誉。
数千年来,中华大地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画家,也留下了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在中国及世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等三大类,而之所以分为这三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
《洛神赋图》1、《洛神赋图》,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所作,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但是原卷现在已经遗失。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其传世作品主要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前段时间《国家宝藏》节目中便有一期介绍了辽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故事情节真挚动人。
2、《步辇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内容反映的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唐宫仕女图》3、《唐宫仕女图》描述的是唐代美女众生像,最杰出的包括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
主要表现唐代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那时候的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
《唐宫仕女图》为后世研究唐代贵族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佐证材料。
唯美仙气十足的古风诗词说说带图片导读: 1.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3.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4.若有清怀淡如水,便无浊念似墨浓。
5.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8.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9.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10.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11.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12.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3.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14.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15.不是无心惜落花。
落花无意恋春华。
昨日盈盈枝上笑。
谁道。
今朝吹去落谁家。
把酒临风千种恨。
难问。
梦回云散见无涯。
妙舞清歌谁是主。
回顾。
高城不见夕阳斜。
16.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古代名画100幅,收藏起来慢慢看!《千⾥江⼭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上溯萌发绘画的上古时期,下⾄晚清,上下四千年。
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并此起彼伏地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马远《⽉下把杯图2》▽佚名《⾦明池争标图》▽佚名《⾼阁凌空图》▽佚名《花⽯草⾍图》▽佚名《盥⼿观花图》▽华嵒《疏树归禽图》▽任颐《绣球图》(花卉⼗⼆开)▽任颐《芙蓉、丁⾹图》(花卉⼗⼆开)▽任颐《天⼦万年图》(花卉⼗⼆开)▽李鱓《⽔仙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桃花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桃花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牡丹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菊花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牵⽜花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梅花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芙蓉⽵⼦图》(花卉⼋开)▽邹⼀桂恽兰溪《天竺⽔仙花》(花卉⼋开)▽任熊《⼗万图册(14开)局部》4▽任熊《⼗万图册(14开)局部》5▽任熊《⼗万图册(14开)局部》6▽任熊《⼗万图册(14开)局部》7▽余穉《花鸟册(12页)》1▽余穉《花鸟册(12页)》10▽余穉《花鸟册(12页)》12▽余穉《花鸟册(12页)》11▽余穉《花鸟册(12页)》2▽余穉《花鸟册(12页)》3▽余穉《花鸟册(12页)》4▽余穉《花鸟册(12页)》5▽余穉《花鸟册(12页)》6▽余穉《花鸟册(12页)》7▽余穉《花鸟册(12页)》8▽余穉《花鸟册(12页)》9▽宋⼈《乳鸭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太液荷风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奇峰万⽊图》(宋⼈⼭⽔画册选全20页)▽宋⼈《⼭茶荠雪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宋⼈《⼭阁晴岚图》(宋⼈⼭⽔画册选全20页)▽宋⼈《杨柳乳雀》(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桃花⼭鸟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桑果⼭鸟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毂丰安乐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狸奴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离枝伯赵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秋葵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宋⼈《紫薇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宋⼈《芙蓉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宋⼈《花鸟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苹婆⼭鸟图》(宋画翎⽑花鸟⾛兽选集全20页)▽宋⼈《螽斯棉瓞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宋⼈《野疏草⾍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恽寿平《⼭⽔花卉图册选(全10页)》6▽恽寿平《⼭⽔花卉图册选(全10页)》7▽恽寿平《牡丹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合册》)▽恽寿平《秋海棠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合册》)▽恽寿平《秋花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合册》)▽恽寿平《萱草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合册》)▽恽寿平《⾟夷图》(恽寿平王翚《花卉⼭⽔合册》)▽朱光普《江亭晚眺图(纨扇)》2▽李嵩《花篮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林椿《海棠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王诜《⽟楼春思图纨扇》2▽赵昌《杏花图》(宋花卉草⾍选集全12页)▽郎世宁《桃花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樱桃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海棠⽟兰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百合花缠枝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粟粟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紫⽩丁⾹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翠⽵牵⽜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芍药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1▽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10▽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2▽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3▽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4▽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5▽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6▽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7▽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8▽郎世宁《花鸟图册(10页)》9▽郎世宁《荷花慈姑花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菊花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虞美⼈蝴蝶花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花稷穗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黄刺芨鱼⼉牡丹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郎世宁《鸡冠花图》(仙萼长春图全16页)▽陈洪绶《杂画册(全8页)》5▽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1▽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10▽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2▽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3▽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4▽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5▽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6▽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7▽陈洪绶#花鸟册页(全10页)#8。
清代早期恽寿平五十四幅绘画作品赏析自清朝建立至清康熙年间,是清代绘画发展的前期。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都直承晚明的余绪而向前发展,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继承晚明董其昌的文人画传统,重视师古人胜于师造化;“四僧”则重视独特个性的抒发,适应了市民文化思潮,影响了清代中期的非正统派绘画。
今天介绍清初六大家最后一位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寿平,后以此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上店人。
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擅长山水,尤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花”一派,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应该说,恽寿平的写生花卉成就比他的山水画更为突出。
他的花卉风格清新细丽、淡雅秀逸,以广泛的题材、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秀润的笔墨和设色,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法。
恽氏大胆尝试,“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为花卉写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恽寿平在诗文、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书法吸收古代名家之长,“以王献之为体,以褚遂良为面,以黄庭坚为骨”,圆润劲利,精彩照人。
他的诗文成就也很高,留有千余首诗作。
他的诗大都是他生活的真实感受,顾祖禹将他的诗与屈原、陶潜、杜甫诗歌相提并论,可见其诗文成就之高恽寿平传世作品极多,主要有《双清图》《高岩溅瀑图》《汪懋麟像》《桃花图》《松竹图》《高岩乔木》《山水花鸟图册》《富春山图》《罂粟花图》《香林紫雪图》《剑门图》《红莲绿藻图》《公牧坐听松风图》《蓼汀鱼藻图》《禹穴古柏图》《牡丹图页》《春风图页》《灵岩山图》《五清图》《万壑秋声图》《艳秋图》《载鹤图》《乔柯修竹图》《国香春霁图》《荷花芦草图》《仿董源溪山无尽图轴》《桂花紫薇图》《荔枝绶带图》《三清图》《拟陆天游笔意》《古松叠嶂》《九兰图》《双松流泉图》《仿倪瓒古木丛篁图》《古木垂萝图》《秋海棠图》《三友图》《东篱图轴》《刻露清秀图轴》《鱼藻图轴》《茂林崇山图轴》《晴川揽胜图》《仿古山水图》《林居高士图》《苍松翠竹图轴》《乔松图轴》《落花游鱼图》《石竹图》《玉堂富贵图》《出水芙蓉图》《一竹斋图卷》《山水花鸟图册之乔柯急涧》《层峦烟树图》《蔬果册页》等。
古画集锦中国古代仕女图古画是指古代的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的瑰宝。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1840年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
清出浴图康涛立轴绢本设色纵120厘米横6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
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
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
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
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凡。
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
人物造型准确,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仕女图焦秉贞册页绢本设色纵30.2厘米横2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豳风图吴求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八月剥枣》是其中之一,此图写几位农妇正在打枣的情景,人物有老有少,姿势有动有静,情趣盎然。
漫清游图陈枚绢本设色纵37厘米横3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正月“寒夜探梅”、二月“杨柳荡千”、三月“闲亭对弈”、四月“庭院观花”、五月“水阁梳妆”、六月“碧池采莲”、七月“桐荫乞巧”、八月“琼台玩月”、九月“重阳赏菊”、十月“文窗刺绣”、十一月“围炉博古”、十二月“踏雪寻诗”。
此幅图为“寒夜探梅”。
描绘了宫女们随其女主人在庭院内外的游赏活动。
千秋绝艳图(部分)佚名长卷绢本设色纵29.5厘米横667.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或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
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
服饰敷彩妍丽鲜明。
每个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一首。
超美的古风绘画图片
篇一:古代唯美女子图
篇二:中国古代美术图片
中国古代绘画(2课时)
一、绘画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①按材料和技法: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其中的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等画种。
②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花鸟画(静物画)、山水画(风景画)。
左1为工笔重彩,二、古代中国绘画评画标准:左二为工笔白描、《六君子图》写意基本能力学案(16)第1页共9页
“六法论”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 应物象形——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 经营位置——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基本能力学案(16)第2页共9页
基本能力学案(16)第3页共9页
1、山水画:山水画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
2、山水画的分类按画法风格的不同分类:
①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于装饰意味者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②纯以水墨描绘者称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3山水画代表画家及作品
①魏晋时期山水画的萌芽(人物画此时是提高阶段),山水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洛神赋图》顾恺之。
②隋唐开始独立,最早的独幅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此图青绿著色,笔致细腻,较为成功地画出了广阔深远的春山春水。
画中人物与自然环境配置都比较合理,而且善于发掘山水中的动人景物,体味到画中游人愉悦的心态。
平远取景,
基本能力学案(16)第4页共9页
基本能力学案(16)第5页共9页
篇三:绘制可爱的古典美女图片
绘制可爱的古典美女图片
这里我们教大家学习鼠绘美女效果图,鼠绘古典美女,PS鼠绘教程:绘制可爱的古典美女图片教程实例。
最终效果
1、新建图层用覆盖铅笔打出草稿。
我个人喜欢用覆盖铅笔,感觉比2B用着更舒服些
1
2、新建图层,属性为胶合。
用喷枪画出人物皮肤的基本色
3、还是用喷笔,确定出其他部位的基本色。
绘制的时候不要怕颜色溢出轮廓线,因为最后轮廓线也是要被覆盖掉的
2
4、深入刻画五官,丰富人物的面部结构
5、注意颜色的过渡。
要养成随时观察整体的习惯,避免某些部分跳出画面
3
4、深入刻画五官,丰富人物的面部结构
5、注意颜色的过渡。
要养成随时观察整体的习惯,避免某些部分跳出画面
4
6、仔细的绘制出人物的眼睛,最能表现人的神情的部分一个是“眼睛”,再有一个就是一会也要绘制的“手”。
用加深工
具增强头发的体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