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考纲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7
1.模具的快速成型方法有:(立体平板印刷法),(物体分层制造法),(熔丝沉积制造法)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法)。
2.成型磨削的夹具有(正弦精密平口钳)和(正弦磁力台)(正弦分中夹具)(万能夹具)。
3.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工艺指标有(加工速度)(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电极损耗)。
4.成行表面的加工步骤第一(尺寸加工)第二(光整加工)。
5.级进冲裁模的步距精度对整体式的凹模具来讲是靠(加工)是保证的,对镶拼式的靠(装配)时保证的。
6.光整加工是从(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形状精度和增加表面光泽)主要目的的研磨抛光。
7.仿行车削按仿行控制方式可分为(机械仿形)(液压仿形)和(电气仿形)。
8.单件模具零件孔系的加工方法有(划线法加工)(找正法加工)(坐标法加工)。
9.坐标镗床按布置形式不同可分为(立式单柱)(立式双柱)(卧式)等类型。
10.电化学抛光方式有(整体电化学抛光法)和(逐步电化学抛光法)。
11.模具零件的毛坯形式可分为(原型材)(锻造件)和(半成品件)四种。
12.电火花采用短脉冲加工时,工件应接(正)级适用于(精加工)。
13.数控铣床的功能有(刀具偏置功能)和(对称动能)。
14.成型磨削按加工原理可分为(成形砂轮磨削法)(夹具磨削法)。
15.快走丝的电极材料用(钼丝)慢走丝的电极材料用(成卷黄铜丝)和(镀锌黄铜丝)。
16.电解磨削时一般采用(N aNO3(NaNO2) (KNO3) 作电解液。
17.型腔法挤压的挤压方式有(开式挤压)和(闭式挤压)。
18.研磨抛光加工一般应经过(粗研磨)(细研磨)(精研磨)(抛光)四个阶段。
19.型腔型板零件从制造工艺可分为(基准板)和(非基准板)。
20.石墨电极加工的主要形式有(加压震动法)(数控自动成型法)(机械加工法)。
21.模具装配的工艺方法有(互换法)(修配法)(调整法)。
22.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有(紧固件法)(压入法)(铆接法)(热套法)(焊接法)(低熔点合金法)(粘接法)。
一、填空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固定的机床(或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上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过程划分阶段的主要原因是:1)保证加工质量;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3、成形砂轮磨削法的难点和关键是砂轮的修整,常用的方法有砂轮修整器修整、样板刀挤压、数控机床修整、电镀法四种。
4、模具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模具精度与刚度、模具生产周期、模具生产成本和模具寿命。
5、由于电火花加工的极性效应,当采用短脉冲加工时,工件应接正极,这种加工一般用于对零件的精加工。
6、模具加工表面按其作用可分为外形表面、成形(工作)表面、结构表面和分型面。
7、光整加工就是指以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提高零件表面形状精度和增加零件表面光泽为主要目的的研磨和抛光加工。
8、一般来讲,研具材料的硬度比被加工材料的硬度要低。
9、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工作液强迫循环方式有冲油式方式和抽油式方式两种。
10、超声波抛光机主要有超声发生器、换能器、机械振动系统组成。
11、模具的装配精度主要包括相关零件的位置精度、运动精度、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四方面的内容。
12、目前在模具型腔的电火花加工中应用最多的电极材料是石墨和纯铜。
13、常用的仿形机构形式有机械式、液压式、电控式三种。
14、线切割加工中,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增加脉冲宽度,则切割速度提高,表面粗糙度增加,电极丝的磨损加快。
15、零件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又称表面完整性,包含表面的几何特征和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两方面的内容。
16、磨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主要取决于砂轮的几何因素和零件表面层的塑性变形。
二、选择1、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下,同一产品的工艺过程是 C 。
A、相同的;B、相似的;C、不同的。
2、下列工件最适合成型磨削加工的是 C 。
A、凹模;B、型腔;C、凹模镶块;D、紫铜电极。
3、按照基准先行的原则安排工艺顺序时,下列工件加工选择正确的是A 。
聚合物成型模具制造技术复习提纲一1模具的分类?按尺寸大小分为大型、中型、小型;按生产批量分为大量、成批和单件小批量;按精度要求分为高精度、中等精度和低精度;按成批零件成型方法分为:冲模、塑料模、压铸模、锻模、粉末冶金模、陶瓷模、橡胶模、玻璃模、铸造模。
其中塑料模又分为:压制成型模、注射模、挤出模、吹塑模、真空模等。
2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1)制造精度高2)使用寿命长3)制造周期短4)模具成本低3模具加工方法?①模具的去除法加工:(1)机械加工(2)电加工:1电火花线切割2型腔电火花加工3电解加工(3)化学腐蚀加工(4)特种加工:1机械特种加工,包括磨料流动加工、喷射加工、液力加工、超声波加工、喷水加工等;2热特种加工包括电子束加工、电火花磨削、激光、等离子束激光等方法②模具的成形加工法:(1)铸造法制模(2)塑性挤压法制模:1热压印法2冷挤压法3超塑性挤压法③模具的累加法加工:(1)喷涂(2)电镀(3)激光快速原型制造等加工工艺。
二1工艺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基准对应原则(4)基准传递与转换原则2基准的概念?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元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3工艺基准的分类?基准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4工序的定义?工件在一个工位上被加工或装配所连续完成所有工步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5工艺过程分阶段的主要原因?1)保证加工质量2)合理使用设备,发挥设备的各自特点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4)毛坯中残存的缺陷如暗伤、裂痕、夹质和气孔、砂眼及加工余量不足等可在粗加工中提前发现及早处理减少损失。
三1 EDM的特点?1)可以加工难切削材料。
2)EDM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工艺性差的零件。
3)电极制造麻烦,加工效率低。
4)存在电极损耗,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加工稳定性差。
2 EDM中影响工件加工速度、工具电极损耗速度的原因?1)极性效应的影响2)工具电极材料的影响3)电参数的影响3 EDM中面积效应的概念?混粉电火花大面积光泽加工4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特点及应用范围?特点:①直接利用线状的电极丝(钼、铜)作电极,不需要制作专用电极,可节约电极设计、制造费用。
A 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模具粗加工技术向高速加工发展.2成型表面的加工向精密、自动化发展.3光整加工技术向自动化发展.4快速成形加工模具技术.5模具CAD/CAM技术将有更快的发展.B模具的生产的特点?1属于单件、多品种生产2客观要求模具生产周期短。
.3模具生产的成套性.4试模和试修5模具加工向机械化、精密化和自动化发展C模具的工艺特点?1模具加工上尽量使用万能通用机床、通用刀量具和仪器、尽可能地减少专用二类工具的数量2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较多的采用实配法同镗法等使,得模具零件的互换性降低,但这是保证加工精度,减少加工难度的有效措施。
3在制造工序安排上,工序相对集中,以保证模具加工质量和进度,简化管理和减少工序周转时间D电火花成形加工的机理?电火花成形加工过程即电火花放电过程,包括液体介质击穿和通道的形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电蚀产屑物的抛出以及间隙消电离四个阶段E对脉冲电源的基本要求?1要求有足够的脉冲放电能量,保持一定的生产效率。
否则金属只能被加热而不能瞬时熔化和汽化。
2脉冲波形基本上是单向脉冲,以便充分利用极性效应减少电极的损耗。
3脉冲电源的主要参数(脉冲宽度、脉冲间隙和峰值电流)应该有较宽的调节范围,以满足粗、半精、精加工的需要。
4电具电极损耗要小,粗规准时相对损耗要小于0。
5%,中、精规准是应该更小5性能稳定可靠,结构简单,操作和维修方便。
F和电火花穿孔加工相比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有如下特点?1采用线材做电极。
省掉了成形工具电极,大大降低了成形工具电极的设计和制造费用,缩短了生产准备时间和模具加工周期。
2能用很细的电极丝加工微细异形孔、窄缝和复杂形状的工件。
3采用移动的长金属丝进行加工,单位长度的金属损耗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加工精度高。
当重复使用的电极丝有显著损耗时,可更换。
4以切缝的形式按轮廓加工,,蚀除量少,不仅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也高5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使用方便,易于实现微机控制。
一填空1. 凸模若采用成型磨加工,其形状应该设计成2. ISO代码中G00的功能是:3. 成型磨削是将零件的轮廓线分解成若干与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段磨削,使之达到图纸的技术要求。
4. 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所采用的放电介质一般为:5. 在快速成型过程中,需将CAD实体模型进行表面网格化处理,生成文件。
6. 超声波加工适于加工的材料有:、、等7. 电解抛光时,工件与电源极连接。
二简答题(1. 模具零件表面质量主要有哪些方面?2. 简述坐标镗床的工艺特点。
3. 简述快速成型的全过程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凸模时的制造工序:5.在电火花成型加工中,何时采用正极性加工,何时采用负极性加工,为什么?三问答题 1. 在冷冲模中凸凹模之间的间隙以及塑料模的型腔和型芯之间形成的制件壁厚,在装配时如何予以保证?装配模具时,如何确定零件的位置?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哪种情况?四综合题1. 如图要求:编写其加工工艺规程。
2.请按下图制定模具装配工艺1-下模 2-卸料螺钉 3-导柱 4-固定板 5-橡胶 6-导料销 7-落料凹模 8-推件块 9-固定板 10-导套 11-垫板 12、20-销钉 13-上模板 14-模柄 15-打杆 16、21-螺钉17-冲孔凸模 18-凸凹模 19-卸料板 22-挡料销一填空1. 采用线切割加工凸模,其形状应该设计成2. 数控铣削中心与普通数控铣床的差别是:3. 典型的快速成型加工方法有:、等4. 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所采用的放电介质一般为:5. 在成型磨削加工中,正弦精密磁力台用于加工6. 超声波加工适于加工的材料有:、、等7. 电铸加工时,电铸层与电源极连接。
二简答题1. 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哪些?2. 简述成型磨削加工的特点。
3. 简述快速成型加工的特点4.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凹模时的制造工序:5.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采用什么极性加工,为什么?问答题 1. 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有哪些?各用在何种场合?2.模具装配时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有哪些?各用在何种场合?四综合题1. 如图是一复合模的凸凹模,材料:CrWMn 58—62 HRC *号的尺寸与凸模和凹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0.06mm 要求:编写其加工工艺规程2.下图为热塑性塑料注射模装配图,请依图制定模具装配工艺,其中零件名称自行定义。
模具制造工艺试题及答案一、填空I、典型的刀具磨损过程分为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急剧磨损阶段。
2 •精加工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统一基准、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等原则。
3•在切削加工中,用于描述切削机理的指标是切削层及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参数包括切削层公称厚度hD 、切削层公称宽度bD 和切削面积,其中切削面积=hD X bD 。
4 •积屑瘤很不稳定,时生时灭,在_________________ 粗加工_________ 时产生积屑瘤有一定好处,在 _______ 精加工 _________ 时必须避免积屑瘤的产生。
5、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穿插进行、先基面后其它、先面后孔。
6 基本时间和辅助时间的总和,称为作业时间 _____________ 。
7、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 _ 、背吃刀量和_ 进给量—。
8、根据力的三要素,工件夹紧力的确定就是确定夹紧力的大小、一方向__________ 和作用点。
9、刀具的正常磨损有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和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____ 。
10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内容称为安装。
II、工件通常采用的三种定位方法是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和夹具定位的方法。
12、主偏角是指过主切削刃上选定点,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和假定进给方向的夹角。
13、砂轮的的特性由磨粒、结合剂、粒度、硬度、组织五方面要素决定。
14、所谓基准就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的那些点、线___、面,一般用中心线、对称线或平面来做基准。
15•切削运动包括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其中主运动运动是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的运动。
16•最常用的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是高速钢、硬质合金,其中硬度高的是硬质合金,制造工艺性好的是高速钢。
17•工件定位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工件加工技术要求的定位形式称为不完全定位。
18.工件以一面两孔定位时,常采用一个支承板,一个圆柱销和一个 _削边销作为定位元件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该定位方式共限制了工件的 6个自由度,其中削边销限制了工件一个自由度。
简答1、什么是模具?工业产品使用的重要工艺装备,它以其自身的特殊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原材料成形。
2•什么是模具制造?在一定的制造装备和制造工艺条件下,直接对模具零件材料进行加工,以改变其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是指成为符合要求的零件,再将这些零件经配合、定位、连接、紧固装配成为模具的过程。
3模具制造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技术准备、材料准备、模具零、组件加工、装配调试和试模鉴定。
4模具制造的工作内容包括?编制工艺文件、二类夹具设计和工艺编制、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参加试模与鉴定工作。
5简述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分析模具工艺性、确定毛坯形式、进行二类工具的设计与工艺编制、填写工艺规程内容。
6列举模具常用毛坯的种类?铸件毛坯、锻件毛坯、各种型材、焊接件。
7自己看一下1.5.2的内容出选择和填空?床类加工范围加工精度表而粗糙度IT8-6 1.6-0. 8车床回转体中间工序或最终工序IT10-8 1 • 6-0.4铳床各种屮小型模具外形、非回转面型腔、较规则型面加工IT6-4 1.6-0. 2磨床磨淬硬钢、硬质合金、等高硬度材料、和普通材料。
9成形车削包括那儿类?球面车削、成形车刀车削、仿形车削10仿行铳削加工方式包括?平面轮廓仿形和立体轮廓仿形(切削方式:水平分行、垂直分行)11简述正铉分中夹具工件的安装方法?芯轴装夹法、双顶尖装夹法12万能夹具的组成部分包括?回转部分、分度部分、十字托板、工件装夹部分。
13简述万能夹具工件的安装方法?螺钉装夹法、夹具装夹法填空1、采用三爪卡盘装夹的特点是口动定心、装卸工件比较方便、生产效率较高,夹紧力不大2、采用四爪卡盘装夹的特点是夹紧力人、装卸比较麻烦、每个工件需要单独校正3、形状复杂和不规则的零件适合采用花盘装夹4、对于普通铳床圆弧而的加工应采用______________5、仿形销的形状应与靠模型槽的形状相适应,方向形销圆弧半径应小丁-靠模型槽的最小圆角半径,仿形销的斜角应小于靠模型槽最小斜角.6、普通磨床包括万能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型磨削常采用成形磨床和光学曲线磨床.8、成型砂轮磨削法默砂轮时,当金刚刀尖低于回转屮心吋,可修整出凸圆弧;为金刚刀尖高于凹转屮心时,可修整出凹圆弧9、成型磨削包括成形砂轮磨削法和成形夹具磨削法10、利用正铉精密平口钳和正铉磁力台所夹工件最大倾角为_______________11、成型夹具磨削法使用夹具包括止弦精密平口钳、止弦磁力台、止弦分屮夹具和万能夹具。
模具制造的基本要求(1)制造精度高(2)使用寿命长(3)制造周期短(4)模具成本低模具制造的特点(1)制造质量要求高(2)形状复杂(3)材料硬度高(4)单件生产模具制造的工艺路线:分析估算、模具设计、模具制图、零件加工、装配调整、试模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塑性加工、铸造和焊接第二章仿形加工定义:以事先制成的靠模为依据,加工时触头对靠模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沿其表面移动,通过仿形机构,使刀具作同步仿形动作,从而在模具零件上加工出与靠模相同的型面。
仿形加工工艺:加工型腔效率高;尺寸精度低;表面粗糙度Ra3.2~6.3um;不能加工出内清角和较深的窄槽;只作为粗加工工序;仿形铣削之前,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制作靠模等。
坐标镗床是一种高精度孔加工的精密机床,主要用于加工零件各面上有精确孔距要求的孔。
坐标镗床运动:驱动主轴运动的电动机装在主传动座内,动力经主传动轴输入主变速箱,再经输出轴传至主轴箱,带动主轴旋转,并使主轴产生垂直进给运动。
坐标镗床定义是具有精密坐标定位装置,用于加工高精度孔或孔系的一种镗床。
坐标磨床定义是利用准确的坐标定位实现孔的精密加工,利用高速旋转的砂轮对工件孔进行加工的。
坐标磨床用途由于具有高精度的坐标工作台和高精度的磨削系统,可完成高硬度材料、淬硬钢等零件的各种磨削加工。
坐磨运动①砂轮高速转动(自转)②主轴行星回转(公转)③主轴套筒上下往复运动成形磨削的原理:把零件的轮廓分成若干直线与圆弧,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段磨削,从而达到图样上的技术要求。
成形磨削的应用:凸模、拼块凹模及电火花加工用的电极等零件。
成形磨削的优点:高精度、高效率。
成形磨削方法:成形砂轮磨削法、夹具磨削法成形磨削的夹具:正弦精密平口钳、正弦磁力台、正弦分中夹具、万能夹具。
第三章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正极与负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对工件进行加工,以达到一定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第1章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1.生产类型是指企业(或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生产专业化的分类,包括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三种类型。
(1-1)2.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和零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1-1)3.在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必须保证质量、生产率、经济性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1)4.制订工艺规程的最基本原始资料是零件图。
(1-1)5.工艺过程是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之成为成品、半成品的生产过程(1-1)6.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如机床或钳工台等),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进行加工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1)7.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设备)、加工对象是否变动、加工是否连续完成。
(1-1)8.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1-1)9.安装是工件在机床上正确地定位和夹紧。
(1-1)10.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装夹后,工件与夹具或设备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设备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
(1-1)11.铰孔适用于中小尺寸的孔的精加工,而镗孔适用大尺寸的孔的加工。
(1-2)12.铰孔、拉孔适用于直径较小的孔的精加工,淬硬的孔只能用磨削进行加工。
13.模具制造中,通常按照零件结构和工艺过程的相似性,将各种零件大致分为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环类零件、板类零件以及腔类零件等。
(1-2)14.模具零件常用的毛坯主要有锻件、铸件、半成品件、焊接件、各种型材及板料等(1-2)15.铸件毛坯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锻件毛坯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而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
(1-2)16.对阶梯式圆凸模,如果各台阶直径相差不大,可直接采用棒料作毛坯,使毛坯准备工作简化(1-2)17.大型凸缘式模柄零件,宜采用锻件作毛坯,以节省材料和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
(1-2)18.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旨在考查毕业生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包括模具基础知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要求毕业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模具设计和制造的相关工作。
二、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内容:1.模具基础知识:包括模具原理、模具结构、模具材料、模具热处理、模具测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模具设计:包括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设计图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见零件的设计方法。
3.模具制造:包括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数控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4小时,分为笔试和实验两部分:1.笔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问答题,占总成绩60%。
2.实验:要求毕业生独立完成一道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任务,占总成绩40%。
三、考试评分标准1.笔试部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2.实验部分,考评人员将根据毕业生的设计方案、加工过程、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四、参考教材和工具1.参考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基础》《模具设计与加工》2.参考工具:CAD绘图软件CAM编程软件数控加工设备五、考试重点1.掌握模具基础知识。
2.熟练掌握CAD绘图软件、CAM编程软件和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
3.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流程,能够独立完成模具设计任务。
4.熟练掌握模具制造的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制造任务。
六、考试建议1.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做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练习题,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
2.在考试中要认真审题,注意答题要求,尤其是在实验部分要注意时间安排和作业操作的规范性。
3.在备考过程中,应逐步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掌握一定的应变能力,考场能冷静应对考试情境。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理论教学考试大纲
(适于高职模具专业)
一、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
它是一门将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冲压成形工艺、注塑成形工艺与模具装配工艺等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课程考核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同时现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手段,对教与学均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考核中,应着重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培养其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的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掌握冲压模具与注塑模具典型零件的常规和特种加工方法、典型模具装配工艺,具备简单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路线设计与工艺文件编制的能力。
1、理论目标:
(1)掌握典型模具零件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工艺知识。
(2)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特种加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3)了解模具装配的方法和装配工艺路线。
(4)掌握典型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编制的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
(1)初步具备典型模具零件机械加工能力。
(2)初步具典型模具零件特种加工能力。
(3)简单具备模具装配能力和模具装配工艺路线拟订能力。
(4)具备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的能力。
各章节知识重点和要求参见《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三、考试的方法和形式
1、考试基本题型:
本课程的考试主要包含以下题型:
(1)填空题:5%,共5空,每空1分;
(2)选择题:15%,共15题,每题1分;
(3)判断题:15%,共15题,每题1分;
(4)分析题:10%,共1题;
(5)简答题:15%,共2题;
(6)作图题:8%,共1题;
(7)计算题:12%,共1题;
(8)编程题:20%,共1题;
2、各部分内容所占分数比例:
3、答卷方式:
本课程理论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答题。
答题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4、参考教材:
《模具制造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林昌杰
《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知识点101:机械加工的概念
102: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
103:机械加工工艺的特点
104:机械零件表面的形成原理
105:切削运动的概念
106:已加工表面的概念
107:待加工表面的概念
108:过渡表面的概念
109:切削要素的概念
110:切削用量的概念
111:切削速度的计算
112:进给量的概念及计算
113:背吃刀量的概念
114:切削层参数的概念及组成
115:车刀的组成部分及概念
116:车刀的基本几何角度
117:刀具的工作角度
118:切屑的形成过程
119:切屑的种类
120:积屑瘤的概念
121: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122:切削力的概念
123:切削热和切削温度的组成
124: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的概念
125:选择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
126:常用刀具材料的种类
127:硬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种类
128:其他刀具材料的种类
129:刀具角度的作用及选择原则
130: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选择原则
131:装夹的概念
132:工件装夹的方法
133:六点定位原理
134:定位与夹紧的关系
135:常见的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
136:定位误差的组成
137:夹紧装置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38:夹紧力方向和作用点的选择
139:机床夹具的分类
140:机床夹具的组成
141:典型夹紧机构
142:组合夹具元件的分类
143:模具加工工艺基础的基本概念
14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概念
145:常用的工艺文件
146: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147: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148:模具加工内容的选择
149:零件结构工艺性的概念
150:毛坯的种类及选择
15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52:加工阶段的划分
153:加工顺序的安排
154:工序划分的原则及方法
155: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156: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
157:机床及工艺装备的选择
158:加工余量的概念
159: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160: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61:工艺尺寸链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162: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63: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64: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165: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66: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性分析
167: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设计
168: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工序设计
169:模具零件数控加工中夹具的选择
170:模具零件数控刀具的选择
171: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172:典型模具零件的装夹与夹具选择
173:典型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工步顺序和进给路线的确定201:冲压模具导柱的加工
202:冲压模具导套的加工
203:冲压模具上模座的加工
204:冲压模具下模座的加工
205:研磨法修正中心孔
206:导柱和导套的磨削加工
207:注射模的结构组成
208:注射模架组成零件的加工
209:浇口套的加工
210:侧型芯滑块的加工
211:冲裁模的凸模与凹模分类
212:压印锉修加工模具工作零件
213:刨模机床加工模具工作零件
214:成形磨削加工模具工作零件
215:型腔加工的分类
216:车削加工模具型腔的特点
217:铣削加工模具型腔的特点
218:数控加工模具型腔的特点
219:模具型腔的抛光与研磨
220:模具零件的工艺路线制定
2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22:工艺系统的力效应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23: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24:其他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225: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226: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301:电火花成型加工基本原理
302:电火花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
303:电火花加工常用术语和符号
304:电火花成型机床、组成及其作用
305:电火花加工工作液过滤系统
306:脉冲电源
307:伺服进给系统
308:参数控制
309:安全技术规程
310:放电腐蚀量
311:加工精度
312:表面质量
313:电极材料
314:工作原理
315:机床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316:机床技术参数
317:工作台结构
318:储丝走丝部件结构
319:线架、导轮部件结构
320:工作液系统
321:换向断高频、走丝换向调节及超程保险322:进电方式
323:机床精度检验方法
324:机床润滑
325:加工步骤及要求
326:工件装夹及常用工具
327:工作液对工艺指标的影响
328:电极丝对线切割的工艺性能的影响329:工艺参数的选择
330:电加工产生废品原因及预防方法
331:电加工工艺技巧
332:模具零件线切割编程基础
333:线切割编程3B代码基本编程指令
334:线切割编程ISO代码基本编程指令
335:线切割编程3B代码综合编程
336:线切割编程ISO代码综合编程
337:超声加工
338:化学及电化学加工
339:模具型腔的冷挤压加工
340:模具零件的超塑成形工艺
341:铸造制模技术
342:合成树脂模具的制造
401:模具装配工艺的定义及常见装配的组织形式402:装配尺寸链的概念
403:互换装配法
404:分组装配法
405:修配装配法
406:调整装配法
407:冲裁模装配的技术要求
408:冲裁模模架的装配
409:冲裁模凹模和凸模的装配
410:低熔点合金和粘结技术的应用
411:冲裁模总装
412:冲裁模试模
413:弯曲模的装配特点
414:拉深模的装配特点
415:塑料模型芯的装配
416:塑料模型腔的装配
417:塑料模浇口套的装配
418:塑料模导柱和导套的装配
419:塑料模推杆的装配
420:塑料模滑块抽芯机构的装配
421:塑料模总装
422:塑料模试模
423:最新模具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