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清音浊化
- 格式:doc
- 大小:20.51 KB
- 文档页数:3
清辅音浊化规律1、清辅音浊化只是一种发音现象,不是规则,地道英语教学者都反对专门制定一个规则来说明这个问题。
2、总的发音规则只有一条:按照字典里的注音读,要怎么变化就按地道英语的习惯。
3、s 后面的清辅音被浊化,只是清辅音浊化的一小部分,很多时候不用加s 也可能被浊化。
如water, happy, meeting, walking等等,地道英语一般将这些单词中间那个清辅音发成对应的浊辅音了,才象英语。
4、S后面的清辅音浊化现象可以这样归纳:清辅音跟着一个元音,前面又有一个s ,无论是在单词的最前面还是中间,只要是在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里,一般都读成对应浊辅音,如stand, strike, speak, sky 等等,值得一提的是strike,要变成“dr”所发的那个音(如dream 中的“dr”所发的音)。
其实谁也没有规定要这样读,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问老外,他们大多都答不出来,只是这些相关的单词中的清辅音读着读着自然就会变成浊辅音了。
这种组合如果后面没有元音,就不存在浊化的问题。
如grasp,test,desk等,仍发清辅音。
也有例外的,不要说它不符合规则,因为本来就没有规则,硬要定规则的话就行不通。
比如student,stupid,如果按那个所谓规则去读成[sd…],就不好听了,操地道英语的人就会知道问“你是从中国来的吧”。
这里的字母“t”一般被习惯发成jeep中“j”所发的那个音才地道。
不可能有/sp/,/st/,/sk/,/str/不浊化的情况.我想你是不清楚英语中浊化的产生原因.例如: sport 你读慢时是/sp/, 但读快了自然的就变成/sb/, 这是你不能控制的. 而不用去死记那些所谓的规则, 顺口就对了. 浊化是因为人的嘴形来不及变化和发声来不及停止而产生的.有如better的美式发音tter就浊化了, 读成bedder慢慢体会吧!。
英语中清辅音浊化的四个条件(二)英语中清辅音浊化的四个条件引言在英语中,清辅音浊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音现象。
通过清辅音浊化,词汇的发音发生了变化,使得英语的音韵体系更加丰富多样。
清辅音浊化并不是随机发生的,它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条件。
本文将探讨英语中清辅音浊化的四个条件。
条件一:在重读音节中•清辅音浊化只会发生在重读音节中,不会发生在非重读音节中。
•例如,单词”better”中的/t/发音为清辅音,因为/t/所在的音节是非重读音节。
•但在单词”better”中,/t/所在的音节之前的/b/发音为浊辅音,因为音节是重读音节。
条件二:在辅音之后•清辅音浊化只会发生在辅音之后,不会发生在辅音之前。
•例如,单词”cats”中的/t/发音为清辅音,因为/t/后面跟着的/s/是辅音。
•但在单词”date”中,/t/发音为浊辅音,因为/t/前面的/d/也是辅音。
条件三:在同一音节中•清辅音浊化只会发生在同一音节中,不会发生在不同音节中。
•例如,单词”needed”中的/t/发音为清辅音,虽然/t/后面是辅音/d/,但/t/和/d/在同一个音节中。
•但在单词”need”中,/t/发音为浊辅音,因为/t/和/d/在不同音节中。
条件四:在特定环境中•清辅音浊化只会发生在特定环境中,即在有特定音素出现的情况下。
•例如,单词”bags”中的/t/发音为清辅音,因为/t/后面的/s/是一个清辅音。
•但在单词”bags”中,/t/发音为浊辅音,因为/t/后面的/z/是一个浊辅音。
总结清辅音浊化是英语中一个常见的语音现象,它遵循四个条件:在重读音节中、在辅音之后、在同一音节中,以及在特定环境中。
了解这些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发音和理解英语中的词汇。
以上四个条件是清辅音浊化的基本规律,希望本文对读者们对这一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清音浊化的规则
一、音节规则
1、清辅音代替浊辅音
当类同音节中出现既有清辅音又有浊辅音的情况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清辅
音可以代替浊辅音。
例如,“可辛”可改写为“课新”。
2、清母音代替浊母音
清母音也可以代替浊母音,如以“a”代替“o”,“b”代替“u”等。
3、浊辅音附加在清音前面或者清母音后面
在靠近声母的位置,浊辅音代替清音时可以附加在声母前面或者清母音后面,例如
“明日”可清浊化为“mīngrì”。
4、根据句式环境改变声母
如果句子部分需要清浊化时,依据句式环境改变声母时常见的做法。
例如在表达“汝”时,“汝”可以写成“nǔ”,“恩”可以写成“ēn”。
二、声调规则
1、平调转化为上声
当一个音节转化为上声时,一般可以把它的声调改为上声,例如“山”的声调可以转
换成“shān”。
3、去掉尾声
一般把尾声去掉不会影响读音的意思,例如“弃”的音节可以改成“qì”。
三、音调规则
1、同音腹部发音
清浊化时,如果有多音字,可以把同音部份改成腹部发音,例如“西”可以改变成
“xī”。
2、呼唤式发音
当一个音节需要改变时,可以把它改成呼唤式发音,例如“邻”可以写成“lín”。
3、重叠音调
这种规则主要是把一个音节的清调改成重叠的调子,例如“小心”可以改为“xiǎoxīn”。
文章二论所谓“清音浊化”错误的提法一、引言关于英语爆破音中的三个清辅音[p]、[t]和[k]在重读音节中位于[s]音后的读法,有人认为speak,student和skate中的[p],[t]和[k]是变成了浊音。
即所谓的“清音浊化”,是不少人认为[p],[t]和[k]跟在[s]音后应读作[b]、[d]和[ɡ]。
如此谬误因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清音浊化”错误提法的成因分析英语speak,student和skate等词中[s]音后面的[p],[t]和[k]由送气音变为不送气音,这是英语语音学上讲得明明白白的,但非浊化。
要研究这一问题,不免要涉及到语音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每一个不同部位的塞音和塞擦音,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发出四个不同的音:清不送气音,清送气音,浊不送气音,浊送气音。
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不送气的对应。
有的语言四音俱全,英语就只有两种。
英语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浊不送气音的对应。
英语的塞音一般来说是清送气音,在[s]音后面的塞音就是发成不送气清音。
英语[p]这个音位实际上是包括送气清音[p`]和不送气清音[p]在内的一系列音位变体的总和。
[k]和[t]也是这样。
汉语普通话也只有两种,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清不送气音的对应。
现以汉语拼音中的(b),(d)和(ɡ)为例进行比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汉语的辅音音素加上双圆括号,以区别于英语音素)。
汉语的(b),(d),(ɡ)与(p),(t),(k)是同属清音的。
尽管这两组有区别性特征,即送气与不送气,但它们在发音时声带都不振动。
而英语的[b],[d],[ɡ]与[p],[t],[k]之间的对立除了送气与不送气以外,还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
三、英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一个辅音的发出,有两个条件决定:一、发音部位(包括唇形舌位)。
由此而产生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前、中、后),舌叶音,舌面音(前、中),舌根音,喉音的区别。
清辅音的浊化
英语国际音标26个福音中,包含了6个爆破音即:[k,g],[p,b],[t,d],其中[k,p,t]为清辅音,[g,b,d]为浊辅音。
但当清辅音[k,p,t]与[s]连拼即[sk,sp,st]时,为了发音方便而发生了“浊化”,即要读成[sg,sb,sd]
1、[s]后面的清辅音[k,p,t]浊化
scool:[k]浊化成[g]
stand:[t]浊化成[d]
speak:[p]浊化成[d]
2、[s]后面接的清辅音[tr]也要浊化
strike:[tr]浊化成[dr]
3、在美音中:[t]在单词的中间被浊化成[d]如:
writer-rider(writer经浊化后,发音类似rider)
latter-ladder(latter经浊化后,发音类似ladder)
美国人和加拿大发音为了省事,习惯清音浊化,尤其是[t]在单词的中间一定会浊化成[d],但英国人发音不会这样,这也是英音和美音的一大区别。
p/→/b/,/t/→/d/,/k/→/g/1.浊化的规则:S后的清辅音(surd)在重读时要读成其相对的浊辅音(sonant),例如student,如果S后跟的清辅音不重读,如district,则依然读成清辅音。
2. 清辅音浊化只是一种发音现象,不是规则。
总的发音规则只有一条:按照字典里的注音读,要怎么变化就按地道英语的习惯。
3. 也有例外的,不要说它不符合规则,因为本来就没有规则,硬要定规则的话就行不通。
)(英语中的浊化现象是发音规则,有人否定这一规则,把浊化解释成一种偶然现象,还臆测老外也搞不明白浊化现象,这是非专业的观点。
我见过很多老外,他们对浊化规则烂熟于心,搞的非常明白。
浊化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发音发生改变,而音标的书写方式没有改变,所以在拼读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比如school我们虽然读作/sgu:l/,但音标依然要写成/sku:l/。
有人把美国人water,better的发音中/t/趋向于/d/也称为浊化,这是一种无知的说法,因为这只是美音和英音的区别,英国人并不这样读。
我们不妨可以看作是美国人为了读音方便,做出的一种语音弱化现象。
总之,那种以个别例外来否定整体规则的观点是错误的。
用虚无缥缈的“地道”来解释英语浊化现象是装腔唬人的观点,是不负责任的非专业观点。
)(清辅音浊化按照英语读音的习惯,在s音后面的清辅音会读成相应的浊辅音。
这就是清辅音浊化。
例如:spy /spai/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sbai/spoon/spu:n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sbu:n/ star /sta:/ 轻辅音浊化就应该是 /sda:/这是英语发音的一个不成文规则-清辅音的浊化。
当一些清辅音如等出现在音后且该音节是重读音节时,这些清辅音要浊化成相对的浊辅音,即。
如street, 在发音时应当发成[ s dr i: t ],其它的如stay, school, space, scream, stand, strike, speak, sky, spring 等等。
英语清辅音浊化现象
1、清辅音浊化条件
(1) 清辅音/p/、/t/、/k/、/tr/紧接在/S/后。
(2) 清辅音/p/、/t/、/k/、/tr/后紧接元音。
(3) 清辅音/p/、/t/、/k/、/tr/和/s/在同一音节,且该音节为重读或次重读音节。
(4) 结构:同一重读或次重读音节中,/s/+/p/、/t/、/k/、/tr/+元音,读音浊化为/s/+/b/、/d/、/g/、/dr/+元音,书写不变。
2、清辅音浊化举例
(1) /p/浊化为/b/:speak[spiːk]
(2) /t/浊化为/d/:stand[stænd]
(3) /K/浊化为/g/:school[skuːl]
(4) /tr/浊化为/dr/:[striːt]
(5) 不浊化rest [rest] (辅音后无元音),dis/play [dɪ's‐pleɪ]、as/tro/nau/ti/cal[æs‐trə‐'nɔː‐tɪ‐kəl](不在同一音节), spe/ci/fic [spə‐'sɪ‐fɪk]、mon/ster['mɒn‐stə(r)] 、mi/ni/ster ['mɪ‐nɪ‐stə(r)]( 在同一音节,但不是重读或次重读音节)。
3、注意
(1) 英语本身没有浊化的规则,只是英语民族的发音习惯,多听多见多领悟,不要被规则限制。
(2) 地道美音中有些词读的很快,听起来像浊化,但是读法并未浊化,eg:water ['wɔːtə(r)] 。
英语清音浊化和清音浊音的问题一、引言关于英语爆破音中的三个清辅音〔p〕、〔t〕和〔k〕在重读音节中位于〔s〕音后的读法,有人认为speak,student和skate中的〔p〕,〔t〕和〔k〕是变成了浊音。
即所谓的“清音浊化”,是不少人认为〔p〕,〔t〕和〔k〕跟在〔s〕音后应读作〔b〕、〔d〕和〔ɡ〕。
如此谬误因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清音浊化”错误提法的成因分析英语speak,student和skate等词中〔s〕音后面的〔p〕,〔t〕和〔k〕由送气音变为不送气音,这是英语语音学上讲得明明白白的,但非浊化。
其错误核心则是发不出浊塞音而以普通话中的清不送气塞音去冒充英语的浊塞音。
这一现象早已引起英语教学界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桂灿昆先生曾指出:“就因为中国话中极少用浊清音,也极少用‘清’与‘浊’来区别音位,所以我国学生把上述英语不送气浊音念为不送气清音而感觉不到有什么毛病。
”要研究这一问题,不免要涉及到语音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每一个不同部位的塞音和塞擦音,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发出四个不同的音:清不送气音,清送气音,浊不送气音,浊送气音。
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不送气的对应。
有的语言四音俱全,英语就只有两种。
英语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浊不送气音的对应。
英语的塞音一般来说是清送气音,在〔s〕音后面的塞音就是发成不送气清音。
英语〔p〕这个音位实际上是包括送气清音〔p‘〕和不送气清音〔p〕在内的一系列音位变体的总和。
〔k〕和〔t〕也是这样。
汉语普通话也只有两种,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清不送气音的对应。
现以汉语拼音中的(b),(d)和(ɡ)为例进行比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汉语的辅音音素加上双圆括号,以区别于英语音素)。
在以北方语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及许多地方方言中,除了(m),(n),(ɡ),(l)这四个浊音的辅音音素能在英语里找到对应相同的浊音〔m〕,〔n〕,〔ɡ〕,〔l〕外,其余的辅音音素均没有与英语其他浊音对应相同的音素,有的只是一些与英语某些浊音相似(仅仅是相似)的音素。
英语清辅音浊化规则
英语清辅音浊化规则是指在一些情况下,清辅音会变成其对应的浊辅音。
一般来说,这种现象只会在语音连续的情况下出现。
下面是英语清辅音浊化规则的详细介绍:
1. /p/ → /b/
当 /p/ 在单词的词首出现时,发音时通常会变成 /b/,例如“pig” /pɡ/ 会被发音为 /bɡ/。
2. /t/ → /d/
同样地,当 /t/ 在单词的词首出现时,发音时通常会变成 /d/,例如“top” /tp/ 会被发音为 /dp/。
3. /k/ → /g/
当 /k/ 在单词的词首出现时,发音时通常会变成 /g/,例如“key” /ki/ 会被发音为 /ɡi/。
4. /f/ → /v/
当 /f/ 在单词的词首出现时,发音时通常会变成 /v/,例如“fish” /f/ 会被发音为 /v/。
5. /θ/ → //
当 /θ/ 在单词的词首出现时,发音时通常会变成 //,例如“thin” /θn/ 会被发音为 /n/。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会出现,而且也会受到一些语音环境的影响。
所以,正确的发音需要根据具体的单词和语音环境来判断。
文章二论所谓“清音浊化”错误的提法
一、引言
关于英语爆破音中的三个清辅音[p]、[t]和[k]在重读音节中位于[s]音后的读法,有人认为speak,student和skate中的[p],[t]和[k]是变成了浊音。
即所谓的“清音浊化”,是不少人认为[p],[t]和[k]跟在[s]音后应读作[b]、[d]和[ɡ]。
如此谬误因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清音浊化”错误提法的成因分析
英语speak,student和skate等词中[s]音后面的[p],[t]和[k]由送气音变为不送气音,这是英语语音学上讲得明明白白的,但非浊化。
要研究这一问题,不免要涉及到语音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每一个不同部位的塞音和塞擦音,从理论上讲,都可以发出四个不同的音:清不送气音,清送气音,浊不送气音,浊送气音。
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不送气的对应。
有的语言四音俱全,英语就只有两种。
英语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浊不送气音的对应。
英语的塞音一般来说是清送气音,在[s]音后面的塞音就是发成不送气清音。
英语[p]这个音位实际上是包括送气清音[p`]和不送气清音[p]在内的一系列音位变体的总和。
[k]和[t]也是这样。
汉语普通话也只有两种,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两音对应是清送气音和清不送气音的对应。
现以汉语拼音中的(b),(d)和(ɡ)为例进行比较(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将汉语的辅音音素加上双圆括号,以区别于英语音素)。
汉语的(b),(d),(ɡ)与(p),(t),(k)是同属清音的。
尽管这两组有区别性特征,即送气与不送气,但它们在发音时声带都不振动。
而英语的[b],[d],[ɡ]与[p],[t],[k]之间的对立除了送气与不送气以外,还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
三、英语的送气与不送气音
一个辅音的发出,有两个条件决定:一、发音部位(包括唇形舌位)。
由此而产生双唇音,齿唇音,舌尖音(前、中、后),舌叶音,舌面音(前、中),舌根音,喉音的区别。
二、发音方法(包括①成阻和除阻的方式。
由此而产生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滚音等区别。
②声带振动与否。
由此产生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③送气或不送气。
由此产生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别)。
鼻音,边音,滚音都是声带振动的浊音,没有与其对应的清音,不存在清浊对应。
塞音、擦音、塞擦音则声带既可振动也可不振动,所以既有清音又有浊音,有清浊对应,还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
所以,塞音和塞擦音既有清浊对应,又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应。
我们用pit和spit为例,来说明英语中的送气与不送气的音。
在发清音/p/时,声门打开,气流自由地通过声带之间的开口。
但当清音后跟浊音如元音,
声带必须关闭来振动。
清音根据声带关闭的“时间”(timing)分为两类。
在英语中,当我们读单词pit时,在
发完[p]音后紧接着有一个短暂的无声期(voicelessness),也就是说,双唇分开后,声带保留着一个短暂的开放状态。
这样的音叫做送气音,因为产生了一股额外的气流。
但当我们发spit中的[p]音时,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开始振动。
这样的音叫做不送气音。
再如tick中的[t]音和kin中的[k]音是送气音,而stick中的[t]和skin中的[k]是不送气音。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拿一张纸放在双唇前,然后发 pit,一股气流(送气)就会推动那张纸;当你发spit时,那张纸就不会动。
当我们发完全浊音[b]时,声带在整个发音过程中都是振动的。
但英语中的浊闭塞音可以不完全振动。
在发浊音[b]时,整个闭唇过程中声带都在振动,并且在双唇分开发元音时,声带仍在继续振动。
大多数说英语的人在发词首的[b]音时,声带并不完全振动。
由于我们重读了词首的送气音[p],所以区别这两个音不会有什么困难。
但是在发spin 中的不送气的[p]音时,闭唇时声带处于开放状态,双唇一分开声带就合并开始振动。
在发pin中的送气音[p]时,声带在双唇开启后仍有一个短暂的时间保持开放状态。
下图以图表形式说明了发音器官(这里指的是双唇)的时间与声带状态的关系。
四、对比分析
一种语言中的音位通过音位之间的联系和对立而组成一个音位系统,这个音位系统的特点就表现在这种联系和对立的特点上。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辅音音位系统。
汉语辅音音位系统的特点之一是有系统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因而汉语中有(p)与(p`),(t)与(t`),(k)与(k`)等成对的音位;而英语辅音音位系统中,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其特点是有系统的清浊对立,因而英语中有[p]与[b],[t]与[d],[k]与[ɡ]等成对对立的音位。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个音位系统中相对应音位的主要音位变体构成情况,及对比这些音位
变体的分布环境。
英语音位/p/的两个主要音位变体[p]和[p`]的分布是互补的,不送气的[p]只出现在/s/音后面。
而汉语中不送气的(p)本身构成一个音位,与送气的(p`)对立,
因而两者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分布环境。
我们再用汉语描述这一规则:
这条音位变体规则说明,英语中的清塞音[p]、[t]、[k]在词首、非糙音后或重读元音前一律变为送气音,如pit和 repeat中的[p];但in#spect或com#pass 中的[p]通常是不送气的。
同时,斜线后的[-糙音]这一条件正确地把spot、 stop、sky等词中的清塞音排除在外,因为[s]具有[+糙音]这一特征,因此,[s]后面的[p]、[t]、[k]是非送气的。
进而我们可以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区别在于:英语中
有一条送气规则,这条规则阐明了清塞音的音位变体分布规律;而汉语中却没有这条规则,因为汉语中的送气音和非送气音是对立的,构成两个不同的系统音位。
五、英语清浊音的元对比
语言学家们常常用下列一种“两元”表格来区别不同的音位:
在这两组特征中,除了“双唇音”和“爆破音”相同以外,其余各项均不相同。
这说明[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如果我们再将[k]和[ɡ],[t]和[d]进行分析,也可证实它们都是不同的音位。
[p],[t],[k]是清音,[b],[d],[ɡ]是浊音,
因此,清音和浊音都是不同的音位。
那么,怎样发好英语的浊辅音呢?每个人几乎都知道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关键是如何理解和体会“声带振动”。
从文字上来描述“声带振动”并不容易,但我们可采用下列方式来体会“声带振动”。
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指放在喉部,就可以体会到一种“发麻”的感觉,这就是声带振动。
而当我们发清辅音时,比如发[p][t][k]或汉语的(p)(t)(k)时却没有这种发麻的感觉,只有一种一瞬即逝的轻微跳动(这是因为气流冲破阻拦,即爆破所致),发音时喉咙十分轻松。
例如发汉语的(b)时,只要将闭合的双唇轻轻打开,同时送气,便可发出此音。
发英语的浊辅音就没那么轻松了。
现以[b][d][ɡ]为例加以说明。
正确发这几个音时,整个过程有两个动作:先是声带发生振动(尽管非常短暂),然后爆破成音。
这两个动作是连贯的,中间不能停顿。
假如在爆破前中止振动再爆破,哪怕这种“中止”是极其短暂的,发出的声音便成了清音。
六、结语
本文提出的问题既是实践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值得研究。
笔者相信,只要能正确认识浊辅音,掌握好声带振动,按发音要领发音,一定能发出正确的音。
最后,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一点语音学理论来区分清、浊辅音的不同,对教和学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