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管理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75
2024版痛风饮食指南(附300种食物哑呤含量表)高尿酸血症是嗦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正常膳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µ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痛风属千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发展,改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
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饮食的7项原则2024版《指南》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7条原则和建议:1食物多样,限制噤呤。
2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3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4科学烹钰,少食生冷。
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6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7因地因时,择膳相宜。
总体上,建议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坚持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膳食理念。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1.水果蔬菜食养原则和建议食物多样,限制噤呤。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科字烹汪食生冷4“吃”、4“不吃”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千12种,每周不少千25种。
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至少500g I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一半以上。
2奶制品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3.饮水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 3000ml。
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千2000ml。
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拧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的膳食指导标准
1.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痛风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鱼子酱、肝脏、海鲜、肉类等。
同时,要适量摄入低嘌呤食物,如豆类、乳制品、谷物等。
2. 限制含糖饮料和酒精的摄入:含糖饮料和酒精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痛风患者应该限制其摄入量。
饮用清水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
3.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处理食物,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痛风患者应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4. 控制总体能量摄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该控制总体能量摄入,避免过度饮食导致体重增加。
过重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加剧病情。
5. 均衡膳食:痛风患者应该保持膳食均衡,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总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高嘌呤食物和含糖饮料、酒精,适量摄入低嘌呤食物和膳食纤维,控制总体能量摄入,保持膳食均衡。
同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 1 -。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健康宣教:预防与管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两种常见但可预防和管理的健康问题。
痛风是一种关节疾病,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疼痛和肿胀,而高尿酸血症是与体内尿酸水平升高相关的情况,它们通常相互关联。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知识、危害、预防和管理的全面信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您的健康。
第一部分:了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什么是痛风?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引发的关节疾病。
高尿酸在血液中沉积并形成尿酸结晶,这些结晶可以在关节内积聚,引发急性疼痛和肿胀。
痛风通常发生在大脚趾的关节,但也可能影响其他关节,如膝盖、踝关节和手指。
高尿酸血症是什么?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的情况,通常是由于体内尿酸的产生过多或排泄不足引起的。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并不一定导致痛风。
第二部分: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痛风的危害急性关节疼痛:痛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关节疼痛,尤其是大脚趾疼痛和肿胀。
反复发作:如果不进行管理和治疗,痛风可能会反复发作,逐渐损害关节。
关节损伤:长期未经治疗的痛风可能导致关节损伤、瘘管形成和关节变形。
肾脏问题:高尿酸可以在肾脏中沉积,导致肾脏结石和肾脏功能障碍。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痛风风险增加: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增加了患痛风的风险。
肾脏问题: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结石形成和肾脏损伤。
心血管风险增加: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第三部分:预防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饮食建议限制高嘌呤食物:减少摄入高嘌呤食物,如红肉、内脏器官、海鲜、酒精、高果糖玉米糖浆等。
增加水果和蔬菜: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减轻体重(如有需要),有助于减少尿酸的产生。
生活方式建议戒烟:戒烟可以降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限制饮酒:限制饮酒,尽量不饮酒或适度饮酒。
规律锻炼: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帮助控制体重和促进代谢。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诊疗参考。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体内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则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本指南结合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诊疗依据。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实际情况,力求使本指南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用性。
我们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相互影响,主要涉及尿酸代谢失衡、炎症反应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
当尿酸合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尿酸盐在关节、肾脏等部位沉积,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痛风。
痛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尿酸盐结晶形成、炎症反应和免疫机制。
尿酸盐结晶形成是痛风发病的直接原因。
当血尿酸水平超过溶解度时,尿酸盐可在关节液、滑膜、软骨等部位沉积,形成结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痛风发作的核心环节,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参与,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IL-TNF-α等。
免疫机制在痛风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免疫系统可识别尿酸盐结晶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
多项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部分人群存在尿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从而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病机制涉及尿酸代谢失衡、炎症反应和遗传因素等多方面。
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诊疗策略,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解读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一类嘌呤代谢性疾病。
既往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SUA水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
由于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度为420 μmol/L,并不受性别影响,且超过此值尿酸盐可析出造成组织沉积。
因此《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及《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诊疗指南(2019)》(本文将简称为“2019中国痛风指南”或“指南”)均把HUA定义为:无论男女性别,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μmol/L。
HUA发病率高,除可引起痛风外,还与肾脏、心血管、脑卒中、代谢综合征等多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1 推荐总则强调终身管理、监控合并症的理念推荐总则强调了要让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知晓并终生关注血尿酸水平,控制影响因素使血尿酸持续达标;患者也应了解疾病可能出现的靶器官损害,做好定期筛查与监测,以期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改善整体预后。
除此之外,总则推荐中还存在以下两个特别之处。
1.1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摄入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控制饮食、体重及规律运动。
既往各指南对豆制品的推荐意见略有不同,2019中国痛风指南指出目前证据不够充分,且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因此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摄入。
1.2 停用降尿酸药物的建议总则首次给出了停药建议,指出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降尿酸治疗,部分患者若低剂量药物能够维持长期尿酸达标且没有痛风石的证据,可尝试停用降尿酸药物,但仍需要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维持血尿酸水平在目标范围。
2 新概念新定义1 亚临床痛风2019中国痛风指南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概念,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如影像学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定义为亚临床痛风,并应启动相应治疗。
2 难治性痛风难治性痛风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缺乏国内外共识,2019中国痛风指南结合现有文献与共识意见给出难治性痛风的定义,是指具备以下三条中至少一条:①单用或联用常规降尿酸药物足量足疗程,但血尿酸仍≥360 μmol/L。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出了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与分类标准、患者健康管理、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调护等内容,突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指导痛风的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疗。
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诊疗方案以中西医临床需求为导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参考了以下文件:202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管理指南》202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疗的实践指南》2016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2016年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循证管理建议》3术语和定义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沉积所致机体损伤的代谢性风湿病。
高尿酸血症期:患者未曾发作过痛风,仅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时期。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关节炎突然发作的时期,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痛风间歇期:指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患者关节持续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续波动,可伴有痛风石出现的时期。
痛风性肾病期:微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引起肾小管萎缩变形、间质性纤维化,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时期。
尿酸排泄分数(fractional excretion of uric acid,FEUA):FEUA(%)=(尿尿酸×血肌酐)/(血尿酸×尿肌酐),FEUA可以评估尿酸排泄程度。
4规范性技术要素4.1分类标准4.1.1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及绝经期女性>420μmol/L(7mg/dL),非绝经期女性>360μmol/L(6mg/dL)[8](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