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宫缩类药物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7.17 MB
- 文档页数:33
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以及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选取90例,研究时间从2018年5月开始,截至2019年5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卡贝缩宫素、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对比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出血量,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2h出血量、24h出血量均较为优异,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统计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各项指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心率、血压各项指标均优异,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中卡贝宫缩素疗效最为优异,三种药物的临床特点不同,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遵循个体兼顾的原则。
【关键词】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是产妇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状,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据产妇所有死亡原因的25%,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一般的临床标准为当顺产产妇产后出血量超过500ml,在剖宫产产妇中产后出血量超过1000ml时则视为产后出血[1]。
在阴道分娩产妇当中,产后2h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期,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产妇宫缩乏力导致的,因此采用宫缩素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从而对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控制。
本次研究特对本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探究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疗效对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例数选取90例。
研究时间从2018年5月开始,截至2019年5月,将9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
3种不同缩宫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陆丽琴;廖玲【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缩宫药物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各300例,3组分别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口服,肌注催产素20 U,分别观察3组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结果: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益母草注射液更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而且作用时间长,无明显副反应发生.【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28)002【总页数】2页(P312-313)【关键词】产后出血;益母草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催产素;副反应【作者】陆丽琴;廖玲【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南宁,530003;广西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南宁,5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仍居产妇死亡的首位[1]。
其中,宫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占产后出血的50%以上。
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我院于2010年1~12月,对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各300例,3组分别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米索前列醇片600μ g口服,分别观察3组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样本选择及纳入标准:2010年1~1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0例,年龄18~34岁,孕龄大于≥37周且<42周,分娩过程顺利,无产程延长,宫缩乏力,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子宫收缩药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的药物。
那么到底有哪些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1、垂体后叶素类(1) 缩宫素(oxytocin,催产素)本品从猪、牛、羊的神经垂体(垂体后叶)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它们的效价以单位表示,1单位相当于2µg纯缩宫素。
体内过程:肌内注射吸收良好,3-5分钟内起效,持续20-30分钟。
可经鼻腔吸收。
大部分经肝破坏,小部分以原形经尿排出。
药理作用:现已证明,子宫平滑肌及乳腺内存在缩宫素受体,缩宫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引起子宫收缩及促进排乳作用。
未孕子宫受体密度低,妊娠子宫受体数量逐渐增加,至妊娠后期受体数量达最高峰,且宫体的受体数量明显高于宫颈。
①兴奋子宫:缩宫素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子宫收缩加强。
作用特点如下:作用快速、短暂;对子宫体兴奋作用强,对子宫颈兴奋作用弱;子宫收缩的性质及强度取决于剂量大小,小剂量使子宫节律性收缩,其性质类似于正常分娩,有利于胎儿娩出;大剂量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对产程中的胎儿和母体不利;作用受子宫生理状态影响:妊娠早期体内孕激素水平高,可降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故早期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妊娠中、后期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逐渐增高,临产时达到高峰,这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随妊娠的进展逐渐增高,而雌激素可提高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分娩后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又逐渐降低。
②促进排乳:缩宫素可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能促进排乳,但不增加排乳总量。
③其他作用:大剂量缩宫素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有短暂的降压作用;尚有轻度抗利尿作用。
临床用途:①催产和引产:对于胎位及产道正常的宫缩无力性难产,为了加强子宫节律性收缩,促进分娩,可用小剂量缩宫素作催产;对于死胎、过期妊娠及妊娠合并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肺结核等),需提前终止妊娠者,可用小剂量缩宫素作引产。
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张敏【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7(025)011【总页数】2页(P779-780)【作者】张敏【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最常见原因,临床上多采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
近年来,卡贝缩宫素用于防治产后出血已有报告。
而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可引起全子宫协调有力收缩,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
但两种药物在防治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和安全性评价方面少见报道。
因此,本文对卡贝缩宫素和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防治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待产、有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110例。
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指征[3],如双胎妊娠、羊水过多、神经过度紧张等。
排除标准:①出血量:产时、产后2h、24h的出血量(容积法及称重法计算出血量[4]);②第三产程时间;③24 h血红蛋白下降水平;④不良反应:产后出血率、血压、心律、消化道症状等。
合并胎盘胎膜残留;②软产道损伤;③凝血功能异常;④前列腺素禁忌证;⑤凶险型前置胎盘;⑥严重的心血管和肝肾疾病。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两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双手按摩子宫,同时:①卡贝组给予卡贝缩宫素(辉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3500)100μg,1min内缓慢静脉推注,1次/d。
②卡前组给予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250μg宫体注射,若无效可每隔15min注射1次,每日最大次数≤8次。
宫颈扩张球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宫颈扩张球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5例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成四组,分别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以促进宫颈成熟。
结果:宫颈扩张球囊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与其他三组相比,缩宫素组处置至分娩及处置至临产所需的时间最长、宫颈扩张球囊组的阴道分娩率最高(P<0.05)。
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宫颈扩张球囊和米索前列醇均具有较为满意的促进宫颈成熟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宫颈扩张球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6-0154-01许多产妇在临产前由于子宫颈尚未成熟,引产的时间大大增加,选择有效且安全的促宫颈成熟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宫颈成熟作为妊娠晚期的一种临床反应,产妇的子宫颈会变短且发生软化,扩张能力变强以有助于正常分娩[1]。
近年来,促宫颈成熟手段日趋增多,主要包括化学药物刺激、物理性刺激和综合运用三种,利弊各不相同。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比较了宫颈扩张球囊、地诺前列酮栓、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的促宫颈成熟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5例宫颈不成熟的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成以下四组。
宫颈扩张球囊组23例,平均年龄(27.27±2.93)岁;平均孕周(39.54±1.38)w。
地诺前列酮栓组24例,平均年龄(26.82±3.17)岁、平均孕周(39.26±1.54)w。
缩宫素组24例,平均年龄(27.09±2.34)岁、平均孕周(39.37±1.15)w。
米索前列醇组24例,平均年龄(26.87±1.75)岁、平均孕周(39.26±1.34)w。
产科常用药物本文介绍了两种产科常用药物: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片。
缩宫素是一种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的药物。
同时,它也被用于了解胎盘储备功能(催产素激惹试验)。
缩宫素规格为1ml:10单位。
用法用量上,引产或催产需要静脉滴注,一次2.5~5单位,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每1ml中含有0.01单位。
静滴开始时每分钟不超过0.001~0.002单位,每15~30分钟增加0.001~0.002单位,至达到宫缩与正常分娩期相似,最快每分钟不超过0.02单位,通常为每分钟0.002~0.005单位。
控制产后出血时,每分钟静滴0.02~0.04单位,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单位。
不良反应方面,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
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高血压或水滞留。
禁忌包括骨盆过窄、产道受阻、明显头盆不称及胎位异常、有剖腹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者及脐带先露或脱垂、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宫缩过强、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产前出血(包括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子宫过大(包括羊水过多)、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证。
注意事项包括用药时需警惕胎儿异常及子宫破裂的可能,用药前及用药时需检查及监护多项指标。
米索前列醇片是一种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早期妊娠的药物,与米非司酮序贯合并使用。
规格为0.2mg,用法用量为在服用米非司酮36~48小时后,单次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不良反应方面没有具体提及。
总体来说,这两种药物在产科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法用量,但都需要注意禁忌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
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首次使用维生素K1的剂量为4毫克。
将25%的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稀释后,在5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射。
以后,用25%的硫酸镁注射液60毫升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毫升中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小时2克,直到宫缩停止后2小时。
之后,口服ß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维持。
〈一〉宫缩抑制剂1.硫酸镁用量:首次剂量一般是25%硫酸镁16 ml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在30~60 min 内静脉滴注完毕,然后维持硫酸镁1~2 g/h滴速至宫缩< 6次/h,每日总量不超过30 g。
机制:镁离子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拮抗钙离子对子宫收缩活性而抑制子宫收缩。
硫酸镁在松弛子宫的同时,有扩张血管、改善肾脏血流、增加尿量、改善胎盘缺氧、提高胎儿存活率、提高孕妇和胎儿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的作用。
2.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用量:初始剂量为6.75mg,采用本品7.5mg/ml注射液注射给药;紧接着用本品7.5mg/ml浓缩持续3小时大剂量(每分钟300μg)输注;然后以本品7.5mg/ml浓缩液低剂量(每分钟100μg)输注,最多达45小时。
持续治疗应不超过48小时。
整个疗程中,总剂量不宜超过330mg。
机制:缩宫素受体拮抗剂竞争性结合位于子宫肌层和蜕膜的缩宫素受体,阻止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在受体水平竞争性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缩宫素导致的子宫收缩,从而使平滑肌松弛,达到治疗早产的目的。
3.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利托君(安宝)、沙丁胺醇用量:安宝150 mg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以50μg/min为起始剂量,根据疗效反应逐渐加大剂量到宫缩消失,最大滴速不超过350μg/min。
宫缩抑制后维持用药12 h。
终止静脉滴注前30 min开始口服安宝10 mg,每4~6小时1次。
机制:高选择性地与子宫平滑肌细胞膜β2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促使三磷酸腺苷合成环磷酸腺苷,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止子宫肌收缩蛋白活性,使子宫肌肉松弛,从而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用量:起初口服10 mg,在开始的1 h如有必要可每20分钟再口服10 mg,之后每4小时口服20 mg,维持至72 h。
机制: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直接抑制通过细胞膜的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从肌浆网的释放,减少细胞内游离钙,抑制钙离子依赖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介导的磷酸化,导致平滑肌松弛,抑制子宫收缩。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8月第16期总第166期China's rural health,August 2019,No.16,Total No.166 56产科常用宫缩剂药理特点及不良反应监测伍淑友(阳新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435200)【摘要】目的:科常用的宫缩剂主要分为缩宫素类、前列腺素类和生物碱类三类,药理特点各异。
缩宫素注射液可作为产后出血常规预防性宫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麦角新碱注射液可作为产后出血治疗抢救用药,卡孕栓辅助用于产后出血的防治,不同宫缩剂间存在协同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宫缩剂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
【关键词】产科;宫缩剂;药理;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8-0056-01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后宫缩乏力,所以胎儿娩出后积极采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1]。
临床常用的宫缩剂主要分为缩宫素类、前列腺素类和生物碱类[2],三类宫缩剂药理各有特点,不良反应也值得注意。
本文对产科常见宫缩剂的药理特点进行对比,并对我院产科2018年10月-12月使用宫缩剂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1产科常用宫缩剂药理特点对比产科常用的宫缩剂有以下4种,其中缩宫素注射液的作用受体为缩宫素受体,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依赖于受体密度,人子宫肌层缩宫素受体的mRNA 水平在孕32周和分娩时分别升高100倍和300倍,所以分娩时子宫对缩宫素很敏感,但是未孕和早孕期子宫对缩宫素不敏感[3]。
另外,子宫下段缩宫素受体分布较少,所以缩宫素对子宫下段的促收缩作用较弱。
另外,缩宫素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另外24h使用量超过60IU,就会出现受体饱和现象[1]。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卡孕栓均是前列腺素类,作用受体均为Ca2+通道,均为全子宫收缩,宫缩强度比缩宫素强。
主任提问:宫缩抑制剂有哪些?适应证是什么?90%的医生答不上来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过早的分娩导致胎肺不成熟,且早产儿体质量低,继而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及早产儿健康。
因此早产的治疗原则是抑制宫缩,尽量延长孕周,以争取促胎肺成熟的时间,并降低新生儿病率及病死率。
而宫缩抑制剂种类很多,临床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的医院选择多有不同,这些药物孰强孰弱?有什么不同?下面笔者将对各种宫缩抑制剂的应用进行阐述。
目前宫缩抑制剂主要有 5 类: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硫酸镁、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点击可查看大图1. 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史上唯一获 FDA 批准,但命运多舛作用机制:使子宫肌细胞膜上β2 受体兴奋,从而改变细胞质内环腺苷酸浓度,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止子宫肌收缩蛋白活性,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
代表药物:盐酸利托君、特布他林应用情况:利托君和特布他林是抑制分娩最常用的两种药物。
历史上,利托君是唯一被 FDA 批准用于抑制子宫收缩的药物。
然而,由于利托君引起产妇死于肺水肿被报道便退出了美国市场。
之后,特布他林便取而代之。
然而,2011 年FDA 针对特布他林作为宫缩抑制剂药物发布了警告:口服特布他林不应用于阻止或治疗早产,因为该药未能表现疗效,而且可能引起产妇严重的心脏问题及死亡。
由于类似的安全问题,注射用特布他林也不应用于预防或延长早产的治疗(>48~72 h)。
目前,特布他林的使用仅限于急性分娩期子宫收缩过速引起的胎儿窘迫(<48-72 h)。
而利托君仍是我国指南推荐的一线宫缩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良反应:较明显,主要与刺激β1 受体有关,如母胎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血糖升高、水钠潴留、血钾降低等,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心衰,危及母亲生命。
禁忌症:心脏病、心律不齐、糖尿病控制不满意、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由于此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需监测总液体入量、孕妇尿量、母体症状(特别是气短、胸痛或心动过速)。
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对比杨静萍【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8(016)015【摘要】目的:对比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蓬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药物的不同将这90例产妇分为麦角新碱组、卡贝组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每组各有30例产妇.为麦角新碱组产妇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卡贝组产妇使用卡贝缩宫素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三组产妇产后2 h、24 h其阴道的出血量、心脏收缩压的水平、心脏舒张压的水平、心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产后的出血率.结果:治疗后,卡贝组产妇产后2 h、24 h其阴道的出血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后的出血率均低于麦角新碱组产妇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收缩压的水平、舒张压的水平及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三种药物均能够有效地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其中,卡贝缩宫素的效果更优.临床医师应根据此病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缩宫素进行治疗,以减轻药物对其身体的影响.【总页数】3页(P137-139)【作者】杨静萍【作者单位】蓬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遂宁 6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1【相关文献】1.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的比较 [J], 宋小侠;卢燕玲;翁廷松;胡顺平;钟月华;廖晓红;韩田骏2.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阴道分娩中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J], 杨攀;马兰3.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J], 周莲4.缩宫素与卡贝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J], 李丽秀5.卡贝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 [J], 严婧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贝缩宫素对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治疗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贝缩宫素对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治疗的疗效对比。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给予A组产妇采用卡贝缩宫素进行治疗,给予B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A组与B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B组产妇产后2h、24h的出血量均少于A 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6%,B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0%,组间差异率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比卡贝缩宫素的止血效果更佳,且临床效果较好,推广使用的价值较高。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卡贝缩宫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疗效对比前言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主要是因为产妇随着产程的进展,出现了子宫收缩乏力的现象,当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时,会导致产程变长,由于其子宫下段肌层较薄,而血管丰富,当子宫收缩力变差时,极易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1-2]。
产妇出血后若是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导致产妇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时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3]。
因此,对子宫下段收缩乏力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能避免产妇发生产后大量出血,该文以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卡贝缩宫素给予产妇进行治疗。
经研究分析后发现,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止血效果更佳,现将治疗过程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产妇,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
其中A组产妇中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38岁,平均年龄(29.75±3.16)岁;其中经产妇有11例;初产妇有31例;该组产妇中有7例伴有羊水过多,3例前置胎盘,9例妊娠高压,5例瘢痕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