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0.70 KB
- 文档页数:7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认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特举办本次分级护理管理制度培训。
二、培训对象全体护理人员三、培训内容1. 分级护理制度概述分级护理制度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心理、社会需求等因素,将护理工作分为不同的等级,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以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护理质量。
2. 分级护理的等级划分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四级护理。
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特别护理的患者。
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较重、生命体征基本稳定、需要密切观察的患者。
三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基本正常、需要常规护理的患者。
四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基本正常、需要基本生活护理的患者。
3. 分级护理的护理要点(1)一级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2)二级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三级护理: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四级护理: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4. 分级护理的实施与管理(1)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评估分级,制定护理计划。
(2)护士长应定期检查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情况,确保护理质量。
(3)护士应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四、培训要求1. 全体护理人员应认真参加培训,提高对分级护理管理制度的认识。
2. 培训结束后,全体护理人员应掌握分级护理的等级划分、护理要点及实施与管理。
3.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五、总结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制度
为使我院护理培训规范化,科学化,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建设护理人才梯队。
1.根据《医院护士分层使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护士层级划分标准、实施护士分层级培训。
2.护理部对N0、N1级护士每月理论培训一次、技能培训一次;N2级护士每2月理论培训一次、技能培训一次;N3级护士每3个月理论培训一次、技能培训一次,包括新理论、新技术、沟通技巧及相关法律法规;技能操作为临床常用技能操作。
3.护理部对N0、N1级护士,理论、技能考核每月一次;N2级护士理论、技能考核2个月一次;N3级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每3个月一次。
考试范围包括培训内容及自学内容。
4.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内的N0—N3级护士的专科培训及考核,N0、N1级护士每周理论培训一次,每月技能培训一项;N2级护士每月理论培训2次,每月技能培训一项;N3级护士每月理论培训1次,每月技能培训一项。
以上各层级人员科室均每月考试理论及技能各一次,有计划和相关记录,考试成绩和试卷。
5.各科室做好实习护士带教,责任心强、具有教学能力的N2级以上级别老师专人负责带教,对实习护士每周有一次培训(一次理论、一次技能),有记录,出科考核一次,相关资料科室留存。
6.各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结果将作为层级晋升和年终评优的依据。
7.护理部对培训过程和效果实行动态监管和评价,并与个人绩效考核、层级晋升、评先评优挂钩。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基础级别的护理人员是刚开始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需要接受一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
理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技术和卫生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护理要求和操作技能。
实践训练主要通过在临床实习中进行,让他们亲自参与和实践护理工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结束后,基础级别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考核评估,合格后方可晋升到中级护理人员。
中级护理人员是在基础级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训和提升的人员,他们需要掌握更高级别的护理技术和知识。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科护理知识、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和应急处置等。
培训方式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培训对象既能够理解相关知识,又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技能。
中级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考核评估,才能晋升为高级护理人员。
高级护理人员是在中级护理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人员,他们具备更高级别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
高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特殊病情的护理方法、复杂护理操作的技巧和护理指导等方面。
培训主要有案例研讨、学术讲座和跟岗实习等方式进行,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领导能力。
高级护理人员需要参加考核评估,才能晋升为高级护理人员。
除了不同级别的培训内容之外,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还需要规定培训的时长和频次,制定培训教材和培训计划,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通过考试、考核和评价等方式对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评估,可以保证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处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管理制度一、月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本医院制定了护理人员分级培训管理制度。
二、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的权益。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护理人员。
四、制度内容1.护理人员分级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和工作年限,将护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初级护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岗位上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中级护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掌握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岗位上具有优秀的工作能力。
高级护理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在临床岗位上具有卓越的工作能力。
2.护理人员培训根据护理人员分级制度,本医院将分别开设初级、中级和高级护理人员培训班。
护理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分级和工作需求参加相应等级的培训。
培训I内容包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临床诊疗方案的更新和不断学习医疗前沿知识。
培训班学习结束后,参加考试并通过,方可晋升相应的护理人员职称。
3.护理人员职称评定根据护理人员的分级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可以依次晋升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护±0方可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
4.护理人员考核和奖惩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和纪律,按照医院的工作要求进行工作,认真对待患者的护理工作。
医院将通过定期的考核和评价,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评选出"优秀护士"、"优秀护理组"等荣誉称号,同时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调整岗位、降彳氐职称、取消评优评先等惩罚措施。
五、制度执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对于不遵守本制度的护理人员,本医院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同时,为了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本医院将建立不断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护理人员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护理分级培训制度,以便适应医疗机构不同层次护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平安与健康。
二、培训方向:依据医疗机构的不同需求以及个人的职业进展目标,将护理人员培训分为临床护理、管理护理和教育护理三个方向。
三、培训级别:1. 基础级别:主要培育初级护理人员,使其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和护理学问,能够胜任一线临床工作。
2. 中级级别:主要培育资深护理人员,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护理任务和处理突发状况,有肯定的管理力量。
3. 高级级别:主要培育高级护理人员,使其具备高水平的临床技能、管理力量和争辩力量,能够带领团队开展护理争辩和指导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级别培训内容:(1)护理基础学问: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科学学问。
(2)基本技能培训: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基础护理技能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沟通与协作培训:包括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疗人员的沟通技巧、协作力量等。
2. 中级级别培训内容:(1)专业护理学问:包括各种疾病的护理学问、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方法等。
(2)高级技能培训:包括实施各种特殊护理操作、处理危急状况的技能等。
(3)管理与领导培训:包括护理团队管理、资源调配、决策与处理问题的力量等。
3. 高级级别培训内容:(1)高级护理学问:包括护理争辩方法、护理质量把握、临床路径制定等。
(2)争辩力量培训:包括护理争辩设计与实施、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等。
(3)教育与指导技能培训:包括护理培训、指导其他护理人员的力量等。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课堂授课、讲座、学术论坛等方式进行。
2. 实践培训:通过临床实践、模拟操作、个案争辩等方式进行。
3. 自学培训:通过图书、网络、电子学习平台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管理制度1.前言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表现,制订了《护理人员分级培训管理制度》。
2.制度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做好人员分级培训管理,优化护理队伍结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培训流程(1)初级护理人员培训初级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规护理工作。
初级护理人员在岗工作满一年且评估合格后,可进行进阶培训。
(2)中级护理人员培训中级护理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承担较复杂的病人管理工作。
初级护理人员在岗工作满三年且获得初级护士资格证书后,可进行中级护理人员培训。
(3)高级护理人员培训高级护理人员应具备卓越的护理技能和国际化的护理理念,能够独立开展护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中级护理人员在岗工作满五年且获得中级护士资格证书后,可进行高级护理人员培训。
4.培训内容(1)初级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病人基本信息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观察与记录、病人的口腔护理、病人的床位护理、病人的体位翻身和拍背、病人的协助进食和饮水等基本护理技能。
(2)中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病人的病情评估、病人的护理计划制定、病人的护理干预、病人的病情观察和记录、药品的配制与管理、病人的安全管理等高级护理技能。
(3)高级护理人员高级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护理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医院护理体系、护理的质量管理和效果评估、护理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危重病人的抢救技能和生命支持技术等高级护理技能。
5.培训考核(1)初级护理人员初级护理人员经过一年的实践工作和培训后,需要进行考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晋升为中级护理人员。
(2)中级护理人员中级护理人员经过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中级护士证书,并进入高级护理人员培训。
(3)高级护理人员高级护理人员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高级护士证书。
()新制定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与考核制度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组,根据每年继续教育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并结合本院护理学科发展,制定全院护理人员年度分层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护理单元根据专科护理特点与护士的层级工作能力要求,制定本专科的护士分层级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且合理排班,保障各层级护士能够接受层级培训和考核。
三、护理部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护龄、综合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与考核,将全院护士层级分为N0、N1、N2、N3、N4五个层级。
四、各层级护士积极参加护理部与护理单元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并记录在护士业务档案中。
五、全院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1、轮转护士(N0级护士):1)培训与考核目标: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中基础培训要求,进行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要求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培训内容:院内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和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护士职业素养教育、护士礼仪、沟通技巧以及护士心理应激与健康、护理工作流程及各班护士工作职责与安全管理、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理论和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等。
3)培训、考核方法:①岗前理论知识培训一周并考核。
②岗前规范化护理技能培训两周并考核。
③岗前培训结束后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学习,第一个月学习内容为基础护理,出科进行考核。
④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实行专科轮转,各科室轮转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成绩记录护士业务档案中。
⑤轮转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与临床实践能力考核。
⑥参加护理部层级护士培训及考核(CPR为每年必考项目),成绩归档。
⑦考核结果均纳入绩效考核。
2、N1级护士:1)培训与考核目标:基本掌握专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护理等,了解国内、外护理技术的新动态。
2)培训内容:院内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核心制度和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教学、临床带教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专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理论和技能、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病房管理基本知识等。
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培训制度1. 介绍分级护理制度是一种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划分工作职责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并确保他们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 培训内容分级护理制度中的培训内容应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和规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培训内容:2.1 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是指为护理人员提供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和提升- 高级护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使用护理设备和器械的操作培训- 护理文书和记录的规范培训2.2 专科培训专科培训是为特定领域的护理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机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科培训项目:- ICU护理培训- 产科护理培训- 心理健康护理培训- 康复护理培训2.3 管理培训管理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培训内容:- 护理团队管理- 护理资源和预算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人员培训和评估3. 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级别和职务的护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他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证书。
4. 培训评估为了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应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和监督。
培训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培训前的基线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目标- 培训过程中的课堂评估和实践考核- 培训后的满意度调查和效果评估5. 激励措施为了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培训费用和研究资源补贴- 培训成果的考核和晋升机会- 公开表扬和奖励优秀培训成绩的护理人员6. 总结分级护理制度的护理培训制度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培训计划,可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与考核制度一、组织机构(一)护理部负责全院护士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设立培训中心,由专人负责,并具体实施各级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同时采取以科室培训为主和护理部培训为辅的二级培训架构。
(二)根据护士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要求,临床科室、护理部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并逐项实施,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培训架构。
二、护士分层管理规定根据护士层级划分及工作内容,围绕护士岗位管理,对基础护士、初级责任护士、中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的培训内容、考核标准等内容进行相应规定。
(一)基础护士1.岗位定义:尚不能独立承担基础护士岗位的护士。
2.培训内容(1)新护士岗前培训①培训目标:使新护士尽快适应医院护理工作,了解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职责、工作程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方法及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②培训内容: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医疗和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医疗与护理纠纷防范、不良事件报告流程、职业防护、护士行为规范、护士礼仪、沟通技巧、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护理技能训练、护理电子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等相关理论知识。
③培训模式:以PPT 形式集中理论授课,并由培训组专职人员进行临床实践培训与指导。
④考核方式:以理论试卷考试为主。
试卷内容以岗前培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为重点考试内容,岗前培训理论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
(2)护士(1年内)及未晋级护士培训①培训目标:培养护士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导师带教下从事各项护理工作。
②培训内容:基础护理理论、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程序、优质护理服务、人文关怀、护患沟通技巧、院内感染控制、职业防护、护理安全等理论知识,并进行基本护理技能操作的培训。
③培训模式:安排1名高年资护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带教,并完成相应考核。
④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基础理论及护理技能操作。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规范医院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定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建立护理人员培训的责任制度,保障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护理人员。
三、职责分工1.医院领导负责制定护理人员分级培训管理制度,并适时修订。
2.医务部门(1)落实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和预算。
(2)组织各职业级别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3.临床护理部(1)负责实施护理人员职业分级、职业道路和专业技能水平评估。
(2)制定并实施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计划。
(3)各级别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
4.护理部门负责护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具体实施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
四、分级培训1. 护理管理工作方法:人员分级制度,分为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
2. 护理人员培训计划:(1)分级培训的主体是初级护士和高级护士。
(2)初级护士:工作满一年后,须参加考试后通过后方可升为高级护士。
(3)高级护士:工作满三年,职称评估合格,参加进修课程并通过考试后方可晋升为主管护士。
3. 护理人员培训内容:(1)职业素养:法律基础、护理基本知识、安全技能。
(2)临床技能:实用护理技术、操作技巧、临床指导。
(3)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研究方案、数据分析方法。
(4)用户体验:患者评价和需求分析、服务质量和标准、患者家属关系和医患沟通。
4. 护理人员培训管理:(1)医院门户网站上发布分级培训计划和课程表。
(2)制定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定期进行绩效考核。
(3)实行考核合格者晋升。
对考核未合格者撤销相应级别资格。
五、工作职责初级护士: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掌握基本医学、护理知识,负责基本护理管理任务。
高级护士:熟练掌握高级护理技能,掌握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能够担当医院基层管理工作。
主管护士:熟练掌握临床科研和管理技能,能组织护理工作和教育培训。
六、违纪处罚对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行为的护理人员,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与考核制度在医疗卫生领域,护理人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层培训与考核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训内容和层次划分分层培训是将护理人员根据其职称和工作经验等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层次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培训内容有所区别。
初级护理人员主要进行基本护理技术的培训,如洗澡、测量体温等;中级护理人员需要学习更高级的技术,如造口护理、静脉输液等;高级护理人员则要掌握更复杂的技术,如术后护理、急救等。
2. 专业知识培训:包括疾病知识、药品知识、医学仪器的使用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3. 沟通与团队合作培训:护理工作需要与医生、家属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因此培训中应注重此方面的能力培养。
4. 心理辅导培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变化,所以心理辅导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培训内容,护理人员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要求。
二、培训方法和形式1. 理论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学术报告等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2. 实践培训:将护理人员分配到科室或者临床实习,亲自参与患者护理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技能。
3. 研讨交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4. 培训考核:定期组织考核,测试护理人员的学习成果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评估培训效果。
三、考核制度考核是评估护理人员培训成果和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
考核制度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1.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着重关注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2. 考核方式:可以采取考试、实际操作演练、模拟病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考核。
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管理制度图文护理人员是医疗卫生系统特别重要的一份子,分级培训管理制度是医疗卫生系统必备的一项管理制度。
这篇文章将从培训管理的原则、培训管理的流程、培训管理的分类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部分:培训管理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
即培训机构按照不同的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2、系统性原则。
即培训机构应根据护理人员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系统地安排培训选题和课程。
3、实用性原则。
即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应与实际医疗工作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
4、进步性原则。
即培训机构应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使得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部分:培训管理的流程1、培训计划制定。
即为护理人员定期制定课程和选题的计划。
2、培训计划的评价。
即评价培训计划的合法性,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特点以及医疗卫生部门要求进行评价。
3、培训计划的实施。
即采用针对性课程和培训方法进行培训。
4、培训效果评估。
即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第三部分:培训管理的分类1、新员工培训。
针对刚刚入职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基础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医疗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流程和相关技能操作。
2、技能提升培训。
针对在职护理人员,对其技能进行进一步提升,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更加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提高实践操作水平;3、管理培训。
针对管理层护士,进行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增强其全面管理能力;4、岗位交接和新项目培训。
针对长期从事某个岗位的护士,由其向新员工进行知识、技能交接,并进行新项目的培训。
第四部分:培训管理的措施1、制定培训标准。
即培训机构应按照医疗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各个级别护理人员的培训标准。
2、开发培训资源。
即培训机构应不断更新培训课程和方法,扩大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估。
即通过评估和考核,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
•护理分级制度概述•护士角色认知与职责•患者评估与沟通技巧•常见疾病护理要点与案例分析目录•急救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升01护理分级制度概述护理分级定义护理分级意义一级护理特级护理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以护理分级标准二级护理针对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以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三级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动态调整合理配置资源强化培训与考核护理分级实施原则02护士角色认知与职责护士角色定位及转变传统护士角色01现代护士角色02护士角色转变的意义03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030201各级护士职责与权限1 2 3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与素养的途径护士职业道德与素养03患者评估与沟通技巧患者评估方法及注意事项系统评估针对性评估动态评估有效沟通技巧与方法0102030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清晰表达非语言沟通掌握情绪管理特殊患者沟通技巧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听力或言语障碍患者情绪不稳定或易怒患者04常见疾病护理要点与案例分析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护理药物治疗与护理饮食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注意氧气的湿化和温化,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及案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要点及案例根据病情安排患者的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药物治疗与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与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静脉通道,避免药物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⑴培训对象
为各级护理人员(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和正副主任护师),但培训的重点在于刚毕业于护理专科学校的初级护理人员。
⑵培训内容
①新上岗的护士以训练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护理技能为主。
②取得护师资格以后,继续教育内容的重点在于加深专科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护理等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护理技术的新动态。
③中、高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以知识更新为主,初步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国内、外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发展和动态,同时要注重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④在各级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要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遵循《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培养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⑤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⑶培训计划
根据《安徽省护士定期考核管理办法》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完成指定考评项目内容具体要求,按分层次管理原则制定相应的目标和计划。
♦护士、护师规范化培训计划
毕业1〜3年护士(轮转护士)培训计划
①培训目标
a. 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考试并取得护士执业资格。
b. 遵守医德规范、忠于职守,树立患者第一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c. 掌握医院、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常规。
d. 掌握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文明行医,规范服务。
e. 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原则、用药管理和护理特点。
f. 掌握患者的心理,运用沟通技巧熟练地和患者沟通。
g. 熟悉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初步掌握“优质护理”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h. 轮转结束后,能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i. 完成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②培训内容
a医德医风教育。
b. 护理“三基”训练。
c. 外语学习。
d. 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律法规、计算机的学习。
e. 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③培训计划
a. 护理部对新进院的护士进行常规的岗前教育。
b. 各科室对轮转护士进行岗位教育,使轮转护士熟悉各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常规及各班工作职责。
c. 各科护士长督促轮转护士学习专科护理常规并指导轮转护士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
d. 参加科内、院内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
e. 轮转结束前,书面作自我工作、学习小结,并经所在病区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考核,鉴定后记录在个人轮转手册中方可转入他科。
f. 按要求参加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
g. 提供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护理学)教育活动的机会。
毕业4〜5年护士的培训计划
①培训目标
a. 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b. 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理论。
熟练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并能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
c. 学习并掌握卫生统计学知识、论文写作知识。
d. 熟练地处理各种护患矛盾。
e. 指导常见病的用药、营养支持,出院患者的康复指导。
f. 完成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②培训内容
a医德医风教育。
b. 学习专科护理知识。
c. 系统学习护理理论。
d. 学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
e. 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
f. 护士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③培训计划
a. 在护士长的安排下在临床担任责任护士。
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水平。
b. 通过进修学习、岗位培训等方式,对ICU、CCU等特殊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c. 参加高级护理专业自学考试,或报考电大,以接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d. 参加科内危重患者的抢救,提高抢救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e. 参加院内外举办的继续教育学习班。
f. 按要求参加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任期内累计不少于24学时(3天),且考核成绩合格。
g. 提供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护理学)教育活动的机会,获得的学分不低于u类学分
20分其中至少有10分为护理专业知识。
护师培训计划
①培训目标
a. 熟悉专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b. 胜任责任护士工作,具有一定的带教能力。
c. 能借助工具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d. 学习了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e. 学习了解与护理学相关的社会学科知识。
f. 完成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②培训内容
a医德医风教育。
b. 系统学习专科疾病的诊疗、护理理论。
c. 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
d. 教学能力的培养。
e. 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知识的培训。
f. 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③培训计划
a. 继续完成高级护理教育的自学考试或电大学业,获得护理专科或本科学历。
b. 参加护理部和临床科室定期进行的专科技能考核,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c. 承担卫(护)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教学工作及实习带教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d. 医院有计划地组织护理技术骨干外出参观学习、进行专科护理的进修、培训
e. 自学与护理学相关的社会学科知识。
f. 按要求参加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陪训,任期内累计不少于24学时(3天),且考核成绩合格。
g. 提供典型案例或专题报告4份,表明其熟练掌握急、危重病人抢救配合与正确处置;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升本专业岗位技术水平的能力。
h. 提交综述报告1篇。
i. 提供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护理学)教育活动的机会,获得的学分不低于U类学分20分其中至少有10分为护理专业知识。
♦主管护师培训计划
①培训目标
a. 掌握本专业的动态和进展,掌握专科的特殊护理技能。
b. 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原理和方法。
c. 成为临床专科护理骨干,解决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d. 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工作。
e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担任理论和临床教学。
f. 完成主管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g. 掌握一门外语。
②培训内容
a医德医风教育。
b. 外语学习,掌握一门外语。
c. 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
d. 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e教学能力的培训
f.管理知识学习、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g. 主管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③培训计划
a. 以自学为主。
b. 医院不定期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专科进修培训。
c. 提供临床带教计划、完成情况记录或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资料。
d. 参加和组织疑难病例护理会诊,指导下级护士(师)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计划。
e. 接受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担任授课任务累计不少于40学时(5 天),且考核成绩合格。
f. 提供典型案例或专题报告5份,表明其具有处理本专科/全科领域常见疾病的护
理问题和解决某些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提交本专业领域的论文1篇(CN 级)。
g. 提供领班业务管理或责任护理组长工作报告及证明。
h. 提供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护理学)教育活动获得的学分证明25学分,其中I
类学分5-10分,U类学分15-20学分其中至少有10分为护理专业知识。
♦副主任护师培训计划
①培训目标
a. 掌握本专业的动态和进展,掌握专科的特殊护理技能。
b. 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原理和方法。
c. 成为临床专科护理骨干,解决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d. 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协助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工作。
e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担任理论和临床教学。
f.完成副主任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g. 掌握一门外语。
②培训内容
a医德医风教育。
b. 外语学习、掌握一门外语。
c. 文献检索、医
学统计知识。
d. 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e教学能力的培训。
f. 管理知识学习,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g. 副主任护师技术职称任期内指定考评项目
③培训计划
a. 接受护士定期考核机构组织的集中培训/担任授课任务累计不少于80学时(10 天),且考核成绩合格。
b. 提供典型案例或专题报告5份:主持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表明其具有处理本专科/全科领域疾病护理问题和解决某些疑难护理问题的能力。
c. 提供领班业务管理或责任护士组长或临床教学主管工作报告和证明。
d. 提交本专业领域发展动向的论文或综述报告2篇(CN极)。
e. 提供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资料。